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34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doc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

现状及应对策略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史鹏武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邮编713100)

【摘要】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现状主要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价值观念错位,行为习惯失范等问题,导致学生思想品质下滑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

如何有效提高现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三是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关键词】思想品质现状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纲要》第十条指出: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可见,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如何,关系到数亿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对广大高中学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校实际,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现状、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作了一些探讨,与大家交流。

一、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

现在的高中学生,均为90后,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进步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

具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通过学校国旗下演讲、“责任”主题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难发现高中学生都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当然要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和集体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都愿意为所在集体的荣誉付出自己的辛劳和汗水。

  

3、崇尚民主、平等、自由。

通过家校联系记录和家长会,我们会发现高中学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人格的足够尊重,希望父母给予较大的思想自由空间,希望学校给予所有学生以平等尊重的教育态度。

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大都愿意做一个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探求新知识的年轻人。

二、高中学生思想品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在负面因素影响下存在的消极问题。

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

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庭中备受关爱,家庭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少,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关爱意识、公德意识。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2、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

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高中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过分依赖父母或长辈。

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在“温床”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因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碰到困难就退却的现象相当普遍,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

学习上因为一次成绩落后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对成绩较好同学热潮冷讽;生活上因为攀比,遇到不如意之事,感觉生活没意义,怨天尤地,抱怨父母,抱怨社会不公,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

4、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父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影响,导致学生贪图安逸,热衷享受,没有形成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

根据我校“贫困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补助的资金,学生大多用于吃、穿等享受生活方面。

虽有部分学生购买了学习机,但动机多为学习机能提供较多的生活学习便利。

另外,不少高中学生喜欢的业余爱好都是一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

特别值得我们警醒的是,不少高中学生对网络这一电子海洛因的迷恋达到了无可救药、令人忧心的地步。

5、价值观念错位。

主要是盲目崇拜金钱,一些未成人对“大款”的挥霍奢侈生活十分羡慕。

英雄模范人物却知之甚少,过分追逐影视明星。

有些高中学生还相当幼稚地迷恋于搜集明星们的琐屑资料,甚至可笑地效仿他们的习惯动作,而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成功历程却不愿深入了解。

6、行为习惯失范。

一小部分高中学生过分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聊天。

另外,沾染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恶习的高中学生人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三、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

从家庭、学校、社会及高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教育的不足和引导的错误。

具体表现在:

一是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较多的精力教育孩子,抱着只负责孩子吃穿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面抛给了学校、社会,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有的家长甚或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从此不闻不问。

二是家长不了解需要培养子女哪些基本素质,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三是家长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并以此严格管教孩子,突出的表现是父亲抓学习,母亲抓生活,导致孩子心理价值观念偏差。

四是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在教育孩子以及孩子将来的发展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角度和方法不同,甚至出发点出现较大的分歧,使孩子无所适从。

五是有一些父母家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了子女,突出的问题是家长的行为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及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许多学生得不到家长言传身教的正面示范作用。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教育存在误区和导向偏差。

学校为了在激烈的、近乎白热化的竞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都是各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以致于一些学校在高考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时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

一是德育目标定位失当。

尽管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高中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其结果当然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高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二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高中学生的实际。

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分离状态。

三是道德教育的课程脱离高中学生的主体。

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是把学生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高中学生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四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高中学生的现实。

目前学校仍存在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零参与的现象。

五是德育方法简单粗糙。

不顾学生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于学校德育。

3、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环境的不良示范

当代高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恶性炒作肆虐,价值观念颠倒,美丑是非混淆等成为影响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是网络的错误引导

网络是一个“鲜花和陷阱并存”的世界。

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的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高中学生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4、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知识经验少,自制能力弱,情绪容易冲动,思想容易偏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准确的估计,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片面和肤浅等都会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

培养高中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有明显的收效。

在这许多因素中,学校是主阵地,发挥着主导作用。

下面结合我校的经验,谈一下我的看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

将心理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更容易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此,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了一支由经过省级心理培训的教师、体育与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设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档案,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

学校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学生心理社团,倡导学生自助、他助和互助;开展体育与健康专题探究活动等。

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成效十分明显。

2012年元月,我校在兴平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成绩显著,受到省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2、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科研兴校是我校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

这几年来,学校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由教学领域拓展和延伸至德育领域,构建教学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科研格局,以便更好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工作中,我们积极营造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来。

3、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

  

我校一改以往的说教教育,大力在学生宣传“责任意识”。

让学生深刻意识感恩、爱心、读书、好习惯的养成都是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

这就促使了学生由德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此外,学校还针对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感恩意识淡薄、对网吧过于迷恋、日常行为失范等问题,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版报评比、橱窗专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拒绝不良网吧”、“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等主题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而且艰巨的重要工作。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高中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充分整合社会的德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我们肯定能够不负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探索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之路。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