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88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6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 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docx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试题部分版高考政治广东版教学专题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内容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等为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

(2)本专题考查题型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中体现类题目居多,非选择题中意义类、措施类题目居多,有时会与其他专题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1)本专题考查题目不多,但非选择题目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一专题的学习,特别是文化的作用这一知识点

(2)要掌握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基础知识

(3)要关注以下热点:

各地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先进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等,主要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1.当旅游遇到科技,我们可以“换个姿势”玩。

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旅游业运行效率,让旅游更“招财”;利用VR技术提升体验和服务,让旅游更“接轨国际”;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赏心”。

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科技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2.“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材料中文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

③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A 

3.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期间,一个社会的心态往往更加乐观、开放和宽容;而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衰退期间,一个社会往往会变得更加悲观、封闭和排外。

由此可见(  )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答案 D 

4.下图为2012年至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越发突出

③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创新转型的首要因素

④我国已形成文化与政治、经济同步发展格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

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约占4%。

由此可见(  )

①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A 

6.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

只要有空地,就会有跳广场舞者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

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

这折射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A 

7.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数据显示,2018年暑期红色旅游出游人次过亿,“00后”游客同比增六成。

这正是:

“万里山河雄,红旗猎猎风。

睹物怀壮志,勿忘英烈功。

”这说明(  )

①精神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活动

②文化能够深远持久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C 

8.近年来,央视推出一系列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朗读者》等以内容的经典、形式的创新唤起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思考和传承。

这些节目(  )

①能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②使观众感知真善美,并努力追求真善美

③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④促进了观众的全面发展,决定了人健康成长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智慧,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这说明(  )

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推动认识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10.国歌是一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不屈和抗争;国歌又不只是一首歌,它奏响的是整个社会团结奋进的鼓点,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

可见(  )

①国歌作为精神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④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人们团结奋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综合篇知能转换

【综合集训】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9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二,18)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

她演唱歌曲近800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

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2.(2019福建厦门期末质检,15)上海市围绕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实施“上海文化”品牌系列工程,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设计开发红色旅游精品,实施“上海名人”风采弘扬计划,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扩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范围。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可以(  )

①开创城市发展新格局,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②完善文化产业链布局,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③营造良好城市文化环境,促使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更加厚实

④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优秀文化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3.(2019湖北名校联考,21)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4.(2019全国百所重点高中联考,19)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某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导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

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文明礼仪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5.(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16)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经典诗歌之所以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  )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②能主动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启迪

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6.(2019广东六校联考二,20)“茅古斯舞”是土家族人模拟远古先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而创立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能够让人们领略到土家先人的原始艺术之美。

材料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7.(2019河南洛阳一模,16)“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8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唤醒曾经的辉煌记忆,很多参观者都满怀豪情地由衷感慨: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传递和创造文化是展览的特定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应用篇知行合一

【应用集训】

1.(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联考一,15)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

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时,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

这表明(  )

                  

①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民歌是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2.(2020届江西南昌摸底,16)2018年10月,《牛津英语词典》做了季度更新,发布一批新词新义,其中有直译自中文“加油”的addoil。

“中式英文”还有我们熟悉的jiaozi-“饺子”、wuxia-“武侠”、hongbao-“红包”、zhifubao-“支付宝”等。

“中式英文”不断被认可(  )

①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说明文化交流使得文化更具有活力和丰富性

③显示我国文化已经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

④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3.(2019山东青岛5月模考,19)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延伸,一大批优秀国产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也纷纷走红世界。

这些作品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直抵人心,刷新了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效传播和建构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这表明(  )

①文化作品是形成文化认知的重要载体

②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③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具有塑造和传播功能

④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4.(2019河南洛阳三模,19)2018年,国学普及读物在京东图书的销量同比增长131%,经、史、子、集四部中,除了经部,其他三类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10%……一些知名古籍出版社的权威版本也卖得十分火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套装上下册)》、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史记(套装全10册)》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150%,商务印书馆的《西游记》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500%……古籍图书热反映出(  )

①读者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理需求

②古籍图书承载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④古籍图书决定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5.[2020届云南昆明一中摸底,39

(2)(3)]“枫桥经验”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枫桥经验”55年来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浙江绍兴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

中共绍兴市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关注民生、解决民困、集中民令、调动民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总结提升推广实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六大工程”:

全科网格规范提升工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互联网+”社会治理深化提升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工程。

高水平建设绍兴枫桥学院,不断丰富发展“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切实当好“枫桥经验”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创新者,努力为推进我国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绍兴经验。

(1)守护传承践行创新“枫桥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请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某校高三文科班举办“弘扬枫桥经验”演讲比赛,请拟两条演讲提纲。

(要求:

紧扣材料、有时代感、朗朗上口,每条20字内)

答案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推广实施创新“枫桥经验”,能够提高我国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绍兴创新“枫桥经验”,创造性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程。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守护传承践行创新“枫桥经验”,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调动民力。

(2)【示例一】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示例二】弘扬枫桥经验,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创新篇守正出奇

【创新集训】

 (2019北京四中期中,27)在“我国企业怎样顺利实现走出去”这一议题的学习中,小明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

上图是一项心理学实验的内容。

对“最下方的花朵应该属于A组还是B组?

”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实验的结果是,大多数亚洲人认为最下方的花朵属于A组,而欧美人倾向于认为最下方的花朵属于B组。

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最下方的花和B组的所有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茎都很黑很粗。

而A组的花和最下方的花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共同点,但在形状上显得较为相似。

简单来说,选择A组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像,所以是一种花”,选择B组则是因为“它们有一样的茎,肯定是一种花”。

这也正是东西方人思维的差异:

东方人喜欢依据关系和相似来归类,而西方人喜欢按照范畴和逻辑来归类。

(1)小明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论来支撑自己对议题所持的观点,他的观点可能是什么?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小明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

 答案 

(1)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关注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

(2)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受各自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思维方式、交往行为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应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在经济交往中带来的各种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9江苏单科,20,2分)“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  )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 C 

2.(2019浙江4月选考,22,2分)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

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说明(  )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3.(2019浙江4月选考,23,2分)H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

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4.(2018江苏单科,21,2分)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

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5.(2018课标Ⅱ,19,4分)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

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据此完成下题。

6.(2018课标Ⅲ,20,4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7.[2015安徽文综,38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

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12分)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教师用书专用(8—10)

8.(2016江苏单科,20,2分)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 A 

9.(2015天津文综,10,4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 A 

10.(2015四川文综,5,4分)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答案 D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据此完成下题。

1.(2019课标Ⅱ,20,4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2.(2019北京文综,26,4分)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 A 

3.(2018天津文综,7,4分)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