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43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

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型:

品读课课时:

2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初备教案

个案生成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子。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呼风唤雨世纪技术改变程度超过幻想

腾云驾雾奥秘日益联系物质哲学任何

创造改善原子核

2、回忆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自主运用学到的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

2、小组交流,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4、联系实际,谈谈对“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课件出示拓展阅读的篇目:

《明天的太阳城》《巨伞下的城市》

2、学生自主阅读。

3、简单交流阅读收获。

见附页

1、课件出示写话题目及要求:

(1)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2)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2、学生自由创作,师巡视指导。

3、班上交流,师小结。

7、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小问题:

这篇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人造地球卫星之最

 1957年10月4日,地球上空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小月亮”。

原苏联发射的这个人造卫星,是一颗铝合金做的圆锥提,直径为58厘米,拖有4根场“辫子”—无线电天线,总重量为83.6公斤。

它饶地球一圈的时间是96.17分钟。

这颗人造卫星在空中飞行了100天,于1958年1月14日坠入稠密的大气层烧毁。

而它上面的无线电设备仅工作了24个昼夜。

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探险者1号”,发射于1958年2月1日,卫星重量只有8.22公斤(其中仪器重4.8公斤)。

它首先探测到了地球周围的范艾伦辐射带。

它的寿命比原苏联的长,一直活了“12岁”,到1970年3月才坠毁。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1号”。

时间是1970年4月24日,卫星的重量是苏联第一颗卫星的两倍—172.82公斤,绕地球的周期是114分钟,近地点的高度为441公里,估计它的寿命是100年。

 

小问题:

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描写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小问题:

作者怎样把食盐和明矾、冰糖做对比的?

食盐

食盐,学名叫“氯化钠”。

氯化钠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们拿它和明矾、冰糖比较一下就会明白了。

如果我们用小锤子砸盐粒,不管砸成多么小的颗粒,它仍旧是白色的立方体。

而明矾却不一样,在没有受到潮解时,它虽是晶体,却不是白色的,而是半透明的;不是立方体,而是成八面体。

由于它吸水性强,即使不用小锤子敲击,在空气中也会自然潮解,变成粉末状。

食盐和冰糖都是固体,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但是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要用舌头尝一下就能分辨了:

冰糖是甜的,而食盐都是苦咸的。

就其一般性状来说,食盐味咸,是一种白色的立方体型晶体。

食盐尽管不像冰糖那样受人欢迎,但是,它的用途却是十分广泛的。

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早上的咸菜,中午的菜和汤,晚上的饺子、面条,都要加进适量的食盐,使食物的味道更加鲜美,食盐起着调味作用。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体每天必须补充一定的盐分。

小问题:

此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第一架地震仪

地震仪制成后,安置在洛阳。

在公元138年的一天,京都和往常一样,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小钢球却异乎寻常地从龙口里吐了出来,落到蛤蟆嘴里。

激扬的响声,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议论,大地并没有震动,地震仪为什么会报震呢?

大概是地震仪不灵吧?

谁知过了没有几天,陇西(今甘肃省西部)发生地震的消息便传来了,事实生动地证明了地震仪是何等的灵敏、何等的准确!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

对此,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

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

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它和国外类似的地震仪相比,早了1千多年。

阅读天地三

小问题:

本文中的巨伞指的是什么?

巨伞下的城市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

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

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

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

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小家庭,出门在大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比从前亲切和睦多了。

另外,家家户户省下不少取暖费用,因此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欣赏的态度。

但是,也有卫生专家指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必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而巨伞下的男女老少犹如生存在温室之中,天长日久,对人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

巨伞的利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然而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却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

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兴会于“巨伞”之下。

小问题:

明天的太阳城是什么样子的?

明天的太阳城

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还能像瓷砖壁炉那样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与众不同。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需要为更换电池而烦恼。

太阳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

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普通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

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而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

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太阳城,沐浴在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这是多么美好啊!

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小问题:

你还知道有哪些电子器官吗,有了这些器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电子五官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都是身体上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和动物通过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嘴巴尝,来感觉和认识外部事物,在自然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一些从前看不到、听不清、嗅不出、尝不着的东西,现在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科学家发明和制造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五官”。

这些电子鼻、电子舌、电子耳、电子眼,比我们的肉体器官灵敏百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人们常说:

狗的鼻子最灵。

可是科学家制造的电子鼻比狗的鼻子还灵。

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夹在邮件、包裹中的爆炸物的气味,防止意外的爆炸事件发生;有的电子鼻能嗅出极其稀微的大麻、海洛因等毒品的气味,不管毒品贩子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别想从电子鼻下蒙混过关。

这些电子鼻在车站、机场、码头认真地履行着职责,也有人称它们为电子狗。

还有一种电子鼻是专为诊断疾病而设计的。

健康的人呼出的气体是清新无味的,患病的人则会发出各种不同的气味。

科学家和医生合作,将各类病人的气味收集、分析、汇编成图,病人只要对着电子鼻吹一口气,电子鼻根据气味,马上就能判断出你体内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这样省去了不少检查、化验的麻烦。

这种电子鼻也可称作电子医生呢!

电子舌则是一种专门用来品尝味道的电子装置,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各种味道。

在食品厂里,它能检验配料添加得是否合理,还可品尝出食品的新鲜程度;在污水处理厂,它负责化验处理后的水是否达到卫生标准。

有些东西,我们人的舌头还真不敢尝呢!

你知道声纳吗?

声纳是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技术。

也就是说,用“听”的方法来确定要找的东西在什么地方,离自己多远。

电子耳发出声音信号或者声纳脉冲,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就能知道水中哪儿有潜艇,哪儿有水雷等等。

最先进的声纳系统甚至能探测到埋藏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的炸弹或别的东西。

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就是用声纳“听”到而发现的。

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和地球内部发生的事情。

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

有了电子“五官”,人类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成为“千里眼”“顺风耳”。

小问题:

这只大鸡蛋奇怪在哪里?

奇怪的大鸡蛋

内特·特维尔切家里的一只母鸡正在孵一只大鸡蛋。

这鸡蛋不知从哪儿来的,有香瓜那么大,壳像用皮革做的。

家里人都觉得十分奇怪。

一个月过去了,小鸡没有孵出来;两个月过去了,鸡窝里仍然没有一点儿动静。

特维尔切想,一般的鸡蛋个把月就能孵出小鸡,这个蛋有五六个普通鸡蛋那样大,恐怕要孵上五六个月不可!

特维尔切的想法还真有点儿道理!

5个月后的一天早上,他去给母鸡喂食,弯腰一看,窝里有一个东西在动来动去。

不过,那不是一只小鸡,也不是鸭子,更不是鹅,反正,它不属于鸟禽。

这东西有松鼠那么大,脑袋上有三根小刺儿,有点像大壁虎,尾巴粗粗的,摇来晃去。

“孵出怪物来了,孵出怪物来了!

”特维尔切又惊又喜地叫喊起来。

家里人都来了,就连邻居们也闻讯来看热闹。

“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动物?

”就连见多识广的邻居白胡子爷爷都没见过。

“去打个电话,叫齐默博士来看看,他或许能认识。

”爸爸向特维尔切挥挥手。

电话很快打通了。

齐默博士来到鸡窝边端详了一会儿,捻着胡子说:

“这是恐龙,不会错的!

听说是恐龙,特维尔切来劲了,爸爸也很高兴,决定要好好喂养它。

这只恐龙爱吃草和树叶,胃口很大,一顿就吃一大堆。

吃得多,长得快。

不出一个月,它就有一只山羊那样大了。

特维尔切家有恐龙的消息不胫而走。

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了,他们先拍特维尔切家的房子,再拍恐龙吃草,连那只老母鸡也出足了风头。

后来,许多报社的记者也来了,一批一批的,使爸爸应接不暇。

来看恐龙的什么人都有,有学生、教师,有科学家、作家。

一天,来了个大腹便便的商人,说要出大价钱买恐龙。

可是,特维尔切舍不得,爸爸说家里不缺钱花。

恐龙越长越大,小围栏已经显得太窄小了。

特维尔切把它牵到场地上,用铁链锁在一个牢固的木桩上。

恐龙的生长速度真是叫人惊异。

8月20日,它的体重只有270千克,到8月30日就有590千克。

乖乖!

一天就长32千克!

你想想,它一天该吃多少东西!

特维尔切家无力喂养它了,而且,恐龙是冷血动物,很怕冷,眼看天气一天天凉了,它会受不了的。

齐默博士提议,把恐龙送到华盛顿博物馆去,那里可以解决它的吃住问题。

特维尔切和他的爸爸同意了。

不过,特维尔切实在舍不得离开恐龙,提出仍由他来照料和喂养它。

在华盛顿博物馆里,恐龙吃得好,住得舒适,长得更快了。

每天早上5点钟,特维尔切就骑着恐龙到马路上去散步。

这时候马路上比较清静,不会有人围观,也安全。

可是一天早晨,一辆汽车鸣起了喇叭,恐龙一惊,突然向汽车撞去,把汽车撞翻了,博物馆不敢再收留恐龙,把它送到一个公园里。

这时候,恐龙已有2250千克重,成了庞然大物。

由于它食量惊人,耗资巨大,国会议员们提议把恐龙赶出公园。

齐默博士出了个主意,叫特维尔切到电视台去演说。

特维尔切的演讲十分成功,反响强烈,得到了市民的同情和支持。

他们用各种办法来支持特维尔切,许多小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了那个公园,全国的报纸纷纷刊载关于这只恐龙的消息……

特维尔切胜利了,他高兴地抱着恐龙的一条腿,流出了喜悦的眼泪。

现在,恐龙仍生活在公园里,它的体重已经超过一万千克了。

小问题:

这场足球赛为什么没有运动员?

新奇的球赛

晚饭前,爷爷笑眯眯地走进来,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红红绿绿的票子。

“足球票!

”我高兴地抢着说。

“对!

是足球票。

这回我还要参加比赛呐!

”爷爷兴高采烈、满面红光地说。

晚上,室内体育场里亮如白昼。

一万多个座位坐得满满的。

主席台对面的大钟指到7点差5分,比赛就要开始了。

“快到点了,怎么运动员还坐在看台上聊天儿?

”我旁边的一位阿姨不满地说。

真的,核电站队和钢铁队的运动员们占据了主席台旁边最好的座位,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好像他们也全是观众似的。

爷爷身穿核电站3号运动员服,也坐在那儿。

他们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

帽子上还伸出几根长长的触角。

“观众同志们!

”7点整,体育场的广播响了起来。

“钢铁队是我市足球联赛的冠军队。

为了准备参加全国比赛,最近他们抓紧训练,体力消耗比较大。

明天还要和江苏队比赛,所以今天晚上的比赛,改由机器人来进行。

每一个运动员独自操纵一个机器人,仍旧能够表现出每个运动员的技巧和风格,运动员通过这样的比赛,同样能够得到技巧和战术方面的锻炼……”

话没说完,全场轰动。

在一万多名观众的笑声、议论声和掌声中,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只见两队机器人,排成整整齐齐的两行,迈着不快不慢的步子,走进场地来了。

“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爸爸高兴地对我说,“既进行了足球赛,又试用了这两家工厂新造的机器人。

“工厂里要机器人干什么?

”我好奇地问。

“核电站有放射性物质。

钢厂有高温车间。

现在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爸爸回答。

“那工人叔叔干什么工作呢?

”我问道。

“工人指挥机器人。

另外,还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复杂、更费脑子的工作。

”这时,球赛进入了高潮,核电站5号机器人带球通过场中央,飞起一脚,把球传给了3号机器人。

3号机器人灵巧而准确的用头一顶,竟从20米外把球顶入球门。

“1∶0!

”全场欢呼,掌声雷动。

“这才叫真正的‘铁头’呐!

”我后面一位身穿核电站工作服的工人叔叔风趣地对他旁边的人说,“3号机器人是老王师傅指导我改进的。

你瞧!

多灵!

“主要还是因为老王师傅的球艺高呗!

如果叫你操纵他踢球、顶球,那还不知踢到哪儿去了呢!

反正准进不了球门。

我鼓掌鼓得手心都疼了,顾不上插嘴。

但我知道这两位叔叔的话都对。

爷爷踢球得的奖状和技术革新得的奖状,不都挂在家里墙上吗!

核电站的工人都尊敬地称爷爷“老王师傅”,遇到什么事,也总爱找爷爷商量。

比赛以2∶1结束。

核电站队胜了。

观众高兴地站起来,欢呼、鼓掌,把一顶顶帽子往上扔……突然,叭嗒一声,钢铁队2号机器人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不动了。

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人们全愣住了。

只过了半分钟,钢铁队运动员和核电站运动员都大笑起来。

观众们等明白过来时,也笑得前俯后仰,肚子都笑痛了。

原来钢铁队2号运动员太兴奋了,一高兴,竟把自己头上的帽子也扔了起来。

这是遥控帽子呀!

他怎好随便扔呢?

当然2号机器人失去了控制,倒下去了。

“哈哈哈!

不用……抢……抢……救!

”钢铁队2号运动员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真是一场既新奇又有趣的足球赛。

小问题:

你知道哪些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新型玻璃的作用

夜深了,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班员,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金属丝网,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当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触及金属丝网的时候,报警装置就会发出自动警报。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它的用途很广,在银行以及存放文物、珠宝、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中都可以采用。

另有一种“夹丝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在高层建筑中却不能缺少。

这种夹丝玻璃非常坚硬,用一百磅的砂袋猛击,它仍安然无恙。

即使遇到更大的冲击,玻璃即使破碎了,碎片仍会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上伤人。

由于它安全可靠,有些国家规定,在高层建筑中必须采用这种夹丝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内光线的作用,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要是有一种能够使房间里冬暖夏凉的玻璃该有多好!

其实,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

这就是“吸热玻璃”。

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它不像烟尘与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如果把这种玻璃装在闹市区临街在建筑物上,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新型玻璃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

自动报警作用:

防盗

夹丝玻璃特点:

坚硬安全作用:

适用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特点:

改变颜色反射阳光作用:

调节室内贡献

吸热玻璃特点:

阻挡强光,阻挡冷空气作用: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特点:

隔音作用:

消除噪音

小问题:

电脑住宅里面都有哪些设施?

电脑住宅

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室的电脑住宅。

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脑指挥。

住宅的大门外有一根竖杆,上面安装着风向标。

它同室内的电脑相连,将室外的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等数据输入电脑。

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

要想进入住宅必须要输入密码。

门口还装有微型摄像机,能将客人的面貌特征输入电脑。

如果电脑确认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即便知道密码也无法将大门打开。

这时,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

进入住宅,轻松悦耳的乐曲会立即播放。

沿着门厅走进会客室,发现里面只有几件家具。

原来,其他物品都分门别类地放在地下仓库的“集装箱”里。

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将相关的“集装箱”调运到指定的地方,以便取出或放回物品。

厨房在一楼,里面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

它能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卧室在二楼,床头有一个写着“休息”二字的开关。

主人在睡觉前,只要按一下开关。

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

除走廊等处留有必要的灯光外,其他地方的灯全部熄灭。

这时,没有关闭的窗户自行关闭,空调系统减弱风力,房子四周的防盗报警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这一切将持续到第二天早晨主人起床为止。

浴室的装置也受电脑指挥,人们可以“预约”洗澡时间。

如果想一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可以给家里的电脑发指令,告知使用浴室的时间,到时候浴缸里便会放满热水,做好洗浴的准备。

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

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