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18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docx

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解析

 

2015级土木建设类《大学化学》

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录:

实验一实验室规则和仪器的洗涤

实验二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练习

实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四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铁(Ⅲ)离子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2015年3月10日

实验一实验室规则和仪器的洗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3、铬酸洗液的配制;

4、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1、仪器

烧杯、锥形瓶、碘瓶、圆(平)底烧瓶、洗瓶、量筒、容量瓶、移液管(1、2、5、10ml)、刻度吸管、试剂瓶、滴瓶、分液漏斗、普通试管、离心试管、比色管、冷凝管(直形、空气冷凝管)、抽滤瓶、研钵、干燥器、玻棒。

2、试剂

重铬酸钾、纯化水、浓硫酸、肥皂、洗衣粉、乙醇。

三、实验室规则

1、实验室安全守则:

(1)为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实验中不得擅离岗位、无人看守。

不得独自一人从事危险性操作。

(2)进入实验室必须统一穿着防护服。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防止中毒。

(3)安全使用水、电、煤气。

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时,严禁明火。

(5)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品时,必须注意防护。

(6)使用剧毒物品时,应针对其不同的化学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不到位不准进行实验。

(7)不得用湿手接触电源。

若发生电器意外事故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8)如发生创伤、烫伤、腐蚀致伤等事故时,应积极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教师;如遇突发事故,应及时、有序地撤离现场。

(9)实验完毕,必须做好水、电、煤气、门、窗等安全检查工作。

2、实验室学生守则:

(1)为了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确保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员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安静。

不迟到早退,不中途擅自离开。

(3)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操作方法。

原始记录本上记录实验预习要点、计算的理论值、实验现象、数据、数据的处理等,不得涂改撕页等。

(3)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

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及时、真实、完整记录实验数据,并妥善保存实验原始记录本。

(4)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秩序井然。

如发生问题或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员,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5)爱护国家财产,节约水、电、煤气和实验材料。

(6)遵守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实验室。

(7)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严禁抄袭或随意更改数据。

(8)实验完毕,必须做好有关整理、清洁工作,及时关闭门、窗、水、电及煤气,经教员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

(教员强调)

3、实验室“三废”处理原则:

(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简称“三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构成危害。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对“三废”作无害化处理(详见《“三废”处理办法》),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2)实验中如有废气产生,应配备相应废气吸收装置,根据气体的化学属性,用吸附,吸收,氧化,还原,分解等方法来处理;同时应有效使用排风装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桶(瓶)中,统一处理后再行排放,严禁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槽。

(4)实验中产生的有害废渣,应分类存放,集中处理。

废纸、火柴梗等废物应放入指定废物缸中。

严禁将废渣、废物直接倒入水槽。

(5)违反上述条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4、实验室事故的预防

任何实验课程中,事前要准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通晓实验室安全的某些基本原则。

任何化学实验室,都有可能是个危险的工作场所。

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防着火

化学实验室有许多易燃易爆的化学品,所以防火是首要问题。

使用煤气灯时要检查是否漏气,不用时将煤气开关立即关紧。

不能使用明火直接加热低沸点有机溶剂。

万一着火,首先应镇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并立即报告指导教员。

一般小火如烧瓶上的小火,通常只需用石棉网、表面皿、砂子或湿布盖住瓶口即可;火势较大时要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如是电气设备起火,立即切断电源并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但任何有机溶剂、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某些药品以及电气设备起火时都不能用水来灭火。

(2)防爆炸

为避免不必要的火灾和爆炸,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药品取用量,切勿加热密闭体系,切勿把任何试剂倒回试剂瓶中(教员强调)。

(3)防中毒

应杜绝在实验室里吃食物,以免偶尔摄入有毒物质。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试剂接触,许多化学试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大量吸入或皮肤接触。

(4)防受伤

轻度烫伤:

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再涂上烫伤药膏。

强酸灼伤:

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涂上NaHCO3油膏。

如眼睛受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和蒸馏水冲洗,送医院治疗。

浓碱灼伤:

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硼酸饱和溶液或醋酸溶液冲洗,再涂凡士林。

如眼睛受伤,用大量水冲洗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割伤:

伤口浅小:

先擦净伤口,取出异物,再涂上安尔碘,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伤口深大或流血不止:

用无菌纱布压迫包扎,立即送医院救治。

四、清点仪器要求

1、清点仪器

(1)清点仪器,如有缺少或损坏,立即报告老师予以补齐。

(2)、每次实验前3分钟、实验后5分钟都要清点整理仪器。

2、损坏赔偿制度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师予以补齐,并填写仪器损失单,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

五、洗涤玻璃仪器

1、洗涤原则及方法

(1)洗涤原则

洗涤仪器时,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仪器的被玷污程度等选用适当的方法。

一般来讲,实验的要求不高,无有机物和油污的仪器,水洗即可;有有机物和油污,用洗涤剂洗;对实验后的沉淀垢迹,应根据其性质选用合适的化学试剂洗涤,但严禁盲目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来清洗仪器;对一些口径较小的容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形状特殊的仪器或污染严重、用上述方法不能洗净的仪器,用铬酸洗液洗,如能用其它方法洗净仪器尽量不用洗液洗。

(2)方法

用水洗:

先将仪器用水淋湿,再用毛刷刷洗,最后用少量蒸馏水荡洗2~3次。

可除去可溶物、尘土和不溶物及自来水带来的钙、镁、铁、氯等离子污染。

但此法无法洗去有机物和油污。

用洗涤剂洗:

先用水将仪器润湿或注入少量水,加入适量洗涤剂(去污粉、洗衣粉或洗洁精等),后选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反复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少量蒸馏水荡洗2~3次,此法可除去有机物和油污。

但去污粉不得洗涤磨口仪器。

用铬酸洗液洗:

先向仪器中加入少量洗液,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使其内壁全部为洗液润湿,稍等片刻,将洗液倒回原瓶中,先用少量水洗,将洗液倒入废液桶,再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荡洗2~3次。

若用洗液将仪器浸泡一段时间或用热洗液洗涤,去污效率更高。

2、铬酸洗液的配制

操作步骤:

(1)用托盘天平称取5.0g工业级重铬酸钾固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15ml自来水,搅拌使其溶解(这时重铬酸钾不能全部溶解);

(2)在不断搅拌下将85ml工业级浓硫酸缓缓加入其中,即得暗红色铬酸洗液,冷却后贮存于250ml细口试剂瓶中;

(3)贴上标签,备用。

注意事项:

(1)必须是浓硫酸加入重铬酸钾水溶液中,不得颠倒。

(2)用量筒加入浓硫酸时必须缓慢,使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流下,立即搅拌,当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时,停止加入浓硫酸,不断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解,再加入剩余的浓硫酸。

(3)取用浓硫酸时如果少量浓硫酸流在容器外壁,注意不要用手碰到沾有浓硫酸的壁上。

(4)洗液配好后,放在安全的地方冷却至用手触摸烧杯壁不烫手,再倒入试剂瓶。

否则因瓶底过厚,受热不均易炸裂。

(5)取用浓硫酸的量筒用完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切忌水流过大。

使用铬酸洗液的注意事项:

(1)洗液成本高且铬有毒,如能用其它方法洗净仪器尽量不用洗液洗。

(2)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如不慎洒在皮肤、衣物或实验台上,应立即干抹布擦干,再用水冲洗;

(3)使用前应尽量除去仪器内的水,以免稀释而影响洗涤效果;

(4)取用后,要立即盖紧;

(5)可反复使用,但当洗液由原来的深红棕色变为绿色时则表明其去污能力已失;切忌接触还原性物质;

(6)废的洗液和洗液的首次冲洗液应倒入废液缸里,不能倒入水槽。

 

3、洗涤标准

仪器是否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以倒置时不挂水珠为度;如有水珠残挂,应重新洗涤直至干净为止。

洗净的仪器不能用布或纸擦拭。

4、实验操作

(1)配制洗液;

(2)练习洗涤试管2支,烧杯一个,锥形瓶1个,干燥一只大试管,一只大烧杯,一只容量瓶。

六、思考题

1、烤干试管时,为什么开始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开始管口低于管底是以免水珠倒流炸裂试管。

2、容量仪器应用什么方法干燥?

为什么?

 晾干法或吹干法,否则会影响容量仪器的精度。

实验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规则;

2、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3、培养准确,整齐,简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镊子,毛刷,珐码;高称量瓶、低称量瓶;干燥器;称量纸;药勺;CaCO3;

三、实验内容

1、在天平室内听教师讲解天平的构造、使用规则、称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电子天平的构造

 

(2)天平的使用方法

●调水平:

天平开机前,应平后部水平仪内的水泡是否位于圆杯的中央,否则通过天平的地脚螺栓调节,左旋转升高,右旋转下降。

●预热:

天平在初次接通电源或长时间断电后开机时,至少需要30分钟的预热时间。

因此,实验室电子天平在通常情况下,不要经常切断电源。

称量:

按下ON/OFF键,等待仪器自检,当显示屏显示零时,自检过程结束,天平可进行称量;放置称量纸,按显示屏两侧的tare键去皮,等显示0时,在衡量纸加所要衡量的试剂称量。

●称量完毕,按ON?

OFF键。

●通过关闭或者装盖上保护罩来防止平衡面板的空气流。

注:

实验中所用坩埚(或小烧杯),称量瓶,小表面皿等,应先在台称上称出其粗略质量,再于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其质量,以便加快称量速度并保护分析天平。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绝对不能在天秤上直接加入样品秤重。

●绝对不能直接放药品于秤重皿上。

●绝对不能秤重热的样品,因为热物质会使得空气对流造成空气浮力影响天秤读数。

●秤重溶剂时需注意其挥发性,从秤重过程可以发现其数字不断消减,需要加盖秤重才行。

称重容器应该把它密闭起来,避免化学物质腐蚀天秤。

潮湿样品最好不要秤重,如果一定要秤重必须使用滤纸吸干水分,干燥样品与潮湿样品重量差异非常之大。

秤重过程中有时数字会乱跳,可能是气流关系,加上保护罩可以防止此一现象。

通常保护罩可分为可拆卸的玻璃壳或者是玻璃门两种。

保护罩可防止气流产生。

●可能的称重容器包括烧杯、三角锥形瓶、或者是商业专用的称重器皿,一个适当容器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的尔后步骤。

●在离开天秤前,一定要清理干净。

用刷子来清理天秤面板的所有固体,和擦干任何液体。

在清理得时候最好带着手套以防有毒物品的伤害。

同时,打扫天秤周遭的地区。

把任何超量或者没使用过的化学药品放置于一个废液瓶容器中。

 

●天秤使用时需加上保护罩,加上保护罩后按下归零按钮使天秤之读数为零,g字不闪动表示重量读数稳定,加上样品后再读数即为样品之重量。

2、称量练习。

(1)直接称量法练习

准备一个干燥洁净的低称量瓶,可先在台称上称出其大致质量,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准到0.1mg,将结果记录在本上,为________mg。

(2)固定称量法练习

在准确称取了低称量瓶质量的基础上,增加500mg珐码,用药勺将固体CaCO3慢慢加入低称量瓶质量中,调节固体CaCO3的量直至天平的平衡点与称量低称量瓶质量的平衡点一致,此时称出CaCO3的量为0.5000g(误差范围为0.2mg)。

为了增加练习机会,以低称量瓶质量加试样为起点,再增加500mg砝码,继续加入固体CaCO3,再次达到平衡。

如此反复练习2~3次,一一记录在本上。

直接和固定质量法称量练习记录:

实验次数

低称量瓶质量(g)

低称量+试样质量(g)

试样质量(g)

绝对误差(g)

1

2

3

(3)递减称量法(或称减量法)练习

1)将已准备好的两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质量,将空器皿1和空器皿2的质量分别记为W0和W0'g。

2)另取一洁净干燥的称量瓶,加入约1g的固体CaCO3,在天平上称准至0.1mg,记下质量为W1g。

3)用纸条套住称量瓶,用左手从天平中取出,右手以小块纸垫住瓶盖,打开,用盖轻轻敲击称量瓶,转移试样0.3~0.4g于器皿1中,然后准确称出称量瓶和剩余样品的质量为W2g,以同样方法转移试样0.3~0.4g于器皿2中,再准确称出称量瓶和剩余的试样质量为W0g。

4)准确称出器皿l和器皿2加试样后的质量,分别记为W4和W5g。

5)称量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

6)第一份样品质量为(W1-W2)g,应等于(W4-W0)g;第二份样品质量为(W2-W3)g,应等于(W5-W0')g。

计算(W1-W2)是否等于(W4-W0),(W2-W3)是否等于(W5-W0'),要求差值小于0.0005g。

如果不符,找出原因,重新称量。

称量名称\称量序号

I

II

称量瓶+样品质量(倾出样品前)(g)

W1

W2

称量瓶+样品质量(倾出样品后)(g)

W2

W3

倾出样品质量(g)

W1–W2

W2–W3

瓷坩埚+样品质量(g)

W4

W5

空坩埚质量(g)

W0(器皿1)

W0'(器皿2)

称出样品质量(g)

W4–W0

W5–W0'

绝对误差

四、思考题

(1)称量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

在何种情况下选用此两种方法?

(2)电光天平的分度值一般应为多少?

实验中记录数据记至几位有效数字?

为什么加减砝码和放取样品时必须关好天平的升降枢?

(3)递减称量法时,从称量瓶中向器皿中转移样品时,能否用药勺取?

为什么?

如果转移样品时,有少许样品未转移到器皿中而撒落到外边,此次称量数据还能否使用?

(4)用减量法称取试样,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将对称量结果造成什么误差?

若试样倾倒入烧杯内以后再吸湿,对称量是否有影响?

实验三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法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练习滴定管和移液管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即HAc,在水中是弱电解质,存在着下列解离平衡:

HAc(aq)+H2O(l)H3O+(aq)+Ac-(aq)

可简写为:

HAc(aq)H+(aq)+Ac-(aq)

其解离常数为:

如果HAc的起始浓度为

,其解离度为

,由于

,代入上式,得:

某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仅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无关;其解离度

则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可以有多种方法用来测定弱电解质的

,本实验采用pH法测定HAc的

在一定温度下,用pH计(酸度计)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HAc溶液的pH值,按pH=

换算成

根据

,即可求得一系列对应的HAc的解离度

值。

这一系列

值应近似为一常数,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温度时HAc的解离常数

另一种测定

的简单方法是根据缓冲溶液的计算公式。

,则上式简化为:

由于:

因而如果将HAc溶液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此时HAc即几乎完全转化为

),再与另一部分溶液混合,并测定该混合溶液(即缓冲溶液)的pH值,即可得到HAc的解离常数。

测定时无需知道HAc和NaOH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仪器与材料

pH计(附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

烧杯(100mL,5只),锥形瓶(250mL,3只),铁架台,移液管(25mL,2只),洗耳球,滴定管(50mL,酸式,碱式各一支),滴定台(附蝴蝶夹),玻棒,温度计(0~100℃)一支。

2、试剂

醋酸HAc(0.1mol·L-1),标准NaOH溶液(0.1mol·L-1,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1%)。

四、实验步骤

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任意选择一种方法测定HAc的解离度α和解离常数Ka,若有可能,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并将各种测定值与文献值作比较。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分别准确移取25.00mL,0.1mol·L-1HAc溶液3份于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

分别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NaOH的消耗体积,求HAc溶液的准确浓度(在舍去可疑值后,以平均值表示)。

记录项目

I

II

III

cNaOH(mol·L-1)

VNaOH终(mL)

VNaOH初(mL)

VNaOH耗(mL)

(mL)

cHAc(mol·L-1)

(mol·L-1)

2.系列醋酸溶液的配制和pH值的测定

将已标定的HAc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然后从滴定管中分别放出48.00mL,24.00mL,12.00mL,6.00mL,3.00mL的HAc溶液于5只干燥并编号的烧杯中(为什么?

)注意:

接近所要求的体积时,应逐滴滴加,以确保准确度,并避免过量!

(如过量必须重做)从另一支滴定管中向这5只烧杯中分别依次加入0.00mL,24.00mL,36.00mL,42.00mL,45.00mL蒸馏水,使各烧杯中的溶液的总体积均为48.00mL,用玻璃捧搅匀待用。

按酸度计使用的具体操作步骤分别测定各HAc溶液的pH值。

记录实验时的室温,算出不同浓度HAc溶液的α值及

值。

在舍弃可疑数据后,取平均值,即为HAc解离常数Ka实验值。

对于相差较大的数据,应重做。

五、思考题

1、预习酸度计的使用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基本操作,拟定各部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明确每一步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2、酸度计是如何定位的?

其目的何在?

3、为什么要预先标定HAc的准确浓度?

它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4、如何确保各个烧杯中HAc溶液的指定浓度?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名称:

HAc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1.配制HAc系列标准溶液

HAc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溶液编号

HAc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1

3.00

45.00

2

6.00

42.00

3

12.00

36.00

4

24.00

24.00

5

48.00

0.00

2.依次测定HAc溶液由稀到浓的pH值

四、记录和结果

测定时溶液的温度:

溶液编号

测得溶液的pH值

1

2

3

4

5

=

五、思考题

 

实验四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5、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

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比色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

,简式为H3R)的一级电离常数K1θ=3×10-3与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的pH不同,形在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

磺基水杨酸溶液是无色的,Fe3+的浓度很稀时也可以认为是无色的,它们在pH值为2~3时,生成紫红色的螯合物(有一个配位体),反应可表示如下:

     

pH值为4~9时,生成红色螯合物(有2个配位体);pH值为9~11.5时,生成黄色螯合物(有3个配位体);pH>12时,有色螯合物,被破坏而生成Fe(OH)3沉淀。

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常用光度计,其前提条件是溶液中的中心离子和配位体都为无色,只有它们所形成的配合物有色。

本实验是在pH值为2~3的条件下,用光度法测定上述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如前所述,测定的前提条件是基本满足的;实验中用高氯酸(HClO4)来控制溶液的pH值和作空白溶液(其优点主要是ClO4-不易与金属离子配合)。

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所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液层厚度一定时,只与配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对溶液吸光度的测定,可以求出该配离子的组成。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等摩尔系列法:

即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测定一系列变化组分的溶液的吸光度(中心离子M和配体R的总摩尔数保持不变,而M和R的摩尔分数连续变化)。

显然,在这一系列的溶液中,有一些溶液中金属离子是过量的,而另一些溶液中配体是过量的;在这两部分溶液中,配离子的浓度都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数之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能最大。

由于中心离子和配体基本无色,只有配离子有色,所以配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其吸光度也就越大,若以吸光度对配体的摩尔分数作图,则从图上最大吸收峰处可以求得配合物的组成n值,如图所示,根据最大吸收处:

等摩尔系列法

  

  

  由此可知该配合物的组成(MR)。

  最大吸光度A点可被认为M和R全部形成配合物时的吸光度,其值D1。

由于配离子有一部分离解,其浓度再稍小些,所以实验测得的最大吸光度在B点,其值为D2,因此配离子的离解度α可表示为:

     α=(D1-D2)/D1

再根据1∶1组成配合物的关系式即可导出稳定常数K稳θ或β。

  

   

式中是c相应于A点的金属离子浓度(这里的是K稳θ没有考虑溶液中的Fe3+离子的水解平衡和磺基水杨酸电离平衡的表现稳定常数)。

三、试剂和仪器

1.仪器:

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烧杯(100mL,3只),容量瓶(100mL,9只),移液管(10mL,2只),洗耳球,玻璃棒,擦镜纸

2.试剂

1)、HClO4(0.01mol·L-1):

将4.4mL70%HClO4溶液加入50mL水中,稀释到5000mL。

2)、磺基水杨酸(0.0100mol·L-1):

根据磺基水杨酸的结晶水情况计算其用量(分子式C6H3(OH)(COOH)SO3H,无结晶水的磺基水杨酸分子量为218.2),将准确称量的分析纯磺基水杨酸溶于0.01mol·L-1HClO4溶液中配制成1000mL。

3)盐:

(NH4)Fe(SO4)2(0.0100mol·L-1,1000mL):

将4.8220g分析纯(NH4)Fe(SO4)2·12H2O(分子量为482.2)晶体溶于0.01mol·L-1HClO4溶液中配制成1000mL。

四、实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