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76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4.1课《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

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吟咏,体会本词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品读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方法

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PPT出示谜语: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著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

【答案】杭州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

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

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实例荷花美的景致。

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文学常识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

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

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

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

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

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

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望海潮》这首词。

(三)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根据不同语句侧重某一方面分析鉴赏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一)上片: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

“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

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

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诗人笔下钱塘繁华的不得了。

(二)下片:

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南宋杨万里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

“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

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

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描写的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

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

“莫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

虽是传说柳永差点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就是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至。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

“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五、亮点探究

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2.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3.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解释何为“点染手法”。

《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

”“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2)《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①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

“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

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

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②“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4.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六、迁移训练: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

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_80字即可.

学生写习作、读习作。

七、总结课堂:

(如果学生写的很好,就以学生的内容总结下课。

1.倜傥豪放柳三变,少有奇才功名恋。

三赴科场葬流年,满腹牢骚鹤冲天,奉旨填词风流现,晓风残月别情倩,宦海浮沉诗情拈,金鹅峰下月枫念。

2.暮霭沉沉,孤柳独立,晚风催得雨声碎。

寒秋时节,谁怜落花卷霜帷。

只守驿外,何时揽得乌纱归?

佳人翘首,才子归去。

蝉鸣引出离别泪。

枉断空肠,酒香却道离别怅。

长亭一别,纵是那时雁过也心伤。

3.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

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

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

4.忘不掉那一双泪眼中凝聚的爱意,拂不去被晓风吹在脸上的发丝。

滔滔江水,清秋千里,你孤独漂泊的影子如惊鸿一般短暂,转瞬即逝般消失在梦中人的眼里。

5.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夏雨冬雪,无奈你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

从此你便因为一时的少年豪气而踏上了一生的颠簸流离。

你选择了词,词也选择了你,于是凡有井水处便得歌柳词。

6.他是个罪人,不仅写下了《望海潮》,让觊觎江南的完颜亮更加觊觎,更用多情细腻的笔触,让痴情的女子更加痴情。

7.柳永之词,始终以一情字为主线贯穿整个文学创作之路。

动情处,令七尺男儿泪满衣衫;细微处,像雨夜听荷般诗意。

写前人所写,却更胜一筹;创前人未有,泽被后世。

8.男欢女爱,美而不俗。

文笔坦露、大胆,不落窠臼;心涌友善,以平等地位之观念,抒写红尘女子喜怒哀乐。

在他的眼里,男女平等,即使烟花女子也一视同仁。

此种情怀,若无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岂能这样至情、至诚。

9.今天,我们走进这位天才词人的心灵世界,真切体味到他那动人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所营造的异域美空间。

也真实地触摸到了他的灵魂:

真情、真爱、真词,真男人;也看到了这么一个历经磨难成为自己境界中真正的王者——白衣卿相柳永!

10.他是一个比谪仙更浪漫的人,他是一个比东坡更多情的人。

他是用词句覆盖了市井陌楼堂馆所,他踌躇满志命运不堪的浪子——奉旨填词柳三变。

11.水墨城镇,是他生活的底色,和着微风,就着夕阳,写下瑰丽的词句。

灯红酒绿,是歌女们穿梭的小巷,伴着琴弦,踏着舞步,他的词曲在神光离合中窜腾。

天纵的才情,奈何年少轻狂,失了一生所向的仕途。

只好怅然行走天下,醉那无用之酒,钟那无用之情,把酒黄昏,作别伊人。

榨尽一生的辛酸悲凉,成那一声声歌女口中词。

而这一生便郁郁而终。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心中怀才,唯不遇赏才之人;内心落寞,偏不逢安慰之人。

虽伤心别离,浪迹天涯,宦游浮沉,却将万千情绪化为苦酒,酿化出最洒脱的词章,在历史长河中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