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08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整体上讲可分为两大阶段: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首先,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

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制度下包含的二大基本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其次,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秦始皇创立(形成);“汉承秦制”,并有所创新,如中外朝制度(巩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完善);宋设“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加强);明朝的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

第三,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

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第四,结合地理环境等知识,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高度浓缩,是政治文明史的核心内容,因此,本专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且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所涉及面较广,如人们的社会活动(音乐、饮食等日常生活)、出土文物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来折射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储备】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知识梳理】

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

1、夏朝: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又称“私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

(2)如何评价“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①坚持生产力标准;②影响:

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③……

2、西周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背景与目的: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疆域扩大。

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分封对象),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

侯。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3)主要封国:

见书,分封的主体是子弟,可见,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烽火戏诸侯”

(5)影响: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

域;但蕴含分裂割据的危机,后来,随着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诸侯势力的增强,出现了诸侯的争霸的的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实质):

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

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确立严格的大、小宗关系。

商朝已开始实行宗法制。

(2)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结果: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

▲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

(4)作用(影响):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具体体现为分封制(两者互为表里),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如,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

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

导致

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1)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①统一经过:

灭六国、击匈奴(收、占、筑)、征南越(凿灵渠、置郡县)、征“西南夷”(辟五尺道)

②意义:

A结束……;

B……安定,……发展,

C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概括国家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作用。

(2)确立: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

名称由来(三皇五帝)、地位(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注意:

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②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A内容: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事务)、太尉(主管军事)

九卿和“朝议”制度

B三公九卿制评价:

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家国同治”。

③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

A由来:

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内容: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也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

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C特点和作用: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3)影响:

①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4)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不得世袭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③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

2、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和强化(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①汉初:

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朝主要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

②唐朝:

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三省: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六部:

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意义: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说是皇权专制下的民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③宋朝:

中书门下的设置,又增设“参知政事”。

④元朝:

中书省、宣政院(P16)

⑤明朝:

废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⑥清朝:

设置军机处

特点: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2)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地方

建制

秦朝

东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

省道府县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重点掌握:

①郡县制;

②州的形成:

东汉末;

③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十个行省:

行省官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二个单列行政区:

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宣政院直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3、古代监察体制的完善

(1)秦:

中央:

御史大夫;地方:

监御史;

(2)两汉:

中央:

御史大夫;地方:

设刺史

(3)历朝设立的主要监察机构:

御史台、都察院等,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疑难探究】

1、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

①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相对性;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

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

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

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

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认识:

目的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维护封建统治

原因

经济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政治根源

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思想基础

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董仲舒)

发展

(1)战国:

秦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

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焚书坑儒。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修驰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西汉:

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东汉:

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

(5)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6)北宋:

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

(7)元朝:

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御史台,地方推行行省制

(8)明朝: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设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设厂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9)清朝:

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基本矛盾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基本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评价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政治上:

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

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

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

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4、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

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

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

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

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察起来起严厉。

史实:

略。

这样的体制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等;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专题提示】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也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它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

它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有着历史传承关系。

本专题第一课和第二课主要概括希腊的民主制度,其中第一课主要从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城邦制度及公民的素质三方面揭示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二课主要叙述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在此基础上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程和特点,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认识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

本专题第三课主要论及罗马的法律制度,法律是古罗马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罗马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构成古代罗马文明的核心内容,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的法律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奴隶制时代罗马公民内部的“公民法”到“万民法”,反映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后统治的需要,也使罗马法的创设成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本专题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

(1)自然环境对古代政治、经济的影响;

(2)掌握雅典民主和罗马法的内容,认识其特点;(3)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雅典民主和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

一、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之先河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①特点:

环海、多山、没有整块陆地;三洲要冲;地中海式气候,其中海洋是其发展的生命线。

②影响:

A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民主的经济基础,殖民活动,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B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的形成;

▲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2)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①小国寡民的规模,直接民主,公民珍惜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城邦事务;

②各城邦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

③商品经济发达

④思想文化繁荣

总之,城邦政体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城邦政体也有利于形成公民参政

议政的意识,因而,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3)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

①组成:

城邦的成年男子,权力:

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

②地位:

社会的主体力量,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③素质:

从小接受身心系统训练,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珍视个人自由,

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4)杰出人物的主观努力:

梭伦(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成熟)。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1)梭伦改革(BC59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①背景:

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②措施:

A经济上:

a、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

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B政治上:

a、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意义?

b、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

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③改革的特点:

“公平”、“中庸”

④评价:

a、历史局限性:

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

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b、进步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的确立

①内容:

(课外阅读内容)

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b、建立“五百人会议”,代表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d、制定陶片放逐法。

②评价:

a、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其标志是什么?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

①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权力充分;公民大会成为事

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成员均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政权;

④公职津贴;

▲雅典城邦是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得以实施的?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4、评价

实质:

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民主制的得失:

得: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极大地

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失:

①民主范围: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

殿堂之外。

②性质:

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不确定性:

抽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特别是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

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启示:

①民主要有完善的法制作保障;

②健全的民主制度要有相应的民主集中机制相匹配,否则很容易导致民主决策效能的下降;

③民主政治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政治基础;

④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的素质;

【知识储备】古罗马的政治变迁:

(1)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统一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1世纪后期,成为建立三十多个行省的庞大帝国

(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西476年灭亡,东1453年灭亡。

【知识梳理】

二、古代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

1、定义: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特点:

随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

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1)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早期习惯法: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②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诞生的标志:

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

主要内容:

法律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

评价:

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

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

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公民法: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公民法。

特点: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内容上侧重于国家

事务和法律事务等,且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②万民法:

由共和国到帝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万民法。

特点: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它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简洁灵活而

有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作用:

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

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从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发展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对比同时期的中西世界,你

发现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区别?

分析其原因。

(3)自然法:

含义: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而形成的法律观念。

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

自然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它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罗马法中

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3、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1)罗马法实质:

(根本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2)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①公民法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激发和调动了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②万民法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A提高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规范他们的从政行为;

B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

C减轻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

(3)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①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疑难探究】

1、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①存在状态:

希腊:

各城邦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中国:

各诸侯国有共管他们的宗主,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②政治体制:

希腊:

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中国:

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为君主

专制制度。

③社会经济:

希腊:

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

重农抑商。

④文化特色:

两者都有多元性的特点,但希腊属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中国属大河和

农耕文明,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2、雅典城邦是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得以实施的?

(1)设立机构保障民主:

如十将军委员会、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

(2)主权在民,即赋予公民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主权利:

如除十将军外,

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五百人会议成员均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政权等;

(3)提高公民素质;史实见书。

(4)法律至上:

如由公民定期审查公职人员等;

(5)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参政议政,如发放公职津贴。

3、从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发展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对比同时期的中西世界,你发

现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