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195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okjdWord下载.docx

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有意义和无意义问题;

(3)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简述多元智慧的内涵。

主要包括:

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灵性与价值(道德)智能。

5、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

(1)多元智能对人类才能的解释比以往的一元智慧更正确。

相对于范围狭小的标准化智力测验,该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每一种智能底下都有智能。

(2)多元智能中有八种智能可以用来行善或作恶,本质上都价值中立;

(3)尽管多数人拥有完整的多元智能,但每个人还是显露不同的认知特征;

(4)透过多种智能都能表现出创意,但大部分人只在某种特定领域显现创意。

6、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1)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2)教给学生治学方法:

教给学生智慧;

(3)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主;

(4)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自我激励;

(5)注意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力求师生的情感共鸣,思维同步;

(6)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7)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

7、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

(1)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

(2)生活态度是不重视物质享受,而重视生命的过程;

(3)渴望人生能达到宁静致远,平衡与进退有度;

(4)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他们渴求人与人之间存在真实可靠的关系,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有吸引力,能叫人欣赏及追随,有选择地交朋友,朋友圈子可能很窄;

(5)渴望成为整合的人;

(6)自我接纳和自我认识;

(7)以问题为中心;

(8)有超然脱俗的本质,静居独处的需要;

(9)有自治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围环境影响;

(10)民主的性格;

(11)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

(12)创造力。

第三章自测题和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答:

取样设计、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答: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3.简单随机取样法答: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

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

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

4.分层随机取样法答: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5.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答:

主要内容:

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

辨明无关变量;

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

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6.取样的原则答: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

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7.取样的一般过程答: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操作定义的原则答:

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

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

9.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答: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

10.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答: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观测指标(变量指标)

第四章

1.文献的种类答: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答: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

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3.积累文献答:

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

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

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

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

4.积累文献的方式答:

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

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5.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

6.分类整理的要求答:

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要求:

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

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7.内审的方法答:

“内审”方法指:

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

8.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答:

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

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9.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答: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

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

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

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10.评判记录答:

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

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第五章

四、简答

1.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

类型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

一是性质上的类别,如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学校教育方式、教学效果。

(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每一类型中的题目,应该均为验证假设或研究目的所必需。

(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

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造成问卷的偏差和失真。

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

(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如“你常看电视吗?

(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如“你认为目前教师的待遇够好吗?

”“待遇”和“够好”都是语意不清;

(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向善,还是麻醉自己?

”(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

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也不能问,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会遭到抑制。

(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

对于社会称许性的题目,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编题时尽量少用理性的叙述,而从被测者感觉方面进行描述,可减少社会称许性。

例如,学习动机问卷:

“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测学业动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测掌握动机),这两题的社会称许性都较强,如果二选一的话,一般选第二问,因为老师、家长经常是这样教育每一个学生的。

这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如果改为:

“每次卷子发下来后看到分数比别人高,心里很美滋滋的”(表现出学业动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虽然得分比别人高,也总觉得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测掌握动机),这样从感觉的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觉,可大大地减少题目的社会称许性。

(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

(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

许多问题,设计者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受测者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或遭遇过,得替他们设想,在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要把问题理论化。

2.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答:

问卷法的优点:

(1)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

(2)此法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

(3)问卷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

(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

/问卷法的缺点:

(1)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

(2)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而问卷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

(3)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

(4)问题设计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

(5)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

(6)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

3.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

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

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

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

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

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

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

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

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4.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

对于广泛的调查对象,对于研究目的属于比较细致、具体的情况和探究深层原因等情况,适合使用访谈法。

5.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答:

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

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

确定行为样本;

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

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

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

于是;

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6.简答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答:

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

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

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

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7.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答:

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计划访问程序、访谈的实施、访问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第六章

四、简答题

四、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观察对象的自然性、观察的客观性和观察的直接性。

观察法对教师的功用是了解学生。

具体的应用场合有:

(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

(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包括课间的活动、午间的活动、课外活动时间里的活动等;

(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

具体的应用对象有:

(1)全班学生;

(2)小团体或者小组;

(3)个别学生,特别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学生。

具体的应用内容有:

(1)学习与思维活动;

(2)人际交往活动与互动行为;

(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2.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

爱因斯坦说:

“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

”在教育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

例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他会观察教师的语言、仪表、板书,看他讲授是否科学、有条理等,如果以持有“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的观点,他的观察重心是学生,会注意学生的表情、行为、神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

同时理论不仅决定观察什么,也会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

3.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

方位和距离。

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

距离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

一般说来,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

太近,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与干扰;

太远,又看不清楚。

所以,距离合适的标准是:

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

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

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

为什么?

第一,观察者的推论。

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

第二,观察者的心情。

观察者在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

第三,叙述方式。

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象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

5.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初步整理的任务是:

对记录进行修补。

例如,改掉明显错误的地方,补充遗漏的资料,对当时概括的记录进行细节补充使之丰满,对当时没有记录下来的资料及时进行回忆并记录等。

初步整理的目的,是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为进一步分析活动提供资料。

6.观察的标准答:

观察的标准:

(1)真实,即要注意避免个人偏见、“先入为主”的观念,同时善于识别“假象”。

(2)全面系统地观察,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不能只抓住一些孤立的个别的现象。

(3)对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不要只抓一两次的现象就做分析。

7.题目难度项目分析答:

题目难度项目分析又称题目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质的分析,一个是量的分析,前面题目编辑中提出的一般原则、题目的内容,形式,取材的适切性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质的分析。

所谓量的分析就是指通过题目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题目难度,区分度以及被试对各种答案的反应情况。

8.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答:

这些因素有:

(1)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

(2)测试焦虑,(3)练习与应付技巧,(4)反应方式,(5)反应心向。

以上所举种种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都须在施测测验时,或恒定或消除,这样才能使反应的结果可靠。

9.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答:

(1)选择项目(题目)时首先要注意测验的目的、功能、性质,分析项目是否能够测定所需要的特征,项目(题目)的性能好坏是相对的,但应最大可能地体现测验的目的、功能及性质。

(2)选择区分度高的题目,但有时为兼顾测验功能,在学科成就测验中有一些区分度较低、但内容十分重要的题目也应选入。

区分度较高是指区分度指数在0.30以上。

(3)题目的难度一般要适中,最好是按正态分布原则选择不同难度题目,即难度适中(0.40-0.60)之间的题目数量多些,较易或较难的题目数量少些,这样集合的测验区分度会很好,对于不同类型的被试都能加以鉴别。

而对于选拔测验,一般难度要大些。

(4)所选题目要与当初的编题计划对照,看是否各部分的题目都能按比率选入,同时还要看项目数量是否适合测验所限定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

//项目的编排要合理,一般开头安排些难度较小的项目(题目),这样有利于被试了解回答方式,并建立完成测验的信心。

有两种方式安排题目,一是并列直进式:

将测验性质相同的题目的组成一个分测验,这样可分成若干分测验,而各分测验都是按由易到难排列题目。

二是混合螺旋式,即将各类性质的题目,依难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题目予以组合,交叉排列,题目难度渐次增加,这样做可以维持被试回答问题的兴趣,使各类题目均有循序反应的机会。

10.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答:

预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人数400人左右为宜。

(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

(3)预测时一般时间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这样可得到反应较为充分的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

(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性况应於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

11.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答: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三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12.简单叙述制定常模的一般过程。

制定常模大概有以下三步:

(1)确定有关的常模团体。

清楚界定常模团体,如性别、年级、职业、地区、民族、文化程度等。

(2)常模团体是所要测验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而制定常模时所取的样本必须是常模团体的一个代表性取样,样本大小要适当。

(3)注意常模的时间特性。

13.简单叙述计算复本信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计算复本信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本必须是真正的复本,其相关又称作等值系数。

从理论上讲如果复本等值,其相关系数应当很高,根据等值系数,又可反推两个测验是否是等值的复本,即等值系数越高,说明该二测验是等值复本,而二者之间实际所得差异可认为是取样的差异。

(2)复本测验可同时连续施测,也可间隔一定时间施测。

所得相关系数称为等值系数,或稳定系数,它反映内容与时间两个方面的变异。

(3)从测验理论上考察复本信度,认为是检验信度的一种最好方法,它可克服练习,记忆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但有时有“学会学习”即学会如何做测验的迁移效应,需要很好地加以控制。

(4)测验复本编制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考虑很多项目。

14.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

(2)施测,(3)测验分数组合,(4)常模。

15.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在于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依外在效标为依据,(例如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或评定的分数)其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

⑴计算题目得分(反应)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表示,因计分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相关方法。

(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

第七章自测题

1.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反应指标应具备的条件有:

(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或错误率。

若相同条件下(除自变量之外)亦可用正确或错误的次数表示。

(2)速度或敏捷度方面,常有两种情况:

工作量一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一定所完成的工作量。

这两种指标都可作为速度或敏捷度指标。

(3)刺激的强度水平不同。

例如,学习实验中,通过不同难度的智力测验题目。

(4)概率或频率,某些反应出现的概率或频率,也常被用作反应变量的指标。

(5)反应的强度或力量,(6)各种成就测验与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7)高次反应变量图表,即用一个图或表显示反应的多种情况,例如学习曲线,既可表示学习的正确或错误率,又能表示整个的学习进程情况。

2.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自变量的种类:

⑴课题方面的自变量,⑵环境变量,⑶被试变量,⑷暂时的被试变量。

自变量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

3.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⑴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⑵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4.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以下三个好处:

(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

(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因为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才增加新概念或新变量。

5.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

特点:

(1)反应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能真实地反映反应的情况。

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某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应,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故这种特点又称为特异性。

(2)反应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相同。

当然允许观测的随机误差。

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以后,也可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

(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不同程度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

(4)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例如同是100%的正确,或同是100分,各个受测者在此方面的反应并不尽相同,有的很吃力,有的很轻松,有的勉勉强强,有的绰绰有余,但作为记录的反应只是一种,这就是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也类似,不过是反应的另一端。

6.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历史因素、身心变化,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的变化,练习效果及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都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因而对结果解释的效度降低。

7.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

完全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处理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不同之处是:

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

将被试分好区组后,然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

因此称作随机化区组设计。

这样,由于事前对被试配对,因此,控制组、实验组,这两组被试就更接近完全相等。

在保证被试接近完全相等这一点上,比完全随机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