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85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1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学号等填写淸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10分。

一、默写及文学文化常识(12分)

(一)默写(7分)(每题1分)

1、

(1),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请写出骆宾王《在狱咏蝉》的颔联和颈联:

,。

,。

(3),佩玉鸣鸾罢歌舞。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4)杨炯《从军行》中描写景物的两联是:

,。

,。

(5)宋之问的《渡汉江》,。

(6)《春江花月夜》默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斜月沉沉藏海雾,。

不知乘月几人归,。

(7)沈佺期《杂诗》,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

(二)文学文化常识(5分)(每题1分)

2、(8)欧·亨利,国小说家。

本学期课文《》是他的代表作。

(9)《香菱学诗》中黛玉对香菱说: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划线的人名分别是、、、、、、。

(10)《促织》一文选自《》,作者蒲松龄。

(朝代)人。

(11)鲁迅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

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止于,给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12)罗贯中,名本,号,山西太原人。

《三国演义》全称《》,其创作是根据(人名)的《三国志》等史料进行的文学加工。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3——8题(14分)

语段1、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

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成)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

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因合纳斗盆。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

⑧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

⑨异史氏曰: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

语段2、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成妻具资诣问()

(2)嘱学使俾入邑庠()

(3)惟危楼一座()(4)裁如星点()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逐而得之②以金笼进上/以亿万计

③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而奉行者即为定例④逐而得之/喜而收之

A、①相同,②③④不相同B、②相同,①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同

5、《促织》一文情节曲折离奇,请根据语段1提供的每段内容,并结合课文,为空缺处拟补上小标题:

(2分)

征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献虫——议虫

6、请找出语段1中六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

、、、、、

(2分)

7、根据语段2填写下面内容。

(3分)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

(2)发展阶段:

(3)高潮阶段:

8、阅读语段2,使人联想到一个成语:

(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9、与“众辱之”的“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幼时,其舍近墓B、曾子衣敝衣以耕C、桓公犹下布衣之士D、古人贵朝闻夕死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不俗心志的一组是()(2分)

①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③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④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⑤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⑥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⑥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12、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说说其分别揭示了韩信什么样的个性?

(3分)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13、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在于。

从上下文看,“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一句表现了刘邦既又的特点。

(3分)

三、小说阅读(18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4——20题。

(18分)

青梅煮酒论英雄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

“公欲用何人?

”马腾曰:

“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

”承曰:

“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

”腾曰:

“吾观前日围场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目视之而止。

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爪牙多,恐力不及也。

公试求之,当必应允。

”吴硕曰:

“此事不宜太速,当从容商议。

”众皆散去。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

“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

“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

“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

“有甚紧事?

”许褚曰:

“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

“在家做得好大事!

”諕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

“玄德学圃不易!

”玄德方才放心,答曰:

“无事消遣耳。

”操曰: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

‘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

“未知其详。

”操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

“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

“休得过谦。

”玄德曰:

“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

“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非英雄也。

”玄德曰:

“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

“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

“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

“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

“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

“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

“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

“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

“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

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

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

二人按剑而立。

操问二人何来。

云长曰:

“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

”操笑曰:

“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

”玄德亦笑。

操命:

“取酒与二樊哙压惊。

”关、张拜谢。

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

云长曰:

“险些惊杀我两个!

”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

关、张问是何意。

玄德曰:

“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

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

”关、张曰:

“兄真高见!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删改。

14、刘备在“后园种菜”的目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即。

(1分)

15、赏梅之时,曹操讲述“当年之智”,表现出其的心情。

(1分)

16、“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什么从“龙”谈起,其原因是。

(2分)

17、文中正写曹操与刘备喝酒,忽然转到写“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其用意在于:

(3分)

18、曹操先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好大事”,饮酒过程中又说“休得过谦”、“丈夫亦畏雷乎”,后来在关张来了之后说“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

”体会曹操的心理变化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19、联系全文,概括刘备的性格特点。

(2分)

20、请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并辅以景物描写,来刻画一个你最熟悉的人。

要求:

人物个性鲜明。

150字左右。

(6分)

四、附加题(得分计入总分,选错在总分中倒扣)(10分)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裨益(bì)掭(tiǎn)觇(chān)视社稷(jì)

B.鳏寡(guān)偏裨(pí)谙(ān)习巾帻(zé)

C.赍(jī)发沽(gū)酒迤逦(yílǐ)哽咽(yè)

D.蹙(cù)额稗(bì)官妍媸(yánchī)惭怍(zuò)

22、下面是某公园举办菊花展览时悬挂的一副对联,其中脱落了两个字。

请你为它补上()

湖静赏()月,花香()万家。

A、双飘B、满醉C、双醉D、满飘

23、与“士之傲爵禄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B、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C、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

D、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24、下列加点的地名和现在的称谓对应,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维扬帅下逐客令④临安春雨初霁

  ⑤李小二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A、杭州江阴扬州镇江洛阳B、南京苏州扬州江阴开封

C、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开封D、杭州苏州扬州镇江洛阳

25、下列句子中“谢”字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乃令张良留谢

D、(陈)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

26、阅读韦应物这首写送别的诗,其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选项中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2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8、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盛唐时期)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涛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以下诗句并非“盛唐之音”的是()

A、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B、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29、下列不属于“三礼”的是()

A、《燕礼》B、《周礼》C、《礼记》D、《仪礼》

 

30、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

闻之尽皆股栗。

()

A、:

,B、:

,!

,,C、:

,?

,D、,!

,:

 

五、作文(40分)

童话里,王子唤醒了美丽的公主;诗词中,“棠醉风扶起,柳眠莺唤醒”;生活中,妈妈唤醒梦中的孩子……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写完整。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少于700字。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末教师卷

(满分11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3.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学号等填写淸楚。

4.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10分。

一、默写及文学文化常识(12分)

(一)默写(7分)(每题1分)

1、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请写出骆宾王《在狱咏蝉》的颔联和颈联: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度几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杨炯《从军行》中描写景物的两联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5)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春江花月夜》默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二)文学文化常识(5分)(每题1分)

2、(8)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本学期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他的代表作。

(9)《香菱学诗》中黛玉对香菱说: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划线的人名分别是王维、杜甫、李白、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

(10)《促织》一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清(朝代)人。

(11)鲁迅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

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止于清末谴责小说,给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1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创作是根据陈寿(人名)的《三国志》等史料进行的文学加工。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3——8题(14分)

语段1、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

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成)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

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因合纳斗盆。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

⑧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

⑨异史氏曰: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

语段2、

山市蒲松龄

奂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