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28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iu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4444.docx

liu化学热力学热力学4444

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

研究能量相互转变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的一门科学

化学热力学:

用热力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过程及伴随化学过程而发生的物理变化。

一.热力学常用术语:

1、体系与环境:

体系:

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

其中有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

环境;体系之外,与体系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状态函数:

确定体系状态(体系存在形式)的物理量。

3.过程与途径:

过程:

体系从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一个热力学过程.

途径:

体系完成一个热力学过程,所采用的不同方式.

4.热力学能(内能)U:

体系内部各种能量的总和,

U-状态函数,ΔU=U2-U1.

5.热(Q)和功(W):

体系和环境间能量交换的方式

体系从环境吸热:

Q为正(+)值;

体系放热给环境:

Q为负(-)值.

体系对环境做功:

W为负(-)值;

环境对体系做功:

W为正(+)值.

Q和W与状态变化相联系,但它们不是状态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封闭体系:

从状态1(U1)吸热变化到状态2(U2),并做体积功,

ΔU=U2-U1=Q–W=Q-P(V2-V1)=Q-PΔV.

 

三.焓(H).状态函数,若体系为封闭体系,只做体积功,

当过程为恒容时,ΔU=Qv,

当过程为恒压时,

ΔU=Qp-P(V2-V1),

U2-U1=Qp-PV2+PV1,

Qp=(U2+PV2)-(U1+PV1),

Qp=H2-H1=ΔH.

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ΔH为正(+)值,表示为吸热反应;反之,若ΔH为负(-)值,则为放热反应.若体系为气体反应,且为理想气体,则:

ΔU=ΔH-PΔV,

ΔH=ΔU+PΔV=ΔU+ΔnRT

或Qp=Qv+ΔnRT.

 

四.热化学

1.反应热:

恒压…Qp;恒客…Qv

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效应的方程式

(1).说明反应温度和压强条件.

(2).说明物质的聚积状态和晶形.

(3).配平系数只表示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

因此可用分数.

3.盖斯定律

总反应的焓变等于各分步反应焓变的总和.

即ΔH=ΔH1+ΔH2+ΔH3+……….

几种热效应:

(1).标准生成热(生成焓)ΔHfø

在101.3kPa和指定温度(一般指298K),

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某纯净物时的恒压热效应,

稳定态单质的ΔHfø=0,

反应的焓变ΔHø=Σ(ΔHfø)生成物-Σ(ΔHfø)反应物.

(2).燃烧热

101.3kPa,298K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

符号为ΔHcø,

ΔHø=Σ(ΔHcø)反应物-Σ(ΔHcø)生成物.

(3).从键能估算反应热,气态物质反应中,

ΔHø=ΣE(反应物)-ΣE(生成物).

五.化学反应的方向.

1.几个概念.

(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需任何外力的作用而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有用功除体积功以外的其它形式的功.

(3).混乱度表示体系中的无序程度,

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熵(S),单位:

J.K-1.mol-1.

标准熵Sø

各种物质在标准状态(101.3kPa,298K)的熵值,

例:

各种不同物质的摩尔绝对熵值:

F2(g)202.67;Cl2(g)222.96.

H2O(g)188.7;H2O(l)69.91.

Li(s)29.12;Na(s)51.30.

C(金刚石)2.371;C(石墨)5.740.

热力学第三定律

OK时,任何完美晶体的Sø=0.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ΔSø的计算:

ΔSø=ΣSø(生成物)-ΣSø(反应物)

 

2.吉布斯自由能.

(1).自由能(G)状态函数,其绝对值不能测得,只能知道从始态到终态的自由能变化ΔG.

表示体系在恒温、恒压下,

所具有的做非体积功(有用功)的能力

(2).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ΔG=ΔH-TΔS,ΔH=ΔG+TΔS.

3.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ΔG<0,反应自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ΔG>0,正向反应非自发,

ΔG=0,表示产物和反应物的自由能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限度).

4.标准生成自由能ΔGfø:

在101.3kPa和298K下,

由最稳定态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的自由能改变量,

标准状态下,最稳定态单质的ΔGfø=0,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量

ΔGø=ΣΔGfø(生成物)-ΣΔGfø(反应物).

5.恒温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从ΔGø=ΔHø-TΔSø可知:

当ΔHø<0,ΔSø>0时,ΔGø恒为负值,

任何条件下,反应均自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当ΔHø>0,ΔSø<0时,ΔGø恒为正值,

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均非自发.

当ΔHø>0,ΔSø>0时,

高温时,正向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当ΔHø<0,ΔSø<0时,

低温时,正向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第3章热力学函数和无机物性质

3.1.引言

3.1.1.化学稳定性的概念.

热力学稳定性:

体系在平衡状态下的稳定性,

即体系不随时间而呈现可察觉的变化;

动力学稳定性:

体系在非平衡状态下的表观稳定性.

对于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由于动力学原因可能会受到抑制,而显得表观稳定。

讨论一种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时,是对化学变化而言,故必须指明是哪一类反应,

如氧化还原、热分解、水解、配位反应等.

3.1.2.化学稳定性的热力学判据

1.ΔGø与ΔG的关系

ΔGø-标准状态下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ΔG-任意指定状态下,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其关系是:

ΔG=ΔGø+RTlnQ

(Qp或Qc……任意态下理想气体的分压商或浓度商),

平衡时,ΔG=0,ΔGø=-RTlnK(Kp或Kc)

故ΔG=RTlnQ/K

.当Q

当Q>K时,ΔG>0,正方向非自发,逆方向自发;

当Q=K时,ΔG=0,达到平衡.

ΔG……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ΔGø……与K有关的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

只有当ΔGø>45.6kJ/mol时,可用ΔGø代替ΔG,

因为此时K=10-8,

习惯上认为是不发生反应的尺度,

若−45.6<ΔGø<45.6kJ/mol,用ΔGø易误判,

必须计算ΔG,正确判断。

2.ΔGø与ΔGfø的关系.由稳定态单质生成二元化合物时,

1/2A2+1/2B2=AB,ΔGø=ΔGfø(AB),

但对于AB+B2=AB3等类型的反应,

ΔGø不等于ΔGfø(AB3),

ΔGø=ΔGfø(AB3)-ΔGfø(AB).

3.ΔG与ΔH的关系.按ΔG=ΔH-TΔS公式,

当ΔS很小时,可用ΔH代替ΔG判断反应方向和化合物稳定性,

类推,也可用ΔHø代替ΔGø,ΔHfø代替ΔGfø.

 

3.2.晶格能与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

3.2.1.晶格能(L。

).

0K时,1mol固体化合物在101.3kPa压力下,转化为彼此相距无限远的气态离子时的内能变化。

298K时的晶格能(L298)是通过Born-Haber循环,藉助其它重要物理量的实验值求得。

1.晶格能实验值的计算.

化合物MXn(s)的Born-Haber循环见图3-1

特别注意:

该循环中,L。

、IE、EA均为0K时体系内能的变化,而M的原子化焓ΔHaø,X2的离解焓、固体化合物MXn的标准生成焓均为298K时的焓变,

故严格计算时,应该是:

(1).按ΔH=ΔU+ΔnRT公式,将L、IE、EA转化为ΔHø,对于MX(s)→M+(g)+X-(g)两者间只相差2RT,相对于数值较大的L。

、IE、EA,近似处理可略去不计。

(2)按基尔霍夫定律(式3-4),将0K时的ΔHø转化为298K时的数据,对于IE、EA两者只相差5/2RT(约6kJ/mol),对于L。

,两者差值也很小,均可略去不计。

2.晶格能的理论计算公式

(1).Born-Lande方程(式3-6、3-7),应用此式,必需知道Madelung常数(表3-3)和Born指数(表3-4).

(2)Kapustinskii公式.适用于惰气型离子,

比较精确的是式(3-8),

比较简单近似的是式(3-9),该式应用较广泛(注意式中半径单位为Ǻ

3.晶格能理论值和实验值的比较

.从表3-5可知:

阳离子为8电子构型的岩盐型晶体,

L。

(实)≌L。

(理);

阳离子为18、18+2、9-17电子构型的晶体,

L。

(实)>L。

(理);阳离子相同时,氟化物偏差小,

碘化物偏差大。

原因:

离子极化作用的影响,

导致离子键的成份中有共价性贡献。

4.金属元素在离子晶体中的稳定价态

元素在离子晶体中的价态,可通过计算假定化合物的理论晶格能,再设计Born-Haber循环,求出生成该化合物反应的焓变,从热力学上判断该化合物能否生成?

例如:

NaCl(s)+1/2Cl2(g)→NaCl2

ΔHø=2613kJ/mol,表示完全不能自发进行,

说明虽然L2(NaCl2)远大于L1(NaCl),但由于IE2(Na)太大,在能量上不利。

 

再如Ca能否生成CaCl?

首先从理论上求出CaCl的L。

,再求出CaCl的ΔHfø=-132.1kJ/mol,

说明从单质合成CaCl,在热力学上允许,但实际不存在,

因为发生了歧化反应:

2CaCl(s)→Ca(s)+CaCl2(s)

ΔHø=-541kJ/mol.

 

3.3.键能与共价物质的稳定性

3.3.1.键能与键离解能.

离解能:

ABn(g)→A(g)+nB(g)

AB(g)→A(g)+B(g).

双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

多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键数.

键能∽内能,可近似用键焓ΔH表示.

3.3.2.共价物质的稳定存在形式

1.为什么硼的最简单氢化物是B2H6,而不是BH3?

2.为什么二氧化碳是气态小分子CO2,

而二氧化硅则是固态巨型分子?

3.为什么氮、氧单质以气态N2、O2小分子存在,

而同族的磷、硫单质则是以P4、S8存在?

4.为什么三价P的氧化物是P4O6,

而三价N却无类似的N4O6?

••••••••••••••

所有这些问题均可用热力学方法,加以判断。

例如:

BH3(g)→B2H6(g),

该反应的ΔHø=ΔHø(B2H6,g)-ΔHø(BH3,g),

若计算出的ΔHø<0,转化反应自发进行,

说明BH3不能稳定存在。

B2H6的标准生成焓查热力学函数表可知,假想的BH3的标准生成焓可通过键能数据,设计Born-Haber循环求得。

(教材P.147)。

其余实例见教材(P.148-P.153)。

3.4.水合离子的热力学性质和盐类的溶解性

3.4.1.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性质

1.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生成自由能

定义:

由组成元素的稳定单质

生成1mol水合离子过程的标准焓变(自由能变)。

 

例:

Mg(s)→Mg2+(aq)+2e-,因溶液中不可能存在单一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必须有另一种电荷的离子存在,

故定出一个标准参考态,

以H+(aq)的ΔHfø=0、ΔGfø=0,和待测离子组成反应,Mg(s)+2H+(aq)→Mg2+(aq)+H2(g),

该反应的ΔHø(ΔGø)就是Mg2+(aq)的ΔHfø(ΔGfø)。

2.离子的水化焓(ΔHhø)和水化自由能(ΔGhø)

定义:

1mol气态离子溶于水中成为‘无限稀释’溶液时的焓变(自由能变)。

测量:

Mn+(g)+Xn-(g)→Mn+(aq)+Xn-(aq),

实际测得的是两种离子水化焓(水化自由能)之和,

确定两种离子各自的水化焓方法有多种,当它们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近似认为水化焓相等,

个别离子水化自由能的确定,可设计热力学循环确定(P.157-P.158)

3.水合离子的熵.

通过测量溶解度和活度系数,

可求出溶解过程两种水合离子标准熵之和,

规定:

Sø(H+,aq)=0,

由此求出的个别水合离子的标准熵是相对值。

离子从气相转入水相,Sø减小,半径小、电荷高者,

熵值减小得更多。

 

3.4.2.无机盐的溶解性

1.溶解过程的自由能变化(ΔGsø).

按ΔGsø=-RTlnKsp,

ΔGsø值愈大,盐的溶解度越小,反之,越大。

因ΔGsø=ΔHsø-TΔSsø,ΔHsø=ΔHLø+ΔHhø、ΔHLø>0;

ΔHhø<0,故ΔHsø常为较小的数值;

ΔSsø=ΔSLø+ΔShø,ΔSLø>0,ΔShø<0,

当离子的半径较大、电荷较小时,ΔShø小,

故ΔSsø>0,尽管溶解时吸热,但ΔGsø=仍<0而易溶;

当离子半径较小、电荷较高时,水化程度高,

|ΔSøh|大,尽管溶解时放热,但因ΔGø>0而难溶。

 

2.溶解自由能(ΔGsø)与离子电荷、半径的关系.

ΔGsø=ΔGLø+ΔGhø,

从式3-48、3-49可知:

ΔGLø和ΔGhø,

均与离子电荷、半径有关,

其关系见图3-3、表3-20,

图3-3表明:

1.碱金属与半径较大的阴离子如I-;ClO4-……组成的离子晶体,ΔGsø在r+较大处出现最大值,说明此时溶解度最小.

2.碱金属与半径较小的阴离子如F-、OH-……纽成的离子晶体,ΔGsø随r+增大而单调的减小,说明溶解度增大

.结论:

当r+<

当r+和r-大致相近时,则难溶.

解释:

同类型离子晶体溶解,ΔSSø大致相近,

在ΔGsø=ΔHSø-TΔSSø式中,仅考虑ΔHSø的影响,

而ΔHSø=ΔHLø+ΔHhø,ΔHLø受晶格能(L。

)影响,

L。

越大,ΔHLø也越大,而L。

正比于1/(r++r-),

故ΔHLø=f[1/(r++r-)];ΔHhø=f(1/r+)+f(1/r-).

故:

r-较大时,随r+增加,

ΔHLø降低的幅度比|ΔHhø|降低的小,溶解度减小;

r-较小时,ΔHLø降低的辐度比|ΔHhø|降低的大,

溶解度增加.

注意:

以上讨论的对象是纯粹的离子模型,若晶体中有共价性成份,溶解度将会大大降低。

 

3.易溶、难溶的近似界线.

溶解度>0.01mol/L……易溶;

溶解度<0.01mol/L……难溶,

∴1-1价盐,Ksp=10-4,ΔGøs=−RTlnKsp=22.8Kj/mol,

即ΔGøs>22.8……难溶;ΔGøs<22.8……易溶.

同理,可算出1-2(2-1)型;1-3(3-1)型和

2-3(3-2)型的ΔGøs值的界线(表3-21),

所举实例见表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