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80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

3

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3.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4.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

5.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

6.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7.第一组阳离子分析(盐酸组Ag+、Hg22+、Pb2+)

8.第二组阳离子分析

9.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0.第四组阳离子分析

11.第五组阳离子分析

12.阴离子分析特性与初步实验

13.阴离子的分别鉴定

14.了解阴离子的分析特点。

15.掌握阴离子分析的初步实验内容与方法,主要鉴定反应进行分别鉴定的方法。

16.试样的物理观测和准备。

17.初步实验

18.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及分析概要

19.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及分析概要

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8

1.掌握误差和偏差的意和表示方法,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与关系。

2.掌握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掌握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4.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用算规则。

1.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和减免

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联系与表示方法

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数据处理和有效数字的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

基本内容:

1.误差及其来源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2.准确度和精密度

误差与准确度、偏差与精密度、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可逆值的取舍

4.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5.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6.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P26:

1;

7;

10;

11;

12;

2;

16;

17;

20;

25;

27;

29。

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

1.了解滴定度分析法的特点和类别。

2.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

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浓度表示,并能熟练地运用滴定分析中基本的定量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1.滴定分析的实质和方法

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方式

2.滴定分析过程

被测溶液、标准溶液、滴定指示剂、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村定

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基准物质、浓度的标定及计算

18;

19;

21;

P27:

14;

21。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12

1.掌握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近似式和最简式)。

2.掌握酸碱滴定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既掌握化学计量点及±

0.1%准确度(滴定突跃),pH值计算。

3.掌握酸碱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与选择原则。

4.掌握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能否被分步滴定的判据。

5.掌握几种常见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了解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的概念。

6.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质子条件式的写法及根据质子条件式计算水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各类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及其滴定可能性的判据;

化学计量点pH和突跃范围pH值的计算,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酸碱平衡中各型体的分布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酸的浓度与酸度、酸度对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2.酸碱平衡中pH的计算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可以酸碱反应得失质子总数相等,直接写出质子条件);

强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碱)溶液的计算;

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

两性物质溶液的计算。

3.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4.酸碱指示剂

变色原理、变色范围

5.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强碱滴定:

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6.应用及计算实例

3;

5;

P83:

6;

9;

13;

22;

24;

26。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1.了解EDTA及金属离子配位的特点。

2.了解副反应、酸效应、配位效应、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等概念。

3.掌握金属离子能够对准确滴定的判别式,根据酸效应曲线掌握滴定金属离子最高允许酸度的计算。

4.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5.了解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了解配位滴定各种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6.掌握配位滴定结果的计算。

MY络合物的特点,络合滴定原理和滴定过程中pM的计算,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曲线;

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和混和金属离子分步准确滴定的判据;

指示剂的僵化、封闭、变质现象与消除。

理解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其中以控制酸度进行选择滴定为重点。

1.EDTA的分析特性

离解平衡、分布图、EDTA滴定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2.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反应中副反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EDTA滴定原理

滴定曲线、酸效应曲线

4.金属指示剂

作用原理、条件与选择

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控制酸度、掩蔽法、选用其他滴定剂

6.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及计算。

P130:

P132:

15;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了解条件电极电位的意义与应用。

2.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选择指示终点的适当方法。

3.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有关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及应用。

4.掌握化学计量点电位(对称电对参加反应)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原理及对平衡常数的要求;

滴定过程中计量点电位及突跃范围的计算;

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并据此判断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点、变色范围及选择原则;

主要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在学习氧化还原平衡的基础上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主要应用和有关计算,特别是关于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1.条件电极电位

2.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程度、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衡量氧化还原反应程度的标志(lgkΔE)

3.滴定曲线

4.氧化还原指示剂

5.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方法(应用及计算)

P170:

8;

23;

27。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2

1.方法特点

2.银量滴定确定终点的方法

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发扬斯法

3.应用与计算

掌握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和发扬斯法的原理和应用。

莫尔法(重点)、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各方法的原理(包括标准溶液,确定终点的方法)、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提高方法准确度采取的措施。

P213:

28;

29;

30;

32。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

7

1.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沉淀形成过程,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及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3.掌握晶形沉淀与非晶形沉淀的形成条件。

4.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重量分析法基本概念;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沉淀条件的选择;

滴定条件和结果的计算。

1.重量分析概述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对称量形式的要求、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

3.沉淀的纯度

影响纯度的因素、共沉淀与后沉淀

4.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

P210:

4;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6

1.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意义。

了解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和计算。

2.了解选择显色剂的原理及及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3.掌握目视比色法;

初步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应用。

光吸收定律、吸收曲线、工作曲线及其应用;

提高吸光分析法选择性和准确度的主要途径;

吸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的分析法和仪器

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4.比色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的应用

P238:

18。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4

了解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

常用分离富集方法的分离原理

1.概述

2.沉淀分离法

3.溶剂萃取分离法

4.离子交换分离法

5.液相色谱分离法

P305:

15。

第十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了解试样的采取、制备与分解方法。

2.了解常用定量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

3.了解试样的制备与分解以及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地位。

4.了解选择分析方法的一般原则。

试样的制备与分解

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2.试样的分解

3.测定方法的选择

4.试样分析实例

P3381;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小计

讨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定性分析

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第九章重量分析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技术

第十二章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总计

64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考试

成绩评定:

考试课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

平时测验、作业、出勤、回答问题等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

期末考试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

推荐教材:

(1)华中师大等四校合编.分析化学(上册,第3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参考书目: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4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北京大学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2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林树昌,胡乃非.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M].北京:

北京:

(5)张锡瑜等编著.化学分析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6)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等.分析化学(第五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科尔索夫等著,南京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研组译.定量化学分析[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汪尔康等.21世纪的分析化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推荐网站

(1)

(2)

制订人:

王瑞侠

审核人:

刘天宝

批准人:

汪新

2009年4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