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62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八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1.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2.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生字卡片

【导学指导】

一、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板题)

二、对话平台。

1.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

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

如:

“躁、灾”是平舌音;

“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

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2.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

(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3.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

边写边强调重点。

“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3.谈话。

师: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

(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

小组合作。

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4.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

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

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2.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

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

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

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3.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4.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第3自然节)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

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5.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

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

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

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同步测试】

一、看拼音,写汉字。

shà

igān()shuǐchí

()jīqì

()zāihà

i()hēiyú

n()

二、比一比,再组词。

冲()洒()池()哭()

中()晒()地()器()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暴躁——()好事——()冷——()硬——()

四、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学习了《》后,我知道了水会变。

水温和的时候,能帮助人们;

水生气的时候,会。

【拓展提升】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讲给大家听听。

2.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3.谜语两则: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

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31、回声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比较,练习说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理解回声的科学原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回声。

第一课时

1.谈话揭题:

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

“你是谁?

谁在学我说话?

”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

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学生谈感受)(板题:

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

(板书:

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

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

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

思考: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

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

呱:

读什么?

“呱呱呱”是谁的叫声?

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

圈、纹:

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

圈圈;

波纹。

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

(指名)

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

(出示课文插图。

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

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

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

生描红,临写。

同桌评一评。

(3)观察。

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

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范写。

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

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4.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

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5.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

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

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

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

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把有关的句子画来。

仔细读一读。

一、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

同桌互考;

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二、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

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

(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

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

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三、拓展。

1.出示句子:

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

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

“喂,我来啦!

”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

”小明感到非常奇怪。

妈妈笑着说:

“。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

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

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ōuwé

i()bōwé

n()qiá

odò

ng()bà

nyuá

n()dà

oyǐng()

二、明辨字形,并组词。

到()影()文()洞()刻()

倒()景()纹()同()孩()

三、选词填空(填序号)。

1.园2.圆

果()花()()圈半()公()()形

四、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青蛙妈妈说: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

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啊。

”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

“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妈妈笑着点点头。

1.水的()碰到()又()回来。

2.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

3.回声就是怎么回事?

君埠小学“高效课堂”学案设计

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秋学期主备课人张志凤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来。

2.学会运用网络收集信息和资料。

从字里行间体会太空生活的有趣,初步了解太空生活有趣的原因是失重。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课文讲了哪些趣事?

3.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同桌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3.用生字组词。

4.交流生字的偏旁和字型结构。

5.用学过的方法记生字。

四、读读说说。

必必定钩衣钩通通道喷喷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图书馆看看,再去了解一些有关太空的生活,以及介绍宇航员生活的书。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我会认的字。

二、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讲了趣事。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趣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表演、讲评书……)

3.每小组检测学习效果。

4.全班自读课文。

读自己最喜欢的趣事。

三、太空中的生活真有趣,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生活呢?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自读生字。

2.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并记住这些生字。

3.师示范写字,书空练习。

4.用生字组词。

五、描红练习。

六、作业。

1.听写生字。

2.预习33课。

可né

ng()piāo()扬bēi()子

站zhu()bì

xū()一jià

nshì

()()

住()必()杯()漂()须()

注()心()坏()飘()顶()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容易——()后退——()舒服——()

四、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1.睡觉:

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必须()。

2.喝水:

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要想喝到水,得()。

3.走路:

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

得穿()的鞋子。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

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

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秋学期主备课人张志凤

34、活化石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识字,朗读课文。

懂得“活化石”的意思,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有的小朋友在博物馆里知道了许多化石,有的通过电视的介绍了解了一些化石,可你们知道有活的化石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几种“活化石”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中“活化石”?

2.科学家为什么把它们称作“活化石”呢?

请大家再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交流汇报。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节。

银杏树什么样子。

(2)有谁见过银杏树,说说银杏树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挂图(或放录相),观察银杏树的叶子。

(4)说说“一片片叶”和“一把把小扇子”是什么意思?

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5)你还知道银杏树还有其它哪些名字?

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

(6)指导朗读第2节。

2.讨论学习第2、3自然段。

(1)小组讨论:

a.大熊猫和中华鲟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

b.为什么科学家称大熊猫和中华鲟为“活化石”?

c.从大熊猫成为国宝,中华鲟成为稀有鱼种,你有什么感想?

为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

(老师出示挂图或放录相)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巩固知识。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感想或想法吗?

五、布置作业。

2.建议到自然博物馆去参观参观。

一、朗读课文,以读生字。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边听边勾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指名当小老师叫读生字(“跟我读”)。

3.你想记什么字?

怎么记的?

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怎么记生字的。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认读。

2.指名给生字组词。

3.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3)评价老师写的字。

(4)学生描写,再临写。

4.在书上先描红,再临写。

三、布置作业。

1.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6字1词)2.朗读课文。

lishi()miejue()qianke()daibiao()xiandai()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可爱的()亮晶晶的()好好地()快乐地()认真地()

三、用本课生字组词。

历()代()灭()植()

化()史()孙()克()

四、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银杏树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2.大熊猫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1.送给你们每人一张书签。

希望这张书签陪伴你去了解更多的古生物知识,继续见证你们的成长。

2.收集你感兴趣的“活化石”资料,课后和同学交流交流。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授课

1.能认读“农、技”等14个生字,会写“厂、产”等8个生字。

2.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农业在科技上取得哪些成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了解身边科学知识。

一、揭题引入。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课前,老师叫大家收集了有关农业变化的有关知识,现在谁来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农业的变化。

是啊,农业的变化真大,都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

4.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

4.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认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农业的变化。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我到农业展览馆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2.学生汇报农业有哪些变化。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或放课件)水稻之父——袁隆平

(2)袁隆平爷爷立了什么大功?

(3)你还知道袁隆平爷爷的哪些事迹?

(4)指导朗读第2节(夸奖、自豪的语气)。

四、自学第3-5自然段。

要求:

自读课文3-5节,然后小组说说我在展览馆里还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1.思考讨论。

(1)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大棚里仍然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是什么意思?

(2)“彩色棉花”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不用泥土,植物靠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

“十分茁壮”是什么意思?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3.师相机放课件。

说说你还了解“大棚”的哪些知识以及“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的哪些知识?

4.指导朗读3-5节。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农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齐读第6自然段。

3.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查一查农业还有哪些变化。

一、复习旧知。

1.分组朗读课文,说说我在展览馆里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