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49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docx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

机组流道闸门启闭机检修规程

Q/*****-JS-JX021-2017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主要规定了***水电厂机组流道启闭机检修和验收工作的工艺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厂机组流道启闭机的检修及质量验收工作,其它同类型启闭机的检修、验收工作,除建造合同中另有具体规定的部外,也可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资料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SLJ2010-80DLJ201-80《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与机械部分)

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JB1036-82《通用桥试起重机技术条件》

机修手册(修订第一版)第四篇第三册《起重运输设备的修理》

《机械修理大全(第2卷)》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技术参数

表1、机组流道2×25吨移动式启闭机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项目名称

提升机构(由QPQ-2×80T启闭机改装而成)

提升力

2×25吨

提升高度

48m

提升速度

3.99m/min

绳鼓直径

800mm

钢丝绳

X-t-6×19+1-26-170-I-Z-乙-b

电动机

JZ2-51-826kW625r/min

制动器

TZ2-300M=490×2N·m

减速器

二段-650型第Ⅴ、Ⅵ装配式i=40.17

滑轮组倍率

2

开式齿轮传动比

5.06

总传动比

407

吊点中心距

9m

最大外形尺寸

11430×2677×1635mm

项目名称

行走机构

轨距

3.5m

轮距

9.31m

移动速度

15m/min

最大轮压

19.7吨

钢轨规格

38kg/m

电动机

JR2-63-87.5kW710r/min

制动器

TJ2-200M=160N·m

减速器

ZL50-15-Ⅲ

链轮传动比

2.41

总传动比

87.41

最大外形尺寸

11430×4010×4460mm

4检修周期及天数

4.1机组流道启闭机每3年进行一次大修,工期为30天左右。

4.2机组流道启闭机每年应进行一次小修,工期为7天左右。

4.3机组流道启闭机在每次机组大小修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消缺性检查,为期3-5天左右。

5日常维护内容

5.1除由检修人员定期进行工作外,操作人员应随时掌握技术状况进行维护。

5.2开始工作前应检查提升机构制动器。

5.3每2至3天应检查行走机构制动器。

检查内容包括

5.3.1制动系统各部分动作应灵活,轴栓无卡住现象。

5.3.2制动带应能与制动轮很好贴合,间隙不大于规定数值。

5.3.3制动带在制动瓦上固定良好。

5.3.4制动瓦张开时制动轮两侧间隙均匀。

5.3.5各部位螺栓无松动。

5.3.6各铰接部位润滑正常。

6小修项目

6.1各减速机解体检查及加油或换油。

6.2各联轴器拆开内齿套检查并加油。

6.3各轴承拆端盖检查并加油。

6.4制动装置全面检查调整。

6.5吊钩装置、卷筒检查、修理。

6.6电器设备的检查。

7大修项目

7.1启闭机本体机械设备

7.1.1启闭机及其它金属构件。

7.1.2行走机构。

7.1.3提升机构。

7.2启闭机电器设备。

7.3轨道。

8定期检查和试验项目

8.1启闭机应按表2进行定期的安全技术检查和试验。

表2、启闭机检查和试验项目

检查与试验项目

检查与试验周期

检查:

仔细检查整部起重机设备及各个部件

一、保险及防护装置

1、卷扬限制器在吊钩升起距离起重机构架300mm时自动停止。

2、车轨末段行程限制器作用灵活。

3、刹车灵活。

4、齿轮轴上螺栓、销键、靠背轮、制动器防护罩牢固完整。

每年小修试验检查一次

二、起重机部件

1、钢丝绳无严重磨损现象,断裂根数在规程规定范围内。

2、吊钩无裂纹及变形,销子及滚动轴承良好。

3、卷筒突缘高度至少比最外层钢丝绳表面高出该钢丝绳的一个直径,吊勾放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至少剩有5~6圈钢丝绳,钢丝绳销固定牢靠。

4、齿轮箱良好,轴承无严重磨损。

5、启闭机及电动机开关外壳接地良好。

结合大小修进行检查

试验

1、新安装的或经过大修的启闭机进行静力试验,以1.25倍容许工作荷重,悬吊10分钟,检查整个起重设备的状况和部件,并测量构架挠曲度。

2、动负荷试验:

起吊额定负荷的1.1倍,如无足够重量,至少应吊起工作中最重件同等重量进行试验。

试验包括做制动试验,运行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启闭机行走时无显著的振动。

2)各轴承(包括电动机轴承)温度正常。

3)各齿轮部分声响正常。

4)行走机构及提升机构的制动器应灵敏可靠,温度正常。

5)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运行情况正常。

静力试验大修后进行,动负荷试验每年小修后进行。

8.2检查试验工作可结合大、小修进行,如大、小修工作推迟,检验工作应如期进行。

9主要部件的修理

9.1修理前的原则

9.1.1本规程所涉及的检修项目除行走机构、自动吊梁转向机构的修理外,其他检修项目实施前,均应将平衡梁放置平稳,钢丝绳不受力时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9.2滑轮装置

9.2.1滑轮的解体

9.2.1.1卸下滑轮轴端部油杯。

9.2.1.2卸下滑轮罩上的螺栓,取下滑轮罩。

9.2.1.3分别卸下滑轮轴两端的止轴板,取下滑轮轴防尘盖及滑轮。

9.2.2滑轮的清洗

9.2.2.1用汽油清洗滑轮及滑轮铜套上的油垢。

9.2.2.2清洗滑轮轴,将油槽与油孔内的油垢清除干净,并用金相砂纸清除轴上的锈斑。

9.2.2.3清洗滑轮轴的止轴板及螺钉。

9.2.2.4详细检查各部件,要求做到

(1)滑轮不应有裂纹、缺损、变形等异常,滑轮槽无明显磨损痕迹。

(2)滑轮局部损坏缺边不低于钢丝绳,但滑轮槽有不均匀的磨损超过3mm深时,则应更换滑轮。

(3)滑轮轴(横梁)应无裂纹及变形,无明显磨损,两端的加油孔应清洁畅通。

滑轮轴大修后轴径的减小不得大于名义直径的3%,圆锥度不大于1:

20。

(4)滑轮槽径向磨损:

当钢丝绳直径小于26mm时,滑轮槽径向磨损量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30%,当钢丝绳直径大于26mm时,滑轮槽径向磨损量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否则应更换滑轮。

(5)轮槽壁的磨损不应超过原厚度的30%,否则应更换滑轮。

铸钢的滑轮磨损后可采用补焊后车削加工的方法处理,修复后轮槽壁不得小于原厚度的80%,径向偏差不大于3mm。

(6)滑轮铜套端部及滑轮轴如有毛刺、高点可用细锉和砂布修复。

(7)滑轮铜套应无裂纹、缺损等异常,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尺寸的2%,否则应更换铜套。

9.2.3滑轮的组装

9.2.3.1在滑轮轴及铜套内壁涂上一层黄油,并将轴插入滑轮。

9.2.3.2将滑轮防尘盖及止轴板装好。

9.2.3.3将滑轮罩装复。

9.2.3.4将滑轮轴注入适量黄油,并拧紧油杯。

9.2.3.5装复后检查滑轮应转动灵活,一般滑轮直径在200至600mm时,要求径向摆度在0.10~0.25mm之间,轴向摆度在0.20~0.40mm之间。

9.3自动吊钩装置

9.3.1自动吊钩装置的解体

9.3.1.1卸下导板轴端部圆螺母、导板弹簧,取下导板轴及导板。

9.3.1.2卸下吊轴端部油杯、螺钉及止轴板。

9.3.1.3退出吊轴,取下吊钩。

9.3.2自动吊钩的清洗、检查

9.3.2.1用汽油清洗吊轴及轴套,并将吊轴上的油槽和油孔内的油垢清洗干净。

9.3.2.2清洗止轴板及其螺钉。

9.3.2.3清洗导板轴及其端部圆螺母。

9.3.2.4详细检查各部件,要求做到

(1)吊钩的吊轴孔应无裂纹,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尺寸的2%。

(2)吊钩表面不应有裂纹和破损,尾部不应有疲劳裂纹,钩嘴危险断面的磨损量不应超过其高度的10%,否则应更换吊钩。

(3)吊钩开口度变形量超过原尺寸的15%时应更换吊钩。

(4)吊轴及轭板不应有裂纹,并应连接完好,轭板孔如有严重磨损应更换新件。

(5)导板弹簧拉缩性能应良好,应无裂纹、锈蚀、永久变形、弹性不足等异常,否则应更换弹簧。

(6)导板轴和导板无严重磨损、裂纹、变形等,否则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9.3.3自动吊钩的装复

9.3.3.1在吊轴上涂黄油,将吊轴插入吊轴孔,上好止轴板及紧固螺钉,向吊轴内注入适量的黄油并拧紧油杯。

9.3.3.2在导板轴上涂黄油,套好导板并装入导板轴,拧紧导板轴两端圆螺母。

9.3.3.3挂好导板弹簧。

9.3.3.4组装后检查,要求吊钩和导板应能灵活摆动,无卡住现象,导板拉缩弹簧的拉升力适合,无拉力不足和拉力过大等现象。

9.4自动吊梁

9.4.1自动吊梁两定位套应无变形,其不同心度应不大于0.5mm,定位套与下翼板之间的不垂直度、两吊耳孔的不同心度均应不大于0.5mm。

9.4.2吊梁的纵向弯曲度应不大于10mm(指中间向上拱)。

9.4.3检查下翼板在中间5mm以内不应有焊缝裂纹。

9.4.4所有隔板焊缝必须密实,不应有渗漏现象。

9.4.5不应有局部脱锌现象,否则应先涂两道红丹防锈底漆,在涂两道灰色面漆防腐,或进行局部喷锌处理。

9.4.6检查配重块螺栓应无松动或锈蚀,如有严重锈蚀应更换螺栓。

9.4.7检查吊勾轴线对铅垂线的偏移量应不大于5mm,否则可通过调整配重块前后位置来调整吊梁中心以达到要求。

9.4.8转向机构每次应能准确可靠的动作90°,无卡住不转动现象。

9.4.9回转体及其销轴的镀铬层应完好无脱落,在组装时应涂一层黄油。

9.4.10螺旋体圆柱面及其齿槽部位镀铬层应完好无脱落,并在每次检修后涂一层黄油。

9.4.11转向机构的撞块、销钉、弹簧应无严重变形及裂纹。

9.4.12吊梁两端导轮架无变形,导轮润滑好、转动灵活、无卡住,导轮止轴板无松动等现象。

9.5钢丝绳

9.5.1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9.5.1.1钢丝绳的断丝报废标准由每一捻距内的钢丝折断数决定,如表3。

捻距即每一股钢丝绳的轴向距离。

表3、钢丝绳断丝报废标准

钢丝绳结构

6×19+1-160I

交绕

顺绕

一个捻距上的断丝数

12

6

注:

表中钢丝绳断丝数是对股内钢丝而言,粗钢丝则每根相当于1.7根细钢丝。

9.5.1.2钢丝绳如有一股断裂则应更换。

9.5.1.3钢丝绳的任意断面上,外层钢丝有均匀磨损或腐蚀时,报废标准应根据表4规定相应降低。

表4

钢丝绳的磨损量或腐蚀量(%)

折合表3中所规定的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数标准的(%)

10

84

15

76

20

68

25

60

30~40

50

9.5.1.4检查钢丝绳断丝数,可戴帆布手套,用棉纱在钢丝绳上往复擦抹后,检查挂在钢丝绳上的棉纱断丝数,即为钢丝绳断丝数。

9.5.2要特别注意检查钢丝绳末端的固定情况,固定压板应连接牢固,螺钉应无松动、滑牙等现象。

9.5.3钢丝绳应无锈蚀,否则可用钢丝刷除出上面的油污,然后用煤油清洗干净后再用机油煮1小时,加热油温控制在80℃左右。

9.5.4起重机械严禁将两根钢丝绳对接穿插使用。

9.5.5滑轮组平衡轮上钢丝绳因长年不运动,此处应加油脂保养。

如发现贴轮槽侧锈蚀,钢丝绳应予更换。

9.5.6钢丝绳新换使用工作时间10小时后,应对其固定压板进行二次紧固。

9.6卷筒组

9.6.1检查卷筒体应完整无缺,应无裂纹、磨损、滚键等缺陷。

9.6.2卷筒体钢丝绳压板螺孔应无滑丝现象。

9.6.3卷筒体的圆柱面和筒毂不应有明显裂纹,绳槽磨损深度不应超过2mm,否则卷筒应重新车槽,车新槽后壁厚应不小于原壁厚的85%。

9.6.4绳槽槽边应无严重磨损,绳槽偏角应小于4~5°,以免钢丝脱槽跑偏。

9.6.5卷筒横向裂纹允许有一处,长度不大于10mm;纵向裂纹允许有两处,总长度不大于10mm,并且两处的距离必须在5个筒槽以上。

在上述范围内的裂纹可进行焊补修复,如超过上述范围应报废。

9.6.6卷筒轴磨损量达到公称直径的3~5%应更换;卷筒壁磨损量达到原厚度的15~20%应更换。

9.6.7拆开减速机端可分端盖,清洗后检查齿轮接触部位的磨损情况,根据磨损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装复可分盖时,测量齿轮端面和轮毂与可分盖配合的止口内平面的轴向距离应不小于5mm。

9.6.8拆开减速机对端轴承进行清洗,检查轴承的技术状况,轴承内圈、轴套、轮毂三者应轴向压紧。

9.6.9卷筒轴的润滑油槽和油孔装配时应清洗干净,并保证畅通,油孔与轴承间隙环上的油槽应对准。

9.6.10轮毂与轴的轴向、径向均不得活动。

9.6.11轮毂与卷筒的联接螺钉应紧固无松动。

9.6.12吊钩下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应至少剩有5~6圈,钢丝绳销应固定牢靠。

9.7制动器

9.7.1制动器的检修

9.7.1.1启闭机每次大修时制动器应全面解体检修。

9.7.1.2解体清扫后,检查各零件,根据缺陷程度进行修理或更换。

检查内容主要有

(1)各铰链接点、销轴、轴套的磨损情况,销轴及芯轴的磨损量超过原直径的2%和椭圆度超过0.5mm时应更换,杠杆如有裂纹应更换。

(2)主辅弹簧拆卸前应测量工作长度,均应无裂纹、变形或弹性降低等。

(3)制动轮工作面的椭圆度、圆锥度应不大于0.1~0.2mm,制动轮的轴孔和轴不得有相对转动,接触面不应低于名义接触面的70%。

(4)制动带的厚度磨损超过50%应更换,虽未超过50%,但铆钉头部已与制动轮相摩擦时应更换。

(5)制动轮表面应光滑,如表面粗糙或有大于2mm以上的凹坑或抓痕,应将表面加工或更换。

如作表面加工,需重新车制并表面淬火,制动轮车制后,壁厚若小于原壁厚的70%,则应更换。

(6)短冲程制动器的推杆应无弯曲,丝扣完整、无锈、无缺。

(7)检查其它零件的外观状况应无较大缺陷。

9.7.1.3组装时注意

(1)制动轮表面应清洗并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外圆振摆应不超过0.05mm,中心线不平行度在全长范围内应不超过0.05mm。

(2)制动带的铆钉应低于制动带表面,在制动带磨损50%时尚不至凸出。

(3)各铰链接点应能灵活转动,无卡涩,组装后点滴润滑油。

(4)各非调螺丝应紧定或栓定牢固。

(5)每次检修后,要先将重物吊离地面150~200mm,检验制动器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6)制动器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电磁铁动、静铁芯应接触良好。

电磁铁应无噪声,温升不应超过105℃,衔铁芯接触面积不小于75%,引入线圈的绝缘应良好。

(7)制动轮表面不应留有油污,表面工作温度不应超过120℃,如制动轮表面能用手触摸1~2秒钟,则认为十分安全,如无法触摸或水滴在上面发出“滋”的一声就立即蒸发,则认为温升超标。

(8)制动轮安装后,轮缘的摆幅(或跳动)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制动轮轮缘的摆幅规定(mm)

制动轮直径

≤200

200~300

300~600

允许的摆幅量

径向

0.10

0.12

0.18

轴向

0.15

0.20

0.25

9.7.2制动器的调整

9.7.2.1调整电磁铁冲程:

松开电磁铁调整螺帽的并帽,将制动轮与制动带的间隙调整螺帽旋至主弹簧调整螺帽一侧,用一把板手把住电磁铁调整螺帽,用另一把板手转动调整螺杆(推杆)方头,使电磁铁冲程接近和不超过表6的数值,然后锁紧电磁铁调整螺帽。

表6、电磁铁允许冲程

电磁铁型号

MZD1-100

MZD1-200

MZD1-300

冲程(mm)

3

3.8

4.4

9.7.2.2调整主弹簧的工作长度

(1)调整制动器主弹簧工作长度应在制动器带负荷工作过程中进行。

对于提升机构的制动器应在提升1.25倍额定负荷时进行调整,保证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制动上述重量不下落;大小车行走机构的制动器应在行走时进行调整,保证跑车滑车距离不超过跑车轮转数的1/40。

(2)调整方法:

松开主弹簧调整螺帽的并帽,将此并帽及制动带与制动轮的间隙调整螺帽移向电磁铁一侧,以免妨碍主弹簧螺帽的调整,检查电磁铁调整螺帽及其并帽应以并紧。

用一把板手把住主弹簧螺帽,用另一把板手转动调整螺杆(注意:

电磁铁调整螺帽在螺杆上的相对位置不能变动),改变主弹簧调整螺帽在螺杆上的位置以改变主弹簧工作长度,调好后用并帽锁紧。

9.7.2.3调整两制动带与制动轮的间隙:

将制动带与制动轮的间隙调整螺帽旋向电磁铁一侧,使两侧杠杆撑开至电磁铁的衔铁刚好闭合,调整制动带与制动轮的间隙调整螺杆,使制动轮与两侧制动带的间隙相等且不超过表7中的数值,一般单侧间隙取0.40~0.60mm,若超过规定应重新调整至合格。

间隙均匀后拧紧间隙侧调整螺杆的锁紧螺帽,再将电磁铁调整螺帽旋向主弹簧调整螺帽的并帽一侧并与之锁紧,以免在运动中靠向电磁铁一侧而影响制动器的正常工作。

表7、短冲程制动器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单侧)(mm)

制动轮直径

100

200/100

200

300/200

300

允许间隙

0.60

0.60

0.80

1.00

1.00

9.7.2.4注意事项

(1)上述调整工作顺序9.7.2.1、9.7.2.2两项不宜颠倒,因调整推杆行程将改变主弹簧工作长度。

(2)调整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将所有并帽重新拧紧检查一遍。

9.8联轴器

9.8.1齿形联轴器的拆卸

9.8.1.1对称松下齿形联轴器结合面螺栓并成套放好。

9.8.1.2拆除电机的角螺栓,将电机移开。

9.8.1.3用专用工具将两轴上的联轴器取下,并分别做好记号,固定键也做好记号放好。

9.8.1.4检查两对内外齿圈内齿与外齿的齿序对位记号。

9.8.1.5取出胀圈、挡环、弹簧密封、挡圈,将外齿圈从内齿圈中取出来,并做好记号。

9.8.2齿形联轴器的清洗与检查

9.8.2.1将两结合面的旧垫残留物清理干净,并用同规格的石棉纸板做好垫子涂上黑铅粉。

9.8.2.2用汽油清洗内外齿圈中的无油、灰尘等物及各部件。

9.8.2.3内外齿圈磨出的棱角需用油石打磨干净。

9.8.2.4检查联轴器和轴键的套装表面,并打磨所发现的伤痕毛刺,如有严重磨损应更换。

9.8.2.5螺栓、螺帽用汽油清洗干净,涂上黑铅粉。

9.8.2.6将油杯内的旧油清洗干净。

9.8.2.7内外齿圈齿部的磨损如使齿侧间隙增大到原来的2.5倍或3倍以上,则不论其运行状况如何均应更换。

并且注意齿形对轮应成套更换,不能单独更换其中一件。

9.8.2.8宜尽早检查各零件的状况,以便拔出外齿圈更换零件。

拔外齿圈不可冷拔,应使用专用拉马,再在齿圈上加热后施拔。

可采用火焊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在120℃以下,一般为80~100℃,加热时齿部可用石棉布包扎,以免火焰直喷齿面。

装复时可用油加热或火焰加热,但用火焰加热时同样要注意齿面,以免退火。

外齿圈套入前要检查胀圈、挡环、油封环等零件应已先套入且顺序、方向均无误。

9.8.3齿形联轴器的对轮装复

9.8.3.1对轮装复包括找正中心和联接内齿套两项工作。

9.8.3.2对轮找正中心前应检查两转轴之间的距离,中心找好联接内齿套后,将内齿套推向任何一端,两对齿圈齿的全长都在啮合范围内,同时保证挡圈与外齿圈齿部端面有0.30~0.50mm的轴向总间隙。

9.8.3.3按一般转动机械找正中心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两轴找正,两半联轴器轴线相对角不超过0°30′。

9.8.3.4内外齿圈套和适应对正齿序并事先涂以润滑脂。

9.8.3.5齿形联轴器齿轮的啮合,应有适当顶隙和侧隙,避免振动和蹩劲等不良现象。

径向间隙为0.25~0.35m;齿侧间隙为0.06~0.10m,最大使用限度为0.25~0.4mm。

m为轴轮模数,单位用mm。

9.8.3.6向齿套内腔放入不足1/2腔体积的润滑脂后联接内齿套。

勿忘平面间纸垫,相对位置记号应与解体时符合。

9.8.4弹性柱销联轴器的检修

9.8.4.1拆卸解体后,检查弹性圈的磨损情况,要求弹性圈的内外径尺寸符合表8规定的范围

表8、弹性圈的内外径尺寸(mm)

柱销圆柱部分公称直径

10

14

18

24

30

38

46

柱销孔

公称直径

20

28

36

46

58

72

88

弹性圈内径

10-0.20

14-0.25

18-0.25

24-0.30

30-0.30

38-0.40

46-0.40

弹性圈外径

19-0.25

27-0.30

35-0.40

45-0.40

56.5-0.50

70.5-0.70

86-0.70

9.8.4.2装在同一柱销上的弹性圈,弹性圈外径相差不得大于表8中规定公差的一半。

9.8.4.3联轴器的装配,要求端面偏差、径向偏差、两端面不同心度应符合表9所列规定。

表9、联轴器端面偏差、径向偏差、不同心度要求(mm)

联轴器

最大直径D

径向偏差

端面偏差

不同心度允许值

径向位移

倾斜

105~107

0.07

0.10

0.14

0°40′

190~260

0.08

0.18

0.16

0°40′

290~350

0.09

0.20

0.18

0°40′

410~500

0.10

0.25

0.20

0°40′

9.8.4.4联轴器联接前,将两轴作相对转动,应保证柱销对准任何销孔能自由插入。

9.8.4.5柱销螺纹应完好,注销磨损量应不大于其直径的3%。

9.9减速器

9.9.1拆下减速箱法兰结合面螺栓,拔出定位销,揭开减速箱大盖。

9.9.2核对油位标尺,排尽减速箱内存油。

9.9.3画示意图记录减速箱齿轮啮合、轴头伸出情况,各齿轮轴的轴向定位调整圈的位置及厚度。

9.9.4对于齿数有公约数的齿轮对,应打上啮合齿对的记号,然后取出各齿轮轴。

封闭的轴承端盖如不漏油可不必拆下。

9.9.5清洗减速机各零件和壳体内、外壁,除去油泥污垢。

9.9.6检查各齿轮的轮齿应无裂纹、剥落、磨损,如运行中声音、振动较大,检修时又发现有上述缺陷,则应更换齿轮。

一般情况下齿轮不必从轴上拆下。

应对齿轮及轴上的毛刺应进行修整。

9.9.7齿轮的修理:

主要检验能否继续使用,轮齿的磨损超过极限范围,一般采取成对啮合齿轮更换的方法。

只有对精度要求很低的齿轮才允许单只更换。

9.9.8疲劳点蚀使齿轮运转时会引起振动和噪声,严重时使齿轮损坏。

一般点蚀面积超过轮齿面的60%时,应更换齿轮。

9.9.9研磨性磨损会使轮齿逐渐变薄,有时还会在轮齿的齿顶和齿根出现很深的刮痕,发出尖细的噪声,油温上升。

当齿厚小于原齿厚的80%时,应更换齿轮。

9.9.10轮齿齿面接触状况的检查,主要是看齿面接触斑点,应按齿长和齿宽对称地分布在轮齿的工作面中部。

对于起升减速齿轮的轮齿,其接触面沿齿长方向应不小于50~60%,沿齿高不小于40~45%,啮合齿隙一般为0.10~0.50mm,使用限度为0.80mm。

9.9.11检查各滚动轴承状况,如有松动、剥落、卡涩、变色等异常,则应更换轴承。

轴承完好时可随齿轮轴一并清洗。

9.9.12滚动轴承滚动体或座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