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304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达标 试题附解析.docx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附解析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附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时间

国家

科学家(公司)

主要发明(革命)

1867年

瑞典

诺贝尔

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1883年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1913年

美国

福特公司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示例】观点一:

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

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提炼的观点是:

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发展。

论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使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点睛】

解答历史论述题的第一步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第三步是得出结论,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2.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3.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材料二:

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

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

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②依据材料二“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点是都是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这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因此社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3)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变化: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

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注重科技创新:

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依据材料二“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

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是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依据材料三“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第二小问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归纳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可归纳出世界贸易额增长;根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可归纳出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根据材料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可归纳出生态危机;根据“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可归纳出经济危机。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

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

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

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每点,任意4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环境污染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如抓住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即可回答,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分析材料二时抓住“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关键信息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

(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8.科技是国之利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英国人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2)这段评论反映出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有着怎样的评价?

【答案】

(1)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加重。

(从积极与消极两面性回答)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摆在英国经济发展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是动力问题,英国的自然资源不丰富,这就促进了英国的科技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广泛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评价一件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由材料二中“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可以看出思想家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这个角度评价的,理解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由材料二中“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野蛮状态”,可以看出思想家从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这个角度来评价的,理解为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工人受到的剥削加重。

9.阅读下列材料: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资源开发)

科技革命影响下的资源开发

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①________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资源

煤炭

②________

石油

原子能(核能)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信息时代

(1)请你围绕主题一,写出上表中序号的相关内容

(科技生活)

材料一: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至少二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成果突出出现在哪两国?

从发源国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3)请你围绕主题三,说明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答案】

(1)①19世纪70年代,②电力或电能③电气时代

(2)内燃机、汽车、电报、电话(任答两点即可);美国、德国;同时发生在欧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更便捷;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从各个层面上对人类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如温室效应、环境破坏、资源匮乏、核武器等隐患。

(兼顾利弊即可得满分)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因此,①19世纪70年代②电力或电能③电气时代。

(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其间的新成果主要有内燃机、汽车、电报、电话等。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最前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欧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更便捷;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从各个层面上对人类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如温室效应、环境破坏、资源匮乏、核武器等隐患。

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就制成了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开始了电力带动机器,使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材料二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其中10.5万公里在欧洲,9.3万公里在美洲,余下仅1.2万公里,基本上在亚洲。

到1913年世界铁路线已经达110.2万公里,超过1870年时的5倍。

材料三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増至1924亿法郎先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各国的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

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

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

——以上材料均摘自: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三,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和问题,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2)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