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322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合于生态观光,休闲消暑。

(<此段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取舍讲说>綦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被地质学界称为“地学圣地”。

丁文江、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乐森璕等著名的地质学家都来过綦江考察研究,建立了綦江观音桥志留系地质剖面;

綦江层、石牛栏组、綦江式铁矿等以綦江地名命名的全国标准地质剖面、标准地层、典型成矿类型等。

)=入口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綦江地质公园博物馆。

楼道墙上这些图片都是綦江的地质地貌奇观。

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是2009年8月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的,是第五批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国家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这里的主要地质遗迹有产生于侏罗纪的,在地下埋藏了1.5亿年的“木化石群”;

有我国罕见的恐龙足迹群;

有被称着重庆红色处女地的丹霞地貌。

(<此段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取舍讲说>丹霞地貌景色壮观,赤壁如丹,红崖若霞,蕴自然之神工,纳天地之奇巧。

是文人墨客笔下歌咏的天仙美景。

我们眼前这条栩栩如生的恐龙,是我们的恐龙专家雕塑的,他叫暴龙,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他生性强悍,是恐龙家族的霸王,因此也叫霸王龙。

他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是恐龙灭绝前最後的恐龙种群之一。

(<此段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取舍讲说>你看它张嘴怒目而立,仰天长啸,仿佛在述说着那曾苍海桑田的故事,表达着对地球深深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即将进入的是综合科普区,在这里,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在这里我们将沿着恐龙的足迹,探寻神秘的恐龙时代,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

第一单元综合科普区(进门)这两幅恐龙浮雕。

左边的大龙叫肿头龙,小龙叫翼龙。

右边的大龙叫梁龙,小龙叫三角龙。

綦江以中生代地层为主,而中生代正是恐龙的时代,有人还说1亿万年前,綦江就是恐龙窝。

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员,地质学家把地质史大概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三个年代。

古生代是古老生命的时代,中生代就是我们说的恐龙时代,恐龙出现在距今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达到鼎盛,白垩纪神秘消失。

新生代就是以我们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和开花植物的时代这组图版向我们揭示的就是地球的奥秘。

(建议这部分不解说,由观者自已看图片)A、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有46亿岁,按科学家的解释,地球形成于行星之间的碰撞。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在结构上呈现圈层特点,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所处的地壳总是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形成高原、盆地和平原,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5.12汶川特大地震便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的结果。

而刚发生的日本9级大震则是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的结果。

我们的地球除了不断发生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表现为地震作用、火山作用等等)而外,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如公园内的丹霞地貌便是风化、剥蚀作用形成,而我们经常在溶洞里看到石钟乳等便是化学沉积的结果。

B、生命从何而来呢?

我们从何而来呢?

生命起源与演化展区就能给你答案。

(建议这部分不解说,由观者自已看图片)生命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难以研究的问题。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奥巴林和霍尔丹才相继提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即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演变出原始的生命体。

但这些都只是理论的推测。

直到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著名的米勒实验,才有了科学的依据。

米勒在他的实验中假设,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气层中只有氰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物质,并没有氧气,当他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发现其中产生了一些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认为生命从无到有的理论是成立的。

生命的演化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

科学家是怎么来证明这个过程的呢?

那就是用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来作为证据。

我们知道,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以及在死亡后,它们的活动痕迹和遗体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保存在岩石之中,我们把它们称作化石。

生物体本身变为化石的,我们叫它实体化石,如恐龙化石、木化石;

生物的活动痕迹保留成为化石的,就叫遗迹化石,如恐龙足迹化石。

地史上最早的动物化石是距今6~7亿年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时期,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短短的几百万年时间内突然大量出现,这便是被古生物学家称作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我国云南省“澄江动物群”化石,被国际上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就为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学之窗。

1984年7月1日,“澄江动物群”在云南省澄江县首次被发现,它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以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C、綦江是个产煤大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0亿吨,年产近500万吨,可开采200多年。

那么煤是怎么产生的呢?

据科学家介绍,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末,大量的蕨类植物因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绝灭。

这些蕨类植物的遗体大量堆积,被掩埋在湖泊沼泽里,经过炭化变质,久而久之,形成了大范围的巨厚煤层。

地球历史上有过三次主要的造煤时期。

石炭、二叠纪时期为第一次造煤时期,其它两次是在侏罗纪和古近纪。

我们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年代称为新生代,也是哺乳动物时代,研究表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著名的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从46万年前开始出现,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祖先。

第二单元木化石展区这是木化石展区。

綦江的木化石发掘于2005年,地点在距这里不到5公里的马桑岩。

经专家调查,马桑岩所在的整个山头都埋藏有数以万计木化石,这些木化石埋藏的地质年代已超过1.4亿年。

目前出土的大小木化石有29根,木化石的枝条和碎块60余处。

最长的22、5米,是目前木化石中的世界之最。

专家概括出綦江木化石的三大特点:

一是它的稀有性,綦江木化石硅化和钙化共生,木化石外附着树皮煤,硅化、钙化又和树皮煤化共生,且木化石保存完整,规模巨大,国内罕见。

第二是它的珍贵性,綦江木化石与恐龙化石相生相伴,是研究地质环境变迁的第一手材料,为古地理、古环境演变,以及恐龙消亡提供了实际素材。

第三是它的独特性,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有多个成煤时期及煤层,唯独没有木化石与树皮煤共生的实例,这是成煤过程中十分罕见的特殊现象。

木化石和其他动植物化石一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地质古生物遗迹资源,属于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

这是我们地质公园的一大特色资源。

大家可以先通过显微镜去观察放大几十倍、几百倍的木化石细胞结构。

大家看到的这些切面来源于綦江不同地方发现的木化石,这些木化石看起来象巨大的树木,摸起来却又是石头,通过显微镜,就能看到树木的细胞结构,是不是很神奇?

第三单元地质矿产展区这里是綦江地质矿产展区。

綦江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

第一次是发生于距今2.05-2.5亿年的印支运动。

在这之前,四川盆地内还是一片汪洋。

经过本次造山运动后,地壳逐渐上升,内陆河湖逐渐形成。

在河湖周边,生长着茂盛的蕨类植物,这时期恐龙出现并开始走向繁盛。

第二次是距今2.05亿—6500万年的燕山运动,这是公园内最重要的造山运动,经本次造山运动,内陆湖底不均衡抬升,湖泊东部,即现今的重庆和綦江一带,抬升较大,处于浅湖或滨湖沼泽环境。

这里气候温热,雨量丰沛,既有舒适的环境,又有充足的生物,特别适合恐龙繁衍,有恐龙时代之称。

公园内发现的大量木化石及恐龙足迹化石便形成于这一时期。

第三次为距今6500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在这一造山运动影响下,四川盆地周边山地急剧隆升,盆地大幅下降,新、老断层活动频繁,湖泊干涸消失,沧海桑田加剧,称霸一时的恐龙不复存在。

原先松软的中生代红色沉积物,硬结成岩,暴露出地表,不断遭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丹霞地貌景观。

綦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优势矿种有煤和铁矿。

綦江是重庆市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煤炭已探明储量占整个重庆市的40%,产能占重庆市的20%,西南地区最现代化的煤矿企业也在綦江。

綦江式铁矿是全国四大沉积铁矿类型之一。

远在宋代以前,綦江便开始了铁矿的采冶。

大家现在经过的这个廊道左侧,下面一排化石标本主要展示了的生物由从老到新,从低级到高级,由海洋生物到陆生生物的演化方向,而上一排主要是綦江境内发现的地质构造及奇石标本。

第四单元恐龙世界恐龙是谜一样的动物。

现在让我们沿着恐龙的足印,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

恐龙是2.3亿年前到约6500万年前生活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它们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

关于恐龙的绝灭,学术界有很多猜想。

有猜想说,在大约6500万年前,有几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原子弹爆炸,导致地球灾难性的环境剧变,恐龙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绝灭了。

莲花保寨位于綦江县三角镇,2003年5月,莲花保寨发现了恐龙足迹群。

目前已考证有六个层位产出恐龙足迹,其产出层位之多、数量之大,分布之集中、类型之丰富,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已清理出的140平方米的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恐龙脚印就有329个。

这批恐龙足迹有甲龙类的中国綦江足迹、兽脚类的敏捷舞足迹、鸟脚类的炎热老瀛山足迹以,莲花卡利尔足迹等新属新种,其中,中国綦江足迹是中国首次发现甲龙类的足迹。

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先后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犹他迪克西州立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科研机构来这里开展考查研究。

研究证实,綦江恐龙足迹化石点,发现了恐龙足迹所能保存的全部类型!

这里除了恐龙足迹之外,还发现了恐龙毛发印痕、皮肤印痕、尾迹、拖痕等痕迹化石,令人叹为观止!

(1号“镇馆之宝”)<此句只为标注,不用解说>现在,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头号“镇馆之宝”:

莲花保寨立体足迹化石。

为什么说这是头号“镇馆之宝”?

首先,这个足迹的足趾、足掌、掌纹、甚至是脚板心的这个肉钉,都非常完整清晰,栩栩如生。

通过这件标本,我们不但可以知道恐龙足、恐龙足掌、恐龙足趾的整个形态,而且对恐龙足掌的细节形态都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展现恐龙足的完整形态的绝世精品。

其次,在这个长60公分、宽40公分的化石标本上,居然有7个不同种类、不同运动方向、相互交叉重叠的恐龙足迹,这是当时綦江区域范围内恐龙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活动之频繁的直接证据。

我们再来看恐龙足迹的五种形态、莲花保寨四个新属新种足迹的标本模型,还有拓下的恐龙足迹、毛发、皮肤的印迹,以及恐龙走路时,打滑的足迹拖痕。

恐龙是一种卵生动物,恐龙蛋听说过吧?

恐龙蛋有园形蛋和椭圆形蛋两种形态。

我们很难想象,那些长几米、几十米,重几吨,几十吨的巨无霸,就是从这么一个个蛋中孵化出来,并成长壮大的。

(4号“镇馆之宝”)<此句只为标注,不用解说>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看看左边,猜一猜,这个看上去象一幅画的东西是什么呢?

告诉大家吧,这就是我们的四号宝贝:

海百合化石。

它的高度是3.65米,宽度为1.86米。

像不像是画家画的水墨荷花?

其实,它不是植物而是动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棘皮动物;

它是一种浮游生物,根在上,叶在下,是倒着生长的,随波逐流;

它有茎有花有叶,个体巨大,姿态优美,品相出众,堪称海百合化石中的精品。

(2号“镇馆之宝”)<此句只为标注,不用解说>北渡恐龙化石,因出土在綦江县北渡而得名。

它的高度5米多,有15米长。

属蜥脚类恐龙的亚成年个体。

它就是我们博物馆的第二号“镇馆之宝”。

化石发现于侏罗纪晚期的泥岩中,这套地层中恐龙化石极为罕见。

据专家介绍,在整个四川盆地里的这套地层中,这是发现的第二具恐龙化石,十分珍贵。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化石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这具化石正在清理修复,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部分化石片段,清理完成后,将对它进行全面研究,然后复原装架、展出。

特别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在北渡恐龙发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五颗肉食龙类的牙齿,这表明,北渡恐龙曾经在生前受到过肉食龙的攻击或死亡后被遭到撕咬。

这个展厅是恐龙创景区,前边是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现场的局部复原景观,大家可以去看看恐龙行走的步伐,想象恐龙活动的景象。

中间这只大恐龙叫镰刀龙,它是一种类似于鸟类的杂食恐龙,主要生活在距今8000-7500万年前的蒙古。

左侧这只是剑龙,它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食草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大家看,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用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

右侧这只是鸭嘴龙,它是一种较为大型的鸟臀类恐龙,最大的有15米多长。

大家看到的这三只恐龙模型在制作时都是按原样进行了缩小,实际上它们的个体要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得多。

边上那只有点像狗一样的恐龙,是新角龙类的黎明角龙,是一种生活在草原边缘的小型恐龙,与实际大小相当,大家仔细看看,黎明角龙的身上还有几块化石实体。

(5号“镇馆之宝”)<此句只为标注,不用解说>鱼龙化石是博物馆的第五号镇馆之宝。

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性凶猛,以较小的鱼类为食,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大约在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

这条鱼龙化石来源于贵州关岭地区,长4.8米,宽1.2厘米,完整度超过99%,化石保存完整,形象生动,鱼鳍的骨骼是园形的,连它的牙齿都十分清晰。

(3号“镇馆之宝”)<此句只为标注,不用解说>綦江鳞齿鱼化石是博物馆的三号镇馆之宝。

这条鳞齿鱼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的北渡,曾经与北度恐龙相生相伴,和平共处。

我们都知道,鱼的全身包括骨骼和鳞片在内,90%以上都是蛋白质,保存起来十分困难,要形成化石就更困难了。

这条鱼化石长70厘米,最宽处有23厘米,是鳞齿鱼的一个新种,它的鱼鳞、鱼尾、鱼鳍都很清晰,体型也较完好,不管是体型上,还是从保存的完整度上比较,这条鱼在西南地区都能排在前几位。

鱼化石、鱼龙化石、海百合化石都发现于恐龙时代的地层,说明它们都是恐龙时代生代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

第五单元丹霞地貌走过了神秘的恐龙时代,我们已经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了几万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由我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1928年首次提出的,目前,学术界上对丹霞地貌的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

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2010年8月1日,以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对世界地貌学的重大贡献。

綦江的古剑山和老瀛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从展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綦江丹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孤峰长墙为常态,林海碧湖为纽带,融雄、奇、险、秀、巧于一体。

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丹霞地貌遗迹。

第六单元其他综合展示区走出时空隧道,穿越自然发展历史,一亿多年的苍海桑田,令人惊叹不已。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综合展示区,请大家自由参观。

谢谢大家的光临,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的话,可到实地参观考察。

在展厅的左侧有4D影院,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四维特效影片《恐龙》,有兴趣和时间的朋友,可以前往。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出门的时候,别忘了与守候在展厅出口的暴龙合个影,和恐龙来一个亲密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