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139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docx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

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

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

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

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解说:

可请学生对“孝”字小议一二,以活跃思维,加强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练习三作准备。

  二、解题

  1、出处: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解说:

解题可先停留在题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点拨“陈情”直接过渡到文章内容,而将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穿插在课文内容品析中,以便于记忆。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②内容与形式梳理。

  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

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

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

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结构梳理:

  

  “陈”的方法: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解说:

以宽泛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情”的魅力。

内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体研习1~2段

  ①自由诵读第1段。

  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

  (抓住本段的纲)下面哪些内容属于“闵凶”?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

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解说:

把握作者陈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记忆)

  提示: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

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

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

外、内

  品析:

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

“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

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

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为命: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

  凄苦: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

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D.开头以“险畔”“闵凶”备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离”上,为表主旨蓄势。

  (解说:

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回答,回答同时即解释重点字词句,为词语理解创造语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释、记忆。

在回答的同时引用、整理、理解、诵读、记忆,并将品味穿插其中。

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②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

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

二层。

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

由这些词可见什么?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

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

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

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

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

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

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解说:

将词句理解、内容探究、语言品味及背诵记忆融合起来,做到读在口中,感在心中,记在脑中。

因此穿插在讨论中的朗读必不可少,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3、课堂小结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

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列出“陈情”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2、与第1段“未曾废离”照应的地方有哪几处?

可见作者的什么感情?

  (解说:

作业1为识记之用;2为进一步熟悉下文,体察感情。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II)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

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

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

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

讨论:

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

意?

引导: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

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

贺。

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

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

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

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

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

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

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

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揭示矛盾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讨论:

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

”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

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

事?

提示: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

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

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

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

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

情理不言而喻。

(投影)见上图

5、朗读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

法的?

引导: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投影)

6、小结: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

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

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

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

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

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的

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

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

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

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

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

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引导: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

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

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引导: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1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

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

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

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2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

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

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

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3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

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

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

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

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6、小结:

○1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

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

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

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第二种]

A.课时安排:

xx年12月5-6日周三\\\\四共3课时。

No.75&76&77

B.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

苦情、亲情、忠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C.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D.教学难点:

动笔的勤奋。

E.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的新授课。

F.教具使用:

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作者简介:

二、诵读提示:

  1.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2.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

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柞薄、茕茕孑立、床蓐、猥以微贱、非臣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三、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1.第一段指导要点

(l)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利\\\'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

\\\'\'\'\'\\\'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

与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戈祖母.尤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

义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的心消.使人读而生悲。

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

不言而喻,如此层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

这一层是为下\\\'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

\\\'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

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待都是跟它相照应。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闽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