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33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玉兰》教学设计.docx

《广玉兰》教学设计

课题

18.广玉兰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渗透”“衬托”

3、能找出表达课文的中心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重点

难点

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5’

核心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春暖花开,校园里各色的花竞相开放。

今天,咱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

广玉兰(齐读)3.同学们见过广玉兰吗?

你能给大家作个介绍吗?

4.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什么样的呢?

他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呢?

1、读课题

2、介绍自己见过的广玉兰。

预设:

可以从花的香味、颜色、形态,叶子的特点等方面作介绍。

15’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渗透、概括、花蕊、婴儿、惹人喜爱、孕育、铁锈色、呈、旺盛

开火车读,齐读,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

(2)理解部分生字词。

3.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交流:

①作者是从花的颜色和质感、花开的形状、叶子三方面来写的。

②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4.指名分段读课文。

1、按要求自学

 

2、指名读、齐读词语

 

交流词义

 

思考、交流

1、讨论各个自然段的大意。

 

2、分段。

 

孕育:

怀胎生育。

内涵:

本课指花的特点。

质感:

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外观上的感觉。

 

分段:

第一段

(1):

作者为广玉兰的花香所吸引。

第二段(2—5):

广玉兰色彩和质感、花开的各种形状及叶片的特点。

第三段(6):

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

8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第一段。

(2)思考、回答。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1、自读课文。

2、思考交流。

8

四、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

练习描红

1’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8、广玉兰

幽香

花色彩、质感

形态

叶子终年不败

 

课题

18.广玉兰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点

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5’

核心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广玉兰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花很大,散发着阵阵幽香。

正是在这幽香的吸引下,每当作者散步时,他都要去观赏一下广玉兰,渐渐地,作者熟悉了它,然后向我们描绘了它的特点。

学生认真倾听,进入教师描绘的情境之中。

10

二、精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一方面。

2、理解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找两个词概括花的特点。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难怪作者感叹道

3、理解第三自然段。

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概括这一小段意思的重点词语。

联系插图,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好?

为什么?

你从

中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最后这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了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背诵

4、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美,还写了它的什么?

叶片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看出?

出示实物,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4、5节。

交流

洁净、高雅

第4句

齐读最后一句

形态、生生不息

 

自由读、交流、有感情朗读

总结

自由背、指名背

 

叶片

读书思考

看叶子,用书中的句子描绘

有感情朗读

预设:

先写花,再写叶的顺序。

10

三、精读第三段

你想对广玉兰表达什么感情吗?

齐读最后一句。

发表自己的感受

齐读

5

四、总结全文。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观察仔细、抓住特点

5’

五、作业指导

1、课文第三自然段写花的样子,是怎么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

的样子,再写下来。

3、练笔。

4、点评、修改。

说写作特点

生练笔

 

指名读,生点评、再修改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气味幽香

广玉兰花瓣洁净高雅

(生命力旺盛)形态生生不息

叶片终年不败

课题

19夹竹桃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重点

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5’

核心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

(板书:

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1、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

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2、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

(根、干、枝、叶、花)。

8’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

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

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

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

(板书:

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  

3、过渡:

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

书读两遍,大意自现。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1、学生交流大意。

 

2、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

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

第2、4、5自然段。

(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第一段

(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

(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10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

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

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

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

(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13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

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

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

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

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

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

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

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

夹竹桃花期很长。

(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

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

(课件出示文字。

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追问: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

五、

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1、学生交流

2、小组学习:

地图

荇藻

墨竹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1、学生读出喜欢的感情

2、说说它们的可贵之处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许多幻想

课题

20、古诗两首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理解诗句,感受形象,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气节和高洁、坚贞的情怀。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10’

核心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

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

1、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自由介绍两位诗人

于谦: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

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

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

"野梅开花尚古色。

"(《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5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②正音:

焚,墨,乾。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12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①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吟诵。

②锤:

敲打。

击:

撞击。

③若:

好像。

等闲:

平常事。

 

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大意是:

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

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10’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①理解字词。

②说说诗意。

③看图想像。

④朗读体会。

①理解字词:

吾:

我。

    洗砚池:

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

池边。

  树:

这里指梅树。

夸:

夸赞。

   清气:

清香之气。

  乾坤:

天地。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师生讨论。

 

②指名说说诗意。

③看图想像:

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以合作比较好的一组为模范,渗透地进行全班指导。

2’

五、作业。

1、指导学生写字

1、试着选一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同桌听。

2、完成字词练习。

锤 焚  这两个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乾 坤  这两个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板书设计

板书两首古诗

课题

习作6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调查统计。

2、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15’

核心过程

一、作前准备,开展调查

 

 

 

引导学生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意义,有意思)

1、围绕确定的内容,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或几道简单的调查题。

2、在同学中开展一些调查(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为习作提供素材。

8

二、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统计方法”的有关知识,说说这些统计方法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举例说说统计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明确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7

三、明确要求,讨论写法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讨论归纳:

根据自己作前所作的调查,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包括时间、被调查人、调查问题、统计方法、统计数据、自己感受等)

明确习作要求以及注意点(在习作的最后,把自己的研究、思考、感受、建议具体地写下来)

30’

四、鼓励动笔,学生作文

鼓励学生按照本次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认真完成习作,写好后认真修改。

学会表达

 

10’

分组交流,评改习作

组织交流修改,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1、分四人小组进行习作交流

2、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合理采纳,进行修改

汲取同学的优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6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

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季节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四季特征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

2、学习《马诗》,体会其思想感情。

3、学写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与人对话。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5’

核心过程

一、语文和生活

一、阅读诗歌

 

4、引导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在读中感受四季的生机。

二、仿照例句往下写。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抓住春天里白花盛开的季节特点来写,把春季的特征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

 

4、交流点评。

三、分类写出四季成语

2、我们可以抓住四季的特点,来思考描写四季的成语,如描写春天成语可以用“春”字开头来思考,如: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可以联想春天的景物、景象来思考,如: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4、总结。

1、审题

2、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这首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的充满生机。

3、交流

诗歌采用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让四季笑着走来,唱着歌儿,这样的描写使四季在读者眼中是那么生机勃勃。

 

1、审题。

2、研究例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大地

3、联系刚才所读的诗歌,思考夏、秋、冬的季节特点,仿照例句的样式往下写。

 

1、审题

 

3、交流描写四季的成语。

 

在学习中理解诗意,练习诵读,积累知识。

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四季的特点。

引导学生整理、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二、诵读与积累

 

3、检查自读效果。

4、深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是借马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将自己比作良马,认为如果受到重用,就一定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可是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不现实的,只不过是诗人的一种期望,这就流露出诗人不能实现的自己抱负的遗憾。

1、审题

2、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想诗句大意。

(1)指名读诗:

正音

(2)交流诗意:

 

(1)自由读一读书中关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说明。

 

(3)介绍诗人李贺。

(4)有感情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感情,并积累。

三、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一看每一个字的字形。

3、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如“落、幽”等,讨论一下怎么写才好看。

4、描写钢笔字,要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一气呵成,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5、反馈。

1、审题。

2、观察。

3、讨论如何写好这些字?

4、描红。

5、反馈交流。

通过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观察的习惯。

25’

四、口语交际

1、导入:

大家喜欢什么谈话类的节目?

想和谁就什么问题进行谈话呢?

2、引导对话交流。

3、小结。

1、交流喜欢的谈话类节目。

2、说说想谈论的话题。

3、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组合。

4、小组交流,进行准备。

5、班级交流。

激发学生展开对话的兴趣,围绕书中所提供的某一话题展开对话,或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话题展开对话。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