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59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A.鲁诗      B.齐诗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

音乐曲调雅:

朝廷正乐颂:

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7.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 )。

 A.曹丕  B.陆机C.刘勰 D.钟嵘

1.《诗经》中区分风、雅、颂的标准是(C)

  A.国别  B.时代 C.音乐 D.作者

2.“吾生也有渡,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出自(B)

  A.《逍遥游》B.《养生  C.《劝学》D.《狂暴》

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出自(C)

  A.蔡谈《悲愤诗》B.刘馄《重赠卢湛》

  C.陶渊明《归去来兮辞》D.丘迟《与陈伯之书》

4.《论盛孝章书》的作者是(D)

  A.蔡被 B.陈琳 C.阮籍 D.孔融

A.《尚书•尧典》      B.《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C.《吕氏春秋•古乐》     D.《礼记•郊特性》

2.神话产生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 D    )。

A.劳动说、宗教说      B.游戏说、进化说

C.劳动说、巫术说      D.游戏说、劳动说

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   )。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楚辞》

4.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D  )。

A.《尚书》      B.《逸周书》C.《论语》       D.《春秋》

5.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

A.《国语》       B.《战国策C.《春秋》       D.《左传》

6.《论语》的作者是(     B)。

A.孔子        B.孔子及其弟子

C.曾子        D.孔子的后学

7.《庄子》中(     B)为庄子自作。

A.《外篇》       B.《内篇》C.《杂篇》       D.《余篇》

8.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是(B     )。

A.《治安策》      B.《过秦论》C.《论积贮疏》     D.《至言》

9.《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A)。

A.晁错        B.贾谊C.贾山        D.李斯

10.《史记》中的《列传》有(    C )。

A.50篇        B.60篇C.70篇        D.80篇

11.《史记》最出色的文学成就是(   A  )。

A.写人        B.抒情C.叙事        D.议论

1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     B)。

A.《史记》       B.《汉书》C.《后汉书》       D.《三国志》

13.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体类型属于(     B)。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C.抒情小赋       D.骈赋

14.大赋创作的高峰是( D   )。

A.班固        B.贾谊C.枚乘        D.司马相如

15.(     C)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情歌。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C.《上邪》       D.《相逢行》

16.最早的纯粹文人七言诗是(     C)。

A.曹操的《短歌行》     B.曹操的《蒿里行》

C.曹丕的《燕歌行》     D.曹植的《升天行》

17.被誉为“骨气奇高,辞彩华茂”的诗人是(    D )。

A.曹操        B.曹丕C.王粲        D.曹植

18.阮籍最著名的诗歌是(    A )。

A.《咏怀诗》      B.《咏史诗》C.《悼亡诗》       D.《幽愤诗》

19.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左思        B.刘琨C.郭璞        D.孙绰

20.谢灵运诗歌的主要成就是(    A )。

A.山水诗        B.乐府诗C.新体诗        D.宫体诗

21.南朝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C   )。

A.谢灵运        B.谢脁C.鲍照        D.沈约

22.庾信赋的代表作品是(     A)。

A.《哀江南赋》      B.《芜城赋》C.《恨赋》       D.《别赋》

23.《水经注》的作者是(     B)。

A.庾信        B.郦道元C.魏收        D.邢劭

24.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 )。

A.曹丕        B.陆机C.刘勰        D.钟嵘

1.《尚书》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C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C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C)

A.国别体    B.纪传体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B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D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C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A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D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C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C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B   )

A.《玉台新咏》    B.《文选》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B)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A  )

A.咏怀诗      B.幽愤诗      C.拟古诗      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D)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A)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B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18.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D  )

A.田园诗人      B.玄言诗人      C.边塞诗人      D.山水诗人

1.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B     )

A.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B.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C.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D.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2.《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D     )

A.“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B.“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C.“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D.“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诗经•大雅•生民》是(     A)

A.史诗   B.情爱诗     C.农事诗    D.社会政治诗

4.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   A)

A.庖丁解牛  B.买椟还珠    C.揠苗助长   D.唇亡齿寒

5.《天问》的诗歌体式是(     A)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6.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D)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7.贾谊《服鸟   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A)

A.齐同生死的豁达      B.知难而进的执着

C.随波逐流的混世      D.挑战命运的抗争

8.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C     )

A.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始末    B.记述古今著名人物的事迹

C.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D.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变迁

9.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  C )

A.反对君权至上的代表     B.讥刺儒家经典的代表

C.反对图谶虚妄的代表     D.抨击恶风鄙俗的代表

10.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A   )

A.《归田赋》 B.《刺世疾邪赋》   C.《穷鸟赋》   D.《鹦鹉赋》

11.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  B   )

A.《乐府诗集》   B.《文选》  C.《玉台新咏》  D.《古诗纪》

12.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D  )

A.反对通俗浅白,提倡典重艰深   B.反对文辞华美,提倡质实无华

C.反对以情为文,提倡冷峻沉着   D.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1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B )

A.灵感说   B.文气说    C.宗经说   D.滋味说

14.王粲的诗被誉为(   B)

A.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B.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C.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D.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15.潘岳诗的特点是(  B )

A.过为峻切,讦直露才     B.辞藻绝丽,婉转侧折

C.天才秀逸,清峻自然     D.情伤一时,心存百代

16.东晋诗坛主流诗风的特点是( B  )

A.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B.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C.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D.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17.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诗体是( A  )

A.宫体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乐府诗

18.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是(  D )

A.地理    B.寺庙    C.怪 异   D.轶事

1、《红楼梦》开篇,由神话引入正题,所引神话是(C )。

  A、共工怒触不周山  B、盘古开天辟地  C、女娲补天  D、精卫填海

2、战国时,各派学者大量集中之地是(B )。

A、燕国燕京 B、齐国稷下 C、赵国邯郸  D、魏国大梁

3、汉代传《诗经》者共四家,现在流传的是(D )。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4、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所谓“则”是指( B)。

A、写作法则 B、讽喻正道 C、内容充实  D、审美标准

5、“建安七子”中,以书檄擅名当时的是( D)。

A.刘桢、阮瑀 B、陈琳、徐干C.刘桢、徐干 D、陈琳、阮瑀 

6、“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A )。

  A、孙绰  B、刘琨  C、潘岳  D、张协

7、庾信生活、思想变化的转折点是( C)。

  A、与父亲一起遭政治陷害  B、离开了宫廷生活  C、屈仕敌国  D、爱情婚姻的重大变故

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作品名录见于(D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C、《庄子》

9、文人乐府叙事诗写作上,首创“即事名篇”的是( A)。

  A、曹操  B、曹植  C、杜甫  D、白居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出自(A)。

 A.《尚书•尧典》            B.《吕氏春秋•古乐》

 C.《诗大序》                D.《淮南子•道应训》

2.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A.《十五从军征》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羽林郎》

3.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A.孟起           B.孟德C.子桓          D.子建

 

4.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D   )。

 A.左思            B.刘琨C.孙绰            D.郭璞

5.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A.《华山畿》 B.《西洲曲》 C.《子夜歌》     D.《懊侬歌》

6.下列作品作者为刘义庆的是(   )C。

 A.《搜神记》 B.《西京杂记》C.《世说新语》 D.《郭子》           

7.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C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我国神话的几个主要特征是(     ABCE    )。

A.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B.英雄人物充满着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C.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想象力丰富         D.是一种集体创作

E.充满悲剧色彩

32.《诗经》大致可以分为(     BDE    )。

A.社会政治诗    B.情爱诗C.闲适诗       D.史诗E.农事诗

33.东汉时所出现的杂史类著作为(         BC)。

A.《洛阳伽蓝记》                  B.《吴越春秋》

C.《越绝书》                      D.《汉武帝外传》

E.《西京杂记》

34.骈赋的表现形式是(   ABCE      )。

A.对偶精工          B.事典博赡C.声韵和协   

 D.主客问答E.藻饰华丽

.下列作品属于贾谊所作的是(     BE    )。

 A.《至言》  B.《论积贮疏》C.《上书谏吴王》

  D.《论贵粟疏》E.《过秦论》

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      AB   )。

 A.《五柳先生传》      B.《桃花源记》

 C.《与子俨等书》            D.《归园田居》

4.下列作品属于屈原《九章》的有(         ACD)。

 A.《橘颂》    B.《远游》C.《怀沙》

 D.《思美人》E.《国殇》

 7.贾谊除了《过秦论》,还著有(AE)

  A.《吊屈原赋》B.《言兵事疏》 C.《陈政事疏》

 D.《论贵粟疏》 E.《论积贮疏》

1.左传又名(    ABC    )。

A.《春秋外传》      B.《左氏春秋》C.《古文春秋左氏传》 

    D.《春秋公羊传》E.《春秋谷梁传》

2.以下作品属于抒情小赋的是(  BE      )。

A.《吊屈原赋》      B.《归田赋》C.《七发》 

   D.《两都赋》E.《鹦鹉赋》

 

3.陶渊明的辞赋有(      CD  )。

A.《五柳先生传》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感士不遇赋》

31.“春秋三传”包括的著作有(  ABD  )

A.《左传》       B.《公羊传》C.《穆天子传》

D.《谷梁传》  E.《春秋外传》

32.南朝骈文的形式特点有(    ABDE)

A.对偶       B.用典C.比兴       D.辞藻E.声律

33.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有(AD    )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B.在对景物的局部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

C.把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  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E.激情潮湃,发则滔滔不绝

34.下列作家中由北齐、北周入隋的有(    )

A.江总      B.薛道衡C.卢思道     D.王胄E.杨素

31.《墨子》的写作特色是(   ACE )

A.形象化的说理   B.奇幻诡谲的想象  C.语句的韵散结合

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32.《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C   )

A.取消了《史记》中的“表”

B.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C.取消《史记》中的“本纪”,并入“传”

D.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E.把《史记》中的“表”改为“书”

33.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有(  BCDE  )

A.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   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左传》作者为表示自己的观点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褒贬,常用的方法是(  )

  A、用“君子曰”或以“君子”的身分表达    B、於叙事前先作表示    C、叙事中插入评语

  D、借他人之口    D、於叙事后直接发议论

2、关于谢灵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E )

  A、一生跨晋、宋两代    B、山水诗中常含有较高尚的理想    C、山水诗中常见“有句无篇”的缺陷

  D、不少诗篇流露了反对门阀制度的感情    E、开创了山水诗派

1.下列作品属于贾谊所作的是(      BE   )。

 A.《至言》          B.《论积贮疏》C.《上书谏吴王》 

    D.《论贵粟疏》 E.《过秦论》

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    AB     )。

 A.《五柳先生传》            B.《桃花源记》

 C.《与子俨等书》            D.《归园田居》

 E.《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3.下列诗歌作品属于刘禹锡的是(         )。

 A.《江雪》          B.《西塞山怀古》 C.《再游玄都观》

  D.《石头城》E.《乌衣巷》

 4.下列作品属于屈原《九章》的有(     ACD    )。

 A.《橘颂》           B.《远游》C.《怀沙》

    D.《思美人》E.《国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6.《诗经》六义

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

37.东汉抒情小赋:

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代表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

2.大赋

3.吴中四士

1.“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  )、(  )、(  )、(  )、(  )。

“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p.24

(二)、

6.永明体

7.《文心雕龙》

1.互见法

互见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

p.263

2.宫体诗

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

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

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P.90

(二)

36.《国语》

《国语》: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p.60

37.乐府

乐府: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

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

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