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72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

图片,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

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

(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

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

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

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

(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

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

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

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第二课七彩生活

教学目标

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

颜料、画笔、调色盒、水桶、抹布,油画棒或彩色铅笔;

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分发冷、暖色纸两张。

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色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

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远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

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第三课《新花布,新衣服》

教学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花布和衣服。

培养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服装外形,并涂上美丽花纹。

课前准备

教师:

布娃娃1-2个(穿漂亮服装),服装设计师的作品2-3幅,相关资料,范图,花布及服装实物等

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欣赏及交流:

1、观赏一些漂亮花布实物,问学生可以做什么?

2、服装设计师用花布设计漂亮衣服,观看图片和小朋友们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实物。

3、认识花布上的颜色及图案及许多有趣的装饰方法,。

如有具象图案的,有抽象图案的,有点状,有线状,有各色拼贴的等。

4、介绍名家名作(图片),如迪奥、圣洛琅、夏奈尔、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装大师的作品。

——介绍及演示

1、介绍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

用彩色水笔可以涂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纸亦可拼贴出美丽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也可进行作业。

2、观看同龄学生设计的作品(实物)

3、设计花布的方法介绍

(1)有用水粉色设计的花布,有用油画棒设计的花布。

板演1-2种花布的构图。

(2)找出自己设计花布所需的漂亮颜色,一一摆放好。

(3)是花草类、动物类还是点线构成类、格子类。

——练习与体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以及在制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学生用手中材料画线、涂色、打点完成一块花布,亦可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来完成。

(注意点线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设计一件衣服

2、设计可以是立体作品(利用各种现成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围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设计好服装,再在上面装饰。

4、可结合换装游戏设计一服装展示小册子。

将纸三折,分别画上服装,可结合不同季节画。

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油画棒、彩色水笔等设计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图案新颖、色彩明朗,设计一块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装,当一位小小设计师。

展开想象,大胆绘画,设计新颖独特的花布、服装,与众不同。

(服装设计师大赛开始,四组进行创造竞赛。

——小结与评价

1、来,试试我设计的新衣,别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时装设计师。

可举办一服装秀,让学生当模特儿展示。

2、课堂小结,作业评比观摩。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用花布设计成服装,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课后拓展:

1、准备材料,可以小组现场装扮1-2位同学,出谋化策,设计出一定的风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贴等方法。

3、服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美的魔术师,还可创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动,回去再尝试。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学生乐于来展示,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都喜欢漂亮的花布。

给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件衣服是高兴的事儿。

设计制作时能否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想象是重点。

学生可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本课通过师生交流启发,使学生造型设计有创意。

 

第四课《圆圆的世界》

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教学重难点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课前准备

教师:

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

(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方法表现圆形。

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

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

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

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

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第五课方方的物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

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

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

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

由此知道:

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

方方的物。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

(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书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请学生们欣赏,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

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

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

(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

(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

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

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

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

谁的画面最完整?

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

用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了解方形的特点。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

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

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六课找找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表现三角形的物体

课前准备

教师:

三角形生活用品或图片、三角形的作业纸、绳子。

学生: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一、导入

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问:

这是什么形状?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新授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不同三角形形态的图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三角形。

2、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尺、冰激凌、陀螺、帆船、神仙鱼、红旗

圣诞老人的帽子、金字塔、伞、火箭

3、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

建筑、玩具、设施等。

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

问:

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

如:

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稳定。

让学生明白尖角朝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过来会变的锐利、危险。

4、教师示范:

在实物投影仪上画三角形。

讨论:

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呢?

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三、练习,用多种手法表现的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

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

第七课形的组合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

教学重难点

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范作

学生: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A.导入

教师利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拼一拼,贴一贴,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

揭示课题:

拼拼搭搭。

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色彩的美:

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

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

内容的美:

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

构图的美:

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c.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

(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

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

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

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

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

用什么方法呢?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

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

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C、练习

学生第一次作业:

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g.学生欣赏图片:

现代装置艺术。

h.学生第二次作业:

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

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

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D、总结

教师直接演示,激发兴趣。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

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

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

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九课太阳和月亮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表现太阳和月亮。

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

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

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

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

共同收集各种材料:

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1、变一变:

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

出示圆形硬纸板:

“这是什么?

”变个魔术:

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

“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

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

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有的是电脑制作的,有的是手工制作,还有的把太阳画在了圆盘上……

3、想一想:

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法,你有没有受到启发?

如果给你一颗太阳或月亮的种子,你想种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4、谈一谈:

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吧!

总结出:

原来每人心中的太阳、月亮是不同的,在建筑工人的心中太阳是最好是绿色的凉爽的,这样他们在夏天的阳光下工作就不怕晒了。

长着大嘴巴的太阳能说出你心中的愿望,并帮你实现。

月亮可以是一把乐器,可以是老婆婆,也可以是小孩……

5、做一做:

用你们手上的各种材料画出或制作出你想像中的太阳和月亮吧,一定很好玩。

有什么困难跟老师商量商量。

教师此时的指导便是不断地给予鼓励,这将会使儿童产生“我想这样做做看”,“我想那样画画看”的念头,使每个儿童除了能持有表现的构思与主题外,同时还能涌现乐于创作的意愿。

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粘贴、固定等技能问题,教师可以集中指导。

6、议一议:

把“太阳”贴到东边的窗玻璃上,把“月亮”贴到西边的窗玻离上,创设情境,美化教室。

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台灯前展示,让其作品有光亮的感觉,使作品更美,增加情趣。

7、改一改:

根据同学的建议补充修改自己的作品。

9、评一评:

评出最好玩的太阳和月亮、最漂亮的太阳和月亮、最新奇的太阳和月亮

10、课后指导学生把桌上,地上的废料收拾进垃圾箱,多余的材料收入纸箱,以备再次使用。

在小学低年级段,造型技能的局限是影响创作意愿深入实现的潜在障碍,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圆、半圆的平面基本形生发成新物形的联想和添加开展造型训练,由干抽象的几何基本形本身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所以用太阳和月亮来约束造型。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创造的造型可简可繁。

充分利用了儿童常常以想像代替思维、常常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思维特征。

虽然儿童的见闻和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但儿童可以海阔天空地去进行想像,而且他们创造的形象胜过思考,有时想像着在虚构的故事中进行活动。

选择学生生活、知识、情感上已经熟知和接受的太阳和月亮的个性形态,运用想像画、手工制作等开展想像创造。

 

第十一课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2、尝试练习、体验水墨特性。

3、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墨特性,毛笔对水分的控制

课前准备

教师:

图片、中国古典音乐、录音机

师生:

墨汁、毛笔、水瓶、2~3张小宣纸、每一小组1~2张大宣纸、毛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或教后体会

第一课时

课前气氛营造:

在教室四周挂上水墨画原作,播放中国古典音乐。

1、游戏介绍

①“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什么游戏吗?

”“今天的游戏非常特别,做什么待会儿告诉大家,但是要想做好今天的游戏吗,就得先了解清楚它的规则!

你们看墙上这些画,它们与我们平时用水彩笔、铅笔等画出来的画有什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回答。

②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把毛笔蘸饱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的画一笔)。

“快看!

出现什么变化?

再画第二笔,又出现什么变化?

第三笔呢”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学生试画。

指导交流。

③板书课题:

《水墨游戏》

(一)

2、游戏开始

①游戏接龙:

教师在黑板上贴好宣纸(注意宣纸下面要垫好报纸),每组边上放上一支毛笔,小组排好队,第一个学生先用毛笔饱蘸墨汁和水在宣纸上画上一笔(各种大小点、长短变曲线均可),再后面的学生接着笔不再蘸墨和水继续画,画出的墨迹要与前面同学的不一样。

(一个一个接龙,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特性,体验墨迹从湿到干的变化。

②认识工具:

a.图片欣赏: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笔、墨、宣纸和中国画颜料,它们是进行水墨游戏的主要工具材料。

b.小组讨论:

毛笔和其他笔有什么不同?

宣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同?

③图片欣赏,体会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用笔方法的不同及为什么会有淡淡不同的变化。

(通过欣赏,认识到一支笔行会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可以画出细的线条、粗的笔触;水分的多少导致的变化:

干燥的擦痕、渗化的墨渍……)

④探讨尝试:

墨色的浓淡与水份多少的关系。

(此处墨色变化只作点拨,不作重点要求。

3、游戏比赛

a.小组比赛:

一起合作在一张大纸上随意涂鸦,看看谁的墨色、笔触的变化最丰富。

b.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手中的毛笔,用各种不同的用笔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笔触。

感受线条的粗细、点的大小、墨迹的干湿等笔触的变化。

4、比赛结果展示

a.把每组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教师随意点到哪个笔触目惊心,就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b.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

c.教师点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业。

5、课后拓展

今天的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各组都画出了好多的好作品,但是今天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下次的美术课上,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有意思的水墨游戏,如果想在下节课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就可以在课后尝试更多更新的画法,并多作练习。

另外,可以从课外书报上搜集大人们的水墨作品,将你认为好的作品图片带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游戏介绍

a.谈话:

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