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88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docx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班组长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

班组,是组织生产的基本环节,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点。

班组是否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进行生产。

因此,对班组现场的安全进行管理,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部门对生产事故的统计表明,有将近80℅的生产安全事故与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存在直接关系。

因此,反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我们焦化企业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遏制各种事故发生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习惯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强化才能形成习惯,而在违章行为变成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过程中,思想麻痹、无视纪律、行为继承和心理排斥等因素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思想麻痹。

我们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水从冰冷到温暖再到沸腾,青蛙经历的是从刺骨到享受再到死亡,青蛙在麻痹大意中迎来死亡。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职工总是带着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工作,检查设备时敷衍,实际操作时精力不集中、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能省力则省力,那么悲剧就必然会发生。

无视纪律。

一些职工逞一时之勇,秉一时之能,无视厂规厂纪,认为这些规定是对自己的束缚,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对这种职工,企业不能以罚代管,而应对其采取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使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为自己、为他人带来的伤害,进而主动改变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

(案例:

备煤车间一职工转机时清皮带掉料)

行为继承。

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是职工自己“发明”的,而是在工作中从工友、师傅甚至管理者身上“学”来的。

一些职工在工作中发现工友、师傅违章作业既省时省力,又侥幸没有发生事故,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违章行为将给自己、他人带来伤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案例:

大车行走上下车)

排斥心理。

一些职工在工作中喜欢墨守陈规,认为旧的观念或经验在工作中管用、实用、省心、省力,从心理上排斥经过革新的新工艺、新操作方法,无论这种革新是建立在完善机制、促进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提升安全指数的基础上,即使是被强制要求参加了培训,仍是“答得出百分卷,作不到百分事”,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旧习不改。

针对病根下药

对待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企业不应简单地以压制的手段处理,而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查找并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方针,也是企业消除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基本准则。

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充分掌握,详细记录职工存在那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然后通过单独谈话、开会等方式告知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存在那些危险,可能给其自身带来那些伤害,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及时开展安全教育。

一些职工认为自己的行为违章不违章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针对这种情况,安全管理人员应通过帮助职工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给他人和企业带来的危害,使职工认识到这并不是他自己的事,同时也让职工自觉接受工友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从而逐渐戒除习惯性违章行为。

重视管理者的带头作用。

管理者的行为对职工行为起着导向作用,职工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管理者的行为采取行动。

如果管理者安全意识强,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以身作则,那么职工也会效仿。

反之,如果管理者不以为然,重生产、重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工作,那么职工也会在生产中自由散漫,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养成提供土壤。

经常深入基层,形成互动。

班组是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消除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就要以基层班组为阵地。

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要想深入了解班组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消除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就必须时常深入到基层,了解基层职工的情况,请职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出谋划策,两者形成互动。

这样管理者制定出的措施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才能受到较好的效果。

第一节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班组生产现场和企业其他经营环节不同:

它是产品制造的场所;它是人、机、物、信息等生产要素汇集的场所。

由于班组现场呈这些特点,班组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与其他现场管理内容相比,有如下特点:

渗透性安全管理往往不是以“独立”身份光临现场。

在现场各个管理措施中渗透着安全管理的内容。

如现场环境管理中空间布局,空间布局不合理是造成现场安全事故的内容就是安全教育。

广泛性安全管理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从人员来看,只要在现场出现的人,都必须遵守现场安全制度;从内容来看,不仅包括厂内安全,而且还涉及场外安全;从生产过程来看,它应当管全过程,不应当只是一个点或一个环节。

细致性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不可能具有轰动效应。

因为有一个人细小的不合理的行为,有一件细小东西不合理的码放,每一个细小的生产环节注意不到,都会发生安全事故。

突发性在生产现场,安全事故发生往往没有征兆,突然发生,令人防不胜防。

特别是重大机械事故,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

这就使安全管理内容具有能应付突发事件的特征。

连锁性现场安全事故,呈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关系:

有时人不安全行为会导致物的事故;这个环节出事故会给下一个环节工作上的人造成压力而使他也出事故。

这就要求安全管理内容一环扣一环,中间不脱节。

由于安全管理具有上述特征,所以包含内容十分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健全、贯彻、执行安全制度

在大部分企业,制度建立往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完成,比如,安全制度由“安全处”制定。

班组只有健全、贯彻、执行的任务,我们分三个层次来探讨:

1、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因为只有弄清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才有可能认真执行和合理完善。

由于班组生产方式不同,内容细则不尽相同,但就班组性质而言,班组现场安全制度应包括下述三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层次的安全制度应具体明确,一般应包括下述基本内容:

1.贯彻上级对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

2.负责组织员工学习并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员工遵章守纪,杜绝违章行为。

3.组织班组安全活动日及其它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负责对新职工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

5.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力量消除,并报告上级。

6.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参加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7.负责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检查维护工作,使其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负责督促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保品防护用品、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8.负责开展班组安全生产竞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9.负责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实现文明生产,并做好班组员工的教育工作。

这个制度最好由班组长结合上述内容亲自拟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目前,在有些企业,是由上级部门亲自拟定下达。

这种做法不利于此项制度执行。

因为,班组之间存在着“差异”。

制度要求也应有不同,其次是班组安全员生产责任制。

这是班组生产现场安全工作具体负责任的制度。

应包括下述内容:

1.班组安全员接受车间安全员的业务指导,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开展本班组的各种安全活动,做好安全活动记录,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负责对新员工进行班组安全教育。

负责岗位技术练兵,开展事故预知训练。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人员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

5.检查监督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各种防护器具及灭火器材。

6.发生事故时,及时救护伤员,了解情况,保护好现场,并向领导汇报。

最后操作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这层次安全制度要求是便于执行。

具体应包括下述内容: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企业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各项记录。

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

3.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发生事故,要果断处理,及时的如实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

4.按时进行岗位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应急演练。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做到“三不伤害”

2、班组安全制度的健全

上述各项制度的制定权在上级,我们之所以把各项内容详尽地写上,目的是使班组就本企业安全制度与上述条目加以对照,找出欠缺的地方,加以健全和完善。

具体做法有下述几种:

“上下结合的方式”。

将上级颁发的安全制度在班组会上进行讨论,并拟出修改意见,呈上审批后,在下发执行。

“自上而下的方式”。

先按教材中介绍内容,结合班组实际生产要求,草拟一个班组安全制度,上报主管部门,以上级名义下发执行。

“学习的方式”。

以班组为单位,制定本组安全制度,对比其他企业班组安全制度,找出不尽完善之处进行补充、修改,报上级审批后下发执行。

3、安全制度在现场的贯彻执行。

欲在现场执行好安全制度,在制定时就应注意和岗位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建立安全生产岗位制度,这是指全班组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应负安全责任的一种制度,这是班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只有全班组成员岗位责任制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其他各项制度的执行才有保证。

首先要建议上级制定现场安全岗位责任制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制定时,为切合实际,执行起来很困难。

因此,最好由班组制定,报上级审批为好。

在制定时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在制定个人岗位安全责任制时,应根据本班组生产现场的生产工艺,设备要求,人员素质,生产环境等因素,切合实际的制定。

其标准,不得定的太高,否则执行起来有困难。

(2)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是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核心,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样,才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自愿地执行。

(3)注意整体、连续、标准。

整体即和车间安全岗位责任制不冲突,只不过是个“细化”的过程;连续即和本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脱节,只是一个不断:

“完善”的“产物”。

标准即指标、条文、语句、奖罚手段等符合国家,本企业有关规定,不使用不规范或自相冲突的表述。

(4)考核、奖励、惩罚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不是独立以外的条款。

只有把这三项内容制定的具体、明确,才能使制度不流于形式。

这一点应与上级协商拟定。

(5)要有群众监督内容。

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真正起到保证生产作用。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现场执行。

这是落实安全管理重要一环,一般在工作现场中,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做起:

(1)以身作则。

在生产现场中,组长、安全员应带头模范的执行岗位责任制。

执行坚决与否检验标准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自身违反制度,是否按条文进行惩罚;另一条是能否对违反制度的指令进行拒绝执行。

前者反映了执行制度的坚决性,后者反映了执行制度的主动性。

(2)抓住苗头。

所谓苗头指“未遂事故”和已发生小事故。

抓住是指二方面:

一是坚持按制度办事,不应因小而不照章办事。

二是“小题大做”,在“苗头”发生地,开好现场分析会。

在分析会召开时,应注意下边4点:

1)人员尽量齐全,这样教育面广。

2)着重分析事故原因,而简单的分析事故后果。

特别是有关人身安全的事故,过多分析结果,会造成现场职工心理压力而降低劳动效率。

3)分析“事”而不分析人。

4)在分析中,应提出改进设想,避免分析会“走过场”。

严格现场考核。

在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其形式有“日考”、“定期考核”、“专项考核”、“综合考核”等等。

经常采用的是“日考”、“专项考核”。

“日考”即每天对操作者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做出评价。

方法可以采取班务会方法,也可以采用“图表方法”。

“专项考核”指在规定时间对每一项目进行专项检查。

如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的检查等。

任何一项考核,都应与操作者经济利益相联系,这才起到考核作用。

在这项安全管理内容中,制度贯彻和执行是最重要的工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把它用来形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皮者乃安全也,毛者乃生产也,两者有着辨证的关系,

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又相互都离不开的一对孪生兄弟。

只抓生产,不顾安全,就是日进斗金,而没有了生命,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只

抓安全,不顾生产,这样做变成干什么事都显得不安全,怎么做都不安全,生产如何搞?

经济效益从何而来?

没有了经济效益和生产利润,

就连吃饭穿衣也都成了问题。

有一漫画,画中一船行驶在水面上,行船者左手执一桨,上书“生产”二字,右手也执一桨,也书二字———安全,丢弃任何一桨,船也只会在水面上打转,即使左一下,右一下,船儿也是摇摇晃晃,战战兢兢,一阵风浪吹来,船儿连同人一一落入水底,乌呼哀哉!

一个企业,即要皮,也要毛,皮毛共存。

毛掉了可以再长,一旦皮坏了,若不及时修补,可能不仅仅只是掉毛,且会伤其筋骨,累及脏腑,危及其性命。

同样的道理,一个成功的企业,有生产更要有安全。

这两条桨共存,需要有明智的掌船人,只抓其一不可取。

安全与生产弃一不可,俩手都要抓,都要硬,把两条桨协同划动,方可平稳行驶,在竞争的经济海洋里乘风破浪。

二、在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班组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是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据统计,由于人行为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占事故总数80%以上。

所以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素质,从根本上防事故发生于未然。

我们分别进行研究。

(1)加强对班组现场职工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现场职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下边几个方面:

依据本组作业环境、生产特点、设备情况向现场职工进行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

目的让现场职工知道正确与错误的安全界限。

进行现场防护设施知识教育。

这里包括:

班组防护设施的装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与保管等。

目的在于使职工了解安全生产的保证条件有哪些。

实际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组织安全技术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并分析讲解。

目的在于使用安全技术操作方法在生产现场得到普及。

安全教育既可以用单向说教形式也可以用议向讨论形式,也可以用现场表演形式。

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这项工作可由安全员组织进行。

(2)生产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

在班组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目的在于提高现场职工职工安全意识,发现、解决大量不安全事故隐患,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具体形式有下边三种:

班组现场日常安全检查。

这是安全检查主要形式。

应抓好三个环节:

班前布置,应有针对性,或对设备,或对环境因素。

班中检查,要突出重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做记录。

班后总结,抓住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高组员认识。

班组现场周(旬)检查。

这是定期检查。

这种检查在固定时间进行,每次检查目标应有所侧重。

并填写记录卡。

班组现场临时性检查。

即依生产特点,季节变化,设备使用周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对单项生产中,不安全隐患进行解决、处理。

安全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现场职工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遵守情况;检查事故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和文明生产情况;安全合同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和污染情况等。

此项工作可由安全员组织进行。

(3)班组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目的是对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和隐患作出的评价。

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做准备。

安全检查中的“五忌”。

进行安全检查是搞好焦化总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要真正搞好安全检查,就要做到“五忌”。

一忌敷衍了事,外行凑数。

安全检查就是为了发现事故隐患,这就需要内行参与。

如果随便拉几个外行人凑数,肯定达不到安全检查的根本目的。

二忌走马观花,马马虎虎。

安全检查要深入细致、严肃认真,如果粗枝大叶,蜻蜓点水似的做表面文章,只摆花架子,那就很难达到检查的目的。

三忌有始无终,查而不纠。

查隐患是为了促整改,如果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整改,不采取防范措施,那么安全检查就没有开展的必要。

四忌时紧时松,不能坚持。

安全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只搞形式主义。

上级来检查了就抓一下,领导走了就束之高阁,无声无息,再也没人管了,没人问了,这种做法对搞好单位的安全工作是十分有害的。

五忌放任自流,置之不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作为企业的职工,不能认为安全检查事不关己,从而置若罔闻,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置之不理的态度。

因为只有人人参与安全管理,才能杜绝事故,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生产现场安全检查的手段和检查对象,如下图所示:

这个图示告诉我们,在生产现场,我们可以用两种手段(技术、管理),对作业过程中三因素(人、设备、环境)进行检查,目的在于寻找有效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事故隐患。

下边我们主要对两种手段进行分:

技术手段。

即用技术方法对人、物、管理进行检查。

这种手段科学,但费时费力。

一般在生产间歇时采用。

技术手段一般包括下边几个内容:

技术鉴定。

即用技术方法对生产现场,主要是设备进行鉴定,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部位,进行登记,为排除隐患准备信息资料。

技术论证。

即依工艺流程和掌握的技术具体有关资料,对生产现场人与物的组合,人操作行为,设备、机具的置放进行评估、分析。

在分析、评估基础上找出事故隐患。

技术测试。

在作业环境里,用仪表,感官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进行测试。

如:

漏电、温度、漏气、人的行为等。

然后,进行分析、评估。

找出存在其中的事故隐患。

这种手段由班组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的人员实施。

管理手段。

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这种手段迅速、及时,但往往收集信息欠准确。

这种手段包括下边几个内容。

自查。

即要求每个操作工自己按时检查自身安全行为方法。

自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一般用定期填写“自查安全表”的方式进行。

由于工种、岗位不同,自查内容不尽相同。

但基本框架,可参阅下图:

内容

自检项目

是或否

如:

设备运行

自检人:

自检时间:

互查。

借助第三者力量,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这里讲的第三者,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班组安全员,也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人员。

检查内容,主要针对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运行状态。

可以与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

一般用“填记分表”方式进行。

“记分表”设计基本框架,可参阅下表。

安全检查统计表

序号

内容

项目

评分

应得

实得

1

设备

状况

检测仪表

安全防护

电气线路

运行状态

保险装置

其他

2

人员

行为

技术操作规程遵守

设备维护与保养

劳保用品使用

安全防护设施使用

现场事故处理

其他

备注

自检人:

自检时间:

这项工作进行的关键是检查人的选择。

一般应有安全员充任。

三、发生和排除班组现场事故隐患

班组安全检查只是一种发现隐患的工作手段。

为了消除隐患,选择和落实改进措施,克服不安全因素,达到安全生产才是目的。

因此,班组对现场中检查出的各种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研究对策,采取组织的、技术的措施,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这就是现场的事故排查。

班组现场事故的发现和排除,应当采取“三定一不推”的原则。

所谓“三定”,即定人员责任:

谁去排除;定时间限度,在什么时间内把隐患排除;定具体措施:

用什么方法进行排除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班组现场对隐患排除范围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临时出现的生产设施或机械设备上隐患着威胁操作者生命、身体安全的问题。

因此,在处理中要做到“及时”。

即“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及时上报”。

凡在检查中,发现排除隐患条件本组人力、物力不具备时。

首先,应停止进行生产,然后上报有关部门,并拟写“超前性报告”,是上级早安排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事故。

设有维修人员的班组,此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

无维修工班组,应由组长或设备员组织进行。

安全生产需要“婆婆嘴”。

“婆婆嘴”是日常生活中“唠叨”、“啰嗦”的代名词。

焦化生产中安全环节环环相扣,生产作业现场风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安全员、班组长、乃至安全管理干部巧用、善用“婆婆嘴”对职工的行车、人身安全有百利无一害。

为什么有些违章违纪屡禁不止?

除了考核力度不够外,应该是“唠叨”的还不够,“啰嗦”的还不够。

事实上,生产中我们“唠叨”和“啰嗦”的都是规章、都是纪律,有的甚至是用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比如班前点名:

“大车在运行中,严禁上下车”。

这样的叮嘱会让职工多长记性。

比如班中:

“严禁班中饮酒”。

这样的“唠叨”会阻止或减少一些人身机械伤害的发生。

再比如交班前:

“严禁机械在运转时清理、上油”。

这样的“啰嗦”能使作业人员把握作业的要害条件。

“唠叨”多了,“啰嗦”多了,职工就熟悉了,就会牢记于心,就会自然成为安全生产中的一种经验和行为准则。

安全生产需要“婆婆嘴”,这些切合实际的“唠叨”、“啰嗦”对安全有利、对生产有利,那么安全生产中的婆婆嘴就理当越多越好。

四、班组现场事故的预防

安全事故的检查和预防并不是一回事。

检查是在已有事故隐患的情况下去寻找、搜索。

而预防则是在无事故隐患情况下采取某些措施,使事故没有发生的条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预防比检查更为重要。

因为,班组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在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中,最主要的是:

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是在工作现场各个生产环节统一标准。

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指管理标准。

只有按有关标规定组织生产,才能保证正常生产节奏和秩序,才能达到预防事故,确保人、机安全的目的。

这个标准,组长应依据本组条件设计。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主要应包括下述八个方面:

工作环境标准化。

指生产场地的选择,生产设施的布置,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规定要求,消除互相干扰、威胁、侵袭的隐患。

组长任务是向上级提建议。

作业程序标准化。

对作业程序的安排应以保护人身、设备等安全及提高作业效率为出发点,以有关技术资料、制度,对现场作业程序进行设计。

组长任务是监督执行。

生产操作标准化。

操作工人在加工劳动对象构成的工作序列,必须按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定进行。

修正错误动作和不合格行为。

这项工作由安全员履行监督权。

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标准化。

即按安全制度发放劳保用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用毕后正确的存放劳保用品。

由安全员具体地执行。

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标准化。

指设备、安全设施按制度规定正确设置、合理使用、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组长应定期进行组织,并积极向上级建议。

安全标志标准化。

在生产现场中,有危险或易发生事故地方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在设置时,标志应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绘制。

组长在生产中应有意识地对组员进行教育、讲解。

安全用语、作业手势标准化。

在某些语言规范和手势中,(吊运、起重信号),国家都有统一规定,应按其要求使用,不可自造。

组长应积极在组内推行,形成规范。

安全管理标准化。

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建议、管理方法应尽可能按上级要求去做。

组长认真执行。

保证安全“加减乘除”。

保证安全的“加减乘除”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地下工夫。

笔者认为,要保证安全,必须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做好“加减乘除”文章。

加,就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的针对性教育和防范。

工作现场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不能以“一言以蔽之”的方式去处理,用教条化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