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9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微专题一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特点:

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深度思考“气候带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认识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因为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考向 气候类型与植被发育(xx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微专题二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

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④同一自然带:

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考向一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xx江苏地理)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问题。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不会有热带雨林带。

考向二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xx浙江文综)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2、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宝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兰州、酒泉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由草原向荒漠过渡。

考向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xx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4、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答案 

3、C 

4、A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

A、B项错误。

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D项错误。

第4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

方法技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考向四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xx安徽文综)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5、A 

6、B解析 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系。

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①类森林使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不到3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

第6题,此题注意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来分析,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为水分、热量,而华北平原为温带,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故选B。

微专题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意义:

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如下表:

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考向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1、(xx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答案 D解析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考向二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2、(xx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 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①处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

②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随高度变化,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出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方法技巧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回答1~2题。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从亚洲到欧洲沿途经历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据此判断所经过的自然带。

第2题,沿途由沿海经内陆再到沿海,经历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3~4题。

3、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⑨海陆分布

C、⑧地形

4、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答案 

3、B 

4、A解析 第3题,图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季雨林带、③是热带草原带、④是热带荒漠带、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是温带荒漠带、⑨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大部分是海洋分布而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4题,依上题分析,⑥所在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无高温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有利于多汁牧场草生长,多发展畜牧业。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答案 

5、C 

6、D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量在400mm~500mm之间,根据自然带实际分布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

第6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能力提升练]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7~8题。

7、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气温)应是(

A、T冬<18℃

B、T夏<20℃

C、T冬<10℃

D、T夏<18℃答案 

7、B 

8、D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南坡雪线海拔低于北坡,说明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又由于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热量高于南坡,则北坡为向阳坡。

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由于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顶夏季最高温度为0℃,根据该山地相对高度为3000米,可计算出山麓夏季最高气温应低于18℃。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该山地西坡山麓自然带分布复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0、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坡③处低山地区适宜发展茶树种植业

B、西坡④所处地区的农业类型以游牧业为主

C、自然带⑥的分布上限西坡均高于东坡

D、东坡⑦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答案 

9、B 

10、B解析 第9题,结合纬度跨度达

60、主要位于南半球等信息,可判断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图中显示西坡比东坡多了③④两个自然带,可判断这两个自然带对应的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10题,西坡④所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以游牧业为主;东坡⑦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位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而降水稀少。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12、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 

11、B 

12、D解析 第11题,①低纬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自然带。

②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自然带。

第12题,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13、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

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答案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产生原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2)针叶林带。

 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高山草甸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发育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题,该山地北坡在海拔4000米左右出现了森林带,南坡则没有,说明在此海拔上北坡的降水较多,可以判断北坡属于迎风坡。

第(3)题,从该山地的基带为旱荒漠可知,此山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高温炎热,因此牧民会将海拔较高的草场作为夏季牧场。

14、(xx上海地理)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

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

B、

C、

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类型:

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

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

B、

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

(3)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1)

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2)

B、

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

(3)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