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50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docx

《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docx

《家》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家》是考纲里明确的内容,且因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关键,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本章主要内容及课时要求:

课题:

《家》——《祖孙之间》;初步学习二至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理解句子

2.过程与方法点拨法、阅读法、练习巩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了解巴金的生平和《家》的深刻社会意义。

(3).初读《家》把握人物性格。

二、教材分析

把握重点精彩片断,能分析人物形象,把握重要情节,掌握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家》——《祖孙之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

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

享年101岁。

在巴金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作品中,《家》为代表作。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改名为《家》。

1938、1940年,巴金继续顺着《家》的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构思,写作时间间隔很长,每部作品也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小说。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庭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激流三部曲》还是第一次。

其中,《家》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家》表明巴金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那独具的艺术风格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三、《家》的内容梗概介绍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四、《家》的主题内容

1、通过高老太爷形象揭露了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本质特征.

2、通过觉慧的形象歌颂青年一代的叛逆精神

3、通过女性形象控诉了宗法制度与礼教“吃人”的罪恶

五、主要艺术成就

1、“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2、注重发掘人情美的人物塑造方法

3、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的结构特点

4、美学特征:

抒发真挚浓郁的激情

五、问题探讨

1、觉慧眼中的祖父:

青年时代的祖父和现在眼前的祖父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明确: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严厉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

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2、祖父眼中的觉慧:

是叛逆、反抗的吗?

通过哪些可以表现?

作者塑造觉慧的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3、选文中觉新的短暂出现,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觉新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

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六、补充材料:

一、《家》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1、通过高老太爷形象揭露了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本质特征.

2、通过描绘高家第二代的腐败和第三代的叛逆展示了宗法大家族崩散的图景.

3、“家”的守墓人——高觉新式的长子形象

v一个封建专制重压下灵魂扭曲、病态的形象

v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v软弱、屈从、忍让、“愚忠、愚孝”

v觉新身上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觉新的悲剧揭示了封建专制和礼教杀人不见血的罪恶本质,并让人进一步反思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极面。

4、通过觉慧的形象歌颂青年一代的叛逆精神

v“家”的第一个掘墓人

v觉慧的叛逆性,性格热情、大胆、倔强,充分体现了“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反抗性格和斗争精神。

v觉慧在文本中的作用:

揭示主题,成为高公馆内部这股汹涌“激流”的原动力。

5、通过女性形象控诉了宗法制度与礼教“吃人”的罪恶

v三类悲剧女性形象:

①、鸣凤、婉儿代表的丫环

②、梅、瑞珏代表的小姐、少奶奶

③、周氏、沈氏等代表的太太、姨太太老一辈女性。

v鸣凤

聪明美丽、纯洁善良,外柔内刚,是封建礼教牺牲品。

二、《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

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

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

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

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

具有相同性格内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丰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长房长孙高觉新。

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他的性格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中双重文化塑造的结果。

一方面,他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想去上海。

北京和国外去上大学,庇护反抗的弟弟们。

另一方面:

他出身豪门望族,受封建主义思想的熏陶。

形成了他较深的封建传统思想。

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都将他推向了历史牺牲品的处境。

使他成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爱情丧失,妻子死于非命,理想幻灭,青春被无谓扼杀。

他清醒但又软弱,隐忍使他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逻辑,他最后应该是走向“自杀”,但作者却在结尾和《春》《秋》中让他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反抗者。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在于告诉读者,这样的路“不该走”。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

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

其中最主要是觉慧。

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

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

大胆叛逆,追求光明。

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

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

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发现在对所对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但正是他的幼稚,才显示他的人情味。

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告诉读者“应该走”这样的路。

这一形象与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

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

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三、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四、《家》:

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

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

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

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

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

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

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

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

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

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

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

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

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

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这两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

我以为,觉慧的气质、愿望、行为等,几乎都是作者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从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

我猜测,作者是因为自己在反封建运动当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沦下去,便在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中塑造了这几个人物,表现出作者对年青一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让我来说说小说中的几位女性。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梅芬,高家的亲戚,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实属无奈,但我以为,作者这样塑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反抗的结果是悲惨的。

这一类人在当时妇女中是占绝大多数的,具有历史意义。

而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

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

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

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

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

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

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

《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使我感受颇深。

五、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

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作业布置

品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选择某一人物也8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家》中一个旧式大家庭的对青年一代的压制与觉慧所代表的对专制制度的反抗,以及这种反抗与破坏的情绪转化而来的作品的激进风格。

教学重点:

专制与反专制中的批判性激进主题及风格。

教学难点:

充分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作品分析

《家》是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的。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

(一)《家》的思想内容。

1、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

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

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

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这些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专制。

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

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家》通过对梅、瑞珏、鸣凤等青年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的罪恶,批判和否定了“无抵抗主义”与“作揖哲学”。

2、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家》通过对觉慧、觉民等封建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抗斗争精神。

他们疾恶如仇、敢于斗争,向往自由、追求进步,他们的反叛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表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家》主要通过对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卫道士高老太爷形象的描写,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所展示的种种罪孽都与高老太爷有关,他是一系列悲剧的根源,他的本愿是想延续和兴盛这个大家庭,但儿辈的堕落、孙辈的觉醒,都加速了这个大家庭崩溃的进程。

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

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

克安和他狼狈为奸。

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

高老太爷一死,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