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69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蔓延/藤蔓脂肪/卮酒参乘/参差错落奢靡/望风披靡

  B.憎恨/赠送刽子手/樊哙对峙/恃才傲物缉查/开门揖盗

  C.玉珏/倔强媲美/纰漏攻讦/佶屈聱牙沽酒/余勇可贾

  D.应允/应届遒劲/干劲瞋目/瞠目结舌箭镞/越俎代庖

2.下列各项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

  A.威慑报残守缺与时具进白璧微瑕

  B.辩证斑博陆离刮垢磨光不加思索

  C.沉缅消声匿迹时过景迁渊远流长

  D.寒暄至高无尚原形必露气势凶凶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节)召有司案图(查明地图)

    杀人如不能举(举起)上服度则六亲固(礼法)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之事)

  C.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

    秦伐赵,拔石城(攻取)攘人犬豕鸡豚者(排斥)

  D.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倒退)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⑤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⑥秋水时至

  ⑦少仲尼之闻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⑩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A.①⑦/②④⑧⑨/③⑥/⑤⑩B.①⑤/②④⑧⑨/③⑥/⑦⑩

  C.①⑦⑩/②⑧⑨/③④⑥/⑤D.①⑤/②④⑧/③⑥⑨/⑦⑩

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若属皆且为所虏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6.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怎样才能把握《论语》的微言大义呢?

怎样才不至于误读孔子呢?

  D.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自己“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已立项的连淮扬镇铁路一旦建成,不仅将徐州、南京、苏锡常等三大都市圈联系起来,而且将为连淮扬镇城市组团构建联系纽带。

  B.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1.8公斤的限制令自2013年3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C.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D.只要继续保障重要商品供给,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证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8.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得超过25个字。

(3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风险。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

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

家贫,牧豕海上。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上问弘。

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

“有之。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

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

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乃上书:

“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天子报曰: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

”因赐告牛酒杂帛。

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为布被,食不重肉重:

两种以上。

  B.人臣病不俭节病:

短处、毛病。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尚:

崇尚。

  D.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拟:

类似、相比。

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

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并且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本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3分)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3分)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城,即锦江,在成都南。

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2)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不言而化。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6),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

(7)史家之绝唱,。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8)君子之交淡若水,。

(庄子《庄子·山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17分)

   哑巴与春天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

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

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

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

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

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

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

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

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

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

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

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

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

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

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

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

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

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

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

后来,他终于安静了。

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

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

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

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

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

15.“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

(2分)

16.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请分条概括。

(3分)

17.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

18.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

我却并不以为然。

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

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评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评者。

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器物文化来。

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

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这并不偶然。

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

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

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

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

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

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是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

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

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

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

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不能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

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19.第一段写道: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0.从文章中看,

(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

(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

(6分)

 

21.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对中国的文化现象有着怎样的启示和用意?

(6分)

 

七、作文

22.请以《迟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70分)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B(A.màn/wànzhīcān/cēnmí/mǐB.zēng/zèngguì/kuàizhì/shìjī/yī

C.juépì/pījié/jígū/gǔDyīngjìng/jìnchēn/chēngzú/zǔ)

注:

缉查:

搜查。

余勇可贾:

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贾:

卖。

  瞋目:

发怒时张大眼睛。

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瞠:

瞪着眼看。

 越俎代庖:

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见于《逍遥游》)。

一般用于比喻超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2.C(A.抱残守缺,与时俱进B.斑驳陆离,不假思索C.沉湎,销声匿迹,时过境迁,源远流长D.至高无上,原形毕露,气势汹汹)3.D(A.举:

尽。

B.将:

扶持。

C.攘:

偷盗。

4.B(①⑤使动用法,②④⑧⑨名词活用作动词,③⑥名词作状语,⑦⑩意动用法。

5.C(C宾语前置,其他被动句)

6.D(A.一挥而就:

挥:

挥笔;就:

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B.繁文缛节:

文:

规定、礼仪。

缛:

繁多。

节:

礼节。

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

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C项“微言大义”指精妙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D项“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不能理解为危险。

7.D(A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和“而且”后边的内容对调;B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的处罚”;C项,不合逻辑,把“空气污染”改成“空气质量”。

8.①缺核心技术;②缺防范意识;⑧缺法律保障。

评分建议:

一点1分,超过字数不得分。

9.B.病:

担忧。

10.D.②⑤天子的做法③公孙弘资助别人,非为官机智。

11.C.以偏概全。

12

(1)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意:

猜疑,1分;详:

通“佯”,佯装,表面上,1分,句意,1分)

  

(2)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

(畔;通“叛”,反叛,1分;窃:

默默,无声无息,1分;无以,没有……的办法,1分)[来源:

学科网ZXXK]

  (3)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最终只能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董”1分,“震”1分,“怀仁”1分,“貌恭”1分)

13.

(1)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城美景的依恋之情。

(2分)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城后的离愁别恨。

(2分)

(2)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1分);以景作结(1分),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1分)

14.

(1)载舟覆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3)鸣琴垂拱(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大行不顾细谨(6)仓廪实而知礼节(7)无韵之《离骚》(8)小人之交甘若醴

15.①老哑巴朴实善良的本性;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价值被人认同认可,人格被尊重的喜悦;③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分,1点1分,答到两点即可)

16.①(本义)季节的春天(1分);②(寓意)老哑巴所期待的美好的生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的社会地位。

(2分)

17.①结构上,与前文呼应;②内容上,花在人非。

(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彻底改变;③感情上,作者借花表达对老哑巴的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深化主题。

(6分)

18.①地位:

社会底层人物,失去尊严;②环境:

生活在落后地方,周围人人性冷漠;③性格:

勤劳、善良;④命运:

被人抛弃,结局悲惨。

(6分)

19.

(1)说明二者有很大差别;2、突出读鲁迅作品的重要性;3、警示读者要正确选择。

(每点1分)

20.

(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和内涵。

(2分)

(2)要点:

1、利用白话的形式;2、讲究文字技巧;3、欣赏玩味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4、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

(每点1分)

21.

(1)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2)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3)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斗争。

(每点2分)

文言文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

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

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

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封他为博士。

这时,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

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皇上没采纳他的意见。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

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

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

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

“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

“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

“有这样的事。

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

况且我听说管仲当齐国的相,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与齐王相比,齐桓公依靠管仲称霸,但管仲亦有对在上位的国君的越礼行为。

晏婴为齐景公的相,吃饭时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向下面的百姓看齐。

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

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

那些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