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08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流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

(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再板书“花”。

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

(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你们瞧!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

瑞士又称"

钟表之乡"

,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

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

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

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带上老师的要求: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

(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oyǎkūnbōwěnzhì

怒 暮燥雅昆播吻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

(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

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

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

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

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

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

学生动笔创作。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5)小结:

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

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

00左右蛇床花开放;

上午6:

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

上午8:

00左右山柳菊开放;

上午9:

00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

上午10:

00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

上午11:

00左右鸟乳花开放;

下午1:

00左右石竹闭合;

下午2:

00左右深红海绿闭合;

下午4:

00左右小旋花闭合;

下午5:

00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六、拓展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一、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艳、内、梦、醒、苏。

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

3.师范写“醒”字。

4.学生练写“醒”。

二、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

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

(提炼主要问题: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四人小组内交流。

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除了书上提到的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三、引导分析文章,动手做花钟

1.学习第3自然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花不仅开花的样子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植物学家据此制作了一个大花钟。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两个人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

请两名同学来黑板前修建一座花钟。

3.小结:

钟里同学们种的这些花,一天之内就要陆续地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指课题)

四、课后探究,布置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

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奇思妙想吗?

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

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

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

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

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

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

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

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

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

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

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15玩出了名堂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

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

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如:

谁玩出了名堂?

他玩的是什么?

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

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

(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

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

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

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

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

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

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

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

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

“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

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

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

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

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

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16找骆驼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

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

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

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

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语文园地四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