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75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docx

民航地勤服务教学大纲完整

《民航地勤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民航地勤服务

【学时学分】48学时【实验和上机学时】0学时

【课程类型】系级必修课 【开课模式】必修课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国际民航与安全学院【开课学期】2021年第2学期

【授课对象】08、09法律事务(航空港方向)【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航空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系级必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民航地勤服务的基本概念,了解所包含的各项服务内容及规范要求。

掌握狭义角度的地勤服务中如售票服务、通用服务、值机服务、行李服务、安检服务、联检服务、引导服务和特殊情况服务的详细内容及相关规定。

理解飞机维修工作以及相关内容。

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今后从事地勤工作从理论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民航地勤服务概论(3学时)

①理解学习民航地勤服务的重要性;

②了解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过程、现状和挑战;

③了解民航业的行业结构;

④掌握民航地勤服务的定义,了解其基本内容。

2.售票服务(3学时)

①订座服务的途径和要求;

②订座系统,CRS系统和ICS系统的定义和联系;

③售票服务的程序和要求;

④购票证件和客票使用的相关规定;

⑤旅客预订座位的出票时限规定;

⑥理解航班的衔接时间、座位再证明,候补购票的相关规定;

3.通用服务(6学时)

①掌握通用服务的概念;

②了解机场地面交通服务的概论及其质量标准;

③掌握候机楼问询的种类,问询服务质量标准;

④了解候机楼广播服务定义、系统组成和功能;

⑤熟练掌握标准候机楼广播用语;

⑥熟悉常见的民航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了解候机楼零售业的发展状况。

4.值机服务(3学时)

①掌握值机服务概念、值机服务柜台的种类;

②了解值机服务程序和工作流程;

③掌握办理旅客乘机手续的整个步骤及其要求;

④确定之际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和应该达到的服务质量。

5.行李服务(6学时)

①掌握行李的概念

②熟悉关于民航行李的分类及相关规定;

③判断旅客运输的行李是否符合相关的运输规定;

④掌握行李收运的流程;

⑤初步应用相关规定解决行李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⑥了解行李赔偿的相关规定。

6.安检服务(6学时)

①掌握安检服务的定义和根本目的;

②熟悉民航安检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定》;

③熟悉有效证件的种类;

④掌握检查证件的程序和方法;

⑤掌握人身检查的要领、程序和方法;

⑥掌握物品检查的方法;

了解飞机与隔离区监护知识。

7、联检服务(3学时)

①掌握联检服务的定义;

②掌握海关对出入境物品的相关规定;

③了解边防检查的内容和程序;

④掌握卫生检疫的检疫程序及处理规定。

8、引导服务(3学时)

①掌握引导服务的定义;

②掌握飞机靠近廊桥和停机坪时的进出港引导服务工作;

③能处理特殊旅客的引导工作;

④熟悉引导员的岗位职责。

9、特殊旅客运输(6学时)

①掌握特殊旅客服务的定义和包含内容;

②了解重要旅客的分类及其接待方式;

③了解无成人陪伴儿童的收运程序;

④了解孕妇旅客的服务;

⑤了解残疾旅客服务的相关知识;

⑥了解其他特殊旅客的服务。

10、不正常运输服务(3学时)

①掌握不正常运输服务的分类;

②理解误机、漏机、错乘的差别;

③理解航班超售的含义与影响;

④掌握航班不正常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

⑤理解承运人原因和非承运人原因造成的航班不正常处理在原则上的差异。

11、飞机维修与地面保障工作(3学时)

①了解飞机维修的定义和分类;

②了解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工作的内容及其分类;

③了解备件(航管)管理和地面保障服务的相关知识。

基本要求:

掌握民航地勤服务的基本概念,掌握狭义角度的地勤服务中如售票服务、通用服务、值机服务、行李服务、安检服务、联检服务、引导服务和特殊情况服务的内容及相关规定。

了解民航运输中不正常情况的分类及内容,理解飞机维修工作以及相关内容。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1]黄建伟编《民航地勤服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7

[2]张晓明编《民航旅客运输》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7

[3]黄永宁等《民航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7

[4]李永、朱天柱《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四、其他必要说明

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侧重基础知识以及对各种案例的分析能力;

2.有习题课、作业及课堂讨论、课堂案例分析与模拟;

(本大纲由国际民航与安全学院于2021年9月制订,周志慧执笔)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表现有关的知识,专门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规律性的独立学科。

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规律性,包括改进领导、激励员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等等。

2.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组织行为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

《组织行为学》的先行课是《管理学》。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如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理论。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双因素理论等,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导论

1.1组织与组织行为

1.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关于人的理论

2.2需要、动机与行为

2.3价值观与行为

2.4知觉与行为

2.5态度与行为

2.6人格与行为

2.7能力与行为

2.8意志与行为

2.9兴趣与行为

 

 

 

 

 

3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3.1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3.2组织承诺的形成

3.3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4组织承诺在管理中的应用

 

 

 

 

4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4.1群体的概念

4.2群体发展的阶段

4.3群体发展的特征

4.4群体内行为

4.5群体间的行为

4.6团队管理

4.7委员会

 

 

 

 

5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5.1非正式组织

5.2非正式沟通

 

 

 

6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6.1群体动力论与双因素理论

6.2弗隆的期望理论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6.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6.4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7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7.1组织的基本概念

7.2组织设计的任务与类型

7.3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

7.4组织设计的动态原则

7.5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

 

 

 

8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8.1组织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8.2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

8.3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

8.4群体价值观与组织凝聚力

8.5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与步骤

 

 

9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9.1领导的内涵

9.2领导的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

9.3权变领导

9.4领导者与组织文化

 

10行为的有效性

10.1有效的信息沟通

10.2对组织变革的有效管理

10.3组织发展

10.4跨文化管理

四、课程实施

组织战略与行为学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课时为54课时。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教学内容

课时建议

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1导论

1.1组织与组织行为

1.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课时

讲述

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关于人的理论

2.2需要、动机与行为

2.3价值观与行为

2.4知觉与行为

2.5态度与行为

2.6人格与行为

2.7能力与行为

2.8意志与行为

2.9兴趣与行为

12课时

讲述、讨论

3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3.1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3.2组织承诺的形成

3.3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4组织承诺在管理中的应用

4课时

讲述、讨论

4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4.1群体的概念

4.2群体发展的阶段

4.3群体发展的特征

4.4群体内行为

4.5群体间的行为

4.6团队管理

4.7委员会

8课时,

讲述讨论

5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5.1非正式组织

5.2非正式沟通

4课时,

讲述、讨论

6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6.1群体动力论与双因素理论

6.2弗隆的期望理论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6.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6.4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6课时

讲述、讨论

7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7.1组织的基本概念

7.2组织设计的任务与类型

7.3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

7.4组织设计的动态原则

7.5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

4课时

讲述、讨论

8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8.1组织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8.2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

8.3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

8.4群体价值观与组织凝聚力

8.5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与步骤

6课时

讲述、讨论

9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9.1领导的内涵

9.2领导的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

9.3权变领导

9.4领导者与组织文化

4课时

讲述、讨论

10行为的有效性

10.1有效的信息沟通

10.2对组织变革的有效管理

10.3组织发展

10.4跨文化管理

4课时

讲述、讨论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1.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六、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

10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期终考试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相结合方式评定学生成绩。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其中,平时成绩为30分,期终考试为70分。

4.题型:

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题和判断题等。

A.单选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与理解程度)

例: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个性C.个性D.性格

B.填空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与理解程度)

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

C.多选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

D.判断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

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E.名词解释: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

群体

F.简答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

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

G.论述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

试述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财务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适用层次与专业:

专科、经贸类专业

总学时:

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所产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财务管理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合理利用资源、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信息效应与财务信号、金融全球化等都与财务决策紧密相连。

财务理论适应实务不断地快速变化,也已经取得较大进展。

鉴于此,财务管理课程被定位于管理类各专业和经济学类部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评价企业的投资、融资和股利决策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程度,熟悉将分析技术引入相关财务决策的方法。

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可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管理资金乃至管理一个企业/公司的能力,体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经贸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下学习.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学时)

基本内容:

计了解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财务管理对象的基础上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等重要概念,掌握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优缺点,并能按企业现金流动的规律和财务管理的原则指导财务管理工作。

1.1 财务管理的概念

1.2 财务管理的目标

1.3 企业现金流动的规律

1.4 财务管理的原则

 重点:

各概念相互关系.

难点:

现金流的概念.

 第2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学时)

基本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时间价值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及年金现值的计算,并能熟练地灵活运用;了解风险及风险价值的含义,掌握单项资产风险价值的计算和组合投资风险的衡量;

基本要求:

(1)在了解资金成本的概念及作用的基础上,掌握个别资金成本及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通过上述三个重要价值观念的学习和理解,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1 资金时间价值

2.2 风险价值

2.3 资金成本

重点:

三个重要价值观念

难点:

掌握单项资产风险价值的计算

第3章财务分析(学时)

基本内容:

了解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理解财务分析的依据和标准,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基础之上的分类财务分析的方法

(2)理解各种综合财务趋势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1 财务分析概述

3.2 会计报表的一般分析

3.3 偿债能力评价

3.4 营运能力评价

3.5 盈利能力评价

3.6综合财务分析

 重点:

了解销售收现比率或利润变现比率、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报酬率。

难点:

趋势分析法

第4章筹资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企业筹集资金的动机和要求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负债资金及权益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理解混合性筹资的动机及优缺点;了解资本结构的意义,掌握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基本要求:

(1)理解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

(2)掌握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联合杠杆系数的测算方法。

4.1 企业筹集资金的动机和要求

4.2 负债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4.3 权益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4.4 混合性筹资

4.5 资本结构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4.6杠杆原理与风险控制

 重点:

杠杆原理与风险控制

难点:

联合杠杆原理、联合杠杆系数的测算

第5章投资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现金流量的含义及其分类和计算.折现评价指标和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应用条件及优缺点.

基本要求:

(1)掌握投资决策指标的灵活应用技巧。

5.1 现金流量

5.2 投资决策指标

5.3 投资决策指标的应用

5.4 有风险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重点:

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调整贴现率、按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调整贴现率、用风险报酬率模型调整贴现率。

难点:

净现值、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

第6章对外投资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对外投资的种类、目的和影响因素.债券投资及股票投资的价格确定、收益计算等问题

基本要求:

(1)一般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和方法

6.1 对外投资概述

6.2 债券投资

6.3 股票投资

6.4 证券投资组合

 重点:

债券价格确定的基本公式、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复利时债券价格的确定、折现发行时债券价格的确定。

难点:

风险收益:

Rp=βp·(K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

Ki=RF+βi(Km-RF);的应用.

第7章流动资产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流动资产的概念、特点和管理要求现金管理的一般方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并掌握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2)了解存货的功能与成本并掌握存货控制一般公式的灵活运用。

7.1 流动资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7.2 现金管理

7.3 应收账款管理

7.4 存货管理 

重点:

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选择)和收账政策。

难点:

ABC控制法

第8章资金耗费及成本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成本管理的对象、分类、目标、内容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掌握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

(2)掌握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及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8.1 成本管理概述

8.2 成本计算

8.3 成本管理 

重点:

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难点:

变动成本管理

第9章收入实现及分配管理(学时)

基本内容:

收入实现、成本补偿与利润管理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

(1)掌握股利政策的类型

(2)理解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并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

9.1 收入实现,成本的补偿与利润管理

9.2 纳税筹划

9.3 收益分配

 重点:

纳税筹划的特征和基本方法

难点:

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五、学时分配表

 序

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题量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其他

小计

1

财务管理总论

4

 

 

 

2

该作业题仅指理论题,不包含实验指导书中的综合练习

2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10

 

 

2

3

财务分析

8

 

3

4

筹资管理

8

 

 

6

5

投资管理

10

 

4

6

对外投资管理

8

 

3

7

流动资产管理

6

 

2

8

资金耗费及成本管理

10

 

1

9

收入实现及分配管理

8

 

 

3

10

合计

72

 

 

26

 

 六、选用教材:

《财务管理学》;孙茂竹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主要参考书目:

财务管理》周忠惠等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3/5

《财务成本管理》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

《财务管理学》荆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财务管理》王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4

八、考核方式和要求

闭卷笔试

 

执笔人:

***、***、***

审核人:

***

编制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