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67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docx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化观念,加强培训

第一阶段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

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集中加强对学生有关培训。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集中在前几周,就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了辅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巩固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写研究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虑些什么问题?

怎样搭好完成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

怎样根据这个框架去做好这一件事?

指导教师提出了“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打算怎样做”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样写活动方案”:

一是有研究的主题(如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二是研究问

题所采取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三是活动的目标(这里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要有层次),四是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如聘请指导教师,成立或参加研究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五是写活动报告(可以根据活动方案的撰写提纲来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也可以采用自己

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总结和展示)。

当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修改方案。

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动步骤,指导教师都允许让学生去实施。

在实施中,有的学生遇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指导教师也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3)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建立档案袋,自行设计封面。

纸张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意思。

可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档案袋的圭寸面:

学生的姓名、性别、生年月曰和和历次研究问题的主题;主题内容:

我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关资料:

收集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活动体会,作品,获奖情况等;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包括家长评价)。

(二)主题活动入手,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导”到位

第二阶段: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

因此,第二阶段我们结合学校的争创实小工作,提出“争创实小,我们做些什么”这一大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

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如:

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三)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第三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自己确立课题,写研究方案,撰

写研究报告,尝试研究。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实施保障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施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1集中授课:

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2实践活动课:

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3方案设计课:

主题的确立等。

4综合课:

课题的研究等。

5成果交流课:

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6其他。

4、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2005.9.1---2005.9.30)

1成立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心研究组。

2领导小组与中心研究组学习、研讨并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3调整三年级课时,设置并确定教学人员。

4各级有关人员上岗培训。

5成立校外实践基地。

实施阶段:

(2005.10.1---2005.12.30)

1召开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成立校外导师团。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3参与市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各级实验教师做好实验案例的积累。

5每月举行一次校级的实验研讨小结。

6参加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总结阶段:

(2005.1.1---2005.1.30)

1学校进行活动总结。

2导师团送交方案评比,包括:

理念、目标、特征、内容、课型、安全、管理、评价八个方面。

3完成学生的学期评价。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指导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2、根据“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展示“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各责任老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结。

3、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师生进行互评。

4、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5、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在新的评价系统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在整个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横向比较,

又要纵向比较;既要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又要进行他人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以诊断问题为基点。

以促进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拟采用“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

综合实践活动一一生活课题

1•我知道的民族(民族大团结小调查)

提示语言:

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贴

内容:

姓名、民族、特殊的生活习惯

2•作画一一我为环保作贡献

提示语言: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画,再与全班同学举办环保画展

3.让水更干净

提示语言:

画一画你周围河流的样子

你想出什么办法让河水更干净?

(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贴)

4•课题研究小论文

A.观察日记(配画)一一栽培黄豆芽

B.饲养家兔的最佳方法:

课题、过程、结果、收获与体会

5.愉快的收获提示语言:

到社区去调查收获季节的产品,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贴。

内容:

名称、产地、价格、说明、记录日期、你想说的话

6.调查废弃物调查表类别:

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内容:

班级、姓名、日期、类别、废弃物名称、一周一建议7.课题研究记录卡

课题:

什么样的人朋友最多?

调查方法:

结果:

(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贴)8.调查报告——家乡的变化形式:

通过贴对比照片或画对比图,并写上文字说明。

9.调查报告——我爱家乡调查计划:

想要调查的事情怎样调查?

我的发现:

10.走进塑料世界提示语言:

数一数,你家里都有什么塑料制品?

叫什么名字?

各有什么用途?

11.重阳节——我熟悉的老年人内容:

姓名、年龄、以前做什么工作?

最爱什么?

有什么生活习惯?

12.我的一家

13.设计课桌椅

14.本周家庭最关注的话题

15.你最爱吃的菜:

可以怎么吃?

你的话或建议:

16.调查菜市场、水果摊内容:

名称、价格、产地、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常州市西夏墅中心小学

一、研究目的意义

(一)目的:

使学生能把各科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意义:

1、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生长点,是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3、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更好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学校和学生。

二、实验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验研究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

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综合——所谓“综合”包含着以下的含义:

(1)目标综合。

从目标上看,不单

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做个适应21世纪

发展的社会人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

(2)内容综合。

从内容上看,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

(3)方法、形式

综合。

该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考,将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讨论法、表演法等的教学方法、形式,综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来实现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的统一,真正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的、富于探究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

2、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

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2、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共同构成。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下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各学科知识内容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寻求相关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模式展开,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如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快乐的春节”“走进恐龙世界”的实践活动,围绕数学教学中的“估算”开展“家庭的变迁”“小小建筑师”等实践活动,融合自然、语文、思品等学科知识开展“剪枝的学问”“身边的科学”“认识我自己”等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

从身边感兴趣的问题或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使学生能关注周围事物,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未来发展等。

第三阶段:

由学生个人自主选题,独立研究与探索,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整个过程由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做好指导,追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资料信息的整理与综合,不单纯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实行弹性课时制:

将三年级每周3课时直接安排在课表内。

但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

基本模式为:

选择主题——设计方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1)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

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

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A、学科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B、

跨学科内容的融合;C、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D儿童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

(2)设计方案:

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方案是活动的关键环节。

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方案,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不能把教师的设计强加于学生,而应在设计方案时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状态。

设计方案包括如下环节:

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策略——活动评价。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主题综合活动的核心,实践活动是检验主题优劣的关键一环。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4)成果展示。

这一阶段是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统计图表、照片,还可以是制作、建议书、新闻发布会等等。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的作用在于回忆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辛苦与快乐进行回味,对活动的创造成果进行咀嚼,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主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总结评价主要包括:

活动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创造性程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承担小组工作情况,对工作完成的努力情况等。

总结评价的方式主要以自评为主,同时提供组评、师评,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下一个活动。

3、实施策略:

⑴亲身经历。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

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富的体验。

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尽量采用参加、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设计、操作等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⑵自主发展;

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

教师为学生的指导表现为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

当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引发而产生出新的目标和课题时,教师要认识到那些新目标与课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的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重重障碍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愿意更深入,更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⑶探索发现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

促使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

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

4、指导教师安排由担任三年级的各学科教学的教师组成“导师团”,共同完成该课程。

(六)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将坚持“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理念,采取“自我反思性评价”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倡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

调查报告、图表、收集的图片、数据以及手工、劳技、科技作品、专题研究论文等;

(2)各种评价:

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设计活动的能力,对活动的指导能力等。

四、实验研究实施

(一)、组织机构1、成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领导小组。

2、成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