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599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ppt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策略,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焓变、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条件的控制、弱酸弱碱的转化、pH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的共存、难溶物之间的转化等问题。

试题常以选择、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出现。

高考一般以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物质为背景材料出组合题,各小题之间有一定独立性。

1化学反应速率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均产生影响,且影响趋势相同,但影响值不同。

升温对吸热反应影响较大,对放热反应影响较小;反之,降温对吸热反应影响较小,对放热反应影响较大。

(2)计算反应速率时,要特别注意时间、体积、浓度单位的,换算。

2化学反应焓变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H正负号的意义及焓变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H为负值,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H为正值,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2)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多步反应的H时,要注意反应分子式前面的系数与H的对应关系,运用数学加减法和移项原理进行加减,在总反应式中没有的物质要用消元法除去,出现的物质要按照总反应式中的分子数保留。

3化学平衡常数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固体物质、纯液体、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H2O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计算表达式中;气体反应、有机反应,H2O的浓度要列入平衡常数的计算表达式中。

(2)平衡常数(K)式中的浓度是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浓度,而浓度商(Q)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时刻的物质的量浓度。

4原电池与电解池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常出现电极材料溶解、质量减轻等现象;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常出现质量不变或增重、有气体产生等现象。

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材料不反应,与电源正极连接的阳极(除惰性电极外)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可能出现电极溶解、质量减轻等现象。

(2)Fe在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生成Fe2。

(3)可充电电池的放电反应是原电池反应,充电反应是电解池反应。

放电过程中原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过程中电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5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应题中注意的问题

(1)书写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方程式时要用可逆,号连接。

(2)分析离子的存在形式时要考虑弱酸弱碱的电离和离子,能否发生水解。

(3)分析离子浓度大小时要考虑酸碱盐对水电离的影响。

(4)利用溶度积常数分析沉淀是否能完成转化时,要考虑溶解平衡式中阴阳离子系数与溶度积常数关系,溶度积大的其溶解度不一定大。

6分析图表与作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分析和准确画出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拐点和平,衡点。

(2)找准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对应数据。

(3)描绘曲线时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4)分析表格数据时,找出数据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关综合题,例题1已知CO2可以生产绿色燃料甲醇:

CO2(g)3H2(g)CH3OH(g)H2O(g)H187.4kJ/mol。

300时,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c(CO2)1.00mol/L,c(H2)1.60mol/L开始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催化剂I时,反应在10小时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mol/(Lh)。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

A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充入氩气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CCO2平衡转化率,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比催,化剂高,D催化效率:

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比催化剂,高,(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此反应在300时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上述平衡体系升温至400,平衡常数:

K(400)_K(300)(填“”)。

(5)已知:

2H2(g)O2(g)=2H2O(g),H242.8kJ/mol,,则反应2CH3OH(g)3O2(g)=2CO2(g)4H2O(g),H,_kJ/mol。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图像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应用与计算等。

(1)从图读数知10小时内CO2消耗量为1.00mol/L18%0.18mol/L,反应速率计算式v(CO2)c(CO2)/t0.18mol/L10h0.018mol/(Lh),v(H2)3v(CO2)30.018mol/(Lh)0.054mol/(Lh)。

(2)A项正确,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一定,无固体和液体参加反应,无论反应达到平衡与否,其气体密度均不变化;B项错误,氩气不参加反应,容器的容积一定,充入氩气不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对平衡不产生影响;C项错误,催化剂的使用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D项正确,据图知,使用催化剂使反应达到平衡时间比使用催化剂短,故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

(1)0.054

(2)AD,(3),答:

略。

(4)(5)353.6,起始浓度/molL11.001.6000变化浓度/molL10.200.600.200.20平衡浓度/molL10.801.00.200.20,0.050(molL1)2,【变式训练】,1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_。

(2)当氨碳比4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_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

解析:

(1)利用CO(NH2)2中CN12,用观察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同时图像中t6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A点未达平衡,B点达到平衡,从图像得v逆(CO2)v正(CO2)。

平衡时CO2转化率为60%,令n(NH3)4mol,n(CO2)1mol,则有n消耗(CO2)0.6mol,n消耗(NH3)1.2mol,NH3的转化率100%30%。

利用平衡原理的图表分析与作图综合题,例题2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气重整。

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_kJ/mol。

(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P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_。

(4)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

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_。

A600、0.9MPaC800、1.5MPa,B700、0.9MPaD.1000、1.5MPa,画出600、0.1MPa条件下,系统中H2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5)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_。

解析:

(1)CH4(g)2H2O(g)=CO2(g)4H2(g)H1165.0kJmol1CH4(g)H2O(g)=CO(g)3H2(g)H2206.2kJmol1得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2)反应式中水是气体,要列入计算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用压强代替浓度,其列式方法和用浓度列式相同。

(4)该读图题要注意比较不同要求下对应温度与质量分数关系,同时满足H2和CO的要求。

根据图1,H2物质的量分数65%,在0.1MPa时温度要接近550,在0.9MPa时温度要接近700,在1.5MPa时温度要接近750。

根据图2,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在0.1MPa时温度低于650即可,在0.9MPa时温度低于700即可,在1.5MPa时温度低于725即可,选项B符合要求。

(5)氧气量过大时,H2会部分被O2氧化。

答案:

(1)41.2,增大,(3)系统内甲烷的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为甲烷蒸气的吸热重整反应提供了所需的能量(4)B(5)甲烷氧化程度过高,氢气和氧气反应(合理即可),【变式训练】2汽车尾气中的CO、NOx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使用稀土等催化剂能将CO、NOx、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已知:

N2(g)O2(g)=2NO(g),H180.5kJ/mol;,2C(s)O2(g)=2CO(g)C(s)O2(g)=CO2(g),H221.0kJ/mol;H393.5kJ/mol。

尾气转化的反应之一:

2NO(g)2CO(g)=N2(g),2CO2(g)H_。

746.5kJ/mol,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这个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2)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分别充入同量的NOx及C3H6,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以下反应:

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NOx的转化率,绘得图像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结论一:

从测定NOx转化数据中判断,相同温度下NO的转化效率比NO2的低;,结论二:

_。

在上述NO2和C3H6反应中,提高NO2转化率的措施有_(填字母)。

A加入催化剂C分离出H2O(g),B降低温度D增大压强,BC,在25045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600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或,450,NOx与C3H6的反应达到平衡,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焓变、电化学基础与化学平衡常数综合题,例题3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

2CH4(g)3O2(g)=2CO(g)4H2O(l)H11214kJ/mol;2CO(g)O2(g)=2CO2(g)H2-566kJ/mol。

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

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

某同学利用甲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

A电源中的a一定为正极,b一定为负极B可以用NaCl溶液作电解液C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1中,以v(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填“吸”或“放”)热反应。

实验2中,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

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答一种情况即可)。

(4)将2.4g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00mL3.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

解析:

(1)式式/2,得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其中H-890kJmol1。

(2)该电池是燃料电池,还原剂CH4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碳酸根和水。

该装置没有说明是在A极附近,还是B极附近先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A、B是如何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当用Fe作阳极时,可用NaCl溶液作电解液。

该装置的阴极可以用其他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导电材料作阴极,不一定要Fe。

(3)从表格中数据看,低温时CO2的平衡量大于高温时CO2的平衡量,故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v(H2)v(CO2)1.6mol/(2L5min)0.16mol/(Lmin)。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0.4mol/2mol100%20%。

答案:

(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2)CH48e10OH=7H2OBD(3)放0.16mol/(Lmin)20%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4)NaHCO3、Na2CO3,【变式训练】,3德国人哈伯在1909年发明的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已知298K时,H92.4kJmol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298K时,将10molN2和30molH2放入合成塔中,为何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_。

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0mol,N2和30molH2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2)如右图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N2与3molH2混合于一个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A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占25%,试回答:

N2的转化率(A)为_;,在状态A时,平衡常数KA_(代入数值的表达式,不写出具体数值);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KA_KB(填“”、“”或“”)。

(3)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的简易装置。

简述检验有氨气生成的方法:

_。

40%,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生成,在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Marmellos和Stoukides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_。

N26e6H=2NH3,(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水解平衡的事实是_(填序号)。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褪去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在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X和Cu2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纤维水解的最终产物):

电解质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综合题,非金属性:

X_Y(填“”或“”)。

Cu2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

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_。

解析:

(1)含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与它有相同电子数和质子数的单核离子有Na。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3)此题关键是亚硫酸离子水解生成的OH使得酚酞溶液变红,还有可能是亚硫酸离子本身能使得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要排除亚硫酸离子干扰,C正确。

(4)悬浊液与D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则Y为O,X,Y同主族,则X为S。

(5)测得反应后,体系压强增大,则达到平衡前,反应逆向进行。

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因此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

(1)

(2)3NH3H2OAl3=A(OH)33(3)C(4)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5)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式训练】4(双选)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BW点表示溶液中:

c(Na)c(H)c(CH3COO)c(OH)CpH3.5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c(H)c(CH3COOH)c(OH),积变化可忽略):

解析:

A项,pH5.5时,从曲线来看,c(CH3COOH)c(CH3COO);B、C两项都是电荷守恒;D项,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CH3COO)c(OH)c(Cl),物料守恒关系为2c(Na)c(CH3COO)c(CH3COOH)0.1molL1,根据两个守恒关系不可能得出上述结论。

答案: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