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97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6、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

[B]浦东发展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7、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8、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的变动只会影响() 

 

[A]价格的变动

[B]储蓄的变动

[C]投资的变动

[D]经济增长的变动

9、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

[A]利率机制

[B]价格机制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1、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价值符号,它不具备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

12、支票实际上是一种即期汇票。

13、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与收益性呈正向关系,与流动性呈反向关系。

()

14、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上升。

15、共同基金又称投资基金,它是一种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16、在西方国家,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严格监管,因为它们也创造存款,这些存款是货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18、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9、格雷欣法则

20、银行信用

21、政策性银行

22、基础货币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23、简述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24、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5、什么是货币市场?

它包括哪些子市场?

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

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

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27、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超越国家主权的跨国货币制度开始诞生。

其中,欧元是典型的代表。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欧元成为欧洲共同体11个国家唯一的法定货币。

2002年初,欧元纸币和硬币进入流通。

缔约国原有的本国货币在2002年6月30日后逐步回收。

后来,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8年达到标准并在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目前的16个。

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8千万的人口。

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CentralBank,ECB)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uropeanSystemofCentralBanks,ESCB)负责管理。

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参与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的印刷、铸造与发行,并负责欧元区支付系统的运作。

欧元作为人类历史上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对于传统的货币制度是一个挑战。

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的世界货币,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欧洲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在欧元的启示下,世界各大洲都出现了建立跨国货币制度的动向。

比如,模仿欧元的产生,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共同使用单一货币的构想正渐渐浮出水面。

负责对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支持业务的亚洲开发银行(ADB)也对外公布了亚洲共同货币“亚元(ACU)”。

其基本设计概念是一揽子货币方式,其中包括人民币、日元、韩元及东盟10国的货币。

“亚元”可以在韩、中、日以及东盟(ASEAN)十国等十三个国家内使用。

“亚元”不是可以当场使用的实物纸币或铜钱,而是一种根据亚洲十三个国家货币价值、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贸易规模等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

亚洲开发银行将核定亚元对美元及欧元的汇率,并通过网站对外公布。

欧盟之所以要实行统一货币,主要是提升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

二战前,欧洲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曾长期称雄于世界。

二战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

从1958年的欧共体发展到1991年的欧盟,欧洲各国在经济上合作不断加深。

相应地,欧盟各国在经济上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

根据以上材料,请大家谈谈欧元的产生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

F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9、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课件第一章第三节货币制度

20、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课件第二章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21、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方式,有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课件第十章第二节银行金融机构

22、基础货币:

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课件第十一章第五节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标准答案:

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

3)分配收入;

4)促使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微观调节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课件第六章第一节利息与利率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只能由生产商品的企业向需要该商品的企业提供。

③商业信用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

工商企业一般只会和与自己有经济业务联系的企业发生商业信用关系。

货币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债券回购市场等。

货币市场是整个金融一体调剂流动性的重要渠道,为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场所。

货币市场利率在利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件第四章第一节货币市场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课件第十七章第二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27、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课件第二十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4、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5、按资金的偿还期限分,金融市场可分为()

[A]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D]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6、、下列()是金融市场所具有的主要宏观功能。

[A]价格发现

[B]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C]提供流动性

[D]实现储蓄─投资转化

7、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又称为()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8、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社会公众

9、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1、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12、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最终取代商业信用。

13、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其收益越高。

14、相对而言,股票的票面收益率比市场收益率更有实际意义。

15、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和公司破产清理时,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股东。

16、在我国,交通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

17、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18、货币政策诸目标呈一致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9、本位币

20、信用风险

21、再贴现

22、存款准备金率

23、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4、如何理解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5、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26、信用风险有何特征?

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27、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其实质是国家举债。

国家信用具有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交易性、流动性较强等特点。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

建国初期,我国曾于20世纪50年代发行过三次公债,用以发展经济和稳定市场,并于1968年全部还清。

以后直到1981年的10多年间,我国再没有发行过国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的发行一直呈增长态势。

这一时期具体可区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1990年),年均发行额不足40亿元,年均递增7.5%;

第二阶段(1991—1993年),年均发行额超过了300亿元,年均递增25.7%;

第三阶段(1994—1997年),年均发行额达到1699.8亿元,年均递增53.1%;

第四阶段(1998年-2003年),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更是日益扩大,年均发行额增至4036.7亿元,年均递增15.7%。

国债能够为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政府在获得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后,将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些设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因此,国债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请大家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二答案

19、本位币:

本位币:

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20、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课件第八章第一节风险概述

21、再贴现:

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课件第十三章第四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22、存款准备金率:

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

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银行信用的特点有:

①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能够超越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

此外,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能够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②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信用。

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某些缺点,成为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要形式。

26、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

课件第八章风险管理与投资组合

课件第三章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三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2、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实际利率

[B]差别利率

[C]基准利率

[D]公定利率

4、按照金融资产的交易层次,金融市场可分为()

[D]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5、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又称为()

[A]货币市场

[C]初级市场

6、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D]投资银行

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B

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 

[B]8%

[C]6%

[D]10%

8、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9、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给量()

10、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1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一致的。

13、商业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14、有价证券从发行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这类交易属于二级市场交易。

15、债券回购交易实质是一种以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

16、收益率特别高是投资基金的特点之一。

17、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1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

19、金汇兑本位制

20、商业信用

21、汇率

22、共同基金

23、什么是信用货币?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4、如何理解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25、什么是政策性银行?

它和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26、比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并谈谈我国未来融资格局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27、20世纪50—60年代,约翰G.格利(JohnG.Gurley)和爱德华肖(EdwardShaw)的研究成果表明,以各类金融资产增多及各种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0年代,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肯定金融发展(financialdevelopment)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

  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爱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