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272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10.(2012·

沈阳)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3-9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0题11题

11.(2012龙东)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如图3-3-10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B.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C.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D.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2.(2012龙东)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柱”D.冬天,玻璃上形成“冰花”

13.(2012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4.(2012梅州)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

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的性质。

15.(2012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16.(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

17.(2012凉山)看图回答:

如图3-2-8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

18.(2012扬州)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3-2-9所示,则______(A/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

19.(2012白银)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____,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20.(2012铜仁)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2012吉林)如图3-3-13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____成水蒸气,又遇冷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三.实验题(22题8分,23题12分,共20分)

22.(2012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3.(2012南宁)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甲乙丙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96

℃.如图乙所示,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98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不变

(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人教版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的装置,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4.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

5.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笔“断”了B.水中倒影C.邮票放大D.手影

6.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来自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沿直线传播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8.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9.下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

“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10.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实像,距离变大B.实像,距离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D.虚像,距离变大

1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

民间皮影戏的“皮影”;

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春游时的“摄影”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而映出桥的“倒影”D.太阳光下,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5分)

16.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现象。

17.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

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

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沿________道理解释。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

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6.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m。

若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m/s。

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

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立、等大的像。

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m。

27.右图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_____射入______中。

三、作图题:

1.(2012玉林)“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请在图13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用斜线标出)。

2.(2012昆明)请在图9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

1.(2012徐州)第37题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2.(2012山西)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2.(2012年桂林)如图15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甲乙

图15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

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来源:

学科网]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

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

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5乙所示。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9分)

1.(2012湖南株洲)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2.(2012江苏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

3.(2012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

4.(2011·

湖北武汉)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5.(201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6..(2012四川自贡)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B.10cmC.16cmD.20cm

7.(2012山东日照)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2011·

山东枣庄)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9.(2011·

湖北宜昌)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2011·

黑龙江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

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

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0题11题

11.(2011年·

山东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

12.(2011·

山东泰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13.(2011·

广西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14、(2012凉山)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A.10cm<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20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__________。

16.(2012江苏无锡)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cm.

17.(2012四川自贡)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

18、(2012陕西)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19.(2012湖北随州)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是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0.(2011·

湖北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填“虚”或“实”)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2012江苏泰州)如图.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2.(2012江苏淮安)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3.(2012四川南允)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23.(2012茂名)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24.(2011·

黑龙江哈尔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可知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对光有_______作用,请将该元件画在方框内.

四.实验题(25题4分、26题8分、17题3分、28题4分,共19分)

25.(2012福建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6.(2012江苏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或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杀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7.(2012揭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