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11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 一年级 98学年度第1学期.docx

台北市文山区力行国小一年级98学年度第1学期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一年級(98學年度第1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弟子規

教學對象

ㄧ年級

教學時間

20節

設計者

ㄧ年級全體教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語文】A-1-1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A-1-3能欣賞並朗讀標注注音符號的優美文學作品。

A-1-4能利用注音讀物,擴充閱讀範圍。

C-1-1能正確發音並說標準語言。

【綜合】1-1-2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2-1-1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2-1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2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互動品質。

3-2-2參加團體活動,能表達自我及與人溝通。

3-2-3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4-1-2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十大基本能力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學習目標

1、背誦弟子規,以提升兒童的文化涵養。

2、增進學習歷史、文學的興趣。

3、藉由經文的薰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應對進退的禮儀。

4、引導兒童用正確的發音、語調背誦,進而學習經文的內容。

5、透過每個小單元的經文背誦認證,持續兩學期,背熟弟子規全文。

六大議題

融入

【家政教育】2-1-1關心自己的衣著。

2-2-4養成收拾衣物的習慣。

3-1-3察覺自己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2-1認識我們社會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習俗。

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2-4熟悉並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

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生涯發展教育】3-1-1覺察自我應負的責任。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教學內容

ㄧ、準備活動

準備弟子規讀本,利用晨光時間或彈性課程時間教授經文,學生利用此時間或回家背誦。

二、教學活動

1.利用每週晨光閱讀時間教授經文。

2.每週背誦一小單元經文。

3.利用讀經紀錄表逐一小單元做認證。

評量方式

平日:

每週背誦一小單元經文

期末:

復習背熟整學期所背的經文

參考資料

弟子規(金安文教機構)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一年級(98學年度第2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弟子規

教學對象

ㄧ年級

教學時間

20節

設計者

ㄧ年級全體教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語文】A-1-1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A-1-3能欣賞並朗讀標注注音符號的優美文學作品。

A-1-4能利用注音讀物,擴充閱讀範圍。

C-1-1能正確發音並說標準語言。

【綜合】1-1-2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2-1-2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2-3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4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互動品質。

3-2-4參加團體活動,能表達自我及與人溝通。

3-2-5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4-1-2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十大基本能力

3、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4、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學習目標

6、背誦弟子規,以提升兒童的文化涵養。

7、增進學習歷史、文學的興趣。

8、藉由經文的薰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應對進退的禮儀。

9、引導兒童用正確的發音、語調背誦,進而學習經文的內容。

10、透過每個小單元的經文背誦認證,持續兩學期,背熟弟子規全文。

六大議題

融入

【家政教育】2-1-1關心自己的衣著。

2-2-4養成收拾衣物的習慣。

3-1-3察覺自己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禮儀與習慣。

3-2-1認識我們社會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習俗。

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2-4熟悉並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

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生涯發展教育】3-1-1覺察自我應負的責任。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教學內容

ㄧ、準備活動

準備弟子規讀本,利用晨光時間或彈性課程時間教授經文,學生利用此時間或回家背誦。

二、教學活動

1.利用每週晨光閱讀時間教授經文。

4.每週背誦一小單元經文。

5.利用讀經紀錄表逐一小單元做認證。

評量方式

平日:

每週背誦一小單元經文

期末:

復習背熟整學期所背的經文

參考資料

弟子規(金安文教機構)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二年級(98學年度第1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參觀士林糕餅博物館

教學對象

二年級

教學時間

8節

設計者

二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2-1-4了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

3-1-1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

3-1-3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7-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

7-1-3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

7-1-4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

9-1-1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9-1-2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9-1-4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察覺自己也可以處理很多事。

9-1-7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9-1-6學習如何分配工作,如何與人合作完成一件事。

學習目標

1.明瞭穀物的成長過程。

2.認識台灣傳統的糕餅。

3.認識台灣傳統糕餅和傳統民俗的關係

4.認識糕餅的製作過程。

5.學會製作糕餅。

6.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

7.在活動中遵守團體規範。

8.培養愛護大自然與惜福感恩的情操。

六大議題

融入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2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家政教育】

1-1-1認識常見的食物。

1-1-4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生涯發展教育】

3-1-1覺察自我應負的責任

【人權教育】

1-1-2瞭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

4-1-1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教學內容

1.幫助學童了解稻米成長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童不浪費米食及食物的概念。

2.幫助學童了解秋分正是秋糧收割之際,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工商社會之前,人們生活都仰賴農業,因此一年四季: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運作分明,各有其重要意義。

3.幫助學童知道各種傳統糕餅和節慶之間的關係。

4.能確實遵守參觀時應注意的規則。

評量方式

體驗活動、發表討論、學習單習寫、口頭心得分享。

參考資料

備註

1.米的故事---好吃的米食哪裡來(親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康軒版生活課程二上第二單元【迎接秋天】教學DVD、南一版國語課程二上第一單元【美麗的秋天】

3.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二年級(98學年度第1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爆米香

教學對象

二年級小朋友

教學時間

2節

設計者

二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3-1-1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

1-1-5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3-1-3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7-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

7-1-3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

7-1-4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

9-1-1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9-1-2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學習目標

1.知道米的來源。

2.認識米的種類。

3.認識爆米香的製作過程。

4.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

5.在活動中遵守團體規範。

六大議題

融入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家政教育】

1-1-1認識常見的食物。

1-1-4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喜歡的食物。

教學內容

1.觀察農作物的收成之後

(1)察覺秋天是農作物收成的季節。

(2)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

2.透過觀察稻米的實物或圖片

(1)知道米的來源。

(2)認識家中常食用的米。

3.品嘗米製品之後

(1)知道米可以加工製成各種食品。

(2)知道食物是經過許多人的辛苦才能製作完成。

(3)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

評量方式

1.稻米的來源與種類

2.觀察稻米的生產過程,知道我們吃的米飯得來不易。

3.和同學分享品嘗各種米製品,知道米可以加工製成各種食品。

4.米製品經過加工後,形態及味道皆與原來不同。

參考資料

備註

1.米的故事---好吃的米食哪裡來(親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康軒版生活課程二上第二單元「迎接秋天」教學DVD

3.南一版國語課程二上第一單元【美麗的秋天】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二年級(98學年度下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社區巡禮

教學對象

二年級小朋友

教學時間

8節

設計者

二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1-1-1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

1-1-2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2-1-3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1-1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

3-1-4舉出重要環境問題,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6-2-1參與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環境的文化特質

學習目標

1.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3.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

4.舉出重要環境問題,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5.讓小朋友認識自己社區的公共場所,以方便自己的生活所需。

六大議題

融入

環境教育:

1-1-1、4-1-2、5-1-1、5-1-2

人權教育:

1-1-3、1-1-4、

性別教育平等:

2-1-3

生涯發展教育:

1-1-1、2-1-1、3-1-1、3-1-2

教學內容

一、認識學區附近的街道及方位

(1)看學區附近的街道平面圖。

(2)辨認學區附近街道的方位。

(3)看學區附近街道照片。

(4)請小朋友說自己家的地址和電話,並說一說他上、放學時所經過的馬路和巷道。

二、我家在這裡

(一)老師將大張的社區街道圖貼在黑板上,再複習街道名稱及方位。

(二)請小朋友畫自己的家。

(三)請小朋友分組上台,將畫好的家貼在社區街道圖上。

(四)老師做統整,班上的小朋友都是住在哪些街道上。

三、到社區去走走

(一)體驗活動1:

學校→木新市場→郵局→消防局→市圖力行分館→學校。

(二)體驗活動2:

學校→保儀公園→忠順廟→恆光橋→河濱公園→學校。

評量方式

1.學習單練習2.體驗活動3.同儕分享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三年級(98學年度上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淡水尋古之旅

教學對象

三年級全體學生

教學時間

共12節

設計者

三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分段能力指標】

1-3-1了解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3-7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倚賴的關係。

1-3-8比較不同生活環境的交通運輸類型。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類型的影響。

2-2-2認識家鄉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2-7-4能有條裡的掌握聆聽到的內容。

學習目標

1.能欣賞鄰近的小鎮之美,認識小鎮的特色。

2.了解先民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變遷。

3.能從參觀活動中認識古蹟的特色。

4.能從參觀古蹟的活動中,加深對台灣歷史的了解,進而能主動欣賞及愛護古蹟。

5.能欣賞傳統建築並了解其與生活上的關係。

6.欣賞台灣的古蹟和民俗文物,培養愛家愛鄉的情操。

7.能了解各族群在文化交流的衝突與合作的過程。

六大議題

融入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

尊重欣賞其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1-4-1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2-1-1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2-3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

為。

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

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兩性教育】2-1-3適當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3-3-4辨識社會文化中性別、階級與權力的關係。

【資訊教育】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搜尋需要的資料。

教學內容

一、準備活動:

淡水自然與人文資料之整理與分析、行程規劃、預約淡水紅毛

城與八里十三行博物館的導覽時段、通知單與學習單的編擬、

製作powerpoint----淡水尋古訪舊專題簡報。

二、教學活動:

1.相關課程深度分析約九節課。

含行前講習powerpoint----淡水尋古訪舊專題簡報。

2.實地探訪校外教學約九節課。

3.教學地點擇定:

滬尾偕醫館、渡船頭、糕餅店、福佑宮、布袋戲館、老街用餐、紅毛城、牛津學堂。

行程

內容

7:

50~8:

00

集合出發

集合、行前說明、搭乘遊覽車出發

 8:

00~9:

30

遊覽車

欣賞窗外優美的風景

9:

30~11:

15

紅毛城

跟隨導覽人員參觀

11:

15~12:

10

真理大學

教堂老建築特色欣賞

12:

10~12:

30

集合.步行

集合後沿著金色水岸步行前往老街渡船頭

13:

30~14:

50

參觀老街、渡船頭、品小吃

前往中正路老街品嚐小吃,餐後遊老街

(三協成百年餅店、三級古蹟福佑宮……)

14:

50~15:

50

遊覽車

跟淡水河、觀音山、紅樹林、觀渡大橋說bye-bye

15:

50~15:

55

回到學校

累了吧!

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三、延伸活動:

結合社會領域、語文領域之相關課程內容之學習。

評量方式

1.學習態度之觀察

2.學習成果(發表、學習單)之考察

參考資料

1.《淡水》,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10月1日初版一刷。

2.台灣建築史http:

//www.dm.ncyu.edu.tw/

3.淡水古蹟園區http:

//www.tshs.tpc.gov.tw/index.asp

4.台北縣政府文化局http:

//www.cabtc.gov.tw/

備註

1.學習單各班可因應參觀主題及行程的安排彈性運用。

2.工作分配:

編擬計畫、通知單、學習單:

怡玲、芝嫻

powerpoint製作:

國雄、勁昇

預約導覽時間:

玉明

家長保險:

梅瑛

家長門票:

明星

醫藥箱:

淑慧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四年級(98學年度上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探索家鄉的生活場所

教學對象

四年級全體學生

教學時間

共18節

設計者

四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二、表現、欣賞與創新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分段能力指標】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6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1-2-7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2-2-1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3-2-1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

4-2-2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5-2-2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5-2-3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

6-2-1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不同權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7-2-2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

8-2-2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

9-2-3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六大議題

融入

【家政教育】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生涯發展教育】2-2-1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

學習目標

1.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

2.認識家鄉先民活動的場所。

3.認識家鄉早期的建築物。

4.認識家鄉的各種傳統建築。

5.認識三合院的結構形式與意義。

6.探討社會變遷對家鄉生活場所的影響。

7.了解老街形成的原因,和其發展的型態。

8.認識老街在建築形式上的特色。

9.調查老街的發展與變遷,並關懷老街未來的發展。

10.認識家鄉古老建築與人文環境。

11.了解家鄉發展概況與民間信仰。

12.懂得欣賞廟宇之美。

13.藉由觀察廟宇或教堂,了解家鄉的歷史。

14.認識先民生活的遺跡。

15.探討家鄉古老建築和先民生活的關聯。

教學內容

1、準備活動:

認識家鄉的三合院、老街、廟宇,了解參與家鄉生活環境的重要性,以便進行行前講習課程約六節課。

2、教學活動:

實地遊歷教學,教學地點為三峽、鶯歌,共十二節。

分兩梯次進行,以便更清楚明白的親身體驗,透過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痕跡,了解早期先民生活的情形。

延伸活動:

結合社會領域、語文領域、綜合領域之相關課程內容之學習。

評量方式

1.學習態度之觀察。

2.學習成果(學習單、口述問對、資料整理)之考察。

參考資料備註

1.康軒版社會第一單元生活的場所

2.學習單各班可因應參觀主題及行程的安排彈性運用。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四年級(98學年度下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創意餐會

教學對象

四年級全體學生

教學時間

共14節

設計者

四年級全體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分段能力指標】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3-2-8認識食衣住行育樂等的美化活動。

F2-10-3-2能嘗試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C2-2-8-6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學習目標

1.學習安排時間充實心靈,在生活中發現情趣,提升生活品質,活得豐富精采。

2.學習求真的精神,不斷的探索發現,我們人類的生活就能不斷改善,世界就能不斷進步。

3.透過創意餐會的活動,學習安排餐會的佈置和進行,進而準備食物並互相分享。

4.透過創意餐會的活動,體會家事的辛勞進而分擔家事。

5.透過創意餐會的活動,發揮創意美化食物,成為藝術品。

6.透過創意餐會的活動,發揮團隊精神,進而合作完成餐會。

六大議題

融入

【家政教育】

1-2-5製作簡易餐點。

4-2-5激發對家庭或生活問題的好奇心及敏銳的觀察力。

【環境教育】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2-1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教學內容

一、準備活動:

配合國語課第二單元生活的藝術,進行14節知識性的傳授,以了解創意在生活中的地位。

二、教學活動:

(2節實做)

1.藉由國語第二單元生活的藝術的教學,了解創意餐會的用意。

2.與學生家長和學生討論創意用在餐點上的方法和材料的使用。

3.分組討論決定餐點。

4.實際操作,各組製作創意餐點,含創意飯糰、水果拼盤。

5.進行餐點分享。

6.進行場地恢復,餐具整理清潔。

三、延伸活動:

結合藝術與人文領域、綜合領域之相關課程內容之學習。

評量方式

3.學習態度之觀察。

2.學習成果(創意飯糰、水果拼盤、場地及餐具整理)之考察。

參考資料

備註

1.康軒版國語第二單元生活的藝術

2.評量各班可因應餐點的製作彈性運用。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小五年級(98學年度上學期)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修辭學

教學對象

六年級全體學生

教學時間

共8節

設計者

陳錦湧老師

相對應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究與研究

【分段能力指標】3-3-9-1能思考所聽到話語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

2-3-5-2能正確、流利且帶有感情的與人交談。

2-3-2-2能概略理解文法及修辭的技巧。

3-3-2-5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1-8-2-1能分辨並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技巧。

學習目標

1.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發展學習空間。

2.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昇欣賞評價文學作品之能力。

3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4.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5.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六大議題

融入

【人權教育】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生涯發展教育】1-4-1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1-5-1瞭解自己的能力、興趣、特質所適合發展的方向

2-1-1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3-3-4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教學內容

一、準備活動:

1.各班導師依教學之需要,針對疑點,提出討論。

2.依整體理解之原則,參考方家之研究成果,製作書面及媒體教材。

二、教學活動:

1.依黃慶萱教授所訂修辭格之表意方法與表意形式兩大類,共三十個修辭格,區分為兩

階段,再由各修辭格(譬喻、轉化、映襯、設問、借代、雙關、誇飾、摹寫、倒反、

象徵、感嘆、仿擬、引用、藏詞、飛白)之細類,分別介紹與分析。

2.結合國語文法,與修辭格進行統整性說明。

三、延伸活動:

1.補足國中補充教材之修辭、文法與句子種類等內容。

2.奠定生涯與性向發展基礎,進而結合至大學中文系所之修辭與文法等相關課程之研習。

評量方式

1.學習態度之觀察

2.學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