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52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docx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

张国兴同志事迹材料

1983年怀揣着对教师的敬仰和崇拜,17岁的张国兴成为农村小学最年轻的一位民办教师。

从踏上三尺讲坛,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和眼前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自此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一晃30年,如白驹过隙,如今张国兴早已成为水泉镇中心小学暨兴国希望小学的校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热情践行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诠释着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眷恋着这块浸透着汗水的热土。

教育事业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是他作为一名党员,践行党的教育事业的至高理想,时至今日,他处处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

教育教学中,他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教师的贴心人。

用正直和真诚之心去爱教师,爱学生。

在教育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刻,他曾经几次面临高升、当大款和继续当“孩子王”的抉择,但他还是怀着对教师、学生无限的爱恋与责任,一次次放弃了。

就这样,他30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爱教师就要真心实意地关心老师,多为老师办实事。

学校五十四岁的老教师徐登伦患高血压、糖尿病住院了,身边无人照顾,他就带领六个青年教师,轮流守夜、护理,办入院、转院、出院手续。

徐登伦感动得热泪盈眶,说:

“张校长,我们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家,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他在兴国希望小学任校长近十年,动员了近60个失学学生重新回校读书。

王永梅是一个性格孤傲自负的孤儿,收养在别人家,学习成绩较差。

张国兴老师一次次找她谈心,耐心疏导教育。

逢节假日,就把小永梅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

并要求班上的学生主动和他接触、交朋友。

在张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关心下,小永梅脸上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青紫岭村的徐钦新同学不幸生病,我亲自带着1000元钱送到医院,并发动全校师生捐款3000余元,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师生们议论说:

“在张校长的心里,有学校,有教学,有老师、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把全部的爱心和责任心都奉献给了教育”。

在张国兴老师的感召下,兴国希望小学的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兴国小学的学生勤学善思、尊敬师长。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

个人也多次荣获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他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学习是迟早要被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所淘汰的。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小溪,他把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个人的不断学习上。

1989年——1991年在教师进修学校脱产学习

1992年——1994年参加了枣庄师范的函授学习

此外,他还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10余种报刊杂志。

量变引领质变,厚积方能薄发,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他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2002年其论文“引导质疑培养思维能力”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上发表。

2003年《山东教育导报》刊登了他的文章《教育的航灯、教学的指南》。

2004年他执教的《热空气上升》一课获区优质课一等奖。

2005年他带领的团队参与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创新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他的带领下,兴国希望小学学习教研蔚然成风,成绩斐然。

15位教师全部取得大专以上文化学历,9位教师参加了本科进修学习。

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他的带动与鼓励下,该校走出的教师中有四位分别担任了镇四处完小的副校长、教导主任。

青年教师刘玉华、赵敏在枣庄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分别获二等奖。

郭鹏志、张崇静老师被镇教委聘为兼职教研员。

学校被评为“教学示范化学校”。

老师们说兴国希望小学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张国兴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内涵。

教育更需要品牌效应

10多年的校长工作经历,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经验。

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同时拟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

一系列管理和教育的创新就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

他一直践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原则,要求全体老师,特别是行政班子成员要清正廉洁,把不许乱收费,不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礼金,作为一条严肃的纪律来抓。

要求别人不做的,他首先不做。

现在,“团结协作、进取奉献”已经成为兴国希望小学教师座右铭。

该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高,慕名转学来该校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

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近500人的市级规范化学校。

兴国希望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2002年他调任兴国希望小学校长,摆在他面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校舍房屋不足,功能教室几乎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他果断决策,一不等,二不靠,拟定了广纳社会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

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为学校发展赢得了宝贵的资源。

2007年实业家徐培亭为学校捐款10万元。

2007年韩国驻上海领事馆向学校捐赠4万元。

2008年韩国驻上海领事馆又向学校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体育器材。

2008年暑期学校14名学生免费赴上海参加了科技夏令营活动。

2009年4月,香港的卢业樑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价值70000元的物质。

2009年5月,韩国企业家又向学校赠送了6万元的图书、校服等。

2009年,上海一企业为每个学生捐赠一身校服。

2010年,武汉的陈经理为每个学生捐赠一双运动鞋。

2011年,上海企业家为学校捐赠了价值24000元的电脑。

源源不断的社会捐赠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补强了学校发展的短板。

2009年4月,投资90万元,能容纳13个教学班的兴国希望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餐厅一应俱全。

从晴时漏风、阴时漏雨的旧校到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新校,凝聚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忠诚,那鬓角露出的白发便是明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风雨历程三十载,三尺讲台写春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他的学生遍布山城,很多都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每到节假日,明信片、问候信像雪花似的飞到了他的手中,这让他真正领悟到当老师的莫大光荣和无比幸福。

近年来,全校师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市级奖励27项,区级奖励36项;先后成为“枣庄市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家长满意学校”、“山亭区文明服务先进单位”、“山亭区教学先进单位”、“创新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课题实验学校、“山亭区平安和谐校园”,“山亭区总工会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连续七年被评为“枣庄市文明单位”。

他本人当选为区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区政协第六届优秀委员,2008年被评为“枣庄市首届希望工程十佳园丁奖”,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其个人事迹先后被枣庄电视台、枣庄教育台、枣庄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有位哲人说得好:

“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这是他工作的源动力。

做为山亭区连任的两届政协委员,他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始终站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伟大,在琐碎中垒砌着无尽的责任和执著的追求!

 张国兴,男,48岁,山亭区水泉镇兴国希望小学校长。

1983年,17岁的他成为一位民办教师,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执着与热情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孩子的眷恋。

他爱学生、知学生、教学生、帮学生,动员6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妻子有病济南住院,因工作繁忙只好打电话安慰她;一位老师住院了,他安排六位老师轮流看护、守夜,自己替他上了一个学期的课。

十几年来,他写了85篇教学和管理论文,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书香校园”,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15位教师达到大专水平、9位教师参加本科进修。

近年来,全校师生获国家级奖励15项,省市级27项,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甘做红烛照人寰

——记山东省优秀教师、水泉镇兴国希望小学校长张国兴

  1983年怀揣着对教师的敬仰和崇拜,17岁的张国兴成为农村小学最年轻的一位民办教师。

从踏上三尺讲坛,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从此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一晃30年,如白驹过隙,如今的张国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办教师已成为水泉镇兴国希望小学的校长,成为水泉镇教育的领头兵,成为山亭区的名师、名校长,成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热情践行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诠释着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眷恋着这块浸透着汗水的热土。

  教育事业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是他作为一名党员,践行党的教育事业的至高理想,时至今日,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

  教育教学中,他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了解学生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教师的贴心人。

用正直和真诚之心去爱教师,爱学生。

他曾经几次面临高升、当大款和继续当“孩子王”的抉择,但他还是怀着对教师、学生无限的爱恋与责任,一次次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这样,他30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爱教师就要真心实意地关心老师,多为老师办实事。

学校五十四岁的老教师徐登伦患高血压、糖尿病住院了,身边无人照顾,他就带着六名青年教师,轮流守夜、护理,办入院、转院、出院手续,自己替徐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

徐登伦感动得热泪盈眶,说:

“张校长,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家,就是我到了内退年龄也不休息,再跟你干几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

  他在兴国希望小学任校长近十年,动员了近60个失学儿童重新回校读书。

王永梅是一个性格孤傲自负的孤儿,收养在别人家,学习成绩较差。

张国兴老师一次次找她谈心,耐心疏导教育。

逢节假日,就把王永梅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并承担了王永梅上学的全部费用。

还要求班上的学生主动和她接触、交朋友。

在张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关心下,小永梅脸上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师生们议论说:

“在张校长的心里,有学校,有教学,有老师、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把全部的爱心和责任心都奉献给了教育”。

去年九月二十四日,张国兴的家属身患罕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市立医院住院十天,不见好转,转至济南千佛山医院继续治疗,直到十一月七日出院回家。

当时,市区教育局正在举办文化大课间活动,兴国希望小学被区教育局定为山亭区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参加市文化大课间流动现场会,家属在枣庄住院期间,张国兴就利用星期天去看望了一次,在济南住院期间,张国兴一次都没有去陪伴妻子,只是抽时间用电话安慰妻子。

张国兴的儿子现在在枣庄三中读高三,他没有去学校看望过一次,没有去开过一次家长会。

因没有时间在家种自己的几亩山地,2008年动员读高中的女儿回家帮家属种地,这也成了他后悔终生的心事。

在张国兴校长的感召下,兴国希望小学的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兴国小学的学生勤学善思、尊敬师长。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

他个人也多次荣获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他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学习是迟早要被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所淘汰的。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小溪,他把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个人的不断学习上。

  1989年——1991年在教师进修学校脱产学习

  1992年——1994年参加了枣庄师范的函授学习

  此外,他还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10余种报刊杂志。

量变引领质变,厚积方能薄发,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他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2002年其论文“引导质疑培养思维能力”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上发表。

  2003年《山东教育导报》刊登了他的文章《教育的航灯、教学的指南》。

  2004年他执教的《热空气上升》一课获区优质课一等奖。

  2005年他带领的团队参与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创新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并结题。

  至2011年底,他撰写的教育管理及教学论文达85篇。

成为水泉镇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材料。

  2011年,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定为“书香校园”。

学校8000余册图书成为师生的精神食粮,走进校园,一股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

  在他的带领下,兴国希望小学学习教研蔚然成风,成绩斐然。

15位教师全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9位教师参加了本科进修学习。

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他的培养与鼓励下,该校走出的教师中有两位担任了镇完小的校长、两位副校长、一位教导主任。

青年教师刘玉华、赵敏在枣庄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分别获二等奖。

老师们说兴国希望小学是教师成长的家园,孩子成长的“摇篮”。

张国兴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内涵。

  教育更需要品牌效应

  10多年的校长工作经历,张国兴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经验。

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同时拟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

一系列管理和教育的创新就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

  他一直践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原则,要求别人不做的,他首先不做。

“团结协作、进取奉献”已成为兴国希望小学教师的座右铭。

该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高,慕名转学来该校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

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近500人的市级规范化学校。

2011年,区内兄弟单位慕名来学校参观学习的达12次,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高新区的几位局长亲自带队来学校参观学习,2012年三月份,枣庄十五中一次来了90余人的参观团来校参观学习。

  兴国希望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2002年他调任兴国希望小学校长,摆在他面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校舍房屋不足,功能教室几乎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他果断决策,一不等,二不靠,拟定了广纳社会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

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为学校发展赢得了宝贵的资源。

  2007年实业家徐培亭为学校捐款10万元。

  2007年韩国驻上海领事馆向学校捐赠4万元。

  2008年韩国驻上海领事馆又向学校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体育器材。

  2008年暑期学校,受韩国领事馆的邀请,14名学生免费赴上海参加了科技夏令营活动。

  2009年4月,香港的卢业樑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价值70000元的物资。

  2009年5月,韩国企业家又向学校赠送了6万元的图书、校服等。

  2009年,上海一企业为每个学生捐赠一身校服。

  2010年,武汉的陈经理为每个学生捐赠一双运动鞋。

  2010年暑假,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邀请,110名学生去淄博参加了亚洲杯17岁以下足球赛开幕式,并当了所有赛场的球童。

  2011年,上海企业家为学校捐赠了价值24000元的电脑。

  源源不断的社会捐赠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发展的不足。

2009年4月,投资90万元,能容纳13个教学班的兴国希望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餐厅一应俱全。

从晴时漏风、阴时漏雨的旧校到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新校,凝聚着张校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忠诚,那鬓角露出的白发便是明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风雨历程三十载,三尺讲台写春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他的学生遍布山城,很多都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每到节假日,明信片、问候信像雪花似的飞到了他的手中。

这些明信片、问候信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和学校周围的老百姓。

这让他真正领悟到当老师的莫大光荣和无比幸福。

  近年来,全校师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市级奖励27项,区级奖励36项;学校先后被评为“枣庄市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家长满意学校”、“山亭区文明服务先进单位”、“山亭区教学先进单位”、“创新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课题实验学校、“山亭区平安和谐校园”、“山亭区总工会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连续七年被评为“枣庄市文明单位”。

他本人当选为区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第八届人大代表;2008年被评为“枣庄市首届希望工程十佳园丁奖”;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其个人事迹先后被枣庄电视台、枣庄教育台、枣庄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有位哲人说得好:

“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这是他工作的源动力。

做为山亭区连任的两届政协委员,他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始终站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伟大,在琐碎中垒砌着无尽的责任和执著的追求!

 

2011年9月24日妻子患血小板减少症,住进枣庄市立医院输了3次血小板之后,转入了济南千佛山医院,在医院一个月期间,正值学校筹办文化大课间现场会,在这两难之际我毅然决定派读高三的儿子和女儿在医院轮流陪护,其间我只是早晚打个电话了解病情、安慰一下妻子,一周、两周后来连我都电话都不接了,老婆埋怨,孩子抱怨,回到家里老母亲唠叨不休,面对这些自己黯然泪下,直到10月25日妻子出院才去了济南。

妻子哭着第一句就是:

你死在学校里吧,也别要这个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