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700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docx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78单元课后答案

第七章

7-1氧气瓶的容积为32L,瓶内充满氧气时的压强为13Oatm。

若每小时用的氧气在Iatm下

体积为400L。

设使用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当瓶内压强降到IOatm时,使用了几个小时?

分析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压强减小。

因此可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使用前后的氧气质量。

进而将总的消耗量和每小时的消耗量比较求解。

解已知R=130atm,P2=10atm,P3=Iatm;VI=V?

=V=32L,V^=400L。

质量分别为m,m2,m,由题意可得:

PV3

m2RTM

所以一瓶氧气能用小时数为:

是7:

1.求管内氦气和氖气的分数密度

7-3氢分子的质量为3.310^4克。

如果每秒有1023个氢分子沿着与墙面的法线成45角的

方向以105厘米/秒的速率撞击在面积为2.0cm2的墙面上,如果撞击是完全弹性的,求这些

氢分子作用在墙面上的压强

分析压强即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而平均作用力由动量定理求得。

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全部被氖气分子所吸收而变为热运动能量,问氖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分析对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分子能量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能量的变化对应着温度的变化。

由能量守恒求解氖气的温度变化。

解:

依题意可得:

2331219

0.16.0210k:

T=IO1.610j92

=1.2810-K

t_1.610-

0.16.021.51.38

7-5容器内贮有1摩尔某种气体。

今自外界输入2.09102焦耳热量,测得气体温度升高10K.

求该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分析理想气体分子能量只与自由度和温度有关。

7-62.0g的氢气装在容积为20L的容器内,当容器内压强为300mmHg寸,氢分子的平均平动

动能是多少?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由物态方程可求得温度,进而用公式--2kT求平均平动动能。

2

解:

pv=mRT代入数值:

300X20=2°x0082MT

M7602'

.T=96.3K

-^3kT=-1.38102396.3=210^J

22

7-7温度为27C时,1mol氢气分子具有多少平动动能?

多少转动动能?

分析气体的能量为单个分子能量的总合。

解:

^t=NA3kT=6.02102331.3810必300=3.74103J

22

2232233

Tkr=NA—kT=6.0210231.3810300=2.49103J

22

7-8有2103m3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内能为6.75102J。

(1)试求气体的压强;

(2)设分子总数为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分析将能量公式E=NlkT结合物态方程P=NkT求解气体的压强。

由能量公式

2V

E=N^kT求解气体的温度。

再由气体的能量为单个分子能量的总合求解单个分子的平均

2

平动动能。

解:

⑴设分子数为N。

屮iFN

据E=NkT及PkT

2V

PE

得P1.35105Pa

iV

3kT

2

ENmkT

2

~ki^3E/5N]=7∙510-1J

5

E=NYkT

2

2E

T=362K

5Nk

分析气体的能量为单个分子能量的总合。

由理想气体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求出总分子数目。

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进而利用公式:

^kT求气体温度。

根据1摩尔理想气体的质量和分子数目可求得总分子数目。

解:

(1)兰=N

MNA

(2)T=400K

3k

7-102L容器中有某种双原子刚性气体,在常温下,其压强为1.5105pa,求该气体的内能

分析内能公式与物态方程结合可将内能公式表述为压强与体积的函数。

解:

据pv=mRT,

M

Em丄RT=5pV=∙51.5105210^=750J

M222

7-11一容器内贮有氧气,测得其压强为1atm,温度为300K.求:

(1)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

(2)氧的密度;(3)氧分子的质量;(4)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析应用公式P=nkT即可求解氧分子数密度。

应用物态方程求出质量密度。

结合氧分子

数密度和质量密度求出氧分子的质量。

最后利用公式直接求解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7-12温度为273K,求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

(2)410^kg氧气的内能

分析分子的能量只与自由度与温度有关,分析分子的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即可求解平

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

而内能只需根据内能公式求解。

解:

氧分子为双原子分子。

其平均自由度t=3,转动自由度r=2.当视为刚性分子时,振动自由

度s=0.所以: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分别为:

気=3kT1.3810-3273=5.6510-1J

22

222321

TkrkT1.3810-3273=3.7710-1J

kr22

⑵当m=410^kg时,其内能为:

m(t+r)4汉10-52

ERT38.31273=7.09102J

M232102

7-13在相同温度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分别放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

试求两气体

(1)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之比;

(2)分子平均总动能之比压强之比(6)密度之比.

气体物态方程等的应用。

V2

(4)vVf(v)dv

V2

(1)Nf(v)dv

(2)f(v)dv(3)Nf(V)dv

V1

V2V2

(5)VIf(V)dv(6)f(v)dv

分析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v)二卫N中的各个物理量的概念(有的问题需结合积分上下

NdV

限)比较容易理解各种公式的含义。

解:

(1)Nf(v)dv表示分布在(V~Vdv)]范围内的分子数

(2)f(v)dv表示(v~vdv)范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之数的百分比

V2

(3)Nf(v)dv表示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数

(4)Vf(v)dv表示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平均速率。

(5)v2f(v)dv表示v1-V2之间的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

V2

f(v)dv表示速率在(W|_V2)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之数的百分比

V1

7-15

N个粒子的系统,其速度分布函数

dN

f(V)C(0:

v..v0,C为常数)

NdV

(1)根据归一化条件用定出常数C;

(2)求粒子的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分析将分布函数定义,用归一化条件用定出常数C。

根据定义计算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

:

Vo1

Vf(v)dvVCdVv0

7-16有N个假想的气体分子,其速率分布如题图7—16

所示(当V2V0时,分之数为零).试求:

(1)纵坐标的物

理意义拼由N和VD求a。

(2)分子的平均速率.

分析根据速率分布函数的定义f(v)=dN,可得出其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再由归一化条

NdV

件可确定其常数a的值,从而得到具体的分布函数;根据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和平均速率的

概念,求分子数和平均速率。

(1)由f(V)dN得Nf(V)=d^

NdVdv

.由图可知在不同的速率区间

所以Nf(V)的物理意义为在某速率附近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

的Nf(V)为

Nf(V)=-V

V0

OHO

Nf(V)=a

V0兰V兰2v0

Nf(V)=0

2v0≤v

根据归一化条件;f(V)dv=I,ov0v0Nvd.jv0⅛dv=1,-IVN

(1)由于f(v)dN所以速率在1.5vo到2.Ovo之间的分之数为

NdV

2.0v0Nf

(v)dv=

2.00adv

a

Vo≡

N

1.5V0

1.50

20

3

(2)据平均速率的计算公式

-Oo

v0a

22vO

a

11a2

11

V=OVf(V)dv=

OV

dv

VdV:

Vo:

Vo

0VoN

LVO

N

6N

9

7—17已知某气体在温度T=273K,压强p=1.010Natm时,密度卜=1.2410^2g丄一1,

(1)此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并确定它是什么气体分析首先根据物态方程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代入方均根速率公式即可。

解:

(1)PmRTRT,

MVM

!

•:

DT

M2.810%mol二N2或Co

P

7-18一氧气瓶的容积为V,充了气未使用时压强为P,温度为T;使用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减

少为原来的一半,其压强降为R,试求此时瓶内氧气的温度12.及使用前后分子热运动平均

速率之比v1/v2.

分析比较使用前后气体物态方程可求解温度;

利用平均速率的公式比较使用前后分子热运

动平均速率变化。

7-20若氖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2.0410^°m,问在温度600K,压强为ImmHg寸,氖分子I秒

钟内的平均碰撞次数为多少

分析根据碰撞频率公式

Z=2二d2nv可知,需先求得平均速率和分子数密度,而

这两个量都可由公式直接得到。

解:

氖气的摩尔质量为M=2010~kg,则平均速率

代入碰撞频率公式

Z»2二2.0410」021.611022799=2.38106s'

7-21电子管的真空度在27C时为1.010JmmHg,求管内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及分子的平

均自由程.设分子的有效直径d=3.010」0m。

此结果无意义,因为它已超过真空管的长度限度。

实际平均自由程是真空管的长度。

7-22如果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3.010mm,温度为273K.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0.20m,问气体在这种情况下的压强是多少

分析应用物态方程的变形公式^nkT与平均自由程公式结合即可得到压强与自由程的

关系。

解:

根据平均自由程

-1

ft・

把n

二-P代入可得;:

kT2

kT2:

d2p

乏d2n'

1.381023

273

所以P-

-4.7110,Pa

2:

d2■23.143.010j^0.20

第八章

8-1如果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依照V=_a_的规律变化,试求:

(1)气体从V1膨胀到V2对外所

/P

作的功;

(2)在此过程中气体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分析利用气体做功公式即可得到结果,根据做正功还是负功可推得温度的变化。

v2v2a2J1I\

解:

(a)w=[PdV=[—dV=a———(b)降低

v1v1V2芒1V2J

8-2在等压过程中,0.28千克氮气从温度为293K膨胀到373K,问对外作功和吸热多少?

内能改变多少?

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等压过程功和热量都可根据公式直接得到,其中热量公式中的

热容量可根据氮气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知其自由度为7从而求得,而内能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得到。

解:

等压过程:

W=P(V2-V1)mR(T2-T)

M

2803

8.31373-293=6.6510J

mi2807i4

QCPT2-T18.31373-293=2.33104J

MPI'282Sf

据Q=EW,E=1.66104J

8-31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从300K加热到350K。

其过程分别为

(1)容积保持不变;

⑵压强保持不变。

在这两种过程中求:

(1)各吸取了多少热量;

(2)气体内能增加了多少;

(3)对外界作了多少功

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无论什么变化过程只要初末态温度确定,

其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

吸收的热量则要根据不同的过程求解。

解:

已知气体为1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1C=-R

M,V2

(1)容积不变。

^mCVT2-T1=-8.31350-300=623.25J

M2

根据Q=.■:

EW,W=0,Q=.:

E。

气体内能增量厶E=623.25J。

对外界做功W=:

0.

(2)压强不变。

Q=mCp(T2-T1)=58.31(350_300)=1038.75J,

MP2

.:

E=623.25J,W=1038.75J「623.25J=415.5J

8-4一气体系统如题图8-4所示,由状态a沿acb过程到达b状态,有336焦耳热量传入系

统,而系统作功126焦耳,试求:

(1)若系统经由adb过程到b作功42焦耳,则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已知Ed-Ea=168J,则过程ad及db中,系统各吸收多少热量?

(3)若系统由b状态经曲线bea过程返回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84焦耳,则系统与外界交换多少热量是吸热还是放热?

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根据对于初末态相同而过程不同的系统变化,内能变化是相同

的特点,确定出内能的变化。

结合各过程的特点(如等体过程不做功)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即

可求得。

解:

已知acb过程中系统吸热Q=336J,系统对外作功W=126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

b态和a态的内能差:

E=Q-W=210J

(1)W=42J,故QadbFEW=252J

⑵经ad过程,系统作功与adb过程做功相同,即W=42J,故

QadFiEadWad=16842=210J,

经db过程,系统不作功,吸收的热量即内能的增量

•:

Edb=Eb—Ed=Eb—Ea一Ed—Ea=210-168=42J

所以Qdb=,EdbWdb^42J

⑶Wbea=-84J,IEbea=r;E一210J,故QbeaFEbeaWbea=「294J.系统放热•

8-5如题图8-5所示。

某种单原子理想气体压强随体积按线性变化,若已知在A,B两状态

的压强和体积,求:

(1)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做功多少?

(2)内能增加多少?

(3)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分析利用气体做功的几何意义求解,即气体的功可由曲线下的面积求得。

而内能变化则与

过程无关,只需知道始末状态即可。

解:

(1)气体作功的大小为斜线AB下的面积

11,

W=VB-VAPA2VB-VAPB-PA-—PAPBVB-VA

⑵气体内能的增量为:

TB-TA①

P^mRT

M

PAVAMA②

TA:

mR

PBVBMB③

TB:

mR

②③代入①

E=∣PBVB-PAVA

(3)气体传递的热量

13

Q-:

EW=2PaPBVB-VA-PBVB-PAVA

8-6一气缸内贮有10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力作功200焦耳,气体温度升高一度,试计算:

(1)气体内能的增量;

(2)气体所吸收的热量;(3)气体在此过程中的摩尔热

容量是多少?

分析利用内能变化公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压缩过程中的热量。

再根据摩尔热容量定义即可得到此过程中的摩尔热容量。

解:

据^=^CVT2-TIUIo38.311=124∙65JM2

又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AEW=124.65_20O--75.35J

1摩尔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所吸收的热量叫摩尔热容量,所以

C=-75∙35=-7.535JmolAKJ

10

8-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A态出发,经题图8—7所示的过程,经C再经D到达B态,试

求在这过程中,该气体吸收的热量.

分析比较图中状态的特点可知A、B两点的内能相同,通过做功的几何意义求出气体做功,

再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求解。

解:

由图可得:

A态:

PAVA=8105;B态:

PBVB=8105

PAVA=PBVB,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TA=TB,厶E=O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QmEW=W=PA(VC-VA)PB(VB-Vd)=1.5106J

8-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b到达C.如图8—8所示,abc为一直线。

求此过程中

(1)气体对外作的功;

(2)气体内能的增量;(3)气体吸收的热量.

分析气体做功可由做功的几何意义求出;比较图中状态的特点可求解内能变化,再利用热

力学第一定律求解热量。

解:

(1)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下所围的面积

153

W(13)1.013105210-=405.2J

2

⑵由图看出PaVa=PCVC.Ta=TC内能增量UE=O.

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EW=405.2J。

8-92mol氢气(视为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标准状态,后经等温过程从外界吸取了400J的

热量,达到末态.求末态的压强.(普适气体常量R=8.31J∙mol-2∙K-1)

分析利用等温过程内能变化为零,吸收的热量等于所作的功的特点。

再结合状态变化的特

点P2V2=P1V1求解。

解:

在等温过程中,:

T=0,.∖E=0

V2Q

ln-0.0882

V1(m/M)RT

^T°9。

末态压强P-^PI=0.92atm

8-10为了使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对外作功2J,必须传给气体多少热

量?

分析结合内能和等压过程功的公式首先求得内能,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热量。

解:

等压过程W=PAV=R∙>T

M

内愆匕呈E=(m∕M)iR∙TJiW

22

QhEW=1iWW=7J

2

将R=1∙013XlO5pa,V1=1g102m3和V2=2.0102m3

代入上式,得QT=7.02102J

(2)A→C等体和C→B等压过程中

TA、B两态温度相同,■∙∆Eacb=O

1.0102m3,如题图8—11所示。

求下列

2.0102m3;

(2)先等体冷却,再等压

A→C→B过程的吸收热量则要先求出功

P

QACB=■EACBWACB=WACB=WCB=P2M~V1)

又P2=(VIJV2)Pl=0.5atm

QACB=0.51.013105(2-1)102=5.07102J

8-12质量为100g的氧气,温度由10°C升到60°C,若温度升高是在下面三种不同情况下发生的:

(1)体积不变;

(2)压强不变;(3)绝热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它的内能各改变多少?

分析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内能改变相同。

解: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在体积不变,压强不变,绝热三种过程中,温度

改变相同,内能的改变也相同(氧为双原子分子)

EmCVT2-T1=10°-8.31(333-283)=3246J

My,322

8-13质量为0.014千克的氮气在标准状态下经下列过程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

(1)等温过

程;

(2)等压过程;(3)绝热过程,试计算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氮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分析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因此首先要利用过程方程求得各个过程的温度变化,从而可得到其内能。

再利用内能、做功等相应公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可求得各量。

解:

(1)等温过程

mV21422

QRTln'8.312731nN7.86102J

MVI28VI

2

W=Q=-7∙8610J

(2)等压过程:

m1471

QCp(T2-T1)8.31—(—273-273)=-1.99103J

Mp212822

m14513

ECv(T2-T1)8.31(273273)=-1.42103J

M2822

W=-5.7102J

⑶绝热过程:

VIgJT2,其中,=CH“却

2V-

V15T-(T)5T2,

T254=27354-360.23K

m145

E=MCVT2-TI二元28.31(3S273W0j

即:

Q=0,E=906.10J,W=-906.10J

8-14有1mol刚性多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原来的压强为1.0atm,温度为27C,若经过

一绝热过程,使其压强增加到16atm•试求:

(1)气体内能的增量;

(2)在该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

(3)终态时,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分析

(1)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因此首先要利用过程方程求得温度变化,从

而由内能公式可得到其内能。

本题温度变化可由绝热过程方程得到。

(2)对绝热过程应用第

一定律求解气体所作的功(3)在温度已知的情况下,可利用物态方程求解分子数密度。

解:

(1)•••刚性多原子分子i=6,丫=上=4/3

,i

T2=T1(p2∕pJ=600K

13

E=(m∕M)丄iR(T2-T1)=7.48103J

2

⑵I'绝热W-JE=-7.48103J.外界对气体作功。

⑶∙∙∙P2=nk"∣2,∙∙∙n=P2/(kT2)=1.961026个/m3

8-15氮气(视为理想气体)进行如题图8—15所示的循环,状态ab—■c--a,a,b,c的

压强,体积的数值已在图上注明,状态a的温度为1000K,求:

(1)状态b和C的温度;

(2)各分过程气体所吸收的热量,所作的功和内能的增量;

(3)循环效率。

分析

(1)各点温度可由过程方程直接得到

(2)对于等值过

程,分别使用热量公式、内能公式、做功公式求解。

对于程可先由曲线下面积求得功和内能公式求得内能,再由第一定

Pcra10001000_250K;

4000_;

Qca=mCV(Ta-Tc)=58(1000-250)=1.5104J(等容过程)

M2

Qbc=#CP(TC-Tb)二78(250-750)二-1.4104J(等压过程)

mVb

Qab=-CV(Tb-TarVaPdV

WCa=0;

WbC=FC(VC-VbΛ-4.010J

Vb134

Wab

PdV=1000(6-2)(4-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