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55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3.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

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春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

教学目标

1、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

2、《春到沂河》感受“春”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2、《春到沂河》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课堂高效点

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歌曲的聆听,让学生仿若亲临大自然,唱出孩子们的心声。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师弹琴)

二、复习上学期歌曲

(师伴奏)

三、表演《嘀哩嘀哩》

1.问题导入:

播放歌曲范唱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放范唱

4、学唱曲调:

5、师伴奏

6、引导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

 

四、聆听《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的导入

师弹琴

2.聆听《春春到沂河》第一部分

设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

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五、小结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回答问题

听歌曲范唱

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嘀哩哩嘀哩)

先复习四、八分音符时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再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分小节学唱,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

欣赏女生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

《沂蒙山好风光》的曲调

3.欣赏柳琴的形状与音乐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聆听全曲

5.揭示曲名《春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春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

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教学目标

1、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的音乐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2、《春》感受“春”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2、听《春》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课堂高效点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仿若亲临大自然,感受春的意境,并热爱大自然。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嘀哩嘀哩》

三、聆听《春》

设问:

播放《春》的主题音乐设问:

分别播放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四、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

2、播放歌曲范唱

3.设问:

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前16节)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放伴奏带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配有两个方面

五、小结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聆听回答问题

完整地聆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情绪变化与发展

聆听范唱

回答问题

有感情有节奏地吟读歌词

以听唱法为主

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春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教学目标

1、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复习及创作,感受春的意境,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复习及创作来感受春的意境

2、前、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练习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课堂高效点

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三、听编节奏练习

先三条节奏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可引导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1.启发引导谈话:

2.讲解创作的基本要求及主题思想

3.讲一下组合形式

4.播放音乐

四、小结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聆听模仿拍击并进行听辨

聆听并领会意思

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

让学生充分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2、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

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只鸟的形象

3、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

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

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

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可爱的动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567”,“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

2、体验以“鸟”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1-1”认识低音“567”,并唱准

2、视唱全曲的曲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卡片

课堂高效点

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体验以“鸟”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三、讲解低音点

引出“567”并示范柯尔文手势。

四、表演《顽皮的杜鹃》

1、出示《顽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在准确能唱准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2、师弹奏

3、视唱全曲

4、师伴奏

五、聆听《森林里的小鸟》、《动物狂欢节》

1、解题导入设问:

2.初听《森林里的小鸟》

3.再听,提出要求:

4.师生讨论设问

5.复听乐曲提出要求: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练习与思考

六、小结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随琴唱准“5-5”八个音边唱边打手势。

让学生视唱。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学唱歌曲

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可安排两部有配唱

回答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边听边表现更深一步地了解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可爱的动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只鸟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低音“567”,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花喜鹊和小乌鸦》,并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2、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花喜鹊与小乌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视唱全曲的曲谱有相当难度,所以本课采用听唱法学唱。

2、5-5”八个音,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打击乐器

课堂高效点

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二、听辨音练习

1、师弹奏并范唱。

设问:

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三、表演《花喜鹊与小乌鸦》

听录音范唱

要求:

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歌曲唱会后学唱曲谱,

四、聆听《赛马》

1、播放赛马盛会的录像同时播放录音《赛马》设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揭题

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生原理

设问:

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设问:

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设问:

(1)、

(2)、(3)

五、小结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让学生跟着视谱哼唱

然后把缺少的音填上

填完后跟琴唱准全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回答问题

聆听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完整地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

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完整地表演歌曲

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听听二胡的音色,

聆听第一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聆听第二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回答问题

再听第二乐段

回答问题

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可爱的动物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歌曲为4/4拍、宫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

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

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

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

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教学目标

1、低音“567”,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

2、感受、体验以“鸟”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1-1”认识低音“567”,并唱准。

2、视唱全曲的曲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课件

课堂高效点

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以“鸟”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二、讲解低音点

引出“567”并示范柯尔文手势

三、表演《顽皮的杜鹃》

1、出示《顽》前4小节曲谱。

在准确能唱准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听辨练习:

师弹奏

视唱全曲

播放伴奏

师伴奏

四、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

2.初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提出要求:

4.师生讨论设问

5.复听乐曲提出要求: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练习与思考

五、小结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随琴唱准“5-5”八个音边唱边打手势

让学生视唱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得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学唱歌曲

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可安排两部有配唱

回答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边听边表现

更深一步地了解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

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3.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

4.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童趣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歌曲《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

全曲节奏紧凑,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

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

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目标

1、一直短笛轻轻吹》即兴创编表演,体验其童趣。

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猜猜谜语”、“吹吹短笛”两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跳跃记号

2、《一》中的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音符、后十六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表演道具

课堂高效点

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并从“猜猜谜语”、“吹吹短笛”两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谈话导入:

“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养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啊!

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播放范唱

分句学唱,要求:

讲解反复跳跃记号

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

乐谱上有顿音记号

2.两个乐段处

理得细致: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

三、聆听《猜调》

播放乐曲,设问:

“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再听设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复听分析小结

提出要求: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可上网查找,也可自己编,下节课我们交流

四、小结

唱师生问好歌

 

聆听

要求:

听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表达怎样的情趣?

1.难点突破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3.第二乐段

结合歌曲讲解并实践

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乐段要有对比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

初听

回答问题

再听回答问题

和学生一起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童趣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

《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1、木偶的步态舞》即兴创编表演;通过节奏问答编创活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2、聆听《摇船调》、《木偶的步态舞》这两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摇船调》、《木偶的步态舞》这两首音乐作品及为其编创表演,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学生对节奏问答编创活动的接受能力及注意时间不要太长

课堂高效点

聆听《摇船调》、《木偶的步态舞》这两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民间艺术,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表演道具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摇船调》

1.由《猜调》导入:

“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播放范唱要求:

“能听出问什么?

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

要求:

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

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

5.教师钢琴伴奏,,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

三、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设问:

“你看过木偶戏吗?

谁玩过木偶?

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并轻轻播放《木》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设问:

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再听第一部分

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设问: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四、小结: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聆听(录音)范唱。

回答问题

 

聆听歌曲

回答问题

用动作为歌曲做律动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

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

 

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表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游击队歌》是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曲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健儿的昂扬斗志、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口笛独奏

2、《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的主题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乐曲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晨景春色。

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

乐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心情。

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

3、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

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歌曲《嘹亮歌声》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材

人音版三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音乐会

备课教师

时间

xxx年春季

 

教材分析

歌曲《游击队歌》是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曲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