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73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定稿

课题

《一夜的工作》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出示插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

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

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1.交流学习生字应注意的问题。

  组词:

(中等生、学困生)

咨()询()旬()碟()

资()殉()峋()蝶()

  2.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学困生)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

“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困生)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中等生)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优秀生)

  第一段

(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优秀生)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

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2)交流:

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

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

  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

为什么说这些话?

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

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休息

  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周总理每天是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3.同学发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后反思

课题

《穷人》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

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

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

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中等生)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当时气候怎样?

(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

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

(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

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作业: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

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

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

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

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

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1.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

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

(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

(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

(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选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

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

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

(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

该怎样编呢?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

⑵大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适时点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

(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做)

教后反思

课题

《白桦林的低语》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

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作业布置:

1、抄写好词、好句。

(必做)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选做)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

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必做)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

(必做)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教后反思

课题

《杨震暮夜却金》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本文短小精悍,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难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

(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1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2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3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1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3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

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

(可加入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心。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尊敬普通人》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应该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者,尊重劳动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小练笔:

我身边的普通人。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语文天地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积累名言警句。

2.通过活动,让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3.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语文天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读一读: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2.小组合作,理解句子的意思。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

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

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当你飞黄腾达时就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

弯着身子,表示恭谨;尽瘁:

竭尽劳苦;已:

停止。

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

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工作,到死为止。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3.共同来搜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陶行知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我身边高尚的人”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

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

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

什么是高尚精神?

(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吗,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

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

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

(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写好后与同桌交换阅读。

2、预习新课《丑石》

教后反思

课题

《丑石》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

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丑石》这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___(位置),因为不能___,不能___,不能___,连___,好多次要被人搬走。

一天,我被___发现___,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四、再读课文,感受丑石的“美”与“丑”。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第二课时

一、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

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

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

样子丑:

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没有用处:

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等。

 

二、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

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

 追问:

为什么?

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

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第7段)。

提示2:

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

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

(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 

提示:

(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点拨:

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小结:

结合所学说一说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

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

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

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