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4812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D、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故选C。

  6、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

  A、学前教育

  B、终身教育

  C、继续教育

  D、校本教师培训

  【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

  7、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A、唯一组织形式

  B、重要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解析】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故选B。

  9、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理论是()。

  A、课程结构论

  B、范例教学

  C、发展性教学

  D、教育过程最优化

  【解析】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提出。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故选C。

  10、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包括:

  

(1)由法律规范事先明确规定,具有法律规定性;

  

(2)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3)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责任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即归责的特定性。

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强制性。

  11、()不属于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态。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综合课程

  【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2、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表征学习

  【解析】中国,美国都是国家的例子,因此是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13、品德心理结构最具动力色彩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1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D、首要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15、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阶段。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题干中描述的是认同阶段。

  16、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

()

  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解析】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

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复杂性:

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

  17、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和()。

  A、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解析】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8、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

  A、舆论

  B、目标

  C、奖励

  D、领导

  【解析】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发挥出来。

舆论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对某一行为的共同意见。

  当群体中出现某一超常行为或特殊事件时,人们根据当时本群体的规范对这些行为作出内容一致的判断或评论。

  19、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

  20、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A、“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B、全面发展

  C、以人为本

  D、终身学习

  【解析】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1、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解析】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老师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由此可知,题干体现了教师的朋友角色。

  22、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功能中的哪项功能?

  A、教育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功能

  D、示范功能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等方面。

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体现的是实践功能中的教育功能。

  2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解析】情感体验是学习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

道德情感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是人们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种内部力量,是道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24、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教学理论。

下列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A、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B、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环境

  C、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

  D、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只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

  25、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

  A、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B、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

  C、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D、加快技术引进

  【解析】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2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的特点。

  A、强度

  B、新异性

  C、变化

  D、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出刺激物的鲜明对比,引起无意注意。

  27、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解析】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当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28、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解析】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29、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30、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的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

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主要强调的是()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

  B、意识

  C、遗传

  D、教育

  【解析】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主要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1、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解析】对相似刺激做出区分,训练的是刺激的分化。

  32、“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

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活动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品性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品性有三种,上品性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

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恶;

下品五德都不具备。

性恶。

  3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

  34、()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的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解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35、有利于教育普及的学制是()。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解析】美国的单轨制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36、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A、申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随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3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实地测算、生物的植物培养和动物饲养。

属于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解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培养和动物的饲养属于实习作业法。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3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媒体

  D、教学研究

  【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9、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学者是法国教育家()。

  A、布鲁纳

  B、斯金纳

  C、保罗·

朗格朗

  D、赞科夫

  【解析】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40、1956年出版,()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

认知领域》,被称为教育目标分类奠基之作。

  B、马杰

  C、加涅

  D、布卢姆

  【解析】布卢姆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他的代表性著作。

  41、“藏息相辅”的含义之一是主张()。

  A、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正课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藏息相辅”出自《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42、练习式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需要依靠()。

  A、良好的课堂秩序

  B、学生的自觉性

  C、一定的理论知识

  D、教师的指导

  【解析】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有: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自学式、复习式。

其中练习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性,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43、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能力与结果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新课标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这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45、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同学是否学会,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

  “会了”,王老师说:

  “好的”。

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解析】王老师的授课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46、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

  14、15岁

  D、12、13—

  15、16岁

  【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

  11、12岁到

  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

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47、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

其中,()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

  A、策略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实用性知识

  【解析】A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

B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C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故选B。

  48、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A、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D、农业教育、工业教育、信息教育

  【解析】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49、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班主任工作计划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50、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姓名权

  【解析】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51、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原则。

  A、方向性

  B、公共性

  C、保障性

  D、平等性

  【解析】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52、下列不属于狭义的教育者的是()。

  A、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

  B、专职教师

  C、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

  D、家长

  【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53、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是()。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解析】教书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