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77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docx

西藏科协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引领奖励

西秀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报告

(2018年2月2日在西秀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秀区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西秀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政协委员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

2017年,区人民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经济发展指标稳速增长。

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7.77亿元,增长13.4%。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几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农业经济实现新增长。

以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园区为主着力点,持续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扎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全面增长。

新增1个省级农业园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4家、家庭农场36家。

“三品一标”认证达34个,认证面积45.03万亩,获评“国家山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4.4亿元,非粮产业增加值占农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92.5%,粮食总产量16.91万吨。

(二)工业发展凸现新亮点。

以产业园区为主载体,全面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业经济呈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千企改造”实施34个项目,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1.25亿元。

全年引进智能终端企业31家,总投资额达73.2亿元,其中14家已投产。

西秀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31.81亿元。

2017年西秀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63亿元,增长12.71%,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三)服务业质和量实现新突破。

2017年全面推进西秀区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引领服务转型升级。

启动宁-龙-黄旅游公路建设、旧州至九龙山旅游公路,修建旧州至九龙山森林公园自行车慢行道路。

签订了“夜郎苗都”、“东方田园综合体”、“生命树主体公园”等多个旅游项目。

2017年西秀区共接待游客229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0.9%;旅游总收入261.07亿元,同比增长48.6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18亿元,同比增长11.81%。

2017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在库企业21户,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速135%。

(四)项目投资取得新飞跃。

全年实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1145.75亿元,完成投资218.02亿元。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21亿元,增速20.81%。

通过发改渠道共争取到各类项目22个,争取上级到位级资金2.07亿元。

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项目已达3006个,总投资10086亿元。

2017年完成亿元项目入库51个。

新引进省外3000万以上项目69个,到位资金218亿元,同比增长41.4%。

完成交通类投资40.2亿元,花安高速、安紫高速建成通车,都香高速开工建设。

完成水利类投资11.76亿元,芦坝、雨棚等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

(五)人民生活嬴得新改善。

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6.6亿元,集中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投入11.3亿元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营业改善计划全覆盖。

西秀区人民医二期内儿科综合大楼项目建设被纳入省“百院大战”工程,投入1649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签约家庭医生数为63个,签约人数近19万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月、3612元/年,分别提高10.09%和15.3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新增创业户1035户,带动就业3072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8935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0956元,同比增长10.4%。

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成乡、村农体工程2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1个,村级广播室全面建成。

  (六)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去、降、补”工作扎实推进,无效低端供给进一步去除。

全年商品房销售85.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2.62万平方米,其他23.04万平方米;累计关闭煤矿12对,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现有正常生产矿井7对,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6%;继续抓好全区砂石土矿山整顿工作,已完成31家整合新矿山的发证工作,完成87家小砂石企业的整合,缩减为为29家大型砂石企业;持续清理“僵尸企业”,对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唤醒企业10户,注销25户;引导企业参与集中竞价交易,共完成交易电量12.4亿千瓦时,为用电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27亿元;认真贯彻执行省人厅、财政厅印发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政策,调低了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比例。

(七)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

全年共明确130个改革事项,推出了一批改革亮点和经验。

项目编报中心改革、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管理改革助力经济体制改革多点破题,全市社区改革现场会在西秀区召开,西秀区“菜单式”产业扶贫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产业园区“三个三”工作机制改革在全省第二次项目观摩会上得到省市领导肯定表扬,残疾人百合花小镇“托联体”改革得到中残联肯定在全国交流学习。

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塘约经验”推广全覆盖。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66.23万亩,林地确权登记颁证63.41万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2472处,农业发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

(八)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9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7.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59%。

投资12亿元启动贯城河、千峰河等四个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421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区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85%,获评“国家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

(九)城镇化展现新特色。

加快城乡统筹、城乡村联动发展,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共17个11911户。

实施16条“断头路”、城市夜景灯光升级改造和虹山湖景观整治工程三期,人行及骑行慢道全面完成17.6公里,新建和改造星级厕所50座。

新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700个。

完成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8个。

示范小城镇在建“8+X”项目82个,新增“8+X”达标项目17个,完成投资21.7亿元。

持续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六项行动计划,2017年共完成投资4.48亿元,实施道路硬化935公里,解决了13.5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小康电配电网建设项目涉及79个行政村,建成小康房640户,全区共193个行政村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小康寨完成庭院硬化工程1680户。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区人民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执行低于预期;二是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产业转型较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在民生保障等方面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少差距。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49%左右;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以下,确保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硬仗,进一步提升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进一步拓展“菜单式”扶贫。

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确保蔬菜达35万亩,食用菌达5000万棒,茶叶面积达22万亩,精果达22.88万亩,中药材达10.7万亩,实现农产品“泉涌”发展。

依托“绿野芳田”等平台,做好“农校”、“农超”、“农企”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确保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二是进一步打好易地扶贫硬仗。

加快推进2017年城区安置点和杨武乡安置点建设,完善项目手续和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确保2017年实施的1814户81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6户7725人)和2018年新增的36户1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户41人)在2018年3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三是进一步打好基础设施硬仗。

统筹推进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加快扶贫产业环线建设,实现通村、通组、连户路全覆盖。

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改水、改厕、改圈工作。

加快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现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全覆盖。

强力推进乡镇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421个村(组)级污水处理站点建设,确保2018年上半年建成使用。

四是进一步打好民生保障硬仗。

在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落实落细医疗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群家庭医生“三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5%,确保贫困群众新农合报销比率达90%以上。

强化教育扶贫,切实做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等资助工作,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力度,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2)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一是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农业产业化四大组团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优化产业布局,确保到2018年年底,全区非粮食占比达到93%以上,畜牧业占一产比重达到35%以上。

二是继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力争申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加快6个省级园区和17个乡级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园区升级版。

综合运用政策支持,再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精深加工企业、农旅结合项目。

三是继续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培育龙头企业5家、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认证分类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推广应用二维码溯源系统。

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万亩。

五是继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贵州省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县”为主载体,全面加快白茶、金刺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贸业融合发展。

(三)全力以赴打造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效益。

一是继续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快北一号路、北三号路、北十九号路延伸段、东郊路中段(与西五号路和北十九号路交叉段)、西郊路、西一号路、西六号路建设。

加快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精准招商。

实行招商引资工作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加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紧扣智能终端电子信息、军民融合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装配式建筑、新医药大健康四大重点产业,着力抓好产业招商,全年力争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0家以上、全国500强企业2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5家以上。

三是继续做强军民融合产业。

依托安大、安吉、新安等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以及虹轴公司、西南特钢等“民参军”企业市场资源,加快推进安大民用航空锻件产业园、军民融合研发推广中心、安吉精密铸造园项目建设,推进军民双向开放、资源共享、有效转化,逐步形成军民融合、军地结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继续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持续抓好“云上贵州”平台和“7+N”云工程建设,推动大数据在政府行政、民生服务、精准扶贫、产品生产、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普及应用,确保应用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性支出比例1.8%以上。

(四)全力以赴打造全域旅游,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总体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

持续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升级打造云峰屯堡、旧州古镇景区,加快九龙山森林公园、虹山湖湿地公园、邢江河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构建“快旅慢游”的山地旅游体系,加快宁一龙一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继续推进花间堂酒店、双堡新海子温泉酒店、悦苑酒店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承载力。

二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加快推进“旅游+体育"、“旅游十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十大健康"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增乡村客栈床位500张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旅行社服务网点3家以上;全面加强骑行、自驾、露营、徒步等不同需求的旅游路网建设;完成加快西秀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标示牌、景区景点公共WIFI建设;鼓励旅游产品研发,在云峰景区、旧州景区、苗岭屯堡、星级酒店、城镇商业街区等重要节点布置一批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专卖店,做大旅游商品经济。

三是开发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融入“黄—龙—屯”一体化建设,打造云峰景区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区、旧州宜居小镇、山京茶文化示范园区、西秀区北部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园等,加快推进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出10条以上多元化的成熟旅游线路,力争全年实现接待游客3164万人次,增长38%;实现旅游总收369.2亿元,增长45%。

四是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的运营管理水平。

全力做好九龙山森林运营管理,配合隐庐酒店管理公司做好生态酒店运营,将九龙山森林公园打造为国内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加快云峰屯堡文化景区的升级改造,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积极加强与旅游行业发展前列的企业商谈投资合作事宜,引入新理念、新思路、新管理发展云峰景区。

(五)全力以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以倒逼制加快推进企业淘汰改造落后产能,引导煤炭、化工等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对关停企业实施二次招商,多种方式盘活闲置企业,积极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要素配置,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继续推进房地产去库存。

建立商品供地与库存价格挂钩办法,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支持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加大棚户区改造,建立存量房回购制,推动房地产功能转型,力争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内。

三是继续推动平台公司转型。

大力推广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贷款结构优化。

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标准。

四是继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扎实做好“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降低融资和用人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五是继续增加产品有效供给。

推广“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模式,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等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稳定购销关系,推进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六)全力以赴牵牢投资“牛鼻子”,进一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库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投向,强化项目储备,力争2018年项目库储备总投资达到1.2万亿左右。

二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

抓好127个省、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65亿元。

三是全力争项目资金。

抓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拟申报中央预算资金项目的包装,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力争获批资金高于去年。

四是全力破解项目融资瓶颈。

深入推动PPP模式,针对国家、省重点支持领域,提前谋划基金转PPP的项目储备,完善前期手续,提高项目成熟度。

五是全力强化项目调度和督查。

继续落实领导包保和项目派驻工作制,强化精细调度和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力度,以“三集中三倒逼”和“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月行动”为抓手,分批次、分类别、分时段集中攻坚,集中精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引导人口聚集。

加快主城区建设,按照“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安顺模式,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2018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

二是加快棚改项目建设。

全面加快推进中华东路二期、火车站、二级站等17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是加快城市政建设。

完成虹山湖景观整治三期工程。

完成武当北路等7条城市断头路建设,提高城市路网通达度。

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面完成城市夜间景观升级改造,提升城市魅力。

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用好用活全省第一批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机遇,以“8+1”项目为着力点,按照“六型”特色小城镇定位,加快乡镇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一镇一特”差异化发展。

五是加快城乡设施建设。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建设协调工作,全面加快都香高速、宁黄公路、云峰服务区及 G321(马路场至木山堡)征地拆迁工作。

全力推进省道 S211(旧州至板桐关)、 S212(挖沙坡至张家庄)改扩建工程。

六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

加快大洞口水库、芦坝水库、雨棚水库建设;启动干沟水库、勐挡水库、驿马寨水库等7座水库建设。

(八)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

一是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有计划地将宜林荒山荒地、陡坡耕地变为有林地,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环城林带建设,实施新农村绿化美化、推进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绿色通道建设。

二是继续做大绿色产业。

按照“四型十五种”产业目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扩大金刺梨、猕猴桃、白茶、中药材、食用菌等示范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贸业融合发展。

三是继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抓实西秀区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启动贯城河下游、千峰河及支流、邢江河上游三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九)全力以赴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教育基础设设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学校建设、高中建设项目学校、城市义务教育项目、标准化食堂建设项目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

落实“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抓好培训者队伍、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按照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安排,合理布局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解决“二孩政策”入园高峰问题。

探索实施乡镇中学集团化管理改革,整合周边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试点。

二是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紧紧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个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能力。

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逐步解决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劳动就业水平。

大力实施好“就业与创业工程”,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面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力争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000万人,新增创业户650户,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600人目标。

四是进一步好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抓实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好征缴扩面工作,实现应保尽保。

继续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范围。

加强内控管理,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

继续抓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服务和基金征缴工作,确保完成扩面任务目标,让更多发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西秀跨越发展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