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805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docx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

奋力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在阜阳师范学院2009年科研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10月21日)

兰玉杰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9年科研工作会议。

这是我校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功突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总结五年来科研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查找目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下一阶段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思路,细化科研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奋力开创我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讨论,并提出意见。

一、夯实基础,开拓进取,科研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广大教师潜心向学、刻苦钻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科研质量明显提高,转化能力持续增强,科研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和吸引人才政策,不断加大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我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有789人,其中,正高职称83人,副高职称234人,占科研工作人员总数的37.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科研人员565人,其中,博士5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2人、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8%。

我校已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潜力的科研队伍,一批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与研究基地的科研创新团队正在形成,在科研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彰显。

(二)科研平台基础扎实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五年来,先后投入3300万元更新实验仪器设备,438.7万元充实图书文献资源,107万元加强省校级重点学科建设,112万元加强省校级科研机构建设,不断夯实科研平台基础,整体改善科研条件。

目前,学校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校级重点学科,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安徽省农民工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机构、22个校级科研机构,涌现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等一批学术骨干。

2009年3月,我校被确立为新增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被确立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历史学、化学和数学被确定为支撑学科,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科研项目稳步增加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申报服务和管理,积极拓宽科研项目申报渠道,广大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意识不断增强,项目来源范围逐渐扩大,立项课题数量稳步增加,科研项目质量逐年提高,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五年来,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8项,立项393项,立项数年均递增11.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由2004年的5项增加到6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5项。

科研项目经费总量达751.5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58.7万元、横向经费35万元,学校配套经费457.8万元,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成果质量明显提升

我校科研成果数量倍增,质量不断上升。

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72篇,其中,国家重点论文314篇,国家级论文358篇,科技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51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13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1项,展演各类美术、音乐作品136件;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18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包括国家人事部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4项、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4项、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

(五)服务地方初见成效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协同发展,依托省校级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加安徽高校与地方合作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与金种子集团、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中外合资固邦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洽谈合作技术项目26项,签订合作项目18项,获得发明专利21项,实现科研成果转让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35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我校新增为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与学科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长期辛勤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广大教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更加坚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离不开科学研究;推动学校争先进位,离不开科学研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刻感到:

领导高度重视,实施科学决策,是科研工作跨越发展的关键;教师潜心向学,勇于开拓创新,是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注重基础研究,加强横向合作,是科研工作协调发展的保证;改革科研模式,凝聚团队力量,是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是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些教师投入科研工作的动力不足;二是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科研队伍不够稳定,学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研项目及成果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发展不够均衡;四是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对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确立目标,明晰科研工作思路

(一)我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机遇

从全国科技工作形势来看: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从战略发展高度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国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突出大学在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大学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地位,突出大学在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不断强化科技人才的关键地位,提高科技人才的生活待遇,拓宽科技人才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大好局面。

这为我校确立科研工作目标、创新科研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

从我省科技发展形势来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陆续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省教育厅明确了高校科技发展围绕科研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推动高校同皖北、沿淮、沿江等城市对口合作,倡导高校主动参与多元社会服务体系。

这为我校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科研工作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皖北区域发展形势来看: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支持我校发展新兴应用型学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皖北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阜阳师范学院筹建阜阳大学,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阜阳师范学院发展步伐,省委教育工委在《关于支持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对口支持我校发展。

这为我校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科研任务,我们要不断增强善用机遇的工作能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目标,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充实教学型院校内涵,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我校科研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区域重大科技前沿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加强科研制度建设,注重挖掘学科潜力,推进横向科研合作,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综合实力。

我校科研工作的目标是:

到2011年,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同类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在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科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国家验收,研究生培养如期开展;形成12个科研创新团队,10个重大项目申报培育团队,力争新增国家基金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20项以上、省级重点学科3个以上、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2个以上、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2项;科研经费每年递增20%;横向科研经费每年递增25%。

(三)我校科研工作总体思路

以完善科研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大重大科研项目培育与评估力度,形成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发挥学术带头人领军作用,整体提高重大科研项目命中率;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保障,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更新科研仪器设备,夯实科研平台;以推动“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推动学校成为皖北学术创新的中心、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的窗口。

三、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重心下移

一是调整管理结构,实行三级科研管理。

遵循科研工作规律,改革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学校—学院—团队”、“学校—科研机构—团队”管理体制,彻底打破过去“大而全、大而散”的旧体制,把分散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重心下移,明确管理职能,突出质量重心,由以科研立项为重转向科研立项与科研管理并重,由依靠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分层管理并重。

二是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过程管理。

校党委、行政每学期召开一次科研专题会议,定期召开学校科研工作会议。

围绕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重点,科研处要负责抓好全校科研工作的规划与规章制度建设、学校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与科研平台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注重横向科研项目合作,为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学科建设处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加强重点学科申报与运行管理。

各学院院长作为本单位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科研工作规划、实施与自评工作。

三是强化科研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工作前移。

实行目标管理,合理确定科研工作量,与各学院及独立科研机构签署科研任务书,凸显岗位职责,提高科研实效。

相关部门及各学院要强化规划意识,科学制订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细化年度科研工作要点;树立学科意识,根据学科门类划分,梳理学科现状,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团队;完善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目标管理机制,增强学科方向意识、项目申报意识、成果产出意识以及科研质量意识。

省校级科研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根据工作任务书,制订工作实施细则,发挥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各学院要优化资源配置,充实科研力量,调整工作职能,推进科研管理专门化,将学科发展与成果开发落到实处。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

为推进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效益化、精细化,本次科研工作会议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阜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阜阳师范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阜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阜阳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阜阳师范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阜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评估方案(试行)》等科研管理制度,理顺科研管理体制,畅通科研运行机制,明确科研工作规范,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学校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各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理顺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从立项申报、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到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与工作规则,推动学校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成为科技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二是完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与学术交流办法,对成绩突出的一线科研人员加大政策倾斜,实行定期学术休假制度和弹性科研制度,形成重科研实绩、重科研贡献的工作氛围。

合理制订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科研考核办法,注重量化考核,营造奖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大省校级科研机构建设力度,充实图书文献资源,添置仪器设备,着力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增强科研机构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要科研成果、实现重大技术转移的能力。

充分发挥校院学术委员会职能,进一步强化学术规范建设,深入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的科研传统,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加强学术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恪守学术道德、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三是实施科研工作评价制度。

出台科研管理工作评估办法,搭建科研统计平台,定期对各学院、各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分类公布,表彰奖励优秀,鞭策引领后进。

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与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省校级重点学科、科研机构遴选申报与考核评估,使其在竞争中生成、在评价中提高、在激励中发展、在约束中自律,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及重点科研机构的科研引领作用、团队示范作用和成果转化作用。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研投入

一是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争取更多的纵向课题;加强应用研究,开展横向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国际国内公益社团组织,吸纳公益基金展开相关研究。

二是设立专项,加大科研投入。

学校将调整各学院经费使用方向,设立科研业务费,稳步增加预算比例,加大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继续执行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政策,加大优秀硕士、博士人才科研支持力度,完善人才专项科研基金使用办法,强化合同管理;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重点攻关,定期突破,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设立学术著作出版与学术交流基金,优先资助高质量学术著作出版,优先提供高水平人才学术交流机会,促进优质成果不断涌现。

做好专项基金管理,强化使用审计,提高专项基金效能。

三是重点投入,夯实科研平台。

投入408万元,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改造省级科研机构,完善省级科研机构基础设施,添置科研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继续落实省级科研机构经费配套政策,明确配套经费使用方向,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设立校级科研机构业务费,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不同功能,分类预算,确保校级科研机构有效运行。

投入1392万元,加大学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硕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学科、支撑学科和公共服务体系,为成功突破硕士授权单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优化队伍结构,打造科研团队

一是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

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省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水平与决策质量。

制订科研工作量考评办法,细化学科带头人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奖励制度。

优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发展环境,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多的学科自主权,提供学科带头人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拓展学术空间,引领学术发展,提高学术质量。

二是培育科研团队。

注重科研团队建设,遴选与培育科研团队带头人,以科研团队带头人为主导,培养和引进一批科研骨干,打破单兵作战传统,切实扭转学术研究方向分散局面,形成有利于个人与团体共同发展的科研团队。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每年遴选6个重大项目培育团队,主攻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

以学科或科研机构负责人为主导,硕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学科成立科研创新团队2-3个,各支撑学科成立科研创新团队1-2个,各省级重点学科以及省级重点研究机构成立科研创新团队不少于2个。

积极鼓励国家基金获得者结合所在学院学术团队,联合攻关,形成合力,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是引进和培养科研骨干。

坚持学科建设跟着社会需求走,重点人才跟着重点学科走,倾斜政策跟着重点人才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合理确定不同专业学术骨干激励标准,采取合同制方式提出相应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指标,确保相关学科发展需求。

切实按照有利于体现办学定位、有利于发展重点学科、有利于形成科研团队的思路,培养学术骨干,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

(五)加强校地共建,推进“产学研”

一是巩固校地合作关系。

根据立足皖北、面向安徽的办学定位,充分调动学校现有资源,切实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人际资源,推介学科发展成就,宣传学科建设特色,促进学校多方合作,搭建校地共建平台,利用工作关系,吸纳区域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推动开放办学,有条件地开放学校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和实验资源,扩大科研服务领域,赢得社会舆论支持,取得政府政策支持,获得各界财力支持,最终形成良好的校地共建双赢关系。

二是全面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各学院要结合国家级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目标要求,广泛寻求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横向科研课题,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为迎接国家级立项建设评估做准备,为新增硕士学位专业点招收研究生做准备。

学校将量化各学院服务社会工作任务,学院要将量化指标分解到人,切实做到科研任务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发展的校级科研项目比例,确保自然科学项目不低于50%、人文科学项目不低于30%,不断增进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提升我校科研的服务能力。

三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定期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合召开区域科技工作研讨会,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深化产学、产研互利合作机制。

根据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按照我校与阜阳市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面向区域“生物医药、煤电化工、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商贸物流和劳务经济”等六大支柱产业,依托我校6个省级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皖北生物医药研发、生态资源保护、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区域物流规划和劳务经济开发研究,不断夯实服务基点,抢占服务高点,打造服务亮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老师,同志们,面对区域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强烈渴求,面对学校实现办学层次突破的现实需要,面对同类高校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坚守学术本位,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勇于攀登,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强化服务职能,立足皖北,面向安徽,服务基层,进一步增强学校科研服务效能;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注重效益,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水平。

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增强时不我待的发展意识、提振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发扬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我校科研工作就这一定能够再迈新步伐、再上新台阶、再呈新气象、再创新局面!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