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30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纯净的空气

B.

纯净的氮气

C.

盐酸

D.

碘酒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

A、纯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纯净的氮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碘酒是碘和酒精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2015•株洲)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A.

苹果汁

B.

矿泉水

C.

豆浆

D.

啤酒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及其组成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

A、果汁中的含有的果酸、糖类等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

C、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2分)(2015•株洲)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NO3

B.

NaNO3

C.

Na3PO4

D.

KCl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解答:

解:

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Na3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4.(2分)(2015•株洲)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干冰升华

C.

汽油挥发

D.

木炭燃烧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分)(2015•株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

B.

滴加液体

C.

加热固体

D.

倾倒液体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故答案选C.

点评: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6.(2分)(2015•株洲)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

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

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

塑料及其应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塑料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棉花和羊毛的成分来分析

;C.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来分析;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来分析.

解答:

解: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的优点,故正确;

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棉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错误;

C.有机玻璃属于塑料、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错误;

D.钛合金属于合金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明确材料的分类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7.(2分)(2015•株洲)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我们不要吃油脂类食物

 

B.

在六大类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C.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D.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因此我们要大量补充葡萄糖酸锌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

根据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进行分析;根据锌属于微粒元素进行解答解答;

解答:

解:

A、人体需要六大类营养素,每种营养素都有一定的价值,摄入过多不好,但不吃也是对人体不利的,故A说法错误;

B、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糖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作用;故说法错误;

C、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C正确;

D、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但锌属于人体的微粒元素,不能大量摄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2分)(2015•株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⑤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

解:

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

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9.(2分)(2015•株洲)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

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

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分子运动以及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管内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的缘故,说明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正确;

B、该过程中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

C、据图可以看出,氨水这边变色的滴数是7滴,浓盐酸这边的滴数是3滴,故氨气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错误;

D、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红色,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和碱的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分)(2015•株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C.

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

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酸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酸、碱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A正确;

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混合物是碱,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故C正确;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11.(2分)(2015•株洲)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

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

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金属锈蚀的条件结合防锈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铝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具有保护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金属锈蚀与氧气和水有关,在金属表面刷漆或是涂油能防止金属与氧气或水接触,可以防锈;

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能使金属与氧气或水隔绝,能防止生锈;

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有利于防锈;

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则破坏了保护层,使内部的铝易被腐蚀,不能防锈;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锈蚀及其防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2分)(2015•株洲)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

C.根据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铜的化学性质:

在潮湿的环境下,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

解: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

 

13.(2分)(2015•株洲)下列微粒中,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A.

OH﹣

B.

Mg2+

C.

HCl

D.

H2O2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OH﹣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B、Mg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C、HCl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H2O2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2015•株洲)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

解答:

解:

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故说法正确;

C、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不是用纯酒精,故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15.(2分)(2015•株洲)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B.

氢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Na+和OH﹣

 

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D.

NH3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的定义以及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定义等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KClO3故错误;

B、氢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Na+和OH﹣,说法正确;

C、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元素之间种类不讲个数,应该说NH3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全面,注重基础,是一道基础题.

 

16.(2分)(2015•株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

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

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不是氧气,错误;

B、臭氧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不是二氧化硫,错误;

D、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空气中气体的含量以及气体的性质和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进行.

 

17.(2分)(2015•株洲)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有4种分子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解答:

解:

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8.(2分)(2015•株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

 

B.

碳酸盐、碳酸氢盐中只有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C.

沉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D.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时有氢氧化钙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与步骤、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酚酞溶液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2015•株洲)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  )

操作

分析

A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

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目的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D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加热用的酒精灯可加网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

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A.

A

B.

B

C.

C

D.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蒸发与蒸馏操作;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