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78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 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篱把酒黄昏后。

(省略句,“酒”后省略介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帘卷西风。

(倒装句,应为“西风卷帘”)

1.易安居士婉约词“别是一家”《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4.zhěnchú

qīqiá

ozhà

xiāobǎwú

ruì

5.

(1)瑞脑在兽形的铜香炉中焚烧着。

(2)黄昏后,我独自在菊花丛中饮酒。

(3)西风卷起珠帘。

1.《醉花阴》中,"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1)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

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啊!

(2)“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点出愁的长久,反映了词人孤独无聊的心情。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苦之情。

2.《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一句,在环境描写和修辞上有何妙处?

(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

词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含其中。

(2)比喻新奇传神。

以黄色的菊花比喻相思的词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3.《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

请概括回答。

一愁:

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

二愁:

丈夫远离,独饮闷酒;

三愁:

秋风飒飒,菊残人老。

4.元代伊士珍《瑯嬛记》: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比花瘦,营造了婉约优美的艺术情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枕(zhěn)凝噎(yì

)输赢(yí

ng)樯橹(qiá

ng)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供销(xiāo)

C.把盏(zhǎn)憔悴(jiāo)留恋(lià

n)巷陌(mò

D.怆然(qiá

ng)暮霭(ǎi)锦书(jǐn)舞榭(xi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迎袖。

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D.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媒称,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成为首位参观人民解放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外国人,但中国军事高官对美国航母并不陌生。

B.教育部两年一度的优秀教育新闻评选活动落下帷幕,获奖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颁奖会,近百个中央暨首都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颁奖仪式。

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D.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5.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D.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6.对《醉花阴》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诉说了词人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从白天“愁”到深夜的情景。

“愁”什么?

没明说。

但从守着香炉挨时光和玉枕独眠,可以体会到词人的孤寂之苦。

B.“暗香盈袖”四个字衬托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若是欢快热闹的场面,淡雅的“暗香”是很难闻到的;

唯其孤独冷清之境,才能体会到“暗香”充溢衣袖。

C.由“暗香”而至赏菊(黄花),由赏菊而至观照自身:

在风雨中摇曳飘零的菊花啊,花瓣细长而纤弱,实在惹人怜爱,观照诗人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比菊花更甚,怎不令人销魂?

D.全词刻画了一个文静、贤淑的妇女形象:

思念丈夫,却不埋怨丈夫;

让思念折磨自己,也不从笔下流出“思念”的字眼。

7.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

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

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

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

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

8.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何须浅碧深红色,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鹧鸪天》)

(2)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4)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

(5)枕上诗书闲处好,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7)醉里插花花莫笑,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蝶恋花》)

(8)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9.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然后根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人物的对话。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词人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帘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又纠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的词眼是“愁”,你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到这种“愁”呢?

2.对“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进行赏析。

3.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两句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

同“沉。

②绿蚁:

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冷清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E.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如梦令·

春景

秦观①

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

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

②红溜:

形容花朵娇红。

③绿皱:

形容春水绿波。

④《小梅》:

乐曲名。

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二句直笔写春。

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是为点题之笔。

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

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

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1)

(2)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1.B

【解析】A项,噎应读yē;

C项,憔应读qiá

o;

D项,怆应读chuà

ng。

2.D

【解析】A项,“迎”改为“盈”;

B项,“燕”改为“雁”;

C项,“消”改为“销”。

3.A

4.A

【解析】次第:

文中指光景,状况;

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的风格流派。

A项属于豪放派,其他都属于婉约派。

6.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

7.B

【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

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

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8.

(1)自是花中第一流

(2)物是人非事事休(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5)门前风景雨来佳(6)应是绿肥红瘦(7)可怜春似人将老 (8)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

(1)海棠花怎么样了?

(2)还好,还好,海棠没有一点变样。

(3)你再仔细看看,应是绿叶鲜绿茂盛,红花残褪变少了吧?

【解析】考生用现代汉语写对话,不仅仅是将诗句阐释出来,还应注意不能违背词的意境,语言也要富有诗意。

(一)

1.“永昼”表示愁的程度很深,无法抹除。

“半夜凉初透”表示愁得无法人眠。

“人比黄花瘦”是愁的结果,人瘦得不如花瓣细长、枝干枯瘦的菊花。

【解析】不但要找到写“愁”的具体语句,还要表述出“愁”的具体情况。

2.以“薄雾”“浓云”两个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

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用“玉枕”“纱厨”两个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情状。

着一“凉”字,不但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凉”是赏析的重点,什么凉?

为什么凉?

凉得怎么样?

都可以细细分析。

(二)

1.CD

【解析】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

D项,“冷清淡雅”错误,应为“清新淡雅。

2.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

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

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

2.①以乐景衬哀情。

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

②化用。

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

③拟人。

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④反复。

“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

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解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即可。

【名师点睛】本题实际上是变相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根据题干要求,可以看出答题范围是白居易《琵琶行》,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所以此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关键是写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筛选。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记忆名句过程中,不可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记忆。

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词的上下阕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上阕“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的演奏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是写乐曲声律的高雅。

这些是对琵琶演奏的直接描写。

下阕从听者的角度写,“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是听者的气氛感受,“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是听者由琵琶展开联想想到典故,“语溪乍雨初晴”是听者由想像到现实的景色渲染。

这些是是从听者的角度写琵琶弹奏,是间接描写。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写作手法鉴赏,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描写角度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原诗分析判断。

描写角度有从描写景物的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从写作手法的动静角度、虚实角度、正侧面角度、直接间接角度等。

本题描写琵琶演奏的角度,结合原诗分析应属于写作手法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此题不仅需要判断正确描写角度,还要结合诗句分析出。

关键是写出“正面描写角度”或“直接描写角度”“乐曲本身”和“侧面描写角度”或“间接描写角度”“听者角度”。

因此学生平时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会结合诗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