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790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园地三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 

积累表示颜色单音节词组成的新词。

朗读省略与秋天有关的对对子。

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朗读、背诵绕口令。

[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 

学生自读词语师问:

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师小结发现的内容。

词语扩展① 

从课本中几种颜色扩展。

从其他颜色扩展和积累。

二、日积月累1、读读背背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我会填让学生自己填后再读一读。

三、趣味语文1、 

指导学生朗读。

2、 

学生自由读。

背诵。

学生绕口令比赛。

[教学设计]在口语交际中,我为学生创设他们愿意说话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急于快乐地表达心中所想。

这又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源泉,激发他们写的欲望。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中,我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

(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

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

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答)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

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

(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生:

小女孩很可怜。

)“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

(悲惨)

  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

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

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

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师:

大家同意这说法吗?

(生异口同声:

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我来谈。

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

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

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

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

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

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

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最佳教学研讨课

右甸镇新华完小 

辉国爱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

因而根据本科教材的特点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课时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能说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每次擦燃火柴以后,她看到了什么;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认真阅读课文,能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的三个问题;

        ⑵能找出课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且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

  传统的教学结构,局限于实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近期目标,而现代化教学结构的目的,在有效地实现此种近期目标的同时,更追求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增进民主和竞争意识的远期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双重价值,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ó

;

自学求索型;

的课堂结构,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1.自学求求索型,课堂结构:

  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

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崔峦同志说过: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

“艺术就是感情。

”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说程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导入语:

〔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

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但是她已经冻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如果你发现了她,你会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纪的丹麦,就在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当时也有人发现了她,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在学生谈感受时,老师相机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过渡语:

就在人群中,有一个人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写下了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你们愿意再一次快速地读课文吗?

读后还要有话要说:

   

  〔投影题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个体--小组--汇报〕

  板书:

现实:

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幻想: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 奶

  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

  小结:

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极度孤独,无家可归,于是就在临死之前产生了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幻景,而她做了什么,想到什么有谁知道呢?

这些只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在把事实写清楚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写下来,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

  三.理解课文,分层达标

作者寄予对小女孩无限的同情,这在课文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文章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句子,〔出示学法〕其中有一些最能体现小女孩生活悲惨的,你们愿意把它找出来,再通过感情朗读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读课文--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从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不敢擦火柴,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终于”一次说明她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指导朗读:

读出矛盾的语气。

  b.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温暖”是擦燃火柴后给小女孩带来的感觉;

“奇异”看出小女孩处于饥寒交迫的极度虚弱中,从真实的感觉逐渐变成了幻觉的状态,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幻想。

  指导朗读。

  c.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赶紧”、“一大把”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d.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

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

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e.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板书:

悲惨结局:

冻死了。

  (“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时冻死的;

“微笑”说明她死时没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欢乐中死去的。

幻想和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其悲惨,引发人们的同情。

  f.“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从人们淡淡的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并不关心小女孩。

  g.谁也不知道她曾经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

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

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

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

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

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

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

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

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

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k#ng)             告乃翁(w5ng)

  蓟北(j@)                 襄阳(xi1ng)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

“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

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

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

“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

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

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

“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如:

“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

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查字典,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

“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又如:

“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

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九州同:

指全国统一。

  王师:

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

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

祭祀祖宗。

  告乃翁:

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

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

不要忘记。

  北定:

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

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

初闻:

刚刚听到。

  涕泪:

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

胡乱卷起。

  放歌:

放声歌唱。

  纵酒:

纵情饮酒。

  青春:

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

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四)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一)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体会诗的特点。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

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

示儿:

把事物让儿子知道。

因为这是诗人临终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

“元知”、“万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让学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元知:

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为了……而感到悲伤。

指全国的统一。

  ③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即: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④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诗人临终前感到最悲伤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家庭,而是祖国不能统一。

可见诗人具有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啊!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①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这里指南宋军队。

向北方进军去平定。

课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文中指的是陆游自己。

  ③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大家讨论。

  南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④体会诗人情感。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

  

  【教学内容】

  浙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的两乎《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理念】

  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文本解读】

  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

若再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的种种所作所为,则更令人忧其所忧、愤其所愤。

这两首诗正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

因此,如果将这两首诗整合起来,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则必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

  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

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

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

  1、了解诗题。

  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

  四人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