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39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滕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份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

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墩墩实实而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断壁残垣B.前檐古风荡漾

C.粗糙层层叠叠D.规整墩墩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树立闪B.以致竖立闪

C.以致树立泛D.以至竖立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长沙遭遇“天价白开水”事件,华西都市报记者几经联系前往求证,可涉事饭店经理,拒不回应。

②反腐倡廉史诗电影《第一大案》在郑州开拍,对于影迷们关注的刘青山、张子善是如何交代罪行的细节,影片发言人。

③记者暗访违规冻肉被肉食加工人员围殴,据了解,目前,很多问题猪肉流入广东,利益相关方也对此。

A.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B.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C.讳莫如深守口如瓶三缄其口D.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型谍战剧《伪装者》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人物“明台”的扮演者胡歌俘获。

B.为提升公众对暗物质卫星的关注度,激发全国民众对空间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中国科学院主办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征名活动。

C.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奠定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初期的书法只是作为一种记事手段,但古代许多信札、碑文、书稿等,现在看来大都是很好的书法作品。

我们今天考察茶的起源、发展等情况,除了从茶的物种、历史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外,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也可作为难得的一手资料。

一般认为,唐代之前均以“荼”字表示茶,所以对“荼”字,茶文化研究者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探讨、研究。

目前看来,“荼”字字形的较早遗迹,是在古玺印中。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

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帖》。

这是一幅信札,上曰: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全帖虽只十四字,但通篇章法气韵生动,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

茶文化的杰出贡献者“茶圣”陆羽所作的《僧怀素传》,有几段是记述怀素、颜真卿等讨论书法艺术的言语。

其中颜真卿与怀素所言“屋漏痕”“壁折之路”等比喻,启迪了后来书家对运笔妙法的领悟,至今为书法家津津乐道,对书法创作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陆羽在另一篇《论徐颜二家书》,认为学书应重神似,而不应为外表形态所囿,持论颇有见地。

纵观陆羽一生的成就当推《茶经》为首,我们也可认为陆羽还是一位有造诣的书论家。

在中国茶文化和书法史上,宋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

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

不少茶叶专家也是书法名家,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

他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改进了制茶工艺,采用更为细嫩的原料,制成精美细巧、价值黄金的小龙团。

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中说:

“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

”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蔡襄不仅在制茶实践上有独到之处,而且有一部影响甚大的理论著作《茶录》。

《茶录》是对《茶经》的发展,且是一幅有名的书迹佳作,历代书家多有妙赞。

此外,蔡襄还有《北苑十咏》《精茶贴》等有关茶的书迹传世。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关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

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

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节选自《生活百科》岚韵的《茶与书法》,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可作为我们考察茶的起源、发展等情况的一手资料。

B.唐、宋是书法艺术盛行与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茶叶文化的发展与关键时期。

C.茶文化研究者对书法名家品茶之际创作书法作品,有浓厚的探讨、研究兴趣。

D.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茶叶专家同时是书法名家的日益增多。

7.根据文章,下列不属于中国“茶文化”体现的一项是

A.唐画《调琴啜茗图卷》中画有主人端坐倾听琴音、仆人送茶茗的内容,整个画面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悠闲自得的情态。

B.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茶与书法美的欣赏。

C.明朝禁止茶叶私自出关,用中原地区的茶叶来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驸马欧阳伦因“数遣私人贩茶出境”牟利而被赐死。

D.清朝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统称之为“茶园”或“茶楼”,人们边喝

茶边听戏,其乐融融。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苦笋帖》章法气韵生动,表达了怀素对茶的渴望,是书法中有茶记载的代表作品。

B.《僧怀素传》中颜真卿与怀素所言“屋漏痕”等比喻,对书法创作和理论影响重大。

C.蔡襄在著作《茶录》中表达了“茶叶饮用从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的主张。

D.《一夜帖》《苕溪诗》《竹枝词》等有茶叶内容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佳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

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

元和五年,中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

“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

”其徒言曰:

“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

”季安大呼曰:

“壮夫哉!

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

“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

何者?

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

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

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

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

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

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季安曰:

“然则若之何?

”忠曰:

“王师入魏,君厚犒之。

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

‘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

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

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

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

’”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

“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

伐与不伐孰利?

”忠疾对曰:

“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

”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

后一日,诏果来,曰:

“燕南有赵,北有胡。

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刘济乃曰:

“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

”忠曰:

“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

此为赵画曰:

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

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

燕厚怨赵,今赵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

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

”刘济曰:

“今则奈何?

”忠曰:

“燕孕怨于赵,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

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

”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

②中黄门:

此处指宦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引:

引来

B.今若师未叩赵叩:

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与:

帮助

D.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信:

相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且能不耻于天下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不如因善遇之

D.不见德于赵人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1.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

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

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

(6分)

 

⑵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4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8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

南宋遗民。

②芊芊:

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种。

(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揭示了为政者不知怜悯体恤百姓的社会现状。

(3)《论语》中强调要向贤者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根据下列文字概括“阳光动力2号”飞机的四个主要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

(4分)

4月21日“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了它环球航行的中国段航程。

这架革命性的飞机由碳纤维制成,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

飞机机翼、机身和水平尾翼上共安装了约17248个厚度仅为135微米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机翼下方安装的4台无刷、无感应电动发动机提供可再生能源。

每个发动机能产生17.5马力的动力,还有一个减速齿轮,将直径4米的两叶片螺旋桨的速度限制在525转/分钟。

整个系统的效率是94%,创下了能源效率的新纪录。

在“阳光动力2号”的设计与制造中,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材料。

其中,索尔维集团发明了一种电解质,用于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拜耳材料科技集团允许本次计划使用其研发的纳米科技;Décision公司则负责提供前所未见的超轻碳纤维。

17.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

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

(4分)

示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游子①作客他乡之情怀,佳节思亲之愁绪,②可谓穷形尽相。

古代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③所以又叫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④用它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⑤,逐风邪的作用,且能消积食⑥,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常有灾难⑦;所以这天人们喜欢⑧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⑨。

茱萸⑩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一处应该删去,序号是____。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有语病,序号是_____。

(3)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和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叩土问土

石红许

(1)那一堵堵泥土筑造的高大墙壁,一扇扇镶嵌其上排列齐整的窗户,像历史老人从宋元一路走来,慈祥地注视南来北往的客人。

远远望去,灰墙黛瓦,呈圆形、方形或八角形等,气势恢弘。

这就是我在永定目睹的土楼,依山就势,青岫环抱,溪流淙淙,苍翠掩映。

(2)“土”,往往让人与落后、蛮荒联系在一起。

穿行在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景阳楼等楼之间,我惊叹土楼的奇特造型,惊叹客家人的伟大创举,更惊叹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遗产的绝唱。

对“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至少我不再对“土”抱有成见。

而是感受到土的厚重、土的温暖、土的魅力。

其实,土鸡蛋、土菜馆……早已扯起经幡招展“土”的宣言。

(3)土,原来也可以创造潮流。

(4)客家人逃离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南移上溯于唐。

千百年来,在闽粤赣边界筚路蓝缕,繁衍生息,他们的血脉里想必流淌着“抟土作人”基因,竟然能把土运用得如此有声有色。

甚至令某个超级大国虚惊一场,令各种肤色的人纷至沓来。

客家人随遇而安,以土楼的姿势站立成了主人的身份,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5)站在振成楼前,山风呼呼吹来远古的声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楼幻化成一幅经典的画面:

在《诗经》那个时代,坐拥北山的君王万人颂戴,身后是如同土楼一样用泥土夯得结结实实的坚固城堡,狼烟滚滚,烈焰熊熊,进可攻退可守,谁人能敌?

与另一幅画面交叠重置:

坐落西北边陲的楼兰古国遗存已是一片墙垣土堆,风沙万里长,成为不朽的丰碑,土在那里透露出苍凉悲壮。

(6)绕圆形土楼低头寻觅、思考,我总觉得,它最初的设计建造一定和战争有关,围起的土楼显然更安全。

“防”是土楼的一大特征,它具有防御、防火、防震、防寒、防暑功能。

“排”是土楼的又一特征,它具有排风、排烟、排水功能。

“聚”是土楼的另一特征,它具有聚贤、聚财、聚精气的功能。

(7)土,原来可以如此壮丽。

(8)在城市,我们走的是水泥路、柏油路,皮鞋常常打理得一尘不柒,曾经非常懊恼的土路如今在城里已不多见,怕是只有去农村才能沿着一条土路踏踏实实走上一走。

我们总以为土可以尽情挥霍、任意消受,看来不是这样。

曾读过一则以土作礼物的新闻,2005年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向连战赠送“秦土”,真可谓“一杯古秦土,殷殷故乡情”。

“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缅怀故土”是炎黄子孙割不断的情怀、解不开的情结。

当一个漂泊的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园,掬一捧土,跪拜大地,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因此。

不难理解神州大地村村设有社公庙,社公乃土地之神,对社公的祭祀,就是老百姓对乡土国土的一种深厚感情,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拜土、祭土、谢土。

土,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魄。

(9)很想亲历土楼破土动工的仪式,我认为,除了欢庆的场面,它一定比普通民房的奠基来得更庄严些。

既然是破土,从情感上来说,我的理解是:

不破不立,破裂与修复是相对的。

破土是要有诚意的,是要感恩的,应该在严格甚或刻意繁复的程序下进行。

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试想,好端端的土,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去破坏它,打搅它的平静,不说点感谢之类的甜言蜜语,怎么过意得去?

(10)土是土楼的总导演,以灰黄的色泽把土楼梳妆打扮成展示地方文化的主角,将一方山水演绎得异常灵秀、耐人寻味。

土是古代八音之一,难怪作家陈世旭说,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11)土,原来还是一首歌。

(12)我悄悄登上洪坑村的一座四层土楼,一层一层漫步,顺手摸一摸土墙、拍一拍木质扶栏,深深呼吸土楼散发的古老气息,仿佛有哪一间小土房是为我设置的、一直在那里等我斯斯文文走进去。

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贴近了土楼,贴近了古老的文化。

在土楼的回廊上,我的脚步尽量迈得很轻很轻,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

我想,不晓得在土楼睡一宿是什么感觉,土楼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滋味,听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是真的吗?

(13)我相信,至今仍然生活起居在土楼里的人,是一群幸福的人。

土是辽阔的地平线,在这里,它一改常态,挺立腰杆,呵护子民。

住在四面环土的屋檐下,与土为邻,与自然融于一体,接地气,通天脉,人一定觉得很踏实、舒适、安逸、清净、宁静。

(14)面对土楼,我对土的理解,如绵绵松软的土壤经过时光的过滤,在慢慢升华。

19.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1)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2分)

(2)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

(2分)

2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永定土楼的特点。

(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面对土楼,说对“土”的理解,在“慢慢升华”。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它们每天都会被狮子、豹子、豺狼等猛兽追逐、猎杀,似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生活。

但科学家发现,羚羊却是草原上活得最“轻松愉快”的动物之一,它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能安静地吃草、快乐地嬉戏,哪怕虎狼近在咫尺。

原来,羚羊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对于自己被追杀的恐怖场景或同伴被捕杀的血腥场面,几分钟后它就能忘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它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那样,继续悠闲地享受鲜嫩的青草。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一轮复习12月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解析】(敦敦实实)

2.D【解析】(“以至”和“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

其中“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用于具体的事物。

“泛”意为“透出”,而“闪”意为“闪烁”,前者与“色泽”搭配更恰当。

3.C【解析】(第一处上文描写“窑洞顺坡而造”,接下来以“窑洞”为陈述对象与上文衔接连贯。

由此可排除AD两项。

第二处从前后的几个并列分句看,应是“有的……有的……”结构,可排除B项。

4.A【解析】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

讳莫如深:

紧紧隐瞒。

5.B【解析】A.结构混乱,前句主语“大型谍战剧《伪装者》”,后句主语中途易辙,变成“不少女粉丝的心”,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应将“自”移到句首。

C.主宾搭配不当,句子主干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西汉列侯墓园。

”D.“奠定……根据”搭配不当,改为“提供………根据和基础”。

二、(9分,每小题3分)

6.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C。

【解析】B.局限于概括唐、宋时书法艺术与茶文化的关系,C.虽然说到书法艺术与茶文化的关系,但“有浓厚的探讨、研究兴趣”不是文章主旨所在。

D.是说唐宋以后的情况。

B.C.D.偏于一方面或不能概括中心。

7.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A、B、D三项分别从绘画、诗歌、戏曲等方面体现了茶文化。

C.体现了茶经济方面的政治管理。

8.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解析】“在著作《茶录》中表达了”无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信:

的确,实在)

10.A(而:

表转折,但是;于:

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因:

于是,就/趁机;见:

表被动/相当于“我”)

11.B

12.B(“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

四、(24分)

13.

(1)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

这样就使得魏镇在北面能够(继续)侍候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

(大意通顺,1分;关键点:

执事、遗、奏捷天子、以为、得以)

(2)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在赵镇方面集中精力(集中精力对付赵镇)。

(大意通顺,1分;关键点:

其、为、挂)

14.

(1)①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请)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春草茂盛,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请;②融情与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这些手法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

③视觉听觉结合,春草茂盛,杨花飘零,是眼中所见;杜鹃哀鸣是耳中所闻。

(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看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2分)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2分)

15.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12分)

16.①重量轻②太阳提供能量③发动机能源效率高④采用新型材料(符合字数要求,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