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832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

最新卫生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卫生作业指导书

篇一:

卫生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通过对工厂湿巾生产区域环境卫生状况控制,确保工厂生产的湿巾产品卫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卫生法规、规章的要求。

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湿巾生产区域和外包装区域的环境卫生控制。

3.相关人员3.1工厂湿巾生产区域所有人员3.2所有进入湿巾生产区域人员4.定义无5.控制要点

4.1所有进入湿巾生产区域的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卫生要求,生产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并进行卫生知识培

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4.2生产、环境、仓储、流通等环节必须对卫生状况进行控制,确保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卫生法规、规

章的要求。

4.3工厂必须定期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6.程序4.1人员的卫生要求――关于戴口罩/头套等清洁用品的规定

4.1.1根据车间工作岗位的需要,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戴口罩/头套等清洁用品4.1.2班长负责领取并分发给人员,放置在生产区域入门处,保证随手可得.4.2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关于清洁消毒的规定4.36.16.1.1

卫生检查

人员卫生要求

所有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包括生产、工程、品质、储运等)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持有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

入职后,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合格方可继续工作。

6.1.2上述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新员工入职前,也必须参加培训并考试。

合格方可上岗。

6.1.3进入生产区域前,必须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服需保持清洁,建议至少每三天清洗一次。

上下班期间不得穿着工作服离开工厂,工作服只能在工厂范围内更换。

6.1.4进入生产区域前或接触了污染物后均需用具有抑菌性能的洗手液清洁双手,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6.1.5进入生产区域,需佩戴一次性工作帽,帽子应能够将头发全部罩住。

6.1.6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还需佩戴口罩、耳塞、手套等防护用品。

6.1.7所有生产区域的人员发生外伤、皮疹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时,需及时进行报告,并不得在直接接触产品岗

位工作.

6.1.8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染指甲,佩戴手表、手饰。

6.1.9在生产区域内不得吸烟、进食和喝水。

6.2

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6.2.1生产区域内应安装灭蝇灯,并定期清洁。

6.2.2生产工艺的布局应合理,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应衔接合理,不得有逆向交叉,人员和物料流向布局

合理,不得有逆向交叉。

6.2.3定期在生产区域内喷洒杀虫剂,以防止蚊子、苍蝇、昆虫等害虫的孳生,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

6.2.4每个班次在停机和交接班时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包括地面、生产设备、工作台、生产废

料物品等。

生产线传送带及包装所用周转箱等应定期消毒。

正常开机时,至少每周消毒一次。

停机超过两天以上,每次开机前必须消毒。

6.2.5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擦拭,每天至少一次。

拖把、扫把等卫生工具妥善存放,防止蚊子等害虫孳生。

6.2.6所有原材料应有完整的包装,生产过程中剩余的原材料应包装好后方可入库存放。

6.2.7生产区域放置的原材料应有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原材料被污染:

生产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与原材料的接触,推荐使用消毒手套。

原材料应放置在干净的托盘上储存,而不能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应随时检查托盘的卫生、破损状况,以保持其清洁完好。

对于外部受污染的原材料,需去掉所有被污染的外层原材料后方可进入车间使用。

6.2.8设备摆放应考虑易于设备及地面的清洁。

考虑在每次设备维护时,对车间的房顶和管道进行清洁。

6.2.9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应储存在干净的周转箱中。

半成品一旦掉在地上,不得继续包装。

周转

袋、周转箱底部不得接触包装台面。

6.2.10废品应集中放在塑料袋中,并拖至外包装车间处理后,转到工厂垃圾存放点。

6.3环境卫生要求

6.3.1工厂外墙应远离田间,仓库(木材/建筑材料等)及垃圾箱,以防止啮齿类动物。

6.3.2生产区域的墙面、顶面、地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起尘或有脱落现象。

6.3.3墙面应光滑且可以使用液体清洁,应注意墙角的卫生清洁。

地面应易于清洁并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

能,确保地面在潮湿情况下无积水。

6.3.4考虑对人工吊顶和屋顶之间的空间定期进行清洁。

(如使用吸尘器等。

6.3.5考虑使用供风系统使生产车间内部随时处于正压,以阻止外部空气进行生产车间。

如无此系统,则考

虑在车间进口处需有一个进入的过渡间,并随时保持过渡间两端的门至少有一扇是关闭的。

6.3.6供风系统应考虑安装过滤装置,以保证进入车间的空气清洁。

过滤装置应易于维护和清洁。

6.3.7应配备具有抑菌性能的洗手液、充足的擦手纸以及一个脚控的垃圾桶。

在进入生产区域前配备自动消毒装置对员工手进行消毒。

6.3.8生产车间内所有的窗户都应该密闭。

推荐使用真空系统作为最理想的设备清洁方法。

压缩空气只能

在停机清洁时使用。

6.3.9建立生产过程的清洁方法。

如使用臭氧,紫线灯等。

(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6.4卫生管理制度

6.4.1每个工厂质量部均需设有单独的微生物实验室。

从事微生物检测的检验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检验工作。

6.4.2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到生产现场进行卫生环境监督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6.4.3对于每一规格/批号?

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符合GB15979《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6.4.4对于每批主要原材料,须查验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并随时对卫生质量不确定的原材料进行微

生物监测。

6.4.5对于生产线传送带、工作台、车间环境及工作人员双手进行微生物监测,每月至少一次。

?

6.5卫生监督检查

6.5.1制定环境卫生评估检查表,检查区域应包括生产区域、公共区域等。

6.5.2依据《卫生环境检查表》,每周由部门负责人完成现场检查,包括生产区域、公共区域等。

6.5.3评估检查完成后,现场员工立即完成后续改善工作,改善效果在下次检查时确认.6.5.4安排相关人员对评估检查以及纠正措施的记录加以保存。

5参考文件5.16.3

6.4

CA-QA-06《原材料接收、检验、处理程序》

CA-QA-12《产品检验程序》

6.56.66.76.86.96.10

CA-EHS-21《有计划(来自:

:

卫生作业指导书)的安全、卫生检查程序》CA-DT-06《物流供应商管理程序》CD-QA-004《卫生监督作业指导书》GZ-QA-01《卫生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BJ-QA-SOP-001《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PD-BZ-06-004《包装区域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6记录表格

6.1《厂区杀虫作业记录表》6.2《机台消毒作业记录表》6.3《卫生环境检查表》

78无9无

参考文件

附件

记录表格

篇二:

学校卫生作业指导书

LEICADISTOA3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操作规程

1.概述

LEICADISTOA3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具有用于加和减、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直接按钮,可精确、轻松、方便地测量各种距离、高度、深度以及面积和体积。

2.技术特性

2.1测程:

0.05m至100m

2.230m内测量精度(2标准偏差):

±3mm2.3分辨率:

1mm2.4激光等级:

Ⅱ级

2.5激光类型:

635nm,<1mW2.6重量:

145g

2.7环境要求:

储存(-25℃~70℃),使用(-10℃~50℃)2.8使用电池:

2节7号电池3.操作步骤

3.1开机,按开机键开机。

3.2按“测量基准边”键选择测量方式为“尾端起始点”或“顶端起始点”。

3.3选择测量单位,按住“单位”键直至显示需要的单位。

3.4距离测量:

按“DIST”键开启激光,使激光垂直照射到要测量的终点,再按此键进行距离测量;

3.5面积测量:

按“面积/体积”键,屏幕上显示“面积/体积”,先后进行两个边的测量,主显示中显示最终结果为面积。

3.6体积测量:

按“面积/体积”键两次,屏幕上显示“面积/体积”,先后进行三个边的测量,主显示中显示最终结果为体积。

3.7重复测量:

测量一个距离(面积、体积)后,按“清除”键,回到上一个指

令,然后按3.4~3.6进行下一个测量。

3.8数据存储:

按“储存”键仪器将倒序显示最后的19个测量记录。

利用“+”或“-”实现数据的选择,按“清除”键、“DIST”键或“面积/体积”键退出储存功能。

3.9关机:

按关机键直至关机。

3min内未触动键盘会自动关机

4.期间核查

4.1在同一环境下,对同一被测量点进行6次连续测量,其平均值分别与6次测

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相对误差:

<±1%。

4.2期间核查周期取决于使用情况和精度要求,但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

5.维护和保养

按该仪器使用说明书有关要求,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并对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每年作一次记录备案待查。

6.注意事项

6.1在黄昏、夜晚或目标处于阴影中时,需使用砧板,否则测程会有所增加。

6.2在日光强烈或者目标反光不好的情况下,请使用砧板。

6.3测量距离超过30米的情况下,请使用砧板。

6.4被测物的表面:

当被测物是无色液体(如水)、洁净的玻璃等表面有非常透

明的特性时,可能会产生测量错误。

6.5当被测物有非常强的反光时,激光可能被反射掉,从而也会导致测量错误;

测量无反射或很暗的表面时,会增加测量时间。

6.6当电池电量过低时,显示屏上的电池图标持续闪烁,应更换电池。

当仪器长

时间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6.7每年将仪器送至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检定。

7.技术依据

根据《LEICADISTOA3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学校教室和宿舍内距离、面积测定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保证学校教室和宿舍室内各种距离、面积等数据准确可靠,并对其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学校教室、学校宿舍内各种距离、面积的测定。

包括:

窗地面积比、黑板尺寸、黑板下缘距讲台距离、灯桌距离、教室人均面积和宿舍人均居住面积。

3.依据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X)《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X)4.术语定义

窗地面积比:

教室窗洞口面积与该教室地面面积之比,简称窗地比,是用来估算室内天然光水平的指标。

灯桌距离:

教室内照明灯具灯管下缘与课桌面的垂直距离。

5.职责权限

5.1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本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和记录。

5.2检测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

5.3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6.检测仪器

LEICADISTOA3手持式激光测距仪7.测定方法步骤7.1准备工作

7.1.1检测人员每次在仪器领用时应注意其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是否正常使用,做好借用登记记录。

7.1.2检查电池:

如仪器显示电池不足时则立即更换新电池。

7.1.3带好现场检测原始记录纸、采样单、黑色水笔等现场检测资料和采样仪器设备。

7.2抽样

7.2.1抽样方法:

在学校监督评价中,凡在学校教室中监督监测项目,即:

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微小气候、噪声七项,应根据被监督学校教室设置状况进行抽样。

7.2.2抽样原则及数量

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作为样本,按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侧采光、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样本数,一般不少于6间教室。

7.3测量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湿。

7.4LEICADISTOA3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定步骤7.4.1开机,按开机键开机。

7.4.2按“测量基准边”键选择测量方式为“尾端起始点”。

7.4.3选择测量单位,按住“单位”键直至显示单位为米。

7.4.4将测距仪尾部紧贴测量起始点,保证测距仪与测量方向平行。

7.4.5黑板尺寸、黑板下缘距讲台距离、灯桌距离测量:

按“DIST”键开启激光,使激光垂直照射到要测量的终点,再按此键进行距离测量。

7.4.6人均面积和面积比测量:

按“面积/体积”键,屏幕上显示“面积/体积”,先后进行两个边的测量,主显示中显示最终结果为面积。

7.4.7重复测量:

测量一个距离(面积、体积)后,按“清除”键,回到上一个指令,然后进行下一个测量。

7.4.8数据存储:

按“储存”键仪器将倒序显示最后的19个测量记录。

利用“+”或“-”实现数据的选择,按“清除”键、“DIST”键或“面积/体积”键退出储存功能。

7.4.9关机:

按关机键直至关机。

3min内未触动键盘会自动关机8.测量记录

8.1采样现场及时准确记录检测数据,并请被检测单位签名确认。

8.2结果评价: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X)。

9.注意事项

9.1每次使用前先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

9.2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及时维修(护)。

9.3检测人员每次对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书写使用记录,及时归还给仪器管理员,由仪器管理员做好登记。

篇三:

作业指导书

本实施细则是根据GBZ196-201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的,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

1.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1.2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1.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

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如下。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

注1: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注2:

**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第1章2.收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料

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并成为职业危害评价必须遵守的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2.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X】第52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X】第65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X】第70

号令)

2.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1X】第35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201X】第449号)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1X】第376号)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6)《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

(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X】

第47号)

(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X】第48

号)

(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X】第49号)

(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X】第50号)

(12)《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201X】第51号)

(1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X】第23号)

(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X】第49号)

(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

知》(安监总安健【201X】192)

(16)《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1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1X】63号)

(18)《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1X】108号)

(19)《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1X】142号)

(20)《一般有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1X】201X版)

2.1.3、标准规范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X)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X)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1X)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1X)

(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1X)

(6)《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X

(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X)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X)

(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X)

(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GBZ/T229.3-201X)

(1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

(1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1-201X)

(1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X)

(1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

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1X)

(1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1X)

(1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T189.3-201X)

(1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

激光辐射》(GBZ/T189.4-201X)

(1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

微波辐射》(GBZ/T189.5-201X)

(1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

紫外辐射》(GBZ/T189.6-201X)

(2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1X)

(2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1X)

(2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

手传振动》(GBZ/T189.9-201X)

(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1X)

(2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

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1X)

(2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1X)

篇四:

办公室清洁作业指导书

办公室清洁作业指导书

编号:

检验标准:

1.设施及地面无污迹、灰尘。

2.卫生间设施无明显污迹,无明显异味。

3.纸篓内垃圾不超过容积的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