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石头书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27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7石头书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石头书分析.docx

《17石头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石头书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石头书分析.docx

17石头书分析

推荐教案:

17、石头书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探究大自然的秘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难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考点:

词语巩固、多音字组词、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1朗读课文3-5遍,标出小节号;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及短语,把生字拼音标好;3熟读课后第3题的词语。

4多音字组好词。

5试着说一说课文里石头书上有什么。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月日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部分生字词。

初步了解提示语,朗读中体会问答的对话形式。

鼓励学生刨根问底,让学生乐于探究。

预习设计:

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

生:

……

师: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作用?

生:

(丰富知识)

师:

老师要告诉大家:

读书只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只要我们善于探索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这是什么?

生:

(石头)

师: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他们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头中的奥秘。

(板书:

石头书)

师:

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

(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书有多重呢?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书上有什么内容?

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师:

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

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

生:

对。

师:

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找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词语、句子大闯关

A组:

川川磊磊叔叔(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

B组:

地壳好奇藏着(读了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想要告诉大家的呢?

)(多音字组词:

贝壳好处西藏等)

C组:

雨痕波痕矿物(这是石头上的字,)(先让学生说:

文中指什么?

文中这样介绍他们,指名读)

出示句子:

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迹是……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评价朗读)

D组:

树叶贝壳小鱼(先让学生说:

文中指什么,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树叶和贝壳吗?

这些是石头上的画,是动物、植物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迹,他们是地球的“日记”。

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评价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文中的词语、句子大家读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

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

用“”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讨〉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交流自读课文的收获。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机出示:

在看什么?

——书哪里有书?

——石头就是书。

书上有字吗?

——雨痕、波痕、矿物

书上有画吗?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说明什么?

——以前……后来……又过了……(地壳变化)

看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煤炭…矿石……

2)、“刨根问底”:

川川和磊磊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用我们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什么?

(刨根问底)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3)、这六个问题,要是老师把第一、二个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个单独在一起。

你觉得课文要怎样划分段落吗?

(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总结课文学习生字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

下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探索石头中的奥秘。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生字。

1、认读识记。

2、交流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4、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总课时)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等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等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石头书

1、复习生字。

分行指名读。

教师适当评价。

川川磊磊叔叔

地壳贝壳好奇好处藏着西藏

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矿物矿石化石煤炭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

(一天,川川、磊磊到山上玩,遇到一位勘探队员。

叔叔告诉他俩许多关于石头的知识,他俩学到了很多知识)

3、打开课文快速找找,哪句话说出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出示句子:

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这本石头书,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

二、讲读课文

(-)学习1—5小节

1、(出示图片)瞧,勘探队员正聚精会神看着一块大石头呢。

川川、磊磊觉得很好奇,谁来当川川问一问?

(点评:

我感觉到了川川的好奇)

叔叔这样回答的——读(点击文字:

“我在读书呢。

” 叔叔笑着说。

可眼前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哪里有书呢?

这可真奇怪呀!

(谁来读好这两句问句)

 出示:

书?

哪里有书哇?

 (你读懂了问号的意思)   

叔叔的回答是—— 出示:

石头就是书。

你们……

师:

哦,我明白了,原来叔叔是说石头像书。

2、看图,这石头什么样?

------一层一层,读这个词,把这个词语放进句子里,相信能读好。

  

  出示整句 指名读 齐读

3、叔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指名回答后出示:

 你们看,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自己读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指名回答。

(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

4.是的,像这种“不就是……吗?

”的句式称为反问句。

其实,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也见过,记得吗?

自己也来说一句反问句。

(指名说。

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6—11小节

过渡:

那么石头还有什么地方像书呢?

接下来川川、磊磊又问了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学习一下文章的6-11小节。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分角色读一读6-11自然段。

(2)圈一圈,读一读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和“画”,想想字和画能告诉我们什么?

(每人说出1句或2句。

例如:

(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海洋)。

()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

()告诉我们这里可能有()。

()告诉我们()。

(3)思考并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第11自然段的。

2、分组学习,教师巡视。

3、交流、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给出适当的评价。

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小组合作的成果。

(1)指名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6-11小节,评价。

(用掌声感谢他们的朗读)

(2)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和画?

哪个小组来交流。

(别组补充)

字:

雨痕 波痕 矿物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如有说不准确,小组里纠正补充。

板书有“字”有“画”

想看看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吗?

(出示图片,边看便讲)

(3)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书上讲到的一些化石,老师还给大家找了几张图片。

动物的脚印\原始人制造的工具。

(4) 这些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能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交流,用上例子同样的句式。

组外补充。

参考:

雨痕——这里曾经下过很大的雨。

这里经常下雨。

  树叶——这里曾经是树林。

   贝壳——曾经是大海。

    小鱼——这里曾经是大海或河流湖泊。

 

   金色矿物--这里可能有金矿。

  恐龙化石——曾经有恐龙生活过。

(5)你们推测的有一定道理。

我们来看看勘探员叔叔根据这些化石推断出了什么?

小组朗读第11节。

(6)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演变过程的。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生1:

我把这个过程画成了3幅画。

(边说边演示。

生2:

我补充一点,我从“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很多很多年”等词语中知道了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7)在化石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地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神奇而又漫长的变迁过程。

(播放视频)

(8)齐读第11小节。

师:

从一块化石中能了解地球亿万年来的变迁历史,难怪书上要说---(齐读)

出示句子:

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三)、学习12-14小节

过渡:

接着看12-14小节,哪里看出石头像书的?

1、指名回答读:

石头是用处可大了。

2、有哪些用处。

引读: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

3、省略号中的内容能接着说吗?

(哪里有天然气?

哪里有石油?

4、能告诉我们那么多,石头书的用处可真大呀。

5、难怪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

“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齐读。

三、总结深化,激发探究欲望

1、今天,我们跟随川川和磊磊读到了一本神奇的书,知道了外形上石头书一层一层,很像一侧厚厚的书,这本书上还有字有画,里面蕴涵着很多学问,还知道了石头书有很大的用处。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能学到这么多的学问呢?

书上的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刨根问底)

2、师:

你是怎么理解“刨根问底”的。

生1:

我查了字典上的解释:

比喻追究底细。

 生2:

我觉得就是要问个究竟。

3、那谁来,刨一刨,问一问呢?

生散问。

师:

像这样问了很多问题,是刨根问底吗?

(不是)来看看老师是怎么问的?

请问:

我们吃的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吗?

(用面粉)。

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呢?

(是用小麦加工而成的。

)那小麦又是哪里来的呢?

(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看,像老师这样围绕一个问题问下去,这才叫“刨根问底”。

4、川川和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的学问的?

(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的?

(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

5、教师小结:

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啊!

6、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因为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四、拓展:

思考:

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称为书的?

能说说为什么吗?

()是一本书,因为()。

(老人是一本书,因为他们有丰富的阅历;云是一本书,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年轮是一本书,因为它能告诉我们方向……)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奇的书。

愿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能“刨”到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

《补充习题》P59第四题,第2小题。

(当堂完成,学生交换批改)

六、板书

有“字”

石头书学问多

         有“画”

第三课时(总课时)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中提示语的表达作用。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在朗读表演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语练习:

1.课文中的川川和磊磊为什么能获得这些知识?

(刨根问底,深入思考)

(用上“因为……所以……”)

2.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刨根问底呢?

还记得他们的问题吗?

浏览课文,按照先后顺序快速找出。

相机出示:

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

哪里有书哇?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磊磊问: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1)指名读。

(六个学生)

(2)齐读。

这一个个问题环环相扣,多么有趣!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想想。

3.聊经历,写对话。

你也是这样善于提问的孩子吗?

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刨根问底的经历吗?

出示:

()问:

()说:

()说:

()说。

(1)四人一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生活中刨根问底的事。

遵守交流中的纪律:

认真发言要用心,听取发言要专心。

自觉守纪不喧哗,依次发言顾大家。

小组学习有秩序,不争不抢听安排。

(2)请小组推选代表交流,表演。

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像书中一样写出这份精彩呢?

(3)了解提示语作用

要写出这精彩,我们就不能忽视提示语。

我们已经知道提示语可以让我们明确这话是谁说的,它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说话人当时的心情与动作。

原来,提示语就是这样一位不说话的导演,它能让我们的对话变得更生动。

(4)了解提示语的位置与标点的变化

要用好提示语,我们还要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和标点的变化,看看哪些同学最会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桌交流发现。

请学生来贴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提示语言在后用句号

没有提示语)

相机板书:

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比较,就能发现这小小变化中藏着的精彩。

其实,我们在写对话时也要注意提示语的位置,注意说话人的动作、心情的描写,这样我们写的对话就更生动具体了。

(5)修改对话。

出示学生写话,进行指导评价。

(注意“地”的用法和标点的用法,并注意好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听着同学们介绍刨根问底的经历,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

其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石头里面才有学问。

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称为书的?

能说说原因吗?

是一本书,因为。

是一本书,因为。

是一本书,因为。

四人一组交流。

要求:

证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

全班交流。

大自然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我们学会(聚精会神地观察,刨根问底地探索)就一定能读懂大自然这部神奇的书。

三、分角色朗读,回归全文。

来,让我们拿起书本,读好这篇有趣的课文:

《石头书》。

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读,后面的对话,我们分角色读,男生读叔叔,女生读川川和磊磊的话,老师读旁白。

边读边想,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四、交流感悟,升华主题。

1.学了这一课,我的感悟或我的发现:

2.拓展阅读:

课前,老师请大家读读一些科普读物。

下面,请交流你找到的关于《石头书》一样的课外短文。

(评价:

一课有一得,及时积累,我们会收获更多。

一同分享,我们会发现更多学习的乐趣。

总之,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我们只有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才会不断地破译大自然的“文字”。

五、完成练习

1.在这段文字中也藏着许多动听的声音,你发现了吗?

自己先读一读吧!

2.学生完成补充习题中的阅读短文:

《大自然的声音》

3.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

一层一层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矿物有文字

树叶贝壳小鱼有画

告诉我们曾经发生的事情获得知识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

读完课文,我不禁为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勤学好问的精神折服。

于是,“刨根问底”一词也跃入了我的眼帘。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真不少,借机我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围绕预习作业,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

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还没说完,班上一片小手林立,嘴里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

“刨根问底!

”这时,我又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像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了这两次的亲密接触,学生对“刨根问底”都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相信他们以后能正确运用了!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