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30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7章 肝炎病毒.docx

第17章肝炎病毒

第17章肝炎病毒

学习要点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27~32nm,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500个核苷酸左右。

培养特性

(1)HAV可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中增殖,但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

(2)动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狨猴及红面猴。

抵抗力

(1)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2)对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通过粪-口传播。

(2)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3)甲型肝炎的预后良好。

(4)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3.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检测HAV抗原。

血清学检查

(1)抗-HAVIgM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近期感染的指标。

(2)恢复期抗-HAVIgG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4.防治原则

一般措施

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个人与环境卫生。

特异性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我国使用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儿童或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预防效果较好。

(2)人工被动免疫----对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或儿童于1~2周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的紧急预防。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具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三种形态。

(2)基因组DNA为双股未闭合的环状结构。

(3)抗原抗体系统有HBsAg、抗-HBs、HBcAg、抗-HBe、HBcAg、抗-HBc、PreS、抗-PreS。

培养特性

(1)目前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

(2)常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土拨鼠及地鼠等动物模型。

抵抗力

(1)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

不被70%酒精灭活。

(2)高压蒸汽灭菌或100℃10分钟可将其灭活。

氧化剂类可消除其传染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通过血液及母婴传播。

(3)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4)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症状带病毒,或引起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等。

慢性肝炎又可促进肝硬化发生,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5)对HBV的免疫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

抗体可参与破坏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中和病毒,CTL在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也有重要作用。

3.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方法

(1)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称“两对半”)

(2)“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

(3)“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及抗HBc阳性,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4.防治原则

一般措施

加强对供血员的筛选,对病人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品须严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

特异性预防

(1)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2)用高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可作被动免疫预防。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HCV是一类具有包膜结构的单正链RNA病毒,其感染途径、致病机制与HBV相似,是输血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

四、丁型肝炎病毒

HDV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其感染常导致乙型肝炎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预防其感染。

五、戊型肝炎病毒

HEV通过粪-口传播,常因病人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所致。

可表现为亚临床型或临床型,与甲型肝炎相似。

本病呈自限性,常于4~6周内恢复,慢性者罕见。

少部分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病死率高。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防治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

疫苗正在研制中,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l、Daneparticle

2、smallsphericalparticle

3、HBsAg

4、HBeAg

5、HBcAg

6、乙肝"两对半"

7、乙肝"大三阳"

8、乙肝"小三阳"

二、填空题

1.目前发现,引起人类肝炎的病毒主要有、、、

、,近年还发现了、和等。

2.HAV属病毒科,是的病原体,形态为形,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迄今,在全世界各地分离出的HAV有个血清型。

3.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和等。

4.主要经粪-口传播的肝炎病毒有、。

5.HBV的三种颗粒形态为、和,HBVDNA的结构特殊,为DNA,其中一段为链。

6.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所用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成分是,接种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为。

7.HBV负链DNA上的四个开放读码区分别为、、和。

8.乙型肝炎的危害性较大,约%的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转化为及。

9.HBV抗原抗体检测"大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0.HBsAg阳性可见于肝炎、肝炎或。

急性乙型肝炎恢复后,一般在1~4个月内HBsAg消失,若持续个月以上则认为向慢性肝炎转化。

11.HCV引起肝炎,是引起输血后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12.HDV为单负链环状病毒,呈形。

该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或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13.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感染后最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14.HDV感染只发生在有感染的患者体内,其感染类型分为和。

三、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2.关于HA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

A、粪-口途径传播B、很少转化为慢性

C、病后粪便或血中可长期携带病毒D、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

E、病后产生抗-HAV,对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

3.下列可以抗HBV感染的是

A、HBsAgB、抗-HBsC、抗-HBcD、DNA多聚酶E、HBcAg

4.下列病毒中,引起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是

A、HAVB、HCVC、HDVD、HEVE、HGV

5.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性传播B、垂直传播C、医学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D、输血和注射传播E、接触传播

6.属于缺陷病毒的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7.患者血清中,不易检测的HBV抗原成分是

A、HBsAgB、HBeAgC、HBcAgD、PreSlE、PreS2

8.用于紧急预防乙型肝炎的生物制品为

A、乙型肝炎疫苗B、胎盘球蛋白C、丙种球蛋白

D、高效价HBIgE、人血清蛋白

9.HAV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为

A、抗-HAVIgGB、抗-HAVIgMC、抗-HAVlgA

D、抗-HAVIgDE、抗-HAVIgE

10.以下不是预防甲型肝炎的主要环节的是

A、加强卫生宣传教育B、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C、管好粪便D、保护水源E、婚前孕前检查

11.目前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为

A、死疫苗B、减毒活疫苗

C、亚单位疫苗D、基因工程疫苗E、新疫苗

12.1988年,我国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主要是由于

A、水源被HAV污染B、气候关系C、使用中央空凋

D、食入被污染的毛蚶E、食用野生动物

13.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

A、2亿之多B、5亿之多C、2000万之多D、3.5亿之多E、10亿之多

14.HBsAg由下列哪种基因编码()

A、S基因B、C基因C、P基因D、X基因E、以上均不对

15.对HBeAg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B、持续阳性预示疾病慢性化

C、其抗体阳性即表示疾病好转D、为可溶性蛋白

E、与Dane颗粒及DNA-P消长一致

16.由C基因编码的抗原是

A、HBsAgB、HBeAgC、HBcAgD、PreSlE、PreS2

17.在病人血清中不易检出的HBV抗原抗体成分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cAg

18.关于HBV的致病机制,下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B、兔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

C、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病理损伤

D、HBVDNA整合入肝细胞的DNA中,导致部分患者细胞转化而发生肝癌

E、不引起肝外病变

19.血清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该患者为:

A、无症状HBV携带者B、既往感染者C、处于急性感染恢复期D、急性感染者E、慢性感染者

20.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的病毒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21.目前惟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22.能灭活HAV的理化因素是

A、乙醚B、氯仿C、Ph=2,1h

D、加热60℃,1hE、加热100℃,5min

23.Dane颗粒是

A、甲型肝炎病毒体B、乙型肝炎病毒体C、流感病毒体

D、EB病毒体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

24.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形颗粒B、小球形颗粒C、Dane颗粒D、HBeAgE、HBcAg

25.对HBV核心抗原的错误叙述是

A、构成HBV内衣壳B、可存在于感染肝细胞

C、是CTL识别的主要靶抗原D、可导致感染肝细胞损伤

E、其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26.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接触B、共用牙具或剃须刀C、输血或共用注射器D、呼吸道

E、分娩及母婴接触

27.下面不可灭活HBV的是

A、煮沸15~30minB、高压蒸汽12l℃20minC、0.5%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

D、70%乙醇浸泡30~60minE、5%次氯酸钠浸泡60~l20min

28.采用HBIG被动免疫的人群除外

A、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B、输人了HBsAg阳性血液者

C、皮肤伤口接触HBsAg阳性血清者

D、无症状HBsAg携带者

E、接受HBsAg阳性器官移植者

29.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疫苗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C、对献血者迸行抗-HCV筛查D、注射丙种球蛋白E、注射干扰素

30.HCV与HBV的不同点是

A、主要经血液传播

B、可转为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

C、不能细胞培养

D、HCV易变异,不能有效诱导中和抗体

E、抗原携带者为重要传染源

B1型题

(供1~3题备选答案)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属于缺陷病毒的是

2.具有PreS抗原的病毒是

3.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是

(供4~8题备选答案)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s

E、抗-HBe

4、血清中不易测出的是

5、对机体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是

6、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7、提示病毒正在复制的是

8、由HBVC基因编码产生的是

(供9~13题备选答案)

A、27nm二十面体无包膜颗粒

B、33nm,无包膜,表面有锯齿状刻缺

C、36nm,球形颗粒,单股负链RNA

D、40~60nm,有包膜,属黄病毒科

E、42nm,双层衣壳,球形

9、HBV病毒体

10、HEV病毒体

11、HAV病毒体

12、HDV病毒体

13、HCV病毒体

四、问答题

1.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

2.肝炎病毒中,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

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

3.对哪些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其所用疫苗属何种类型?

4.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5.HB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

6.试述HCV的抗原结构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Dane颗粒,即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有感染性。

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由Dane于1970年首先发现。

2.小球形颗粒:

是病毒多余的衣壳成分,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DNA和DNA多聚酶,不具传染性。

3.HbsAg是由S基因编码、分子量为25KD的糖酯蛋白。

存在于小球形颗粒、(最多见的形式)、管形颗粒、及Dane颗粒的外衣壳上。

是HBV感染的主要指标,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4.HbeAge抗原是由前c基因编码的Pre-C蛋白经剪切加工而成的可溶性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清中。

是HBV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5.HbcAg由c基因编码,分子量22KD,为HBV的内衣壳成分。

由于HBV表面包有外衣壳,故在外周血中很难检出HBcAg。

其抗体(HBc-Ab),为非保护性抗体,是HBV正在肝内复制,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6.乙肝"两对半"是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主要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俗称两对半。

可协助诊断及判断病程、疗效、预后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7.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及HbcAb阳性,可见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强。

8.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HBeAb及HbcAb阳性,常预示急性感染趋向于恢复。

二、填空题

1.HAV;HBV;HCV;HDV;HEV;HGV;TTV

2.小RNA;甲型肝炎;球;RNA;1;3.HBV;HCV;HDV;HGV;

4.HAV;HEV;5.大球形;小球形;管形;双链环状;单;6.HbsAg;抗-HBs;

7.S区;C区;P区;X区;8.10;肝硬化;肝癌;

9.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

10.急性;慢性;无症状携带者;6;11.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

12.RNA;球;HBV;其他嗜肝DNA;13.HAV;HEV;HBV;HCV;

14.HBV;联合感染;重叠感染

三、选择题

1.B2.C3.B4.B5.D6.D7.C8.D9.B10.E11.B12.D13.D14.A15.C16.C17.E18.E19.D20.D21.A22.E23.B24.C25.E26.D27.D28.D29.C30.D31.D32.B33.B34.C35.D36.A37.B38.C39.E40.B41.A42.C43.D

四、问答题

1.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有五种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近年来又发现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己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TTV等,这些病毒是否为新型人类肝炎病毒尚需进一步证实。

肝炎病毒从传播途径上可分为两大类,胃肠道传播和非胃肠道传播。

前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

包括HAV和HEV。

后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输液、注射、手术、针刺、牙科、妇科、纤维内窥镜等操作及微小伤口感染)和母婴传播。

包括HBV、HCV和HDV。

2.肝炎病毒中,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HBV、HCV和HDV。

预防输血后肝炎可通过一般措施和特异性预防。

一般措施包括:

①加强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输血员筛选,禁止静脉吸毒及防止意外受伤,预防血液途径传播。

②加强婚前检查及性教育,防止性传播。

③防止医院内传播:

住院病人普查HBsAg,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各种医疗器械的严格灭菌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在牙科、内镜、妇产科接生等医疗操作及手术时避免意外受伤以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对偶发意外伤口及时清洗,挤出血液或组织液,及时消毒等处理。

特异性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乙肝疫苗注射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

注射高效价HBIg,可用于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紧急预防或HBV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阻断母婴传播。

目前HCV和HDV尚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

3.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的有HAV和HBV。

我国使用的甲肝活疫苗为H2株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儿童或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国外已有甲醛灭活疫苗,二者预防效果均好。

目前应用的HBV疫苗有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前者是从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提纯的HbsAg,后者是将编码的基因转入酵母菌或其他细胞中高效表达,将纯化的HbsAg制备成疫苗。

第三代疫苗(HBsAg多肽疫苗或HBV核酸疫苗)正在研制中。

4.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见下表。

───────────────────────────────────

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临床意义

─────

IgMIgG

───────────────────────────────────

++--+-急性肝炎早其或慢性肝炎

(有传染性)

++---+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大三阳”传染性强)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急性或慢性肝炎或无症状

携带者(有传染性)

--++-+/-肝炎恢复期(传染性低)

+-----HBsAg携带者

-----+感染过HBV

--+---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过

乙肝已恢复

────────────────────────────────────

5.HBV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并不明显,其抗原成分诱发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导致了肝细胞的破坏。

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肝细胞感染HBV后,膜上可出现HBV特异性抗原和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和肝细胞上相应的抗原结合,继而可通过激活补体、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等诱发ADCC作用,破坏肝细胞。

②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通过CTL的直接杀伤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肝细胞的破坏。

③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在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可检出HBsAg-抗-HBs复合物,此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处,激活补体,诱发Ⅲ型变态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疹及血管炎等肝外组织器官的损害。

另外,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内小血管栓塞,大量肝细胞坏死而致重症肝炎。

6.HCV的抗原主要由E1区和E2/NS1区编码的两种高度糖基化的包膜蛋白E1和E2组成。

这两个区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快速变异,而原有抗体不能识别,这种变异引起的免疫逃逸作用,是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HCV疫苗研制的一大障碍。

医学全在线

国内大型医学考试网站。

致力于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动力,专注于医学考试培训、医学人文发展、医药数据标准建设。

联系: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