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7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列夫·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等。

(任答一部即可)

(3)《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

可以从人性魅力;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

直面挫折,意志顽强;

富有创新精神的角度回答。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1、图2、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牛顿与苹果”、图2“人的进化”、图3《向日葵》;

可知,图1反映的科学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相关;

图2反映的科学成就是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相关。

图3《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

(2)根据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还知道俄国的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

波拿巴’的字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为拿破仑所写的《英雄交响曲》;

由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可知,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此题是开放牲题目,从科学家和艺术家严谨治学、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等角度回答即可。

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牛顿、达尔文、梵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巴尔扎克。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贝多芬。

解答第四问需要对世界近代史上科学家、艺术家精神品质的认识。

2.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

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1)市场;

资本;

劳动力。

(2)蒸汽机;

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人们享受现代文明;

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学发展观;

新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等。

(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和所学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轮船提供了动力。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

材料一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

答案就在材料里面,抓住关键词即可,“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3)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变化: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

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注重科技创新:

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依据材料二“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

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是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

依据材料三“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德国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教育制度,先后设立了柏林大学、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等教育学校。

各地也纷纷设立技术教育学校。

到1898年,仅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就超过万人。

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

——据李工真《德国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内燃机。

(2)观点:

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论述: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先进的教育也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内燃机以及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使利。

可见,德国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观点:

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中国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可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1)据题干材料“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

”可知,内燃机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据题干材料可知,提炼的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论述紧扣观点即可,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如:

提炼的观点可以是: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或者提炼的观点可以是: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5.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地质学、气象学和考古学的发现,也可以连贯到中国初期早熟的统一。

黄河夹带大量泥沙,随时有阻塞河床,冲破河堤,淹没人畜,损坏作物的可能,局部治理无济于事……《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

足见光治水一事,中国之中央集权,已无法避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与农业的关系,也促使中国在公元前趋向统一。

中国农产区雨量80%出现于夏季三个月内。

且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旱涝灾害频发。

灾荒时,邻国如不接济,即可能发生战事……凡此种种,都增加了中央集权的趋向。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这些新涌入地球的几十亿人给我们的家园施加了压力,这种压力即使在人口相对稀少、十分富裕的美国也随处可见——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

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

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

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

不仅美国,以上问题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下列图片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

(只填写序号)

(2)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并说明原因。

(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依据材料三,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5)依据材料四,谈谈人类社会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1)①④;

②③

(2)分布特点:

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

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采用中央集权能够更好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4)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

耕地减少。

(5)加强立法;

加强宣传;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距今(2019年)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

所以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①④;

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②③。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包括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4)依据材料三“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

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可知,人类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破坏环境;

破坏资源,导致资源枯竭;

(5)依据材料四“宣传环境保护的大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可知,人类社会应加强立法;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等保护环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

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

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

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

对此,他做了记载并中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

(言之有理即可)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可知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即可回答。

解答第三问主要抓住题眼“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7.工业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九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疾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材料三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1)碳丝灯泡:

爱迪生:

汽车:

卡尔・本茨;

飞机:

莱特兄弟(回答两个即可)

(2)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

(1)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在此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社会政治制度也发生来变化,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方面,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另一方面,资本家攫取大部分财富,越来越富有,而工人得到的回报却很少,造成贫富差距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

8.阅读下列材料: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资源开发)

科技革命影响下的资源开发

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①________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资源

煤炭

②________

石油

原子能(核能)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信息时代

(1)请你围绕主题一,写出上表中序号的相关内容

(科技生活)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电报、电话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至少二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成果突出出现在哪两国?

从发源国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