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33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锁钥(yuè)渐染(jiān)靡费(mí)应届生(yìng)

B.徇私(xùn)巷道(xiàng)翩跹(piān)量入为出(liàng)

C.揶揄(yé)冗长(rǒng)伫立(zhù)囿于成见(yòu)

D.画帖(tiè)亲家(qìng)溃脓(kuì)病入膏肓(huā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当年外管局宣布开通“港股直通车”时,人们蜂涌开户,场面火爆,内地投资

者对直投海外资本市场的巨大需求可见一斑。

B.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待劳;透过知识的吸收,加上你不断地反省、思考,化为自己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智慧的开起之处,也是奠定你一生能够永续成长的真正基础。

C.价格不菲却让许多人青睐,艺术家们一直用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

D.军人要绝对服从命令,做到令行禁止,步调统一;如果各行其事,就很难做到团结一致克敌制胜,赢得战斗的主动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

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

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

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

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自制力的强弱与葡萄糖的消耗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如果在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低时,不妨找点热量比较低的零食吃吃,比如说一小把蓝莓或者果仁。

B.青春岁月是美好的,同时也充满着许多的困惑。

有人在炫富、游戏、偶像剧中消磨着大好时光,而这两个大学生却拿出自己的青春岁月,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中。

C.这些中学中的百年名校都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传承,传播着悠久的中学文化,但在今天这些历史久远的中学名校仍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誉。

D.在别人享受肤浅的快乐或自寻烦恼的时候,苏格拉底渐渐地把整个希腊的精神智慧之美都装进了他那看上去肥硕不堪的身躯,最后升华为学识渊博的大师。

5.请以“雨、伞、尘”为对象,描写一段场景,表达某种情感,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60字)(4分)

6.读下面这个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处为蝴蝶补写一句话,使故事意义完整。

(不超过50个字)(4分)

纸鸢(一种风筝)高之又高地升腾在天空之中,他向下瞧瞧,看见了一只蝴蝶。

“你相信吗?

”他叫唤道,“我的眼睛险些儿找不着你了!

你看到我在天空里飞行,而且飞在你的上面,嫉妒的痛苦一定把你折磨得要命!

蝴蝶说:

“什么?

嫉妒,怎么会呢?

亲爱的朋友,。

7.某市开展的“礼让行车,文明驾驶”大型公益活动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选宣传口号近四万条。

以下几条宣传口号进人了前三名。

你认为哪条最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1)你让我让,道路通畅;你挤我挤,损人害己。

(2)塞车?

不是我们城市的路太窄!

往往是我们的心不够宽!

心宽了路也就宽了!

(3)痛快、痛快,一切痛都是因为快;醉驾、醉驾,一次醉全身散架,强行、强行,莫逞一时之强。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

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

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

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

这就是经学。

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

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

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

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

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

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

为什么清儒反宋?

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

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

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

你说“经”,是哪一本“经”?

是古文还是今文?

具体是哪一个文本?

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

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

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

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

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

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

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

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

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

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

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1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3分)

1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

“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

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贽:

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

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

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就:

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

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②杜陵:

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2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

请作简要赏析。

(3分)

2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阅读下列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僵。

”(《论语选读》)

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传曰: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

23.以上两段文字都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

(1分)

24.你同意荀子关于“良法”与“君子”的论述吗?

为什么?

(4分)

(五)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荀子《劝学》)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故国神游,__________,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颜渊喟然叹曰:

“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有一片极干旱的沙漠,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

但这些植物开的花不仅硕大无比,而且惊艳异常,它们能分泌出超乎想像的大量的芬芳花蜜。

原来,这里的昆虫和鸟类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潜在的授粉者,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出最多最芬芳的花蜜,才能吸引潜在的授粉者的注意,从而使自己繁衍生存下去。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把心开成一朵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

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C(A应届生yīngB巷hàng道,D溃huì脓)

2.C(A蜂拥B代劳、开启D各行其是)

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A项如期而至:

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

褒贬使用不当。

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搞反了对象。

D项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形容对象错了。

4.D(A“如果在你感觉自己血糖水平偏低时”中的“在、时”多余,破坏了句子的独立性;B“炫富、游戏、偶像剧”并列不当,“拿出”与“自己的青春岁月”搭配不当;C逻辑不当,没有转折关系)

5.示例:

面对春雨,街上的行人没有去打伞,任春雨在头上脸上身上飘落、挥洒。

春雨似乎在给人们洗尘,在给人们润肺。

人们小心翼翼地接受着,生怕撑起的伞把春雨挡了回去。

(解析: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某种情感(1分),用描写的手法将“雨、伞、尘”三个词语有机地组合成前后连贯的话语(3分))

6.我虽然飞得没有你高,可我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不像你总被一根线牵着,一点自由也没有。

(能构成完整的故事,并揭示一定的寓意即可)(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C9.D

10.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二)(20分)

14.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17.A18.C

19.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7分)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23.德治(以德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