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475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docx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

  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

  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

  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

  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

(请学生读一读)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先请学生说说: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

再点击出示: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

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

  (板书:

认识除法)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

6÷2=3“÷”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

  (请学生书空)6÷2读作:

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

  (请学生跟读)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2”和“3”呢?

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说。

)6表示6个小朋友;

  2表示没车做2人;

  3表示要做三辆车小结:

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

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

  (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

(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12÷3=412表示12个苹果;

  3表示分给3只小熊;

  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

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

  (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

  1、教学例题。

  

(1)出示:

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6表示6个小朋友;

  3表示平均分成3组;

  2表示每组2人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谈话:

爱劳动的小朋友老师都喜欢,下面老师要把8支铅笔奖励给最卖力的2位小朋友,没人分的几支?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8÷2=4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8代表8支铅笔;

  2代表2位小朋友;

  4代表没人分到4支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设计理念: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

在备课时抓住这一关键,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且信息都处于“静止、储存”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抽象概括。

因此,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经教学法的加工,营造情境氛围。

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课一开始,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行操作。

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

教学一开始,就是学生的操作:

把12个竹笋分给4只小熊该怎样分?

在这里,未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水平去分,再要根据分的结果写出算式,并学习算式表式的含义。

接下来让学生再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含义。

  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与发展每个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实际水平基础上主动、充分地发展、提高。

在设计活动时,人人动手分学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多种分法的共同性——每份分得同样多。

  无论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是用除法计算,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师生能共同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分析: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东西,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

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竹笋”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对,是大熊猫。

  今天熊猫盼盼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为她们准备了12个竹笋。

  课件出示:

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师:

如果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样分,你愿意帮助盼盼招待小伙伴吗?

  二、动手操作,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经验师:

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每个盘子里放

  (3)个竹笋。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师: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课件呈现结果图。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师:

结合操作过程,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吗?

生: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设计意图:

利用手动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

  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统一表象,温故知新,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述,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准备。

  三、自主尝试,突出含义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师:

你能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这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师:

将你在吗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12:

333312〈4---312-3-3-3-3=03+3+3+3=1212÷4=3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表示同样的含义,都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

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表征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表达的含义。

  四、建立概念,学习除法

  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师:

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

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师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渗透文化,深化含义课件出示: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天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3、写出算式,体会关系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可以写成板书:

12÷4=3;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谁来说说这个算式中的

  12、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

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通过

  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4、及时巩固,灵活运用出示课件:

  

(1)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师归纳小结:

数学中平均分的问题就有用除法来解决,上面的这3个算式中12我们称为总数,平均分成的

  4、3、2份是份数,每盘放的个数叫每份数。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P13页“做一做”,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

  你能说出15÷5=3表示的含义吗?

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2、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

  提问:

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4.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5、说一说:

你能说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列出除法算式吗?

  6、出示课件:

考考你□+□+□+□=8□=?

12=○+○+○○=?

  四、总结《认识除法》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

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

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

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全班一起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

除法的初步认识)思考: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

除号,你好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

  (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

(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12÷4=3

  (4)回忆过程。

  (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

  “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

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

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

  (5)个动手分一分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2)个动手分一分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作业:

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

  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

  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

准备练习(情境导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

  了吗?

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

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

答题。

1号加分。

  第二步: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

(我)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

(要)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

  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

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

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哪道题有问题?

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

(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

教师点拨讲解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

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

第二次尝试练习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

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

  1、2题和15页

  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

我期待着你的进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

  4、例5及P20练习四(

  2、3、4、)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你会分吗?

⑴动手分一分⑵同桌说一说:

你是怎么分的?

⑶汇报演示(课件展示)生1:

我是这样分的,3个一份,正好两份。

  生2:

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4个,再右边4个。

  生3:

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2个,再右边2个,直到分完。

  生4:

我是1个1个分,先左边1个,再右边1个,直到分完。

  ?

?

  ⑷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