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768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2.将直线y=﹣2x+3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直线为      .

13.计算:

(+1)2015(﹣1)2016=      .

14.已知实数a满足,则a﹣20142=      .

15.一次函数y=kx+b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

16.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5|+(b﹣12)2+=0,则△ABC的面积为  

17.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C∥AB,AD⊥CD于D.若△ABC的周长为cm,则CD=      cm.

18.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a,方差是b,则4x1﹣3,4x2﹣3,…,4xn﹣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道小题,共计96分)

19.计算:

﹣()2+(π+)0﹣+|﹣2|

20.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1.

21.已知:

如图,E,F是▱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BE∥DF,求证:

AF=CE.

22.如图,△ABC中,CD⊥AB于D,若AD=2BD,AC=3,BC=2,求BD的长.

2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DE⊥AB.

(1)求∠ABC的度数;

(2)如果,求DE的长.

24.已知,直线y=2x+3与直线y=﹣2x﹣1.

(1)求两直线与y轴交点A,B的坐标;

(2)求两直线交点C的坐标;

(3)求△ABC的面积.

25.小军和小明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考试平时测验1测验2期中测验3测验4期末

小军成绩 11010595110 108 112

小明成绩 10595100115 115 95

(1)计算小军和小明上学期平时的平均成绩;

(2)如果总评成绩按扇形图所示的权重计算,问小军和小明谁的上学期总评成绩高?

26.如图是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前1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

(3)当16≤t≤30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7.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平均数 中位数方差 命中10环的次数

甲 7               0

乙                      1

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

(1)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

(2)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出,你认为谁应胜出?

说明你的理由;

(3)如果希望

(2)中的另一名选手胜出,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应该制定怎样的评判规则?

为什么?

28.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

“这楼起码20层!

”小华却不以为然:

“20层?

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

”小明说:

“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

”小华想了想说:

“没问题!

让我们来量一量吧!

”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

,∠B=45°

,(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

(1)楼高多少米?

(2)若每层楼按3米计算,你支持小明还是小华的观点呢?

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

≈1.73,≈1.41,≈2.24)

29.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CF∥AB,点P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P不与A、B重合),过点P作PE∥BC,分别交AC、CF于G、E.

(1)四边形PBCE是平行四边形吗?

(2)求证:

CP=AE;

(3)试探索:

当P为AB的中点时,四边形APCE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按照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

A、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A错误;

B、3﹣=(3﹣1)=2,故B错误;

C、×

==,故C正确;

D、,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需要注意的是: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过程,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A.2,3,4 B.3,4,5 C.6,8,12 D.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A、22+32≠4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42+32=57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C、62+82≠1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2+()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推知∠A=∠C,则易求∠C=70°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

∵∠A+∠C=140°

∴2∠C=140°

∴∠C=7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题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求得∠C的度数.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由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首先判定DE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得DE的值即可.

∵△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故DE=AD=×

10=5.

故选C

【点评】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菱形 B.正方形

C.矩形 D.一般平行四边形

【考点】菱形的判定.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B=DB,AC=DC,加上AB=AC,则AB=AC=DC=DB,于是可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

∵等腰△ABC沿底边BC翻折得到△DBC,

∴AB=DB,AC=DC,

∵AB=AC,

∴AB=AC=DC=DB,

∴四边形ABCD为菱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k=1>0,图象过一三象限,b=2>0,图象过第二象限,

∴直线y=x+2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k>0,b>0的图象性质.需注意x的系数为1.

【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AD于E,易证得△ABE是等腰三角形,又由∠BED=150°

,即可求得∠A的大小.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EB=∠CBE,

∵BE平分∠ABE,

∴∠ABE=∠CBE,

∴∠AEB=∠ABE,

∴AB=AE,

∵∠BED=150°

∴∠ABE=∠AEB=30°

∴∠A=180°

﹣∠ABE﹣∠AEB=120°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一次函数的定义.

【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出k的值即可.

由题意可得:

解得:

k=﹣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b=0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考点】算术平均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性质,可将平均数乘以8再减去剩余7名学生的成绩,即可求出x的值.

依题意得:

x=77×

8﹣80﹣82﹣79﹣69﹣74﹣78﹣81=73,

【点评】考查数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0.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  )

A.x< B.x<3 C.x> D.x>3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先根据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出不等式2x<ax+4的解集.

∵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

∴3=2m,

m=,

∴点A的坐标是(,3),

∴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x<;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图象法来解不等式,充分理解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2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根据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

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数.

12.将直线y=﹣2x+3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直线为 y=﹣2x+1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得到直线y=﹣2x+3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y=﹣2x+3﹣2.

直线y=﹣2x+3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y=﹣2x+3﹣2=﹣2x+1.

故答案为y=﹣2x+1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为直线,当直线平移时k不变,当向上平移m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m.

(+1)2015(﹣1)2016= ﹣1 .

【分析】利用幂的意义和积的乘方计算即可.

原式=(﹣1)[(+1)(﹣1)]2015

=﹣1.

﹣1.

【点评】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积的乘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已知实数a满足,则a﹣20142= 2015 .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a的取值范围,去掉绝对值,根据等式求出a的值,代入求解即可.

由题意得:

a﹣2015≥0,

a≥2015,

则|2014﹣a|=a﹣2014,

∵,

∴a﹣2014+=a,

整理得:

=2014,

∴a=2015+20142,

∴a﹣20142=2015,

20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a的取值范围.

 y=2x+10 .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专题】待定系数法.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y=2x+1平行,可求得k的值,再把点(﹣3,4)代入即可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次函数y=kx+b与y=2x+1平行,

∴k=2,

又∵函数经过点(﹣3,4)

∴4=﹣6+b,解得:

b=10

∴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比较简单,同学们要熟练掌握.

16.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5|+(b﹣12)2+=0,则△ABC的面积为 30 .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非负数的性质:

绝对值;

偶次方;

算术平方根.

【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BC的三边a、b、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a﹣5|+(b﹣12)2+=0,

∴a﹣5=0,b﹣12=0,c﹣13=0,

解得a=5,b=12,c=13,

∵52+122=132,

∴△ABC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面积为5×

12÷

2=30.

30.

【点评】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的综合运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17.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C∥AB,AD⊥CD于D.若△ABC的周长为cm,则CD= 2 cm.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求出边长AC,每一个角都是60°

求出∠BA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CD=∠BCA,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

∵等边△ABC的周长为12cm,

∴AC=12÷

3=4cm,∠BAC=60°

∵DC∥AB,

∴∠ACD=∠BCA=60°

∵AD⊥CD,

∴∠CAD=90°

﹣∠ACD=90°

﹣60°

=30°

∴CD=AC=×

4=2cm.

2.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a,方差是b,则4x1﹣3,4x2﹣3,…,4xn﹣3的平均数是 4a﹣3 ,方差是 16b .

【考点】算术平均数;

方差.

【分析】根据标准差的概念计算.先表示出原数据的平均数,方差;

然后表示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通过代数式的变形即可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x1、x2…xn的平均数是a,

∴(x1、x2…xn)÷

n=a

∴(4x1﹣3,4x2﹣3…4xn﹣3)÷

4=4×

a﹣3=4a﹣3,

∵x1、x2…xn的方差是b,

∴4x1﹣3,4x2﹣3…4xn﹣3的方差是4×

b=16b.

答案为:

4a﹣3;

16b.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变换特点,若在原来数据前乘以同一个数,平均数也乘以同一个数,而方差要乘以这个数的平方,在数据上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方差不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道小题,共计96分)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原式=﹣3+1﹣3+2﹣,然后合并即可.

原式=﹣3+1﹣3+2﹣

=﹣3.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

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压轴题.

【分析】这是个分式除法与减法混合运算题,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减法时要注意把各分母先因式分解,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

做除法时要注意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而做乘法运算时要注意先把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分解,然后约分,最后代值进行计算.

原式=

=

=,

当x=﹣1时,原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式子化到最简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先证∠ACB=∠CAD,再证出△BEC≌△DFA,从而得出CE=AF.

【解答】证明: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D∥BC,AD=BC,

∴∠ACB=∠CAD.

又∵BE∥DF,

∴∠BEC=∠DFA,

在△BEC与△DFA中,,

∴△BEC≌△DFA,

∴CE=AF.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构造全等条件,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2.如图,△ABC中,CD⊥AB于D,若AD=2BD,AC=3,BC=2,求BD的长.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因为CD⊥AB,所以△ACD和△BCD都是直角三角形,都利用勾股定理表示CD的长,得到方程即可求解.

根据题意CD2=AC2﹣AD2=32﹣(2BD)2=9﹣4BD2,

CD2=BC2﹣BD2=22﹣BD2=4﹣BD2,

∴9﹣4BD2=4﹣BD2,

解得BD2=,

∴BD=.

【点评】两次运用勾股定理表示三角形的公共边CD是解题的突破口.

2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DE⊥AB.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

(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再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AD,然后求出AB=AD=BD,从而得到△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AB=60°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解即可;

(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出AO,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AO.

(1)∵E为AB的中点,DE⊥AB,

∴AD=DB,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AD=DB=AB,

∴△ABD为等边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