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47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肺癌诊疗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肺癌诊疗综述.docx

《肺癌诊疗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诊疗综述.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肺癌诊疗综述.docx

肺癌诊疗综述

肺癌诊疗综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癌)

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肺癌发生于(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的男性肺癌为各癌肿死因中第一位,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2、3位。

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数。

在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3位,发病率也有明显最高的趋向,已经引起广泛重视。

在我国肿瘤死亡,肺癌在男性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首位),在女性中占第五位(第2位或第3位)。

从我国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东北和沿海地区的几个较大城市的死亡率最高,而在云南则有两个突出的高发区,即宣威和个旧。

个旧市肺癌死亡率为41.1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8.28%,居全国的首位。

宣威肺癌死亡率为23.14/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0%,在农村地区是最高。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3:

1(4~8:

1)。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一般指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mesothelioma),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carcinoid)、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

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cel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

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

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

1。

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病因

(一)病因复杂,迄今尚不能确定某一致癌因子,肺癌的高危因素,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吸烟1922年,Hampeln发现持续吸烟和吸入灰尘,可刺激支气管上皮诱发癌症。

1924年,Moller用焦油涂在兔背部,发现其肺癌的发生率略有增加。

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肺癌与吸烟、特别与吸纸烟的关系比较密切。

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

苯并芘)有很强的致癌活性。

能作用于人体组织(特别是肺组织)内的某些特殊的酶,产生细胞分子结构(如DNA)的突变,可能有K-ras的突变。

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

约有3/4的肺癌是吸烟引起的。

吸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13倍。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

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

近20~30年,我国吸烟的情况非常严重,近3亿人口有吸烟习惯。

京、津、沪等大城市男性成年人吸烟率近50%,女性近5%,青少年中吸烟者亦为数不少,如不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劝阻吸烟,则今后10~30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必将进一步增长。

 2.物理化学致癌因子(职业和环境接触):

职业因素,估计有高达15%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有足够证据证实以下9种工业成分增加肺癌的发生率:

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bis-chloromethylether、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含镍的杂质、氯乙烯。

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电离辐射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可致癌的因子有碳氢化合物、无机砷、石棉、铬、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烟炱和煤的其他燃烧物以及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等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3.大气污染(空气污染):

特别是工业废气,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

调查材料说明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也增高。

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4.肺癌的发生、演变以及恶性程度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抗癌的基因的丢失有密切关系。

5.慢性肺疾患(肺部慢性感染):

肺结核、结核的瘢痕、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症、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

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

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变。

但这类情况较为少见。

   6、 放射铀和氟石矿工接触惰性气体氡气、衰变的铀副产品等,较其他人的肺癌发生率明显要高,但是电离辐射的人员不会增加肺癌的发生。

7、人体内在因素:

家族、遗传和先天性因素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此外,病毒的感染、真菌毒素(黄霉曲菌)、饮食与营养 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起一定的综合(促进)作用。

肺癌的分类

   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一)中央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二)周围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二、按组织学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癌组织学分类仍不十分统一,但多数按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

   

(一)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

   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

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早期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

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5年生存率较多,但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二)腺癌 

   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粘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

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

腺癌富含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

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三)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

   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

患者年龄较轻,多在40-50岁左右,多有吸烟史。

多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粘膜下层生长,常侵犯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

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手术时发现60%-100%血管受侵犯,尸检证明80%-100%有淋巴结转移,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

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

   (四)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

   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细胞较大,但大小不一,常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呈实性巢状排列,常见大片出血性坏死;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胞浆丰富,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

大细胞癌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肺癌分类

基本类型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近2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小细胞肺癌CT图

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由于患者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且对放化疗敏感,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系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

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类型

  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

  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

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

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未分化癌

  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

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

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

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

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

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4.肺泡细胞癌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

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

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

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

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

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

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

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肿瘤血管导致肿瘤疯狂生长

  人体的正常血管是直线型,而肿瘤血管是螺旋型,因为是呈螺旋型伸展,比直线距离就大大加长,血管内的血液流量也变多,血液的压力也变大,是正常血管的3倍,这就造成肿瘤血管里的血液流速快,肿瘤吸收营养的速度自然也就加快,瘤体因此迅速疯长,而病人因为营养的流失,会迅速消瘦、乏力。

很多肿瘤患者的诊断书上,会有“血运丰富”的字样,其实就是表明肿瘤周围的肿瘤血管丰富。

肿瘤血管破坏组织,造成剧烈疼痛

人体的正常血管生长周期是一年,而肿瘤血管的生长周期只有4天,也就是说,只需要4天的时间,肿瘤血管就能生长出来,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直接造成病人病灶部位的疼痛,由于肿瘤血管生长快,数量庞大,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几十条、上百条,这么多的血管对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是十分恐怖的,也是很多患者难以忍受疼痛的根本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肺癌的转移有以下4个途径:

  1.直接扩散癌肿不断增长,可阻塞支气管管腔,同时还向支气管外的肺组织内扩展。

靠近肺外围的肿瘤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纵隔的肿瘤更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纵隔的肿瘤更可侵犯其他器官。

巨大的肿瘤可发生中心部分缺血性坏死,形成癌性空洞。

  2.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癌细胞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后,可转移到体内任何部位,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脑、肺、骨酷系统、肾上腺、肾和胰。

  3.支气管内播散肺泡细胞癌病例,细支气管和肺泡壁上的癌细胞很容易脱落;癌细胞可以经支气管管道扩散到邻近的肺组织中,形成新的癌灶。

  4.淋巴转移肺的淋巴引流有一定的规律右肺上叶流向右肺门及右上纵隔淋巴结。

右肺中叶流向中、下叶汇总区淋巴结,隆突下及右上纵隔淋巴结。

右肺下叶引至中、下叶汇总区,隆突下,下肺韧带以及右上纵隔淋巴结。

左肺上叶引至主动脉弓下(Bottallo)淋巴结、左前上纵隔淋巴结。

左肺下叶淋巴流向上下叶汇总区,隆突下以及跨越纵隔到右上纵隔淋巴结。

如采用成毛绍夫的淋巴结图例(图1)肺癌的淋巴结转移(N状态)则可以显示(表1)。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主要的肺癌病理类型被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WHO组织病理学分类是基于光镜指标并参考组化、免疫组化、电镜等辅助检查结果。

分类如表2所示:

  

[中医病机] 

   肺脏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五脏之华盖。

肺与心、肝、脾、肾合称人体的五脏。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肺的作用是:

首先肺主气,司呼吸,为血液的运行起着推动的作用;其次肺主肃降,保持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肺外合皮毛,鼻为窍,主声音。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容易侵袭肺脏,日久不散,瘀而化热,可以致癌。

同时病人的素体较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缺损,营养不良,习惯吸烟,环境多尘,以及七情太过或不及等内因,对肺癌发病也属重要因素。

因此正虚邪陷是关键。

如《杂病源流犀烛》云: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有块。

”说明正气虚损,邪乘于肺,郁结胸中,肺气月贲郁,宣降失调,积聚成痰,痰凝气滞,瘀阻脉络,久而成块,乃致肺癌。

其病理如下:

   1.毒邪袭肺:

外界邪毒,侵袭于肺,肺气壅塞,宣肃失司,脉络不畅,气血瘀滞,形成瘤块。

   2.痰毒凝聚:

肺失宣肃,通调失司,脾失运化,湿浊内生,痰湿毒遏,壅塞于肺,久而形成肿块。

   3.阴阳失调:

外邪内伤,毒气入体,可引起阴阳亏损,脾虚不运,肾气不足等脏腑阴阳失调病变,而致肺气失调,气机不舒,血行不畅,滞而成瘤。

   4.正气虚弱:

经云: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内虚实属肺癌之主要成因。

正气不足,肺气亦弱,加上外受邪毒,或长年吸烟,或吸入有害物质,致肺阴灼伤,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血行阻滞,而成积块。

  [临床表现]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不产生任何症状,大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

 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

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常出现刺激性咳嗽。

癌肿增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痰。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有些病人即使出现一两次血痰对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的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支气管阻塞,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1、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常产生刺激性咳嗽,其特点是大多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极易误认为伤风感冒当癌肿继续长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性痰液痰量也较前增多。

2、血痰(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的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则很少见。

呈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偶见大咯血,血色多鲜红。

咯血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仅数日,但也有达数月者。

3、胸痛 肿瘤累及胸膜,可产生胸部钝痛;肿瘤侵蚀胸壁肋骨或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尖锐剧烈,且有定点或局部压痛,并随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重。

4、发热 有21.2%的肺癌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发热有两种,一是肺癌压迫、阻塞引起的炎症性发热;另一种是因癌组织变性坏死引起癌性发热。

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5、胸闷、气急、喘鸣。

由于肿瘤压迫、阻塞,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是或肺癌广泛播散时,可出现胸闷、气急,喘鸣。

   另外,随病情发展,肺癌患者还可出现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

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

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在透视下显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运动;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10%~20%的肺癌患者伴有肿瘤伴随综合征,最常见伴随此类症状的是小细胞肺癌和鳞癌,常见的瘤伴综合征有:

肺源性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肿痛、骨膜增生等)、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高钙血症等,还有库欣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男性乳腺增大等情况,约16%的病人伴有神经肌肉症状。

部分患者合并皮肤病如:

硬皮病、黑色棘皮病。

晚期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下列症状: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4.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

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呼吸困难。

此外,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征候群(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肺癌血行转移后,按侵入器官而产生不同症状。

  少数肺癌,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

如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早期症状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

  肺癌早期常见症状的具体表现:

  1.咳嗽。

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2.低热。

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3.胸部胀痛。

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

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血。

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

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肺癌晚期症状

  1.面、颈部水肿。

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

若肿瘤侵及纵隔右侧压迫上腔静脉,最初会使颈静脉因回流不畅而怒张,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这需要得以及时诊断和处理;

  2.声嘶是最常见症状。

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

因此,若肿瘤侵及纵隔左侧,使喉返神经受到压迫,声嘶便产生了,但却无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状。

  3.气促胸腔积液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

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向胸正中的淋巴结回液。

若这些淋巴结被肿瘤阻塞,这些组织液将积聚在心包内形成心包积液或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胸腔积液。

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气促。

然而,因许多吸烟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这给气促的鉴别带来一定困难。

此外,由于一部分肺组织因长有肿瘤而丧失呼吸功能,从而使整个呼吸功能受损而产生呼吸不适,这种不适感起初只在运动时产生,最终连休息时也可感觉到。

体征

  1.局限性哮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症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及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

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肺癌早期的肺外表现

  1.骨关节症状:

此类症状较为多见。

由于肺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内分泌激素(异源性激素)、抗原和酶,这些物质运转作用于骨关节部位,而致骨关节肿胀疼痛,常累及胫、腓、尺、桡等骨及关节,指趾末端往往膨大呈杵状指,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膜增生。

 

  2.肩背痛:

肺外围型肺癌常向后上发展,侵蚀胸膜,累及肋骨和胸壁组织,从而引起肩背痛。

这类患者很少有呼吸道症状。

 

  3.声音嘶哑:

肺癌转移灶压迫喉神经,可使声带单板机痹而致声音嘶哑。

由于肺癌的转移灶在早期即可出现,并县城转移灶有时可长得比原发灶快,因此转移灶的临床表现可先于原发灶出现。

分期

  分期是定义癌症扩散程度的方法。

分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你的恢复和治疗可能的概况取决于你的癌症的分期。

例如,某个期的癌症可能最好手术治疗,而其它的最好采用化疗和放射联合治疗。

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体系不一样。

  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存活可能概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细胞类型。

CT、MRI、扫描、骨髓活检、纵隔镜和血液学检查等可用于癌症的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

  最常用于描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长和扩散的是TNM分期系统,也叫做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系统(AJCC)。

在TNM分期中,结合了有关肿瘤、附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信息,而分期用来指特定的TNM分组。

分组分期使用数字0和罗马数字I到IV来描述。

  T代表肿瘤(其大小以及在肺内和临近器官的扩散程度),N代表淋巴结扩散,M表示转移(扩散到远处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