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36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B.钨的熔点高C.钨的硬度大D.钨的密度大

2.某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试液

A.变蓝B.变紫C.变红D.不变色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

Na2CO3+CO2+H2O

B.CH4+O2

CO2↑+H2O↑

C.Fe+CuSO4

FeSO4+Cu

D.Mg+O2

MgO2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米、玉米是富含糖类的物质

B.牛奶、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C.多食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D.纤维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5.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6.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7.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下列关于铁画生锈与防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面涂漆防止生锈

B.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C.生锈时主要生成四氧化三铁

D.经常清扫表面的灰尘可以防止生锈

8.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A.锌粒B.氯化钡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10.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A.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D.等量的镁、铁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2.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小九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加入足量盐酸,观察现象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13.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

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1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Cl、FeCl3、KOH、BaNO3

B.K2CO3、Ba(OH)2、KOH、稀HNO3

C.Na2SO4、Na2CO3、稀HCl、稀HNO3

D.CaCl2、AgNO3、Mg(NO3)2、NaCl

1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二、填空题

16.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

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砖等高温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

(2)从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中提炼单质比较困难。

人类3000做年前就使用铜,1500多年前就使用铁。

推测人类使用铝比铁的年代________(选填:

“早”或“晚”)

17.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

18.生活中处处蕴含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摄入较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__(举出两个例子)。

(2)农村一些家庭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蔗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C12H22Ox,其中x的值是________。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沉淀有一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而仍未溶解的沉淀显白色。

(1)已知甲是盐,乙是碱。

则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如果把乙换成盐,溶液仍呈蓝色,白色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

(1)驱动氢能汽车的能量来源于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2)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

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HCl。

(3)农林工作者用波尔多液[Ca(OH)2与CuSO4的混合物]给树木杀菌,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1.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关系:

(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____氢氧化钠;B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

22.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

23.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

(1)维生素C是一种________(选填:

“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4.某校实验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__点溶液呈现碱性;

(2)图中的X表示什么物质?

________;

(3)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4)图中________点所示溶液中,只有一种溶液。

25.(10分)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衢采用法收集氧气。

高锰酸钾完全

分解得到氧气的质量约克(保留2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准确

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26.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

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NaOH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Mg(OH)2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计算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_____

三、探究题

27.小科同学和小明同学以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制订计划)小科同学、小明同学设计的一次性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科实验的烧杯中盛有一种酸溶液,小明实验的烧杯中盛有一种硝酸盐溶液。

他们在实验中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通过实验他们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已知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不同)

(收集证据)你认为小科同学的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解释与结论)小明同学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后小明同学烧杯中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

四、简答题

28.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__。

(2)若要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装置D既可用于收集CO2,又可用于收集O2。

收集这两种气体时,验满方法有什么异同?

________。

29.通过如下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Mg和稀硫酸实验二:

MgO和稀硫酸

实验三:

Ba(NO3)2溶液和稀硫酸实验四:

KOH溶液和稀硫酸

(1)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验证KOH溶液和H₂SO4发生反应。

(3)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所取滤液a中加稀硫酸后无明显现象,说明其中不存在________离子。

②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

30.盐酸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许多科学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________。

(2)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3)如图,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3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填化学式)。

(2)白色沉淀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

(4)取图中无色溶液B,依次滴加AgNO3和稀HNO3,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检验原固体中是否含有KC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金属钨的熔点很高,金属锡的熔点较低,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故选B。

2.A

【分析】

酚酞遇碱变红色,石蕊遇碱变蓝色。

【详解】

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此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此溶液呈碱性,由于石蕊遇碱性溶液会变蓝,故此溶液会使石蕊变蓝,故选A。

3.C

【详解】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

+H2O,故错误;B、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故错误;C、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故正确;D、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2MgO,故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大米和玉米都含有淀粉,淀粉中含有糖类,故A正确;

B、牛奶、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故B正确;

C、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C正确;

D、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不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甲烷是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能够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火箭发动机通过液态氧和液态甲烷作为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动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潮解。

【详解】

A、氢氧化钠主要用于造纸、印染、炼油等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皮肤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B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7.C

【分析】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详解】

A、表面涂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生锈,故A正确;

B、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能防止生锈,故B正确;

C、生锈时主要生成氧化铁,故C不正确;

D、铁表面的灰尘能够吸收水蒸气,从而促进铁生锈,经常清扫表面的灰尘,能防止生锈,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酸反应能除去铁锈。

8.B

【详解】

A、锌粒和稀盐酸、稀硫酸都能反应,放出氢气,不能区分,故A不正确;

B、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以区分,故B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区分,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稀盐酸、稀硫酸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D不正确。

故选B。

9.A

【详解】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变化;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

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故选A。

10.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各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均不变。

【详解】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

A、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的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开始逐渐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A。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D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要证明其变质,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即检验碳酸根离子即可.

【详解】

A、碳酸钠遇酸产生气体,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先进行中和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A能达到目的;

B、碳酸钠遇到含可溶性钙离子的物质能产生沉淀,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B能达到目的;

C、碳酸钠遇到含可溶性钡离子的物质能产生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能达到目的;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没有任何现象,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13.B

【详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

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

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

观察选择项B正确,故选B。

14.B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钡无法鉴别,故A不正确;

B、碳酸钾和氢氧化钡有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硝酸均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鉴别硫酸钠和稀盐酸和稀硝酸,故C不正确;

D、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无法鉴别硝酸镁和氯化钠,故D不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

【详解】

A.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

故选D。

16.熔点高晚

【详解】

(1)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耐火砖等耐高温材料,故是因为熔点高。

(2)从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中提炼单质比较困难,铝比铁活泼,所以人类使用铝比使用铁的年代晚。

17.碱性2、532NaOH+H2SO4=Na2SO4+2H2O

【详解】

(1)考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遇碱性物质变蓝;

(2)考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

(3)考查酸碱指示剂分别遇到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变色情况,需要学生利用课上讲过的对比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孔穴4中原来是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8.肉、鱼、豆制品等CH4+2O2

CO2+2H2O11

【分析】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肉、鱼、豆制品等。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蔗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C12H22Ox,其中x的值是11。

19.CuSO4Ba(OH)2CuSO4+BaCl2=BaSO4↓+CuCl2

【分析】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后,产生的沉淀部分溶解得到了蓝色沉淀,所以可以判断被溶解的沉淀为氢氧化铜,而未能溶解的沉淀为硫酸钡。

【详解】

(1)甲是盐,乙是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沉淀有一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甲是硫酸铜,乙是氢氧化钡,化学式为甲是CuSO4,乙是Ba(OH)2。

(2)如果把乙换成盐,溶液仍呈蓝色,白色沉淀全部不溶解,甲、乙两种物质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20.化合反应HClCa(OH)2+CuSO4=Cu(OH)2↓+CaSO4

【分析】

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

【详解】

(1)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故属于化合反应。

(2)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3)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u(OH)2↓+CaSO4。

【点睛】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