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03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3物流业的规划-15-

第四章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16-

4.1电子商务的概念-16-

4.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16-

4.3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17-

4.4目前所存在的问题-19-

结束语-24-

谢辞-25-

参考文献-26-

第一章物流业

1.1什么是物流业

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不能仅仅等同于运输业或者仓储业。

1.1.1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

物流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

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

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

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1.1.2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

我们可以把生产区分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农业生产产出农产品,工业生产产出工业品,服务业生产产出服务产品。

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都需要外购服务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本企业的生产过程,这些外购服务就构成服务性生产资料。

在国际上,一般把50%以上产品用于生产的服务部门称为生产性服务业,50%以上产品用于消费的服务部门称为消费性服务业。

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自己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获取经济控制力。

许多国际性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

但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物流业也为消费者服务,城市里为千家万户进行消费品配送就属于这一类。

某省物流业统计范围是:

作为物流产品供给方的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辅助活动、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辅助活动、水上货物运输、水上运输辅助活动、航空客货运输、航空运输辅助活动、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运输代理服务、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其他仓储、国家邮政、其他寄送服务业等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以及作为物流产品需求方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1.2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点

1.2.1经营全球化趋势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的模式。

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趋势,企业的战略对策之一是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经营领域,力争在核心技术方面领先;

而本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则分离出去,委托给在该领域有特长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这种趋势为现在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DEII计算机公司的经营模式,他们只做订货与最终组装,而将零部件的制造和物流系统运作委托给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管理与重组,有效地减低了库存、缩短了生产周期,大大地提高了竞争力。

耐克鞋公司也有类似的方法,没有制鞋厂只做经营与产品设计,又如运输公司把烦琐的收费业务委托给卡片公司去管理等。

企业注重核心技术的趋势使物流业务从生产企业分离,为物流企业带来良好机遇;

物流企业也必须按照同一原则精心发展自己的业务、提高服务水平,确实保证委托方的利益并建立本企业的信誉。

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今后必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

进入WTO以后,由于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将加快,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许多跨国物流公司为了在中国这个世界未来最大的未来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已在中国建立办事处或建立了合资企业。

这将给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威胁,同时也将加速中国地区物流网络的全球化进程。

1.2.2系统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今世界全球信息资源的可用行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物流网络化必将迅速发展。

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高效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

今后数年,全国性物流系统的基础建设如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会有较快发展,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亦将逐步成熟。

1.2.3供应链的简约化

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活动全过程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

无数供应链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网络体系。

在同一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需要上游企业供应原材料或货品,同时也不断地向下游企业供应自己的产品,形成了递阶式的体系,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谓市场竞争实际上不是供应链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所有环节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生产者、最终消费者和中间经营者都能够及时地了解供应链的全部动态。

也就是说供应链具有了更好的透明度。

在供应链中,任何多余的环节、任何不合理的流程与作业都能被及时发现。

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支持,供应链中原有的多余环节将被消除。

因此,供应链将变得更为紧凑,供应链的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战略。

1.2.4企业规模化

  由于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种以及快速性的特征更为显著,配送的难度更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快地在规模效益方面领先,企业的兼并、联合趋势加强。

当然,在选择合伙人时,弱者将被淘汰出局,形成强强联合。

企业必须依靠自己先进的经营模式、高质量的服务和强大的实施能力为依托,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也可能有条件被其他优秀的企业选为合作伙伴,在联合中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国内外两方面,物流企业也是如此。

一些国营储运公司,规模虽大但存在体制不灵活的问题,一些新型物流公司大多规模偏小。

它们需要在竞争中求联合,依据双赢战略选择战略伙伴,以图结成实业联盟创造规模效益。

可以预见,物流企业的强强联合趋势将加强,我国现代化超大型物流企业将出现在社会经济舞台上。

1.2.5服务一体化

  由于物流系统的复杂化和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物流是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是竞争因素的最重要部分。

第三方物流业者最时髦的口号是“提供一体式物流服务”,把用户的物流业务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全部承担下来。

在保证成本的条件下,使用户拥有一个高效、通畅的物流体系。

在供应链急剧变化的时代,第三方物流业通过增值服务扩大营业额也是重要的手段。

加强增值服务是今后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如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以及其他按客户的需要提供的服务。

增值服务的内容除一般的装配、改包装之外,还在于不断扩大范围,发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

如德国FIEGE公司对服装进行配送,在送达最终用户之前把衣服熨好、进行商业包装或悬挂在衣架上送达商店;

又如生产吉他的FENDER国际公司委托UPS公司对其配送系统进行集约化和系统化整合,UPS的增值服务包括为吉他调好音。

扩大的增值服务不仅仅是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承担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所分离出来的业务,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稳定了客户群。

在引进国外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产业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各种增值服务也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2.1多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

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

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

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

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型物流。

这种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

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

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

供应链系统物流完全适应了流通业经营理念的全面更新。

因为,以往商品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最终到消费者手里。

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由制造经配送中心而送到各零售点。

它使未来的产业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流通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心。

另外,在这个阶段有许多新技术,例如准时制工作法(JustlnTime),又如,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intofsale),商店将销售情况及时反馈给工厂的配送中心,有利于厂商按照市场调整生产,以及同配送中心调整配送计划,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从我国加入到WTO的行列,又经过了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

面对新世纪的经济的浪潮,我国物流行业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物流行业的缺陷也渐渐暴露出来。

首先受我国传统的思想的影响:

首先受我国传统的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想自己做物流,即传统的第二方物流,并不愿意物流外包。

此外,第三方物流并不能满足大企业的需求或者说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超不过企业自身所做的物流例如联想物流、海尔物流。

其次国内的物流企业大多数只是从事所谓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他们往往只是只注重常规的物流服务,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物流设备改造,信息化自动化系统软件。

而客户为了降低成本,对物流外包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显然,国内的物流现状并不能满足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物流企业的需求。

第三方物流在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不足。

一、我国物流企业整体规模都比较小,物流管理比较分散,每个部门自成体系,不能有效的整合起来,总体的效益比较差。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以手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自动化的程度比较低。

三、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仍然处于相低水平。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对华的投资,它们对物流增值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国内物流服务将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体制障碍造成了工作效率较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落后,信息处理不规范,人工重复操作过多以及人力和资金资源的内耗和浪费等诸多问题。

因此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发展的"

瓶颈"

与其他行业比,我国物流的信息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

在已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对系统比较满意,其主要原因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规范了管理。

物流信息化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合内部信息资源,使信息的采集和交换成本更低、更标准化;

二是建立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通过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

三是把信息变为知识,为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当前物流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解放思想,让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更加紧密。

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

一些有数据积累和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企业开始进一步提升其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更深入地挖掘数据、寻求规律,目前可以预期的方法论有两大类,数据为基础的识别法建模和经验为基础的先验法建模。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的取得和订单处理的数据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计算机化、互联网化到信息传统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参透到物流的每一个领域,为数众多的无车般和固定设备的第三方(被动)物流者只有依赖信息优势展开全球经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2.2从海尔模式看中国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in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

J1丁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

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加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

“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

“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

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

在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

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R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溯性的要求。

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

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

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

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

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

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海尔的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至82.5。

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五分之一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目前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IT业、食品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

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同第三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更能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它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现在来看物流业务已经成为海尔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3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

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

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

因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

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首先,在概念上变革,由“推”到“拉”。

配送中心应更多地考虑“客户要我提供哪些服务”,从这层意义讲,它是“拉”(Pull),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即“推”(Push)。

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区域性的物流服务,以后发展到提供长距离服务,而且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

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产厂家“驻点”,直接为客户发货。

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把所有物流工作全部委托配货中心去干,从根本意义上讲,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产厂里去了。

发展第三方物流。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科学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

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宠儿,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

在中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下,使得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成若干个部门,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要在国内从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货物运输,他必须分别向不同的部门有关审批单位提出申请。

更重要的是由于条块分割严重而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资源浪费惊人。

随着WTO的来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面临着“入世”的冲击,而且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不仅要判断自身企业的市场定位并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而且还要注意在服务过程使双方达到互利双赢。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状况看,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鲜明特征,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关系契约化。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

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

(2)服务个性化。

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3)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

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

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网络化。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

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2.4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意义

从鲜为人知到风头十足,再到泡沫破灭,中国电子商务走过了一段曲折的、不平静的历程。

这段路究竟怎样走过来的,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确实值得我们重新进行一番思考。

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

如果说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推动型”,那么中国电子商务则更多的是“技术拉动型”,这是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电子商务与美国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同。

在美国,电子商务实践早于电子商务概念,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

当Internet时代到来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先进和发达的电子商务基础。

在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启蒙者”是IBM等IT厂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需要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致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这一不同点是很重要的,这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一把钥匙。

在1997年和199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正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它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

经过这一阶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应用者,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化,随着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企业特别是传统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

这一变化是深刻的,然而也引发了对中国电子商务形势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人们已经习惯以网站电子商务,特别是以一些“热点”网站电子商务作为了解和判断电子商务形势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

因此,一些“热点”网站电子商务的衰落,导致不少媒体和专业人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